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食源性疾病发生的影响因素

食源性疾病发生的影响因素

时间:2022-05-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食品生产加工和消费地区的生物性和化学性污染,可明显增加食源性疾病的危险性。现已确定,许多鲜果和蔬菜都是大肠埃希菌O157:H7和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的载体,这两种病原体引起的感染是近10年发现的最严重的食源性疾病之一,许多国家将它们列为重点监测和预防的食品安全危险因子。

四、食源性疾病发生的影响因素

(一)社会经济因素

贫穷和落后是引起疾病的主要因素,贫穷曾经被称作世界上最致命的疾病。贫困导致食品生产设备简陋,知识落后,可影响食品良好卫生规范的实施。虽然食源性疾病在富裕和贫穷这两种人群中均有流行,但富裕阶层的人一般患长期存在的轻微疾病较多,而贫穷人群发生严重危及生命的急性疾病较多,如婴儿腹泻、霍乱、伤寒等疾病,且死亡率较高。

(二)环境污染的加剧

大量农村人口无计划地向城市地区流动,导致城市人口拥挤,居住条件变差,饮用水供应和废弃物处理都处于重大压力之下,增加了食源性病原体传播的机会。人口不断增长,农用化学物质和工业废弃物的排放量不断增加,使污染加重(如农药、兽药残留和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污染),有毒化学物质可进入人类的食物链,通过食物进入人体而损害人体健康,降低人体抗病力。食品生产加工和消费地区的生物性和化学性污染,可明显增加食源性疾病的危险性。

(三)人口组成的变化

据统计,1996年全世界人口为58亿,预计今后20年将达到85亿,其中80%在发展中国家。世界人口剧增,可导致食品安全、环境及生态系统改变等一系列问题的发生。预计到2025年,发达国家65岁以上的人口比例将从目前的17%增加到25%,这种状况也将出现在发展中国家。人口老龄化,扩大了疾病抵抗力低下人群的比例。

(四)生活方式的改变

生活方式与食源性疾病关系密切。由于生活节奏加快,消费者对快餐的需求量增大,在外就餐机会增多,就餐注重口味,以鲜为快,喜吃生食(如生的贝类和生鱼等),或吃货架保质期长、无防腐剂等粗加工食品。目前一些食品安全管理措施不完备,食品制作不够规范,这些因素都增加了食源性病原体污染食品和食源性疾病发生的危险。现已确定,许多鲜果和蔬菜都是大肠埃希菌O157:H7和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的载体,这两种病原体引起的感染是近10年发现的最严重的食源性疾病之一,许多国家将它们列为重点监测和预防的食品安全危险因子。

(五)微生物的变异和新微生物的出现

随着抗生素的大量滥用,微生物的耐药性不断增强,如1995~1997年期间,美国明尼苏达州不同地区的饲料和禽肉中分离的50份伤寒沙门菌15份为DT104型,对氨苄西林、氯霉素多种抗生素耐药。同时新的食源性病原体不断出现,近20年先后发现数十种与食源性疾病有关的新病原体,如空肠弯曲杆菌、大肠埃希菌O157:H7和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沙门菌抗药菌株、隐孢子虫(cyclospera)、圆孢子虫(cyclosporidium)、朊病毒等。

(六)其他因素

除上述因素外,尚有许多因素与食源性疾病流行有关,如食品贸易国际化可引起食源性疾病的跨国传播;新的食品生产技术(如基因工程技术)的应用和转基因食品的出现;大量化学物质在食品和农产品加工中的使用;消费者食品安全意识薄弱等因素都将造成食源性疾病的发生。因此,食品安全还将面临新的挑战。

(丁钢强)

参考文献

[1]WHO.Food Safety-A Worldwide Public Health Tissue,2001

[2]WHO.21世纪的食品安全.国外医学·卫生学分册,2002,29(1):6

[3]李业鹏.美国食品安全系统.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01,13(4):44

[4]金培刚,丁钢强.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研究进展.国外医学·卫生学分册,2000,27(4):228

[5]徐蛟.HACCP与其他质量保证体系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01,13(6):50

[6]何欣荣.食品安全与食源性疾病控制进展.安徽预防医学杂志,2002,8(6):384

[7]关怀.新的食源性疾病与食品安全.国外医学·卫生学分册,2001,28(1):17

[8]刘秀英.全球食源性疾病现状.国外医学·卫生学分册,2003,30(4):199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