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人类社会的凝固性

人类社会的凝固性

时间:2022-03-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但是,每天的《道德经》相同,显然,过去了的社会3可以再现。因此,社会3对人类社会发展非常重要。根据现有的科学,可以说个人对社会的认知活动,就是他的精神之我与社会1、社会3的互动。因此,这个互动模型可以用来解释社会运动理论的起源和发展。政治家对社会的看法,未发表之前属于他的社会2,发表之后也是客观知识,属于社会3。试看日常生活中,街谈巷议,哪个不是百姓的精神世界与社会1、社会3互动的结果?
三个社会_社会共生论

8.三个社会

8-1

对于人类来说,存在三个社会:其中社会1是社会实践,包括人的各种具体行动,如劳动、购物、选举、演说等;社会2是精神社会,包括所有人关于社会的主观印象、看法、经验等;社会3是关于社会的客观知识,包括一切见诸于客观物质的关于社会的精神产品,如法律、道德、风俗、规章、制度、神学、文学艺术、社会科学等。

8-2

社会1有什么特征?(1)客观性,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所谓世界是客观的,就是这个意思。(2)一元性,对于任何认识主体来说,只存在一个统一的社会1。也就是说,在同一时空中每个人面对的社会1,都是一样的。(3)此时性,因为时间不可逆,社会1的呈现于人面前的存在总是现在时的。

8-3

社会2有什么特征?(1)主观性,社会2存在于人的脑海之中。(2)多元性,每个人有一个独立的社会2。(3)显现形态不确定性,一个人的主观世界,他人很难甚至无法感知。俗话说:“人心隔肚皮。”(4)此时性,因为时间不可逆,社会2存在于人脑海中总是现在时。

8-4

社会3有什么特征?(1)客观性,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所谓客观知识,就是这个意思。(2)一元性,对于任何认识主体来说,只存在一个统一的社会3。也就是说,在同一时空中每个人面对的社会3,都是一样的。(3)此时性,因为时间不可逆,社会3的呈现于人面前的存在总是现在时的。(4)凝固性。抽象符号是构成社会3的主要元素,由于抽象符号表征意义的相对稳定性,社会3的某些部分具有凝固性(即相对不变性)。例如,一个人今天读的《道德经》和昨天读的《道德经》是一样的,甚至和几十年前的《道德经》是一样的,当然,假定同一个版本。每天的太阳不相同,过去了的社会1无法再现,一个人每天的思想不相同,过去了的社会2无法再现。但是,每天的《道德经》相同(在有限定的时间内,同一个版本《道德经》),显然,过去了的社会3(不是全部,是某些部分)可以再现。社会3的这种凝固性对于人类的发展非常重要。可以说,正由于此,人类的文明才会积累和进化。当然,也正由于此,人类历史上也出现过许多悲剧。

8-5

人的精神世界与社会1、社会3的互动,是分析人类社会的关键所在。社会3的凝固性主要表现为文本。由于在一定条件下,社会3通过人的精神世界转化为社会1,这种转化就是马克思所谓的“批判的武器”变为“武器的批判”。因此,社会3对人类社会发展非常重要。人类的文明依赖文本传承。动物社会为什么没有形成人类社会这样高级而复杂的文明?直接的原因,就是因为它们没有文本。然而,另一方面,人类社会的种种悲剧也凭借文本而张目。谁能说希特勒的纳粹运动、日本军国主义发动的侵华战争,没有自己的文本?中国也有性质不同的悲剧,“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不是也有种种理论根据么?当前人类社会面临日益增多的困难:贫富严重分化、数字鸿沟加深、能源短缺、生态危机、霸权主义、恐怖主义等等。这些严重问题的背后,都有形形色色的文本在作祟。人类应该自豪,因为借助文本取得一个又一个伟大成就,远远超越其他动物,但是人类同时也应该反思,那些与文本相关的悲剧在动物界是不可能发生的。真可谓成也文本,败也文本。

8-6

img19

笛卡儿说:“我是什么?一个思想的东西。什么是一个思想的东西?它是一个能够怀疑、理解、肯定、否定、意愿、拒绝,同时还能想象、感觉的东西。”“我思故我在”,“我”是思维的主体,这个主体就是个人的精神之我。当然,人的精神之我还需身躯为载体。肉体是否参入思考?还不知道。根据现有的科学,可以说个人对社会的认知活动,就是他的精神之我与社会1、社会3的互动。无论什么人,谁不如此?学者研究社会,是他的精神之我与社会1、社会3的互动。试看学术史上关于社会的各种概念、理论、学说、思潮,哪个不是创造者的精神世界与社会1、社会3互动的结果?因此,这个互动模型可以用来解释理论的起源和发展。学者对社会的看法,未发表之前属于他的社会2,发表之后也是客观知识,属于社会3。政治家了解社会,是他的精神之我与社会1、社会3的互动。试看历史上关于社会运动的各种概念、理论、学说、思潮,哪个不是创造者的精神世界与社会1、社会3互动的结果?因此,这个互动模型可以用来解释社会运动理论的起源和发展。政治家对社会的看法,未发表之前属于他的社会2,发表之后也是客观知识,属于社会3。老百姓体认社会,是他的精神之我与社会1、社会3的互动。试看日常生活中,街谈巷议,哪个不是百姓的精神世界与社会1、社会3互动的结果?老百姓对社会的看法,未发表之前属于他的社会2,发表之后也是客观知识,属于社会3。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