首页 理论教育 虐待配偶的行为调适

虐待配偶的行为调适

时间:2022-03-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传统的社会系统中,某些实践接受了这种虐妻行为,如对男性气质的定义,以及社会文化对男性暴力行为的认同,因此,虐妻是社会规范的延伸。同时,女性的社会化过程,也对虐妻现象的存在起了一定的维持作用。
虐待配偶的行为调适_家庭社会

四、虐待配偶的行为调适

虐待配偶,并不一定导致婚姻关系的解体,但是,它是婚姻中的一种暴力,具有强烈的危害作用,为了家庭和睦、社会和谐,我们必须采取行动,积极制止。

1.完善社会制度,提供有效的法律保障机制,制止虐待配偶行为

虐妻,从根本上讲是父权制的产物,是男性控制女性的手段之一。暴力的婚姻关系,反映了男性对女性的主宰。

实际上,虐妻是男性主导的社会文化结构的产物。在现存的男权文化中,传统和法律制度支持男性对女性在家庭中的权威控制;同时,父权的社会经济政治制度将妇女排斥在公共生活之外,因此,妇女被迫留在家庭领域中,受到男性的支配和控制。社会对女性传统角色的期望和妇女的经济地位都使妇女必须承担照顾家庭的责任,丧失外出工作获得经济独立的机会和权利。这些经济和政治文化的原因迫使妇女忍受婚姻暴力。

因此,要改变婚姻中的暴力行为,首先必须完善制度建设,形成全社会认同的、有保障的结构性机制,从宏观社会层面制止虐待配偶的行为。

2.倡导积极、健康的价值理念,从文化规范层面,制止虐待配偶行为

虐妻,是社会各种文化规范和制度的产物。在这种文化中,男性在其社会化过程中,学会了使用暴力,而女性则被教化成暴力的牺牲品。

文化,指的是“一套生活方式的习得的综合体”,它包括知识、信仰、道德、习俗、艺术和法律等。在传统的社会系统中,某些实践接受了这种虐妻行为,如对男性气质的定义,以及社会文化对男性暴力行为的认同,因此,虐妻是社会规范的延伸。

在西方文化中,家庭成员可以攻击其他成员,尤其是当教养子女时,这种行为被看成是家庭事务。这种文化规范将暴力使用从亲子关系扩展到夫妻关系中,允许丈夫对妻子使用暴力,这就是西方一度流行的所谓“大拇指规则”,即:当妻子有过错时,丈夫可以用棍子体罚妻子,但所用的棍子不能比大拇指粗。因此,结婚证就是“打人证”。

所以,我们应该倡导现代、文明的价值理念,彻底颠覆传统文化习俗中的陈规陋习,培养和形成社会成员尊重他人、尊重自己、和睦沟通的全新行为模式,杜绝虐待配偶的不良行为。

3.模塑良性的性别角色社会形态,形成良好的沟通、互动模式,从根本上消除虐待配偶行为

一般来说,在特定的社会中,总是存在着不同的性别规范。

个体成长过程中,都接受了一定的行为模式、角色认同的教育和训练。从儿时起,男孩和女孩就接受了不同的角色规范,如鼓励男性要坚强、具有竞争性、推崇个人主义和攻击性,男孩应成为“战士”,应学会控制他人、控制自己的情绪、战胜敌人等。

这种社会化的结果之一就是,男性必须坚强,不受情绪左右,他们会将自己某种情绪的激动解释为愤怒,而不会将它理解为其他的情绪,如害怕、忧郁、受到伤害、妒忌、不安全或怨恨等等。另一个结果即是,这种男性气质的刻板印象,对男性发展健康的人际关系带来了障碍。与其他男子建立亲密关系,获得相互支持,就会被看成是女人气,这样导致男性无法与男性建立深厚的友谊,从而在情感上依赖女性,进而对女性有极强的控制欲。

同时,女性的社会化过程,也对虐妻现象的存在起了一定的维持作用。女性被要求嫁鸡随鸡、嫁狗随狗,要柔弱,将自己定位在家庭中,认为丈夫可以改正缺点,因此,妇女被束缚在婚姻中。

我们要建构新时代的社会文化规范,净化我们的社会环境,重新诠释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中对暴力、男性气质、女性气质、家庭的定义,倡导健康的男性和女性的生活经验和行为规范,平等、尊重、友善、沟通,从而杜绝虐待配偶现象的再度发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