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汉代大河郡考略

汉代大河郡考略

时间:2022-03-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大河郡田卒中有两人为公士,此为汉代二十等爵中的第一总,也是最低的一级。至于大河郡戍边者是否还具有其他身份,从事其他工作,目前已公布的汉简中并未见。目前有关大河郡田卒的汉简均出自肩水金关,故可以说大河郡派往戍边者,以在肩水金关屯戍为主。本文试就8枚大河郡汉简进行
汉代大河郡考略_丝绸之路暨秦汉时期固原区域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陈文豪

一、前言

《汉书·地理志》是研究前汉政区的主要依据,但《汉书·地理志》的正文系以平帝元始二年(2年)的行政地理(或称政区地理)为框架[1],为一时间的现象,并未能包括前汉一代的政区的全貌及演变。地不爱宝,十九世纪末迄今,大量的简牍、帛书、玺印及封泥出土,稍稍弥补了这种情形。

大量出土的新史料中,和前汉政区地理研究有关者,以西北地区出土简牍(含居延汉简、敦煌汉简、居延新简、肩水金关汉简、悬泉汉简)、张家山汉简、尹湾汉墓简牍、松柏汉牍最受关注。学者以之从事研究,已取得一部分成果。周振鹤、晏昌贵利用张家山汉简《二年律令》所载,复原部分汉初政区及相关制度[2];个人亦曾就敦煌汉简中所见“文德”地名发抒所见[3],其余利用居延汉简、居延新简、肩水金关汉简、悬泉汉简、张家山汉简、尹湾汉墓简牍、松柏汉牍进行汉代政区地理研究者甚伙,于此不再赘述。

本文研究对象为汉代大河郡,在《史记》《汉书》中仅有5则记载,故周振鹤在《西汉政区地理》一书中仅在“济东国”节有简单的数行叙述[4],但居延汉简、居延新简、肩水金关汉简中却有8则相关记录,周氏并未引用[5],因之本文拟就此8则记载略加考述,以窥大河郡的一些面貌。

二、大河郡沿革

《汉书》卷二八下《地理志第八下》“东平国条”载:

梁国,景帝中六年别为济东国,武帝元鼎元年为大河郡,宣帝甘露二年为东平国。莽曰有盐。属兖州。[6]

上述说明大河郡前身济东国,系于景帝中元六年(前144年)由梁国析置。是年窦太后宠爱的少子梁孝王武去世,窦太后泣极哀不食,景帝与长公主合计,分梁国为五,立孝王男五人为王,女平人皆令汤沐,太后乃悦。所分五国为梁孝王太子买为梁共王、次子明为济川王、彭离为济东王、定为山阳王、不识为济阴王。[7]济东国为彭离的封国。

济东王彭离立二十九年。武帝元鼎元年(前116年),济东国被改为大河郡[8],原因如下:

彭离骄悍,昬莫私与其奴亡命少年数十人行剽,杀人取物以为好。所杀发觉者百余人,国皆知之,莫敢夜行。所杀者子上书告言,有司请诛,武帝弗忍,废为庶人,徙上庸,国除,为大河郡。[9]

济东国被废改为大河郡的原因为济东王彭离骄悍违法。汉宣帝甘露二年(前52年)九月立皇子宇为东平王,大河郡改为东平国。[10]大河郡仅存在六十五年。

三、汉简所见大河郡相关资料分析

汉简中有关大河郡的记载,分别见于居延汉简及金关汉简。见于居延汉简者为:[11]

田卒http://saturn.ihp.sinica.edu.tw/cgi-bin/null大河郡东平陆北利里公士张福年11.18

田卒http://saturn.ihp.sinica.edu.tw/cgi-bin/null大河郡平富西里公士昭遂年卅九庸举里严德年卅九303.13

田卒http://saturn.ihp.sinica.edu.tw/cgi-bin/null大河郡任城□昌里公士庄延年□□□□ 年廿四 497.21

田卒http://saturn.ihp.sinica.edu.tw/cgi-bin/null大河郡瑕丘襄成里王胜年卅八498.11

大河郡瑕丘多禾里阳振499.3

田卒http://saturn.ihp.sinica.edu.tw/cgi-bin/null大河郡东平陆常昌里公士吴虏年三十四 509.1

受http://saturn.ihp.sinica.edu.tw/cgi-bin/null大河郡田卒卅九人514.38

见于金关汉简者仅有一则[12]

大河郡东平陆仓东里□□□(削衣) 73EJT2:100

目前简牍出土数量已逾二十万枚,以三国走马楼吴简数量最多,汉简居次,其次分别为秦简及楚简。在如此众多简牍中,上述8枚简犹如沧海中一粟,欲以此进行分析恐非全豹,但仍约略可窥一些现象。

(一)大河郡辖县

《汉书·地理志》载东平国辖县有七,为无盐、任城、东平陆、富城、章、亢父、樊。[13]成帝建始二年(前31年),削樊、亢父二县,河平元年(前28年)复樊、亢父。[14]故所载系成帝河平元年后辖县情况。大河郡时辖县为何?周振鹤指出,汉武帝元朔三年(前126年)将鲁王子侯国瑕丘、宁阳改隶昌邑国,天汉四年宁阳、瑕丘改隶大河郡。故汉武帝天汉四年至汉宣帝甘露二年大河郡属县,为东平国属县加上宁阳、瑕丘。[15]

前引8枚汉简中,东平陆3枚、瑕丘2枚、任城1枚、平冨1枚、未载县名者1枚。瑕丘2枚简证明周氏瞒解无误。但简303.13“大河郡平富西里”则值得注意。按《汉书·地理志》东平国辖下并无平富县,在汉简目前所见亦仅此一例,因此“平富”系误写,或曾在短期内由某县改名,尚未可知。[16]

(二)大河郡戍边者身份

由8枚汉简可知大河郡戍边者身份为田卒。田卒系汉代屯田组织中从事实际农耕工作的最基层人员。在汉简中田卒主要来自淮阳郡、汝南郡、大河郡、魏郡、济阳郡、东郡、河南郡。[17]基本上均来自于关东地区。

大河郡田卒中有两人为公士,此为汉代二十等爵中的第一总,也是最低的一级。

至于大河郡戍边者是否还具有其他身份,从事其他工作,目前已公布的汉简中并未见。

(三)大河郡戍边者的戍地

目前所见8枚汉简中,金关汉简1枚的出土地为汉代张掖郡的肩水金关。其余7枚简的出土地分别为11.18为A33地湾、303.13为A35大湾、497.21为A35大湾、498.11为A8大湾、499.3为A8大湾、509.1为A35大湾、514.38为A35大湾。[18]

地湾故城遗址位于甘肃省金塔县城东北151公里处黑河东岸戈壁滩上,纬度为东经99°86',北纬40°42'。大湾故城遗址位于甘肃省金塔县城东北145公里处的黑河两岸,西河东岸为东大湾城,黑河西岸为西大湾城,纬度为东经99°75',北纬40°38'。大湾故城为汉代肩水都尉府所在。[19]

汉代张掖郡有两个都尉府,沿额尔济纳河分布,北为居延都尉府,南为肩水金都尉府。目前有关大河郡田卒的汉简均出自肩水金关,故可以说大河郡派往戍边者,以在肩水金关屯戍为主。

四、结语

大河郡仅存在六十五年,传世史料有限,周振鹤的研究已取得一定成果,但惜并未关注至汉简材料。

本文试就8枚大河郡汉简进行分析,发现大河郡辖县,仍有“平富”一县,因系孤证,尚待未来出土新史料予以论证。戍边者身份目前所知均为田卒,部分拥有最低级爵位。由汉简的出土地判断,大河郡戍边者均被派往张掖郡肩水金都尉府辖区。数据来源:《西汉政区地理》(《居延逸史》)。 

图1 济东国图

图2 古居延示意图

(作者系台湾国立彰化师范大学历史学研究所副教授)

[1]周振鹤:《班固及其〈汉书·地理志〉·代序》,见《汉书地理志汇释》(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年,第1页。关于《汉书·地理志》的行政建制断限,学者间还有不同的看法,例如马孟龙就认为是汉成帝元延三年(前10年)九月。见氏著《西汉侯国地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年,第79-97页)。

[2]周振鹤:《〈二年律令·秩律〉的历史地理意义》,《学术月刊》2003年第1期,第45-59页。晏昌贵:《〈二年律令·秩律〉与汉初政区地理》,《历史地理》第21辑,第5-41页。

[3]陈文豪:《“文德”地名考释》,《简牍学研究》第2辑,1998年第3期,第71-78页。

[4]周振鹤:《西汉政区地理》,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年,第62页。

[5]其中《肩水金关汉简(叁)》(上海:中西书局,2013年)所载一则,在周氏著出版之后方公布,不能苛责。

[6]班固:《汉书》点校本,北京:中华书局,2002年,第1637页。

[7]《汉书》卷四七《文三王传第十七》,第2211-2213页。

[8]《汉书》卷二八下《地理志第八下》,第1637页。

[9]《汉书》卷四七《文三王传第十七》,第2213页。

[10]《汉书》卷八《宣帝纪第八》。《汉书》卷二八下《地理志第八下》,第1637页。

[11]居延汉简有各种不同的版本,本文依据的版本为谢桂华、李均明、朱国照所著《居延汉简释文合校》(北京:文物出版社,1987年)。

[12]见甘肃简牍博物馆、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甘肃省博物馆、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古文献研究室、中国社会科学院简帛研究中心编:《肩水金关汉简(叄)》,上海:中西书局,2013年。

[13]《汉书》卷二八下《地理志第八下》,第1637页。

[14]周振鹤:《西汉政区地理》,第62页。

[15]周振鹤:《西汉政区地理》,第61-63页。

[16]汉简中出现过一些地名为短期内改名,如敦煌在王莽改名敦德前,曾称文德。详见拙文《“文德”地名考释》(载《简牍学研究》第2辑,1998年第3期,第71-78页)。

[17]陈文豪:《汉代大司农研究》[中国文化大学史学研究所硕士论文],1986年,第47-48页。

[18]见“居延汉简简号、出土地点、图版页码对照一览表”[《居延汉简释文合校》(下册),第679-895页]。

[19]桂发荣、王永宏、王鸿国主编:《居延逸史》,兰州:甘肃文化出版社,2006年,第111-112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