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治疗膝关节炎的有效药物

治疗膝关节炎的有效药物

时间:2022-05-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又称为增生性、肥大性或退行性骨关节炎。膝关节是人体的各关节中负重、受力、运动量最大的关节,容易受伤发病,其发病率居全身各关节之首位。据有关文献报道,膝骨性关节炎约占全身各骨性关节炎的31%。在性别上该病的发病率女高于男。X线检查主要有关节面不规则,关节间隙狭窄,软骨下骨质硬化,关节边缘及髁间脊骨赘增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就其临床特点,与中医之痹证相似,临床治疗多从“痹证”着手。

第二十八章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又称为增生性、肥大性或退行性骨关节炎。由于骨性关节炎是一种缓慢的病理发展过程,代表着关节的衰老,临床上多为中老年人患病,故又称为老年性骨关节炎。膝关节是人体的各关节中负重、受力、运动量最大的关节,容易受伤发病,其发病率居全身各关节之首位。该病发病缓慢,多见于中老年肥胖女性,往往有劳累史。亦可无任何诱因,隐渐发病。病程较长,时轻时重。其临床表现主要为膝关节活动时疼痛加重,其特点是初起疼痛为阵发性,后为持续性;劳累及夜间更甚,上下楼梯疼痛明显;膝关节活动受限,甚则跛行;极少数患者可出现交锁现象或膝关节积液;关节活动时可有弹响、磨擦音,部分患者关节肿胀,日久可见关节畸形。据有关文献报道,膝骨性关节炎约占全身各骨性关节炎的31%。从年龄来看,50岁者都有X线影像学的病理表现,但出现临床症状者仅占18%左右。在性别上该病的发病率女高于男。本病患者血、尿常规检查和血沉、黏蛋白、类风湿因子等均在正常范围;滑膜液检查色泽、透明度及黏蛋白凝块试验正常;白细胞计数正常,镜检无细菌或结晶,但可见软骨碎片和纤维。X线检查主要有关节面不规则,关节间隙狭窄,软骨下骨质硬化,关节边缘及髁间脊骨赘增生。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就其临床特点,与中医之痹证相似,临床治疗多从“痹证”着手。中医认为该病多由风、寒、湿邪入侵人体,闭阻气血,或肝肾不足,年高体弱,或慢性劳损,气滞血瘀、筋脉关节失于濡养所致。《玉机微义·痹证门》:“痹,感风寒湿之气则阴受之,为病多重痛沉着,患者易得难去。”又《素问·痹论》云:“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所谓痹者,各以其时重感于风寒湿者也。”该病多发于秋冬寒冷季节,遇寒则症状加重,得热则症状渐趋缓解。依据“冬病夏治”之理,在夏季三伏天应用补肾壮骨、温经散寒、除湿宣痹的药物进行敷贴、内服、药浴,以及针灸、推拿等治疗,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穴位贴敷法

穴位贴敷法1

取膝眼、血海、梁丘、鹤顶、阳陵泉穴。用“冬病夏治消喘膏”。取炙白芥子21份,元胡21份,甘遂12份,细辛12份,生姜适量。上药烘干,共研细末,过100目筛储瓶备用。用时取生姜适量,洗净浸泡后捣碎取汁,再用生姜汁拌和药粉(药粉和生姜汁的比例大致为10克∶10毫升),拌匀调成膏状,药膏直径为1.3厘米、厚约0.3厘米。取适量药膏摊涂在5厘米×5厘米贴敷纸中心部位,贴敷于膝眼、血海、梁丘、鹤顶、阳陵泉穴上。成人每次贴敷的时间为4~6小时,儿童相应缩短。如果局部有烧灼感或疼痛,可以提前揭去。如贴后局部有发痒、发热舒适感,可多贴几小时,待药膏干燥后揭去。贴敷的时间以每年“头伏”、“中伏”、“末伏”的第1天中午时分为佳,共贴敷3次,一般连续贴治3年。

此方法具有温经散寒、祛瘀镇痛的功效,用于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穴位贴敷法2

取大椎、肾俞大肠俞、环跳、风市、委中、承山、飞扬、昆仑穴。用“天灸膏1方”。取白芥子、斑蝥各等份,共研极细末,用50%二甲基亚矾调成软膏。用时取麦粒大小的药膏,放置于5厘米×5厘米贴敷纸中心,贴敷于大椎、肾俞、大肠俞、环跳、风市、委中、承山、飞扬、昆仑穴上。贴敷时间在每年“头伏”、“中伏”、“末伏”,择其中午时分,5天贴敷1次,3次为1个疗程,必要时可连续贴敷2~3个疗程,连续贴治3年。成人每次贴敷的时间为3小时,儿童相应缩短。一般揭去药膏后即起水疱,逐渐干瘪结痂。水疱不可擦破,若破裂,用甲紫涂擦。注意局部清洁,一般不会感染,不留瘢痕。

此方法具有温阳化痰、通络止痛的功效,用于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穴位贴敷法3

取肾俞、膝眼、鹤顶、血海、阳陵泉、足三里穴。用“天灸膏2方”。取白芥子、甘遂、麻黄、细辛、半夏、元胡,各药等量烘干,共研为细末,过100目筛储瓶备用。用时取生姜适量,洗净浸泡后捣碎取汁,再用生姜汁拌和药面(药面和生姜汁的比例大致为10克∶10毫升),拌匀调成膏状。取药膏3克,摊涂于5厘米×5厘米贴敷纸中心,在药膏上面点少许麝香(或冰片),贴敷于肾俞、膝眼、鹤顶、血海、阳陵泉、足三里穴上。固定3~4小时后取下。每年治疗4次,即“头伏”、“中伏”、“末伏”第1天的当日中午时分各贴敷1次,“末伏”后10天左右再敷贴第4次以巩固疗效,每年4次为1个疗程,连续贴敷治疗3年。

此方法具有温经通络、祛湿止痛的功效,用于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穴位贴敷法4

取膝眼、鹤顶、膝阳关、阳陵泉、阴陵泉、血海穴。用“白芥子泥丸”。取白芥子15克,洋金花9克,甘遂9克,细辛9克,麝香(或冰片)0.3~1.5克,鲜生姜适量。将前4味药物烘干,与麝香(或冰片)共研为极细末,和匀,密封备用。临用前取出药末1/3,徐徐加入刚刚挤压出的鲜姜汁(生药末和鲜生姜汁的比例大致为10克∶10毫升),搅拌制成膏,以能够成形而不散为度,搓成圆柱状,然后切成直径1.3厘米、厚约0.3厘米的小圆饼。取膝眼、鹤顶、膝阳关、阳陵泉、阴陵泉、血海穴,常规消毒,用毫针点刺不留针,出针后即将药饼分置各穴上,用5厘米×5厘米贴敷纸覆盖固定,贴治(同时休息)3~4小时方可揭去。个别对药物过敏的患者,贴后不久即感烧灼疼痛难忍,可提前揭去。如起疱可按烫伤处理,不宜再用此法治疗。贴敷的时间以每年“头伏”、“中伏”、“末伏”的第1天中午时分为佳,每年贴敷3次。如法连续贴敷治疗3年。第2、第3次贴治时局部皮肤有红晕不影响治疗,但如有破损尚未恢复时可根据辨证另取他穴。

此方法具有温阳祛湿、通络止痛的功效,用于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二、热敷熏洗法

(一)热敷法

热敷法1

用“热敷膏”治疗。取葱汁150克,姜汁150克,蒜汁150毫升,凤仙花汁50毫升,米醋150毫升,面粉30克,牛皮胶60克。先将葱汁、蒜汁、姜汁、凤仙花汁及米醋放入锅内煎煮,煎成浓汁后再加入牛皮胶及面粉,继续煎至膏状为止。用时取适量药膏摊涂在5厘米×5厘米贴敷纸中心部位,贴敷于患者肾俞、膝眼、血海、膝阳关、阳陵泉、阴陵泉穴上。每天换药1次,10天为1个疗程。

此方法具有活血通络、祛湿止痛的功效,用于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热敷法2

用“二乌散”治疗。取生川乌15克,生草乌15克,制乳香15克,制没药15克,独活15克,白芥子30克。上药共研细末。每取适量,用白酒、陈醋各半调成糊状,外敷患处,每天涂敷3次。或取本药散粗末,加入酒醋炒热,用布包,趁热熨敷患处,冷则再炒再熨敷。每天2~3次,每次熨敷5~10分钟。

此方法具有温经、通络、止痛的功效,用于治疗风湿寒性关节疼痛及其他痛证。

热敷法3

用“桂附热熨方”治疗。取附子20克,海螵蛸20克,肉桂25克,川牛膝25克,羌活25克,海桐皮25克,防风25克,当归25克,赤芍25克,杜仲25克,川断25克,川芎25克,乳香25克,没药25克,透骨草25克,川椒5克,红花5克,血竭5克。上药共研粗末,加入桃仁泥25克,细食盐15克,黄酒800毫升,共拌匀后,装入纱布袋中,将药袋放入锅内,隔水蒸30分钟左右取出。于每晚先在患处垫上干毛巾1条,再将热药袋热熨患处,每天热熨30分钟左右。每剂可连用7次。

此方法具有温经散寒、通络止痛的功效,用于治疗风湿寒性关节痛偏于寒湿型者。

热敷法4

用“温经止痛散”治疗。取川乌80克,草乌80克,麻黄60克,细辛40克,羌活70克,白芷70克,肉桂40克,干姜60克。上药8味共500克,置于锅内,微火烘脆,共为细末,加60°白酒适量润湿,再置于锅内炒热,做成药饼。趁热敷于膝关节部,外以油纸或薄膜盖定,绷带包扎,至局部及全身发热或微汗出为度。每天1次,每次2~4小时,3天后更换新药。

此方法具有温经散寒、通络除痹的功效,用于治疗寒湿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热敷法5

用“温经止痛散”治疗。取川乌80克,草乌80克,麻黄60克,细辛40克,羌活70克,白芷70克,肉桂40克,干姜60克。上药8味共500克,置于锅内,微火烘脆,共为细末,加60°白酒适量润湿,再置于锅内炒热,纱布包裹,做成药枕或药袋。将药枕或药袋置于膝关节疼痛部位,外以电熨斗或电吹风热熨患部,使药力直透肌腠筋骨,以局部感觉发热为度。每天2次,每次30分钟,3天后更换新药。

此方法具有温经散寒、通络除痹的功效,用于治疗寒湿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热敷法6

用“温经止痛散”治疗。取川乌80克,草乌80克,麻黄60克,细辛40克,羌活70克,白芷70克,肉桂40克,干姜60克。上药8味共500克,置于锅内,微火烘脆,共为细末,置于瓶内,浸泡于60°白酒2 000毫升中,密封避光,每天振摇1次,7天后备用。用时将药酒少量倒于杯碗内,用脱脂棉团蘸药酒适量,以长柄镊挟持,火柴点燃,引燃碗内药酒。用手将燃烧之药酒快速涂于膝关节,并迅速用手掌拍熄,再涂再拍熄,同时揉擦患部,以局部潮红为度。

此方法具有温经散寒、通络除痹的功效,用于治疗寒湿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热敷法7

用“温经止痛散”治疗。取川乌80克,草乌80克,麻黄60克,细辛40克,羌活70克,白芷70克,肉桂40克,干姜60克。上药8味共500克,置于锅内,微火烘脆,共为细末,置于瓶内,浸泡于60°白酒2 000毫升中,密封避光,每天振摇1次,7天后备用。用时直接用棉球或纱布蘸药酒适量,涂于膝关节部位,用手掌揉擦至发热为度,每天3~4次;亦可将药酒装入压力瓶内,先按摩膝关节部位片刻,再将药酒喷洒于患部,揉擦片刻,使患部发热为度。

此方法具有温经散寒、通络除痹的功效,用于治疗寒湿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二)药浴法

药浴法1

用“祛寒温阳药浴方”治疗。取巴戟天30克,桂枝10克,艾叶30克,制附子10克,淫羊藿30克。煎40分钟,将药汁倒入木桶,掺水浸泡,每次泡25分钟左右。

此方法具有补肾壮骨、散寒止痛的功效,用于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药浴法2

用“骨赘洗剂”治疗。取生山楂25克,五味子25克,川椒25克,赤芍15克,红花15克;生川草乌各20克,甘遂10克,芫花10克,透骨草20克,苍术15克,陈醋500毫升。上药(除陈醋外)切碎,用纱布包裹,放入2 000毫升水中浸泡20分钟,煮沸约25分钟,纳入陈醋,待药液温度降至适宜时,洗浴患处,每天2次,每次45分钟,10天为1个疗程。

此方法具有软坚散结、祛痰止痛、舒筋活络、除湿散寒的功效,用于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药浴法3

用“祛风活血洗方”治疗。取羌活9克,独活9克,桂枝9克,当归12克,荆芥9克,防风9克,秦艽9克,路路通9克,川红花9克。上药水煎熏洗患处,每天2~3次,每剂可用2~3日。

此方法具有祛风、除湿、通痹的功效,用于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药浴法4

取当归15克,桂枝15克,威灵仙15克,雷公藤15克,制乳香15克,制没药15克,川草乌各15克,赤芍12克,羌独活各12克,川芎9克,细辛9克,桑枝30克,鸡血藤20克。偏热型去细辛、桂枝,加石膏90克、土茯苓30克、防己15克。上药煎汤一脸盆,熏洗患部半小时,每天1~2次,药汤可连用2天。

此方法具有祛风除湿、通痹止痛的功效,用于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药浴法5

用“二乌熏洗方”治疗。取生川乌15克,生草乌15克,透骨草15克,莪术15克,制乳香15克,制没药15克,威灵仙15克,桑寄生15克,皂角刺15克,生马钱子10克,北细辛10克,淫羊藿10克,酒当归20克,制南星12克。上药共研粗末,装入布袋内,清水浸泡1小时,文火煎煮,30分钟以上即可。先熏后洗,使用药袋熨患处,洗浴时略加活动关节,以利血行。每次熏浴热熨半小时以上,每天1次,每剂可用2日,7~10天为1个疗程。

此方法具有祛风利湿、温经散寒、通络止痛的功效,用于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之疼痛较重者。

药浴法6

用“干姜熏洗方”治疗。取干姜60克,干辣椒30克,乌头20克,宣木瓜25克。上药加清水2 000毫升,煮沸30~40分钟,趁热熏蒸患处,待温后将药液倒入盆中用消毒巾蘸药液擦洗患处,或直接用药液洗浴患处,如此反复擦洗,热敷2~3次,每天早晚各1次。每剂可用2天。

此方法具有温经散寒、通络止痛的功效,用于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之寒重型。

(三)熏蒸法

取麻黄24克,木瓜24克,五加皮24克,防风24克,三棱24克,鸡血藤24克,泽兰叶24克,伸筋草24克,透骨草30克,寻骨风30克,生乳香18克,生没药18克,文术18克,钩藤18克,桃仁18克,牛膝18克,当归15克,红花12克,血竭10克,甘草12克。将上药粉碎成粗末,装入熏蒸治疗床容器内,注水,水煮沸后患者即可上床治疗,熏蒸膝关节部位。每天蒸熏1次,每次30~40分钟,12天为1个疗程。每疗程结束,休息3天,继续下1个疗程治疗。每剂药可用3天,再更换新药。

此方法具有温经通络、祛风除湿、活血化瘀的功效,用于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三、针灸治疗法

针刺法1

取膝眼、阳陵泉、膝阳关、鹤顶、血海穴。膝眼穴用1.5寸长毫针向膝关节腔中心刺入,使患者感觉整个关节腔有酸、沉、胀感;阳陵泉穴略向上向中线刺入,使针感向上传导;膝阳关穴用3寸长毫针向对侧透刺,施提插捻转泻法,使患者膝关节产生较重的酸、沉、胀感;鹤顶、血海穴直刺,得气为度。

此方法具有活血通络、舒筋止痛的功效,用于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针刺法2

取肾俞、风市、膝眼、阳陵泉、鹤顶穴。肾俞用1.5寸长毫针略向脊柱斜刺,施提插捻转补法,使腰部有酸麻胀感;阳陵泉穴略向上向中线刺入,使针感向上传导;膝眼穴用1.5寸长毫针向膝关节腔中心刺入,使整个关节腔有酸、沉、胀感;风市穴略向下斜刺0.8~1.2寸,使针感向下传导;鹤顶穴直刺,得气为度。

此方法具有补肾壮骨、活血祛瘀止痛的功效,用于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四、中药内服法

中药内服法1

用“益肾蠲痹丸”治疗。取生熟地各150克,全当归100克,鸡血藤200克,淫羊藿100克,鹿衔草100克,淡苁蓉100克,炙乌蛇100克,炙全蝎20克,炙蜈蚣20克,炙蜂房100克,炙僵蚕100克。上药共研细末,另以老鹳草120克,徐长卿120克,苍耳子120克,寻骨风120克,虎杖120克,甘草30克,煎浓汁泛丸,如绿豆大,每服6~8克,每天2次,饭后服。

此方法具有益肾壮骨、蠲痹通络的功效,用于治疗痹证、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妇女经期或妊娠忌服。阴虚咽干口燥者,另加生地10克、麦冬10克、石斛10克,泡茶饮服。

中药内服法2

用“补肾袪寒治尪汤”治疗。取熟地24克,川断18克,补骨脂12克,淫羊藿l2克,炙山甲9克,防风10克,制附片l2克,骨碎补20克,桂枝15克,赤白芍各12克,知母15克,羌独活各12克,松节10克,土元10克,麻黄6克,苍术10克,威灵仙12克,伸筋草30克,牛膝15克,豹骨(或熊骨)l2克(另煎兑入)。如豹骨、熊骨均购不到,可用透骨草20克、寻骨风15克、自然铜(醋淬、先煎)9克,三药同用,以代豹骨。瘀血明显者,加红花10克,乳香、没药各6克,皂刺6克;肢体僵屈者,可去苍术、防风、松节,加生薏苡仁30~40克、木瓜9~12克、茯苓12克、白僵蚕9~12克;膝关节疼痛重者,可加重附片的用量,并可再加草乌6~9克、七厘散(每次1克)随汤药冲服;舌苔白厚腻者,可去熟地,加砂仁5克、藿香10克;中焦不健,脘胀纳呆者,可加陈皮、焦麦芽、焦神曲各10克;出现热象者,可减少桂附用量,加黄柏12克、秦艽20克,把熟地改为生熟地各15克,或生地20克。先将药物用冷水浸泡1小时,浸透后煎煮。首煎沸后文火煎40分钟,二煎沸后文火煎20分钟。煎好后两煎混匀,总量以400~500毫升为宜,每天1剂,早晚分2次温服。

此方法具有补肾祛寒、化湿疏风、活瘀通络、强筋壮骨的功效,用于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表现为关节喜暖怕冷、腰酸乏力、遇寒疼痛加重。本方以治本为主,往往需服4~6周才出现疗效,故需耐心坚持服用,不可仅服几剂即改方。服药2~3个月(或更长)收到显著效果后,可将此方2~3剂,研为细末,每次服3克,每天2~3次,温开水送服,以防复发从而促使痊愈。

中药内服法3

用“五痹止痛丸”治疗。取麻黄12克,苍术12克,川芎12克,防风12克,羌活12克,乳香8克,没药8克,炙川乌10克,炙草乌10克,当归12克,炙马前子1克,山甲珠12克。上药共为细末,炼蜜为丸,每丸重5克,每天服2次,早晚各1丸。

此方法具有活血通络、蠲痹止痛的功效,用于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中药内服法4

用“黄芪龙蛇汤”治疗。取生黄芪30克,乌梢蛇15克(或白花蛇1条,蜈蚣2条),党参15克,地龙12克,白术12克,桂枝12克,防己12克,当归12克,白芍12克,僵蚕12克,桑枝30克,甘草9克。偏热型加生石膏60克、土茯苓30克;偏寒型加细辛6克、川草乌各12克;寒热错杂型加丹参、石膏各20克,全蝎6克,蜈蚣2条。先将药物用冷水浸泡1小时,浸透后煎煮。首煎沸后文火煎40分钟,二煎沸后文火煎20分钟。煎好后两煎混匀,总量以300~400毫升为宜,每天1剂,早晚分2次温服。

此方法具有益气活血、祛湿止痛的功效,用于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中药内服法5

用“骨赘散”治疗。取乌梢蛇50克(寒重者,改用白花蛇4条),全蝎30克,土鳖30克,血竭30克,当归30克,豹骨30克,丹参100克,威灵仙100克。上药晒干,共研成细末,装入空心胶囊,每次服l0粒(4克,必要时加至6~8克),每天3次;阿胶,烊化服,每次8克,每晚1次,睡前服。1个月为1个疗程,必要时服2~3个疗程。

此方法具有活血通络、解痉镇痛的功效,用于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中药内服法6

用“痹痛宁”治疗。取鹿角霜12克,制附子10克,桂枝10克,细辛5克,羌活10克,独活10克,防己15克,生黄芪30克,当归15克,赤芍10克,白芍10克,生薏苡仁30克,广地龙10克,蜈蚣3条,乌蛇肉10克,生甘草12克。先将药物用冷水浸泡1小时,浸透后煎煮。首煎沸后文火煎40分钟,二煎沸后文火煎20分钟。煎好后两煎混匀,总量以300~400毫升为宜,每天1剂,早晚分2次温服。每半年为1个疗程,可根据具体病情服2~6个疗程。

此方法具有祛风胜湿、温经散寒、舒筋活络、通痹止痛、补益气血、强筋壮骨的功效,用于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