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刘季文医案处方用药特色

刘季文医案处方用药特色

时间:2022-04-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临床以此方加减治疗癫、精神分裂症、癔症、眩晕、厥证、头痛等,常获良效。先父临证处方用药,处处注重脾胃,尤对慢性疾病、羸弱之质及气血俱虚之证,常师承张仲景“建中”之法,从调理脾胃功能入手。继以肾气汤合四君子汤加减调治3个月余,病遂痊愈。在选方用药上必须痰瘀同治。活血化瘀、痰瘀同治在老年心血管疾病中运用更为广泛。以上归纳了先父制方用药的主要特点。其立方严谨,用药精当,由此可窥一斑。

一、法师仲景,巧用经方

先父曾经说过:“《伤寒论》乃方书之祖,其理法为历代医家所遵循,尤其是方药的运用,充分体现了张仲景辨证论治的主导思想。”先父认为,学习和运用仲景方不能生搬硬套,而要师其法而不泥其方,运用其理法方药灵活化裁,扩大应用的范围。他善用经方,尤贵乎能知常达变。在医药中选用张仲景之方和法殊不鲜见。如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伤寒论》中用以治“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根据其疏肝潜阳、清热化痰、镇静安神的作用,凡肝风痰热上扰清窍、蒙蔽神明所致的多神杂病,均可以用。临床以此方加减治疗癫、精神分裂症、癔症、眩晕、厥证、头痛等,常获良效。大承气汤原为阳明腑实证而设,根据其通腑泻热的功效,凡实热内结,大便秘结不通,不论何病均可秉用,不必拘泥于阳明腑实证。对小柴胡汤的运用,除遵循《伤寒论》用以治小柴胡汤正证、变证、热入血室等证外,还运用于感冒、发热、咳嗽、便秘及肝胆疾病、胃肠疾病等。用桂枝龙骨牡蛎汤治疗遗精、盗汗、自汗、不寐、带下诸疾,凡病机属阴阳两虚、营卫不和的多种虚劳病证,均可以之随证化裁。运用经方的关键在于把握好病机,明了方义,这样就可以运用自如,异病同治。

二、立方用药,注重脾胃

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又是人体升降运动的枢纽。脾胃气虚,升序失常,则诸疾由生。先父临证处方用药,处处注重脾胃,尤对慢性疾病、羸弱之质及气血俱虚之证,常师承张仲景“建中”之法,从调理脾胃功能入手。如治疗白细胞减少症用黄芪建中汤加味(黄芪、桂枝、白芍、当归党参、炙甘草生姜、大枣、饴糖),意在建立中宫之气以激发生化之源。对于复杂的病证,往往于当用方内选加人参、白术、黄芪、茯苓、枳壳、砂仁等健脾和胃、资生谷气之品,使患者食欲增加,精神好转,疗效明显提高。对一些需用峻药攻邪的重症,中病即止,勿使过剂,免伤中气。对老年病,特别慎用滋腻呆胃之品。在疾病恢复期,进补亦先予开胃,使中气健旺,元气恢复,以巩固疗效。对于他脏之疾,但凡涉及脾胃,亦主张先治其胃。曾治一慢性肾炎患者,初诊时患者面色晦滞,眼睑虚浮,下肢肿胀,畏冷形寒,精神不振,不思饮食。化验小便蛋白(+++)。诊其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前医选进温肾利水之品,病情无明显好转。先父详审其证,属脾肾阳虚,中宫生化无权,乃拟黄芪建中汤合四君子汤加味(黄芪、桂枝、白芍、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当归、车前子、饴糖、生姜、大枣)着重调理中宫,连服10剂,患者饮食倍增,精神转佳,浮肿消退。继以肾气汤合四君子汤加减调治3个月余,病遂痊愈。化验小便,蛋白消失。

三、寒热并调,补泻兼施

寒热并调、补泻兼施之法多用于寒热错杂之证,亦适用于久病正气虚衰而邪热稽留的病证。《伤寒论》中乌梅丸、半夏泻心汤均是寒热并调的典型方。先父以乌梅丸(乌梅、细辛、干姜、当归、附子花椒、桂枝、黄柏、黄连、人参)随证加减治疗蛔厥、胆道蛔虫病,每收立竿见影之效。半夏泻心汤(半夏、黄芩、干姜、人参、黄连、炙甘草、大枣)是针对脾胃气虚、升降失常、寒热夹杂之证而设,用以治胃及食管反流病,屡验不爽。尿毒症临床多表现为肾元虚衰、阴阳两亏、湿阻蕴热等寒热错杂、虚实并见的证候,治疗常在益气温肾的基础上酌加清热利湿、解毒泄浊、活血化瘀之品(见《慢性肾炎辨证施治规律的探讨》)。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予桂枝芍药知母汤(桂枝、白芍、麻黄、知母、防风、白术、附子、甘草、生姜)加黄柏、苍术、乳香、没药、蜈蚣、地龙、当归。治疗顽固性痛风以益肾蠲痹、温经通络与活血化瘀、清热利湿药同用(附子、桂枝、赤芍、知母、黄柏、茯苓、泽泻、牡丹皮、淮山药、山茱萸、木瓜、当归、乳香、没药、生地黄)。

临床治病,寒者热之,热者寒之,实则泻之,虚则补之,宣以去壅,通以行滞,乃论治之常法。今随证变通,寒热补泻相兼并用,故能各奏其功,相得益彰。

四、活血化瘀,痰瘀同治

血以流通为贵,血脉瘀滞常常是疾病产生的重要根源。先父临证时,在不少疾病的治疗中均运用了活血化瘀法,同时主张在祛瘀中加以治痰,即痰瘀同治。先父认为,痰浊与瘀血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灵枢》所谓“津液和调,变化而赤为血”“营气者,泌其津液,注之于脉,化以为血”,说明了痰血同源且互为因果的依存互根关系。痰浊阻滞可致经脉痹阻,血脉瘀凝,痰浊混于血中,遂成瘀血,而瘀血内结又可致痰水内蕴。在选方用药上必须痰瘀同治。或治瘀为主,佐以治痰;或治痰为主,佐以化瘀;或痰瘀并治。如治疗乳癖,以青皮、枳壳、郁金、穿山甲、当归、川芎、浙贝母、蒲公英为主随证加减。疏肝理气、活血化瘀与化痰散结同用。治甲状腺瘤,既用黄药子、昆布、海藻、浙贝母、天南星、夏枯草等化痰散结,又用穿山甲、当归、川芎活血化瘀。对癔症、癫、厥证等的治疗,在化痰息风、镇逆潜阳的基础上,又多选加红花、丹参、全蝎、蜈蚣等化瘀通络,每获良效。活血化瘀、痰瘀同治在老年心血管疾病中运用更为广泛。先父认为,化痰药有降酯、抗凝、增加心脑血管血流量的作用。治疗冠心病常以瓜蒌薤白半夏汤理气化痰,配合黄芪、人参、丹参、三七、红花、当归等益气活血化瘀。兼阳虚者,加附子、桂枝;兼阴虚者,加麦冬、生地黄。治脑梗死、颈椎病,常选用葛根、丹参、当归、川芎、红花、地龙、桃仁、三七、半夏、茯苓等。总之,均离不开活血化瘀与化痰散结并用。老年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临床多表现为咳嗽吐痰、气促,唇、舌、指甲青紫等痰浊血瘀见症。临床将活血化瘀法融于化痰止咳诸法之中,往往能明显提高疗效。他如妇科不孕症、卵巢囊肿及皮肤病(如痤疮、脂溢性脱发)等,先父临床运用活血化瘀、痰瘀同治,均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限于篇幅,在此不一一赘述。

以上归纳了先父制方用药的主要特点。其立方严谨,用药精当,由此可窥一斑。限于笔者水平,不能将他的学术思想及精深之医术全面地加以阐述。文中疏漏、舛误之处,恳请读者、同仁指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