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社会不赞许行为的态度转变与行为干预

社会不赞许行为的态度转变与行为干预

时间:2022-03-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通过对社会不赞许行为社会认知特点的研究,可以发现人们对社会不赞许行为的态度具有较为复杂的结构,态度的成分和结构对不同类型的社会不赞许行为也有不同的预测力。因此,针对社会不赞许行为态度改变的研究,能够有效地帮助我们了解和掌握社会不赞许行为的转化机制,有助于科学干预和减少实际生活中社会不赞许行为的发生。态度改变包括态度一致性的变化和态度不一致的变化。
社会不赞许行为的态度转变与行为干预_态度与行为:社会不赞许行为的心理机制

通过对社会不赞许行为社会认知特点的研究,可以发现人们对社会不赞许行为的态度具有较为复杂的结构,态度的成分和结构对不同类型的社会不赞许行为也有不同的预测力。因此,针对社会不赞许行为态度改变的研究,能够有效地帮助我们了解和掌握社会不赞许行为的转化机制,有助于科学干预和减少实际生活中社会不赞许行为的发生。

态度改变是指在一定的社会影响下,一个已经形成的态度,在接受某一信息或意见的影响后,所引起的相应的变化,其本质是个人的继续社会化。态度改变包括态度一致性的变化和态度不一致的变化。态度一致性的变化是指态度强度的变化,如由非常喜欢变为有一点喜欢。态度不一致的变化是方向上的变化,如积极的态度变为消极的态度。态度改变可依不同的分类标准划分为不同的类型。从态度的层次上讲,态度的改变可以分为基本的具体态度的改变、社会固定态度的改变、社会兴趣态度的改变、社会价值态度的改变。这就是说,态度的改变,从小讲可以是对生活中具体的人或事的态度的改变;从大讲可以是生活态度、价值观的改变,甚至世界观的改变。从态度的心理成分来分,态度的改变可以分为认知的改变、情感的改变和行为倾向的改变。从态度改变的对象来分,可以分为对自己的态度的改变、对他人的态度的改变、对社会事物的改变。而要改变态度,就要了解影响态度转变的相关因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