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常用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方法

常用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方法

时间:2022-05-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流行病学描述性研究是病因研究的基础步骤。病例对照研究是选择患有某种特定疾病的人群组,与未患该病的对照组,分别调查比较两组人群既往暴露于某个(或某些)危险因子的比例,以判断暴露危险因子是否与疾病有关的一种观察研究方法。在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流行病学调查中它可用于广泛地探索发病的可疑食品,分析暴发疾病是否与某种可疑食品有关。病例对照研究的结构模式与资料分析方法如图8-3所示。

二、常用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方法

(一)流行病学描述性研究

流行病学描述性研究是病因研究的基础步骤。当对疾病的情况了解不多时,往往需要从流行病学描述性研究入手。描述性研究利用已有的病例资料或特殊调查资料,包括实验室检验结果,按不同时间、不同地区和不同人群特征分组,将疾病或健康状态的频率分布情况真实地展示出来,即通过调查分析疾病的“三间分布”(指病例在时间、地点和人群上的分布状态)特征,以发现病例之间是否存在某种关联,从而形成和建立病因假设。

在食源性疾病描述性研究中,病例的时间分布能揭示涉及相似疾病的病人在数小时或数天内相互之间发病的关联情况,而且根据暴发流行曲线(epidemic curve)和高峰的特征,可基本判断食源性疾病的暴发类型属同源一次暴发(common-source or point-source outbreak)、同源持续暴发(continual-sourse outbreak)或人间传播暴发(propagated-source outbreak or person-to-person outbreak);病例的地点分布是通过分析病人在不同就餐场所、居住地点、学习工作场所、参加某项集体活动等方面存在的相互联系,为揭示发病暴露因素提供重要线索;病例的人群分布是分析病人是否存在相同经历或具有年龄、性别、民族、职业、社会组织或宗教等方面的相互联系。

(二)流行病学分析性研究

流行病学分析性研究包括病例对照研究(case-control study)和队列研究(cohort study)两类研究方法。流行病学分析研究在预防医学和公共卫生领域的应用十分广泛,它不仅是病因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研究疾病暴发流行原因、分析疾病传播途径或传播因素、评价疾病防制效果的必不可少的研究方法。

1.病例对照研究

病例对照研究是选择患有某种特定疾病的人群组,与未患该病的对照组,分别调查比较两组人群既往暴露于某个(或某些)危险因子的比例,以判断暴露危险因子是否与疾病有关的一种观察研究方法。假如病例组的暴露比例大于对照组,且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有显著意义,则表示该因素与该病有统计学联系。在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流行病学调查中它可用于广泛地探索发病的可疑食品,分析暴发疾病是否与某种可疑食品有关。病例对照研究的结构模式与资料分析方法如图8-3所示。

从图8-3可见,病例对照研究是对病例组的曾暴露比[即a/(a+c)]和对照组的曾暴露比[即b/(b+d)]进行比较,如果a/(a+c)>b/(b+d),并经统计学检验证实差异有显著意义,则暴露与疾病有联系。

2.队列研究

队列研究是为了检验某种暴露因素与疾病的发生有无联系的假设,将特定人群按暴露某因素和未暴露某因素分为两个队列,追踪其各自的发病结局,比较两组人群的发病率,从而判定暴露因素与疾病有无因果关联一种观察研究方法。假如暴露组的发病率高于未暴露组,且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有显著意义,则表示该疾病与暴露因素有关。在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调查中常运用历史性队列研究(historical cohort study),因为在某些特殊事件中研究对象的暴露情况如进食地点、进食时间、有无进食某食品均有客观记载,而研究结局(即发病情况)在研究开始时已经获得。队列研究的结构模式与资料分析方法如图8-4。

img46

图8-3 病例对照研究结构模式与资料分析方法

img47

图8-4 队列研究结构模式与资料分析方法

从图8-4可见,队列研究是对暴露组发病率[即a/(a+b)]与未暴露组发病率[即c/(c+d)]进行比较,如果a/(a+b)>c/(c+d),并经统计学检验证实差异有显著意义,则疾病与暴露有联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