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人际吸引现象学初探

人际吸引现象学初探

时间:2022-05-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人际间,这种相反相吸表现为男女间的情感、情爱。相反相吸的人际吸引比较普遍,这种相吸,构成了男女、夫妻、父子以及各种血亲的人伦基础,也是伦理学基础,因而也是社会宗教的纽带。总之,人际吸引从现象学的表现上看,存在某些共同的东西,当我们通过表徵探求其内部本质规律时,还应从还原论方面加以研究。

一、人际吸引现象学初探

人际吸引是人际情感的重要基础,它决定着人们的亲疏远近,上个世纪有许多学者还对人际吸引进行定量的“测量”。例如:美国社会心理学家莫雷诺·布加德斯等,都曾制定过一些人际吸引的“量表”。尽管这些量表类似浅显的“问卷调查”,但通过对被访者切身感受,说明人际间情感爱憎的程度,如接近、远离、亲昵、厌恶等状态。

人际吸引在现象学方面有种种表现,主要有以下四方面内容:

1.相反相吸

如同库伦定律揭示的规律: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磁体中的元磁体在电场或磁场中有序排列就是证明,再如男女、阴阳等,相反者就相吸。中国太极八卦中,各卦、爻中相互间“阳遇阳则阻,阳遇阴则通”,这说明“性相反,必相吸”。在人际间,这种相反相吸表现为男女间的情感、情爱。这种相吸,可以极大地缩小人们的社会距离,“长江头尾,千里寻亲”就是证明。相反相吸的人际吸引比较普遍,这种相吸,构成了男女、夫妻、父子以及各种血亲的人伦基础,也是伦理学基础,因而也是社会宗教的纽带。

2.相似相吸

人际间的相似性。造成了人们在感觉、知觉、体悟、心灵沟通的一致性与认同性,因而通过正反馈加强了人际间的吸引,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相似,使人们便于沟通;审美体悟的相似性,使人际间“同好相求”,人际间因好恶相同而互相接近、互相认同、因而互相吸引;外貌、年龄、肤色的相似性,使人际间互相肯定,因而相互吸引,且在交往中经正反馈强化彼此肯定和认同的内容,使相互间缩短空间;社会地位、经济基础的相似性,使人彼此间“门当户对”,相互认同找到“自我”,因而互相吸引。这些研究成果,不仅使“婚姻介绍所”的工作变得有了依据,而且在研究民族、阶级、集团、宗派、政党的关系中,找到思维工具。

3.互补吸引

互补吸引是指人际间可以相互扬长补短,从而可以“同舟共济、同生共死”。人际互补吸引,往往体现在人世间角色间能互相满足需求,互相解决困难和问题,“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在生活中,优缺点互相补充的夫妻,往往能够“天长地久”,如“支配型男性”与“顺从型女性”,彼此互相吸引。他们“男主外,女主内”和谐相处,正如《易经·家人卦》的〈彖〉辞中所说:“女正乎内,男正乎外,男女正,天地之大义也。”因为互补可互利,互补可双赢、多赢。

4.人格魅力的吸引

人的容貌、体态、服饰、举止、风度、才能、道德、学识等,共同构成了“人格魅力”。例如:真诚、坦率、透明、忠实、积极、可信、儒雅、善于倾听他人意见、宽解他人心结等品质,都会加强对他人的吸引。另外,人们的行为方式也很重要,例如:简洁明快的表达、热情积极的工作、朝气蓬勃的娱乐、精心细致的学习等等,都会加强感召力。有这样人格魅力的人,能组织千万人的队伍进行社会变革,能有力地号召员工完成艰苦的工作。近年来,教育界所提倡的“博雅教育”,就是在培养“气质优雅、学识渊博”的人。因为从人际吸引的角度看,这样的人,有国际眼光、有人格魅力,这就是中国传统文化说的“达人君子”,他们有惊人的人格魅力,能为社会做贡献。

总之,人际吸引从现象学的表现上看,存在某些共同的东西,当我们通过表徵探求其内部本质规律时,还应从还原论方面加以研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