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丽图经》所反映的宋人对高丽的认识

《高丽图经》所反映的宋人对高丽的认识

时间:2022-03-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高丽图经》由于是宋朝使节徐兢在高丽的亲身见闻,因而也体现了宋人对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的全面认识,有助于我们进一步认识12世纪的高丽社会风貌。《高丽图经》则由于近距离对李资谦的观察,对其形象描绘细腻,但是对其为人,尤其是专权跋扈,多有批评。《高丽图经》对高丽上至国王、官吏、僧侣下至庶民、奴婢等各阶层的服饰均有详细的记载。《高丽图经》较为全面记载了高丽的典章制度,并对高丽典章制度与宋制进行比较。
高丽图经》所反映的宋人对高丽的认识_韩国研究丛书53:韩国研究(第12辑)

《高丽图经》由于是宋朝使节徐兢在高丽的亲身见闻,因而也体现了宋人对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的全面认识,有助于我们进一步认识12世纪的高丽社会风貌。

《高丽图经》追述了高丽王朝的建国历史、王系传承并简要介绍宋丽之间的交往历史,其记曰:“王氏之先,盖高丽大族也。当高氏政衰,国人以建贤,遂共立为君长。后诏长兴三年,遂自称权知国事。请命于明宗,乃拜建元菟州都督、充大义军使、封高丽王。晋开运二年,建卒,子武立。汉干右末,武卒,子昭立。至后进建隆三年,太祖皇帝御极,奄有万国,昭遣使来朝,赐以功臣之号,仍加食邑。开宝九年,昭卒,子由立,遣使请命,封高丽国王。太宗皇帝即位,改封大顺军使。太平兴国七年,由卒,弟治上章乞龙封,诏从之。淳化六年,契丹攻之,治畏懦无守,臣事北虏,遂关朝贡。治卒,弟诵立。咸平三年,其臣朱仁绍入朝,具言国人思慕皇化,逼于强虏,未能如愿,朝廷嘉之,赐诏褒谕。大中祥符七年,诵卒,弟询权知国事,大破契丹,复谨修贡,且乞降尊号、颁正朔,又求封册。真宗皇帝初欲俯从,议者难之,遂寝止,从班诏而已。天圣中,使人屡兴女真偕来,贡方物,天子加恩,报礼优异。从询卒,子隆立,优柔寡断,政荒力屈,惮于北虏,遂复臣事之,而贡使双绝。隆卒,私谥曰正。子德王钦,钦弟穆王亨,皆朝贡不通,而朝廷亦罢遣使。亨弟徽,熙宁四年,以权知国事,复修方贡。”[1]

《高丽图经》描述了当时高丽国王仁宗之形象:“眉宇束秀,形短而貌丰,肉胜于骨,性慧多学,亦甚严明。在春宫时,官属有过,必遭谴辱。既立,虽幼冲,国官颇畏惮之。西者,信使至彼,受诏拜表,行燕乡礼,升降进退,卓有成人之风。”[2]李资谦作为高丽的权臣,其形象风度,后人郑麟趾所撰《高丽史》并无描述。《高丽图经》则由于近距离对李资谦的观察,对其形象描绘细腻,但是对其为人,尤其是专权跋扈,多有批评。如称赞李资谦“风貌凝静,仪矩雍容,好贤乐善,虽秉国政,颇知推尊王氏”,同时贬斥其“信谗嗜利,治田寿第宅,阡陌相连,制度侈靡,四方馈遗,腐肉常数万斤,他皆称是,国人以此鄙之”。[3]

《高丽图经》对高丽王城开城之诸多建筑,诸如宫殿、官衙、城邑、门阙、祠宇、馆舍的规模、位置、建制等都作了详细的描述。如对国王接待使臣的会庆殿的描述:“会庆殿在阊阖门内,另有殿门,规模甚壮。基址高五丈余,东西两皆,丹漆栏槛,饰以铜花文彩,雄丽冠于诸殿。两廊通三十间,中庭瓷石,地虚不坚,行则有声,常礼不敢居。惟人使至,则受诏拜表于庭下。燕会则设使副之席于殿之西楹、东向;上节位于东序;中节位于西序;下节位于门之两厦;而北向,余礼则别殿以别之。”[4]此外,对民间建筑也多有描述。

《高丽图经》对高丽上至国王、官吏、僧侣下至庶民、奴婢等各阶层的服饰均有详细的记载。其中冠服和僧侣服饰,颇受中国文化影响,如冠服制度,高丽毅宗时重定冠服制度,四品以上服紫,六品以上服绯,九品以上服绿,此与宋朝神宗元丰改制时服饰品级规定完全一致。从《高丽图经》记载来看,冠服采用紫、绯、绿三色服制,徐兢奉使高丽时已经出现,故徐兢说:“逮我中朝,岁通信使,屡赐袭衣,则渐渍华风,被服宠休,一遵我宋之制度焉。”[5]记载婢妾之服:“官府有媵,国官有妾,民庶之妻,杂役之婢,服饰相类。以其执事服勤,故蒙首不下垂,叠于其顶,抠衣而行,手虽执扇,羞见手爪,多以绛囊蔽之。”[6]此外,对高丽僧侣服制的记载,却体现了高丽的特色即“不服袈裟,不持戒律,白苎窄衣,束腰皂帛”,反映了高丽僧侣独特的风格。

《高丽图经》较为全面记载了高丽的典章制度,并对高丽典章制度与宋制进行比较。《高丽图经》对高丽的典章制度诸如教育、仗卫、军队、官署、官员职位、俸禄多少等等均有描述。如记载教育之盛:“虽居燕韩之左僻,而有齐鲁之气韵矣。比者,使人到彼,询知临川阁藏书至数万卷,又有清燕阁,亦实以经史子集四部之书。立国子监,而选择儒官甚备,新敞学舍,颇遵太学。月书季考之制,以第诸生,上而朝列官吏,闲威仪而足辞采。下而闾阎陋巷间,经馆书社,三两相望。其民之子弟未婚者,则群居而从师授经,既稍长,则择友各以其类,讲习于寺观。下逮卒伍童,……亦从乡先生学。”记载高丽建官制度:“唐武德间有九等,一曰大对,……知国事;次曰太大兄;次……折;次太大夫人使者;次衣头大兄,掌机密、谋政事、遗发兵马、选授官爵;次大使者;次大兄收位使者;次上位使者;次小兄;次诸过节;次先人。又有掌宾客比鸿……卿,以大夫使者为之;又有国子博士、通事舍人、典书客,皆小兄以上为之;又诸大城置辱陆,比诸督;诸城置处问近支,比刺使,亦谓之道使。其武官曰大摸达,比卫将军,皂衣头大兄以上为之;次末客,比中郎将,以大兄以上为之;其次领千人以下各有等到差。”如记载官员俸禄:“国相每岁给米四百二十苫,致仕半之;尚书侍郎而下,二百五十苫;卿监郎官,一百五十苫;南班官,四十五苫;诸军卫录事,一十九苫;其武臣视此等到而上之,与文官相埒。内外见任受禄官,三千余员。散官同下,元禄给田者,又一万四千余员。其田皆在外州,佃军耕时,及时输纳,而均给之。”[7]

《高丽图经》中反映了高丽除了发达的青瓷技术等手工制造业外,还体现了高丽商品货币的发达,如坊市的繁荣,“自广化门至府及馆,皆为长廊,以蔽民居,时与廊间,榜其坊门曰永通、曰广德、曰兴善、曰通商、曰存信、曰资养、曰孝义、曰行逊”[8],这是对开京最大的市场长廊的认识。高丽市场贸易“以日中为虚,男女老幼,官吏工技,各以其所有,用以交易,无泉货之法。惟苎布银饼以准其值。至日用微物不及匹两者,则以米计赀铢而偿之。然民久安其俗,自以为便也。中间朝廷赐予钱宝,今皆藏之府库”[9]。虽然,高丽已经设置铸钱监,但是,根据《高丽图经》我们发现,高丽市场交易仍然是以实物为主,货币流通并不发达。此外,《高丽图经》中关于高丽的海外贸易记载,尤其是茶叶的认识,记载道“土产茶味苦涩,不可入口。惟贵中国茶,并龙凤赐团,自锡之外,商贾亦通贩,故迩来颇喜饮茶。益治茶具,金花鸟盏,翡色小瓯,银炉汤鼎,皆窃效中国制度”[10]。可见,12世纪的高丽王朝盛行饮茶风尚,而且以中国茶叶为贵。

如上述记,高丽物产翡色青瓷“翡色……制作工巧,色泽尤佳”[11]。与现在考古发掘之高丽青瓷完全一致。生活用品如文席“精粗不等,到精巧者施于床榻,粗者用以藉地,织草性柔,折屈不损;黑白二色,间错成文,青紫为补,初无定制”[12]。此外,《高丽图经》对高丽人参、松实等土特产亦有较高的评价。关于对高丽民众之生产劳动的记载,反映宋人已经认识到高丽具有高度发达的梯田耕作技术,如梯田“治田多于山间,因其高下,耕垦甚力,远望如梯磴”[13]。还认识到高丽粮食品种丰富多样,如有“黄粱、黑黍、寒粟、胡麻、二麦,其米粒特大而味甘”[14]。此外,对高丽之渔业、山林樵采以及对粮食储藏和水果保鲜等技术亦有相关认识和评价。渔业产品主要有“鲜鳆、蚌珠、母虾、王文蛤、紫蟹、蛎房、龟脚以至海藻”[15]。水果保鲜技术主要是“盛以陶器埋土中,故经岁不损,六月亦有含桃,味酸如酢”[16]。从《高丽图经》可以看到宋人对高丽的农业生产、渔业以及产品储藏技术等给予了高度的评价,也反映了12世纪的朝鲜半岛工农业生产技术的发达。

最后,《高丽图经》还反映了宋人对高丽儒、佛、道等社会宗教信仰的认识。如上述对高丽僧侣服饰的记载,可以看出高丽民族对佛教的改良。而关于对高丽王廷尊儒崇佛,以及道学、风水信仰等的论述,如“进士……萃于国子监,合试几四百人……故今业儒者尤多,盖有所向慕而然耳”[17],反映了高丽儒学的发达。此外,所谓“高丽素畏信鬼神,拘忌阴阳,病不服药……唯知兄咀厌胜而已……好祠鬼神社稷灵星,以十月祭天大会,名曰东盟。其国东有穴,号遂神。亦以十月迎而祭之”[18]。又如描绘高丽人席地而坐的习俗,“其席不施床卓,惟以小俎席地而坐”[19]等,则体现了宋人对高丽生活习俗和迷信风水、鬼神等社会风尚的认识。

综上所述,徐兢所撰《高丽图经》以实地见闻的素材为依据,以纪行体形式,较为全面的记载了12世纪高丽社会政治、人物、典章制度、军事、地理、社会经济生活以及高丽宗教、社会风俗文化等。不仅是研究高丽史和中韩关系史珍贵的第一手资料,而且,也反映了12世纪的高丽王朝,已经具有较高的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同时,根据宋人徐兢的记述,我们也可以看出宋人对高丽制度文明和社会经济、文化成就的高度评价和赞赏。高丽文明作为东方世界文明的遗产,值得进一步发扬光大。

注释

[1]《高丽图经》卷2《世次》。

[2]《高丽图经》卷2《世次》。

[3]《高丽图经》卷8《人物》。

[4]《高丽图经》卷5《宫殿一》。

[5]《高丽图经》卷7《冠服序》。

[6]《高丽图经》卷20《妇人》。

[7]《高丽图经》卷16《官府》。

[8]《高丽图经》卷3《城邑坊市》。

[9]《高丽图经》卷3《城邑贸易》。

[10]《高丽图经》卷32《器皿三》。

[11]《高丽图经》卷32《器皿三》。

[12]《高丽图经》卷28《供张一》。

[13]《高丽图经》卷23《杂俗二》。

[14]《高丽图经》卷23《杂俗二》。

[15]《高丽图经》卷23《杂俗二》。

[16]《高丽图经》卷23《杂俗二》。

[17]《高丽图经》卷19《民庶》。

[18]《高丽图经》卷17《祠宇》。

[19]《高丽图经》卷26《燕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