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教学研究的方法介绍,运用调查法进行研究的四个阶段

教学研究的方法介绍,运用调查法进行研究的四个阶段

时间:2024-11-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教学研究常用的基本方法有调查法和实验法。运用调查法进行研究,一般可分成四个阶段:1.确定调查课题,制订调查计划调查前,先要明确调查的目的、要解决的问题即确定的研究课题。然后,确定调查的范围和调查对象即确定取样与过程。并制订调查计划。它是整个调查研究中重要的、困难的一步。由于参加试验的学生人数大多,难于全部调查统计,就可采用抽样的方式。

9.3 教学研究的方法

研究者在阅读了必要的文献,掌握有关的基本理论,熟悉前人对本问题已做过的研究情况,并摸清问题的底细和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后,便应考虑用什么方法去研究自己的问题,以便去收集信息,探索事物的原因,此事物与其它事物的联系,寻找规律,证实情况,检验效果等等。

教学研究方法的选择,也是科研的一项内容,现代科研在传统方法的基础上,发展了不少新的手段和方法。当然,科研方法的选择服从于科研的类型。这里,介绍两种常用的教学研究的方法。

教学研究常用的基本方法有调查法和实验法。教学研究的大部分课题都可以用这两种方法。

一、调查法

调查法是一种间接观察法,它通过各种方式,有计划、有目的地了解教育、教学工作中某一方面的现实情况。通过调查,可以知道过去在这一方面已取得了哪些成绩,有什么经验教训,弄清楚尚存在的问题,找出发展的趋向。在分析研究了大量事实的基础上,还可以概括出教育、教学中的规律性问题,调查法有三个优点:①以间接的方法研究教育,教学现象,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②可以通过如访问、座谈、问卷等方式,向熟悉研究对象的第三者或当事人了解情况,也可以通过测验、收集书面材料等途径来了解情况,或者采用查询汇集有关资料,从而掌握教育、教学现状;③方法简便易行。

运用调查法进行研究,一般可分成四个阶段:

1.确定调查课题,制订调查计划

调查前,先要明确调查的目的、要解决的问题即确定的研究课题。然后,确定调查的范围和调查对象即确定取样与过程。并制订调查计划。

调查计划,一般应说明以下几个问题:①调查课题和目的;②调查的对象和范围。要写明在哪一个范围、哪一些人中进行调查研究,或是根据哪一种抽样的方法确定调查对象的;③调查的手段和方法;④调查的步骤和时间安排。要写明调查分几步进行,每一步骤的具体内容和时间安排,以及完成的最后期限等。调查计划在具体实施中,由于研究人员的认识发展和情况的变化,初步制定的计划,应进行必要的修改和补充。

2.收集材料

收集材料是调查的关键环节。调查者要充分设想课题所需要的材料以及可获取材料的途径,要充分估计问题的困难性,并寻找解决的办法。要确定调查手段,采用问卷、开调查会、测验,或这几种手段的综合运用。其次,要拟出调查的问题和调查表格、谈话提纲或测试题目等。

此外,在收集材料时应注意:①调查材料应实事求是地记录下来,不能主观取舍,为观点去找材料;②在收集材料时,不要把事实和意见混在一起,因为意见往往带有主观色彩,还需加以鉴别。对被调查者提供的材料,要进行核实;③要尽可能采用多种手段收集广泛的材料。

3.整理材料

调查后,收集到的原始材料必须进行整理分析,使之系统化和条理化,弄清材料之间的相互关系,找出存在的问题和矛盾,应注意检查材料的可靠性

4.总结、撰写调查报告

对教育、教学调查的课题作出结论,并进行理论分析。它是整个调查研究中重要的、困难的一步。

调查的方式很多,如观察(包括长期跟踪观察)、访问、开调查座谈会、发书面问卷、测验和查询汇集有关资料等。

问卷法也叫填表法,是研究者为了解某些事实或意见,向被调查者分发印好的问题表格,要求填写事实或意见,用书面形式进行调查的一种方法。对于一些比较简单的或具体事实性的问题,用这种方法调查最好。它的优点是简单易行,省人力、省时间,省费用,且调查面广,可以在最短的时间里收集到范围较广的材料,可允许填表人用无记名方式填写,如果组织得当,获得的材料可能比谈话法全面而真实。

调查可分为全部调查、抽样调查和分类调查三种。有时,全部调查难于做到。在采用抽样调查、分类调查时,就一定要注意调查对象的典型性,调查的价值在于选择对象的代表性。例如,要调查某种新的教学方法在若干所中学高一年级课程的试验效果,以及各个阶段学生的学习成绩。由于参加试验的学生人数大多,难于全部调查统计,就可采用抽样的方式。一种较简单的方法就是把试验学校的各个班级按学号选样,1、6、11、16、17、26、31……学生作为调查对象,这是一种随机抽样法,它的优点是能避免某些人为因素的干扰,如果试验学校的个数较多,学校层次又不一,这时可把各学校分为上、中、下三类,每类任选一、二个中学,每个学校再选一个中等班级来进行考试统计。

调查必须是在正常教育、教学环境中,对研究对象作详细的考察和记载。

二、实验法

实验是观察的最重要的补充,是更精确的有组织的观察。教育实验是用人为控制某种因素,建立实验条件,对某种教育和教学方法或方式进行研究的方法,实验法的核心问题是:如何控制所要研究的因素以外的其它各种干扰因素或变化因素,实验时,要先根据实验的目的和提出的问题,考虑把什么作为实验变量(例如考虑课堂学生实验的教学效果),以及如何操作和控制实验变量;然后,确定实验对象的多少。若要求高精度,实验对象一般也要相应多些,但要从实际出发;最后,进行实验编组。通常采用单组法、等组法、整组法三种方法。

单组法是通过一个组进行实验。例如,在某个班级中采用某种教学方法,在保持其它条件尽可能不变的情况下,进行前后对比分析。这是最简单的实验方法。

等组法在教育实验中通常称为对照实验。一个是对照组,作为比较的标准,另一个是试验组,要通过某种实验步骤以确定它对试验组的影响。这两个组的条件应基本相同,才便于比较和有利于得出科学的结论。例如,教师在一个班级中采用某种教学方法,而在另一班级仍用原来的教学方法,实验后进行对比分析,等组法的分组可以有意抽样分组(这里掺有若干主观性),可以随机抽样分组,也可以采用配对分组。例如,按成绩先后次序排列,若分两组,可按学号的奇偶分组。

各组的差异(可用平均差或标准差来计算)力求相等。

整组法是综合上述两种方法,随意确定A、B两实验组。第一次A组用(甲)法,B组用(乙)法,教学后进行效果测定;第二次A组用(乙)法,B组用(甲)法,教学后进行第二次效果测定。综合两次效果统计,甲法和乙法的差别,整组法由于把其它差异平均分配给各实验因子,所以比较精确,但是实验比较麻烦,周期也比较长。

三、经验筛选法

经验筛选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对教学实践中创造的经验进行思维加工的过程,也是深化认识的过程。它的直接目的是弄清某种教学措施对教学过程所产生的实际效果,从而改进教学实践。而进一步通过筛选,还可以探索教学规律,形成一定的教学理论,或为理论研究提供原始材料。

经验筛选工作的一般工作程序是:

(1)总结先进的教学经验,系统整理这些经验。运用教育科学的基本理论和中学计算机教学法理论,对这些经验加以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制订筛选计划。

(2)按照计划,选择一些班级在授课中组织实施。

(3)组织有经验的教师队伍,对实施过程进行主客观评价。

(4)总结。对原有经验淘汰、优化和发展。

(5)重复计划和试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