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从神经科学决定论到伦理实践

从神经科学决定论到伦理实践

时间:2022-05-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似乎,神经科学研究的结论对自由意志和自我的存在提出了挑战,并预言将改变我们的伦理实践。无论何种表述,神经科学都确定了对我们的伦理实践影响的预见,认为人类的道德动机与自由意志与自我无关。这是因为神经科学的新发现对自由意志和自我存在的否定并不意味着公众理解并赞同神经科学对自由意志和自我的怀疑。也就是说,相信神经科学决定论并不意味着否认自由意志。

二、从神经科学决定论到伦理实践

似乎,神经科学研究的结论对自由意志和自我的存在提出了挑战,并预言将改变我们的伦理实践。神经科学家的预见主要是基于以下两个部分:(1)神经科学提出对自由意志与自我假设的怀疑。(2)出于对这些假设的怀疑,会影响我们的伦理实践,因为实践中我们预设了自由意志与自我的存在。例如我们有关“更愿意视他人为人而不是作为物或其它”的伦理实践的转化,包括会朝向更功利的思考方式转化。无论何种表述,神经科学都确定了对我们的伦理实践影响的预见,认为人类的道德动机与自由意志与自我无关。

神经科学知识会渗透入我们的信仰并改变我们的伦理实践以致我们不再相信自由意志或自我吗?是否神经科学会把对自由意志和自我的信仰连根拔除?我们的答案是否定的。这是因为神经科学的新发现对自由意志和自我存在的否定并不意味着公众理解并赞同神经科学对自由意志和自我的怀疑。虽然神经科学有了这样的发现,但是公众是否相信,那是另一回事。这是个经验问题,我们不必担忧由这个评论所预期的对伦理实践的影响。

首先,科学知识必须是在一定的规范下才会对实践产生影响。建立在神经科学基础上的有关自由意志和自我的知识可能受到抵制,人们可能对威胁他们特性和自我的科学宣言无动于衷。例如,基督教信仰者对进化论事实的反对,他们认为进化论是对他们自身核心信仰的怀疑。神经科学关于“自由意志和自我是错误的”结论可能会遇到更广泛的抵抗,因为这些断言几乎对每个人都分享的有关个性和动机的普遍信仰提出挑战。不仅如此,人们有关这些问题的信仰会受社会和制度规定的影响,神经科学不会驱散对自由意志和自我的信仰,更不会排斥对人类动机的理解。科学信息对大众的吸引会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我们的社会规范比我们相信的任何深奥的科学知识具有更强的决定性。[11]

此外,科学研究的结果必须要能被大众接受并运用,科学知识才能不断积累和不断深化,才能达到科学的目的。一些人会相信神经科学的论点,但把这些知识与他们生活的实践分开对待。例如,病人及其家人对一些“祖传妙方”的相信,一方面相信科学,但另一方面仍然会在实践中采用传统的甚至是无科学依据的治疗方式。关于自由意志和自我的神经科学知识可能会有类似的命运。我们可能声称相信在神经科学中作为一种理论事实,以客观科学观点判断,但在我们实践生活中仍继续以往的实践行为,仿佛我们是自主的主体。因而,神经科学决定论不一定会影响我们的实践生活。

另外,我们也可以采纳神经科学决定论与自由意志相容的观点。即我们的行为受脑功能决定的结论与自由意志的信仰不违背。也就是说,相信神经科学决定论并不意味着否认自由意志。这种形式的调和在某一方面加强了对自由意志的相信。相容论者主张当能反思并认同自身动机时,动机就是自由的。如果我赞同并认同我的动机,那么我的行为来自“自我”,而不是被支配的或被迫的。于是,即使神经科学表明了我们的行为的决定性,相容论者仍能主张我们是自由的。对于那些由神经科学所描述的我们生活决定性的图景而言,相容性具有吸引力,因为相容性为自由意志的存在提供了外在的辩护理由。

神经科学以干扰的方式揭开脑的神秘感的同时,迫使我们不再简单认同自我的思想,必然会影响到与自我概念紧密相关的人类理性、自主性等概念。亚里士多德就说过“人是理性的动物”。人与其它动物不同,能用理性指导自己的行为,以理性区分什么是和什么仅仅似乎是。我们的理性不仅仅决定了我们的本质,也决定了我们的需求,并且理性为人类提供了一个标准的生活方式和人生追求,对我们生活的反思是人类的高尚追求。苏格拉底也认为应该审视生命存在的意义,仅仅过着动物似的生活并不值得我们去追求。事实上,无论科学如何进步,在实际生活中的人们从未怀疑理性是人类与动物一个本质区别。但是脑科学威胁了我们作为理性动物的化身。因为,神经科学决定论意味着我们的行为比我们所认为的更少的受到理性的指导。作为理性动物,我们能感觉自身的存在是与我们作为自主选择者密切联系的。我们有明确的自主性,是因为我们能与自身拥有的信仰和态度保持一定的差距,并能够对这些信仰与态度做出评论。如果没有自认为的更理性,那么我们就会更缺少自主性。

神经科学决定论除了在伦理实践中威胁到我们的理性,也会威胁到我们行动上的自主能力。即使我们的行为与考虑的判断是一致的,这表明在某种程度上我们是自主的,但我们不能否认我们将行为付诸实践的能力远远比我们喜欢的思考更有限。只有在人是道德主体的条件下,人才可能有自由选择道德地去行为。那么当人因为客观原因不能作为道德主体存在时就意味着理性的缺席。除了理性,情感在道德判断中的地位是不言而喻的。道德判断更多是感情和直觉影响人是作为道德主体的存在。在实际生活中,我们无法忽视情感在道德判断中比理性能起到更大的作用。孔子宇宙和人生视为一个大生命体,同时他认为,人应该有超越物质性的、内在的情感追求。康德认为,理性是人“自身内部的要求所激励”的。[12]所以在道德情感与理性中就存在自由意志。马克思重视人生的情态的多样性,每个人情感的丰富性,在他看来,情感无疑是人类生命存在的必要条件,而“感受人的快乐”的有美感的实践活动是与人的自由意志相联系的。[13]在马克思的理论中,只要涉及到情感问题,就承认了生命的自由意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