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骨折患者的心理康复

骨折患者的心理康复

时间:2022-05-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基于骨折患者的治疗障碍往往在于精神与心理方面,故对此类患者,应在做好常规治疗与康复的基础上进行心理干预,即康复治疗师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询问、调整患者的心态,使他们积极配合治疗,促进康复。随访指导 对于原骨折严重并留下程度不同残疾的患者,康复治疗师应

任务5 骨折患者的心理康复

一、概述

骨的完整性或连续性中断,称为骨折。骨折是日常生活中最为常见的疾病之一。常因外伤使健康骨骼受不同暴力的作用而断裂,有病骨骼遭受轻微外力即可折损。骨折的发生一般没有预兆,令人猝不及防。骨折发生后,往往需要手术和恢复,病程较长,给患者带来一系列的心理变化。旷日持久的慢性病程,本身就是一种沉重的心理压力,疾病所致的疼痛或不适,治疗的痛苦或麻烦,检查的复杂与繁琐,也必然对骨折患者心理产生影响。多数患者表现为惊慌、焦虑、失意、悲观。究其原因,一是挫折感强烈,二是对治疗的前景茫然。这些消极的心理势必影响治疗与护理,导致康复缓慢,甚至造成意外的事件。

基于骨折患者的治疗障碍往往在于精神与心理方面,故对此类患者,应在做好常规治疗与康复的基础上进行心理干预,即康复治疗师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询问、调整患者的心态,使他们积极配合治疗,促进康复。

二、不同年龄阶段的骨折患者的心理特点

由于不同年龄阶段的患者骨折后的心理特点各异,下面分类描述。

(一)儿童骨折患者的心理特点

(1)耐受力低,反应性强 由于患儿处于生长发育的阶段(特别是婴幼儿),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耐受力低,对外界的刺激反应十分强烈。一旦稍有不适,或有疼痛等,往往表现为吵闹或哭叫不宁。

(2)恐惧、娇气 患儿由于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表现为兴奋过程占优势,因而易于激动,注意力不能长期集中,转移快,对外界的刺激耐受力较低。一旦患病,常表现出较高的应激反应,使患儿处于一种十分惊恐不安的状态中。在心理上表现为娇气或惊恐不安。

(3)成人感与独立性 这是儿童个性发展中最独特的心理现象。由于他们处在发育阶段,不断的发育成长,使其更多地接触社会,慢慢地感到自己是成人,不乐意别人把他当作小孩看待。独立性是指儿童对事有自己的独立主见,想要得到同成人一样的地位与权利。

(二)中青年骨折患者的心理特点

(1)忧虑 中青年骨折患者正处于事业最能出成绩的时期,有些患者病前在单位担任着重要工作,突然患病被迫停止工作,他们认为这会给其前途造成很大的损失,因而忧虑骨折不能康复,遗留残疾,不能胜任原工作。同时中青年骨折患者又是家庭的支柱,患病后不但不能照顾家人,反而给家属增加了许多麻烦,他们担心这会影响家庭的稳定性。

(2)恐惧 骨折患者的康复期是一个漫长、痛苦的历程,每次锻炼往往都是疼痛难忍,痛不欲生,所以他们对此特别恐惧,有些患者一谈到锻炼就害怕得浑身发抖,甚至产生放弃的想法。

(3)害怕副损伤 因为康复时需要给患肢增加外力,如果力量掌握不好,极易造成再次骨折或肌肉韧带拉伤,所以患者非常担心,害怕一旦康复失败,无法面对精神、肉体等方面的损伤。

(三)老年骨折患者的心理特点

(1)焦虑、恐惧心理 老年人骨折后多会出现紧张、焦虑、悲观、痛苦等多种情绪反应,主要担心疼痛和发生意外。

(2)比较心理 老年骨折患者由于脑动脉硬化而致脑功能减退,甚至患有不同程度的痴呆症,也常产生错觉和幻觉,以致出现幼稚的、类似孩童的思维。患者住院后不由自主地对医院环境、病室环境、病友之间的问题,以及医院护理人员对患者的态度问题进行比较。

(3)依赖心理 老年患者骨折后,身体虚弱,生活自理能力下降,常产生依赖心理,一切都希望得到照顾。

(4)期望心理 老年骨折患者辛苦了一辈子,希望被儿女理解,期望得到支持的力量。

(5)抗药心理 老年骨折患者由于每天打针服药,日复一日,渐渐产生畏惧、厌烦情绪,有的患者不愿接受某种治疗,有的患者不愿做功能锻炼,有的患者不按时、按量用药,或把药藏起来,给治疗带来一定困难。

三、贯穿始终的心理康复措施

(一)心理干预应起始于患者康复之前

骨折往往是在患者毫无思想准备的情况下发生的,所以骨折一旦发生,患者大多惊慌失措,对治疗与康复顾虑重重。因此,要把心理干预放在患者康复之前。

1.摸清情况、全面分析

对患者由于骨折而产生的痛苦,康复治疗师首先应给予深深的同情与充分的理解,然后通过各种渠道(门诊记录、亲属诉说等),摸清患者的个性、骨折原因、伤残程度、家庭背景、生活条件、文化修养等情况,并对骨折康复的前景有较为准确的推断。根据患者心理情况及接受能力,对其伤情进行全面分析,包括骨折的程度、治疗与锻炼所能达到的最大康复限度,持之以恒的功能锻炼对于康复的作用等。这种充满科学性而又包含强烈期待的分析对消除患者不良心理的作用是巨大的,这属于理性的心理干预。

2.真诚关心、消除焦虑

患者知道自己的伤情后,部分骨折(如粉碎性骨折、恢复缓慢的骨折等)严重的患者的焦虑情况不会马上消失。这就需要康复治疗师对他们做感性的心理干预。

(1)耐心的倾听 有些患者喜欢借滔滔不绝的说话来发泄自己的焦虑、烦躁之情,康复治疗师耐心的倾听会帮助他们驱散心中的阴影;有些患者内向,康复治疗师应引导他们说话,让他们宣泄心中的郁闷。

(2)温柔的劝慰 康复治疗师可运用温柔的劝慰,温和的面容、表情、姿态、话语使患者感到温暖,从而使其心中的不快、失意烟消云散。

(3)适时的鼓励 当患者的心理趋于平静,精神尚好时,康复治疗师要不失时机地给予鼓励,如:你的精神状态不错;这样,你会好得更快。这种适时的鼓励会使患者良好的心理状态得以保持,并得到正强化。

(二)心理干预贯穿于骨折患者的康复过程

当手术治疗完成后,功能锻炼是骨折患者主要的康复手段,康复治疗师的心理干预应贯穿于整个功能锻炼的始终。

(1)制订计划,步步深入 康复治疗师应根据患者的伤情、体质及其他特点,为患者初步制订功能锻炼计划,并把这份计划交给患者,和他一起讨论,进行修改,最后,将整个计划确定下来,准备执行。与患者一起讨论商定计划,也是康复治疗师不露痕迹的心理干预,通过这个过程,患者明白了功能锻炼的目的与整个过程,就会密切配合康复治疗师,达到锻炼的高效率。

计划一旦制订,就要马上执行。康复治疗师应用语言指导患者将锻炼步步深入,如腿部骨折患者练习行走,第一次练习的时间可能只持续2min,康复治疗师要给予赞扬或鼓励,若患者第二次锻炼达到了4min,康复治疗师仍然给予表示赞扬或鼓励。患者的功能锻炼就在康复治疗师的有声心理干预中步步深入。

(2)形象示范,纠偏改错 在功能锻炼中,如果没有康复治疗师正确的指导与心理暗示,患者很可能出现动作不到位或错误,影响锻炼效果,因而,康复治疗师应以正确的动作示范,以准确的语言说明,进行正确的心理干预,这样才能保持康复锻炼的高质量。

(三)心理干预应延续到患者康复之后

骨折患者经过治疗与功能锻炼康复出院,但这并不意味着心理干预到此结束,而是表示功能锻炼已延伸到院外进行(这是因为患者的骨骼尚未完全愈合,功能没有完全恢复),康复治疗师进行心理干预的地点也从院内转移到院外。

骨折患者出院后的心理干预大致分为如下两个方面进行。

(1)返院查询 要求患者定时返院做检查,既检查骨骼的愈合程度,又询问患者在家进行功能锻炼的情况。如患者半途而废,则要劝告督促。

(2)随访指导 对于原骨折严重并留下程度不同残疾的患者,康复治疗师应进行随访,帮助患者树立起信心,坚持不懈地进行功能锻炼,以减轻患者的残疾程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能力检测

1.器官移植患者心理障碍的表现有哪些?如何帮助他们树立生活的信心?

2.骨折患者心理障碍的表现是什么?对一名胫骨中段骨折的老年患者如何进行心理康复?

3.以下是一个患者家属的来信,请你根据所学到的知识进行回复。

亲爱的康复治疗师:您好!我老公今年26岁,做了开颅手术,目前已近两个月,恢复得应该算不错,他脑子非常聪明,反应也很快,说话也非常好,目前在恢复期,腿没问题,左侧胳膊正在恢复,医生说影响不大,但是他有一侧颅骨取出,稳定后还得做修补。他知道自己病了,但是不知道自己做了开颅手术,我们一直在哄骗他,但是随着情况的好转,他肯定会看到自己的伤口,知道自己的病情。我们急切地想请教您,应该怎样给他做心理康复训练和辅导呢?我老公原来是一个非常优秀也非常自信的人,这件事情肯定会对他造成打击,我真不想让他痛苦,我们家人应该怎样做呢?

(张广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