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论骨节之度量

论骨节之度量

时间:2022-04-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下文将言骨有度量,而先以是启之耳。君子终折者,谓从发际之始,以至发际之终,可折中而度量。《灵枢·骨度》曰:结喉以下至缺盆中长四寸。骭骨名,一名尾翳,一名鸠尾。髀枢以下至膝盖骨内之中分,计长一尺九寸,即上之腿数也。此侧身之骨度也。此节不度胁骨之长短,而止以腋下至季胁,长一尺二寸者,盖以形身之度量,概皮肉脉骨,而量其长短,经脉循骨度,而直行于上下也。

《素问·皮部论》曰:骨有度量。

《灵枢·骨度》曰:先度其骨之大小广狭,而脉度定矣。人长七尺五寸者,其骨节之大小长短各几何?头之大骨,围二尺六寸,胸围四尺五寸,腰围四尺二寸,发所覆者,颅至项尺二寸,发以下至颐,长一尺,君子终折。

马元台曰:骨有度量,如《灵枢·骨度》所言者是也。

张隐庵曰:度量,大小长短也。

马元台曰:此言人身之脉度,由骨度而定也。脉度者,脉有度量,亦《本经》篇名。下文将言骨有度量,而先以是启之耳。

张隐庵曰:此言经脉之长短,从骨节之大小广狭长短,而定其度数,故曰骨为干,脉为营,如藤蔓之营附于木干也。

马元台曰:此言头之大骨、胸骨、腰骨,及头颅前后上下之骨度也。颅,头颅也。颅之皮生发,发所覆者,即颅也。颅至项长一尺二寸。颔下为颐,发际已下致颐,长之尺,君子终折。言士君子之面部,三停齐等,可以始中终而三折之也,众人未必然耳。

张隐庵曰:此言头骨、胸骨、腰骨,围转一周之总数,及头颅前后上下之骨度也。发所覆者,谓从前额颅之发际,上至巅顶,以至后项之发际,计发所覆者,度一尺二寸。发以下至颐者,谓从前额颅之发际,以下至于两颐,计长一尺。君子终折者,谓从发际之始,以至发际之终,可折中而度量。盖君子之人,面方广而发际高,发所覆者,从颅至项,度一尺一寸,发以下至颐,长一尺一寸也。言天下之众,有君子小人之不同,太过不及之不等。

陈寿田《经脉图考》云:头部折法,以前发际至后发际,折为一尺二寸。如发际不明,则取眉心直上,后至大杼骨,折作一尺八寸,此为直寸。横寸法,以眼内角至外角,此为一寸。头部横直寸法,并依此。

《灵枢·骨度》曰:结喉以下至缺盆中长四寸。缺盆以下至长九寸,过则肺大,不满则肺小。以下至天枢长八寸,过则胃大,不及则胃小。天枢以下至横骨长六寸半,过则回肠广长,不满则狭短。

马元台曰:此言仰人之骨度,盖纵而数之也。巨骨上陷中为缺盆,亦穴名,即足阳明胃经穴也。结喉以下至缺盆中,长四寸。骭骨名,一名尾翳,一名鸠尾。蔽骨之端,在臆前蔽骨下五分,人无蔽骨者,从歧骨际下行一寸。(《灵枢·本脏》云:无骭者心高,骭小短举者心下,骭长者心下坚,骭弱小以薄者心脆,骭直下不举者心端正,骭倚一方者心偏倾也)。缺盆以下至骭,长九寸。若过于九寸而始至骭,则其肺必大;若不满九寸而即是骭,则其肺必小。天枢在脐旁二寸,足阳明胃经穴也(《素问·六微旨大论》云:天枢之上,天气主之,天枢之下,地气主之,气交之分,人气主之)。骭以下至天枢,长八寸。若过于八寸而始至天枢,则其胃必大;若不及八寸而即是天枢,则其胃必小。然天枢无形,以脐之高上为验也。横骨,即曲骨下,盖脐下四寸为中极,中极下一寸为曲骨,曲骨之分为毛际,毛际下乃横骨也。天枢以下至横骨,长六寸半。若过于六寸半而始至横骨,则回肠广阔而长;若不满六寸半而即是横骨,则回肠狭而且短也。

《经脉图考》云:胸腹折法:直寸以中行为三。自缺盆中天突穴起,至歧骨际上中庭穴止,折作八寸四分。自骭上歧骨际,下至脐心,折作八寸。脐心下至毛际曲骨穴,折作五寸。横寸以两乳相去,折作八寸。胸腹横直寸并依此。

《灵枢·骨度》曰:横骨长六寸半。横骨上廉以下至内辅之上廉长一尺八寸。内辅之上廉以下至下廉长三寸半。内辅下廉下至内踝长一尺三寸。内踝以下至地长三寸。膝以下至跗属长一尺六寸。跗属以下至地长三寸。故骨围大则太过,小则不及。

马元台曰:横骨之横长,当有六寸半。内辅者,膝内辅骨也。横骨之上廉,以下至内辅骨之上廉,长一尺八寸。内辅骨之上廉,以下至外辅骨之下廉,仅长三寸半。内踝者,足跟前两旁起骨为踝,在外为外踝骨,而在内为内踝骨。内辅骨之下廉,以下至内踝骨,长一尺三寸。内踝骨以下至地,仅长三寸。腓肠上膝后曲处为腘,膝在前,腘在后,因至下之长相同,故并及之。足面为跗,跗属者自内踝以前而统之,以跗去内踝骨不远,故膝腘以下至跗属,则长一尺六寸;跗属以下至地,仅长三寸。上节头之大骨为围,此节腰骨为围者,大则以下之数皆太过,小则以下之数皆不及。

《灵枢·骨度》曰:角以下至柱骨长一尺。行腋中不见者长四寸。腋以下至季胁长一尺二寸。季胁以下至髀枢长六寸。髀枢以下至膝中长一尺九寸。膝以下至外踝长一尺六寸。外踝以下至京骨长三寸。京骨以下至地长一寸。

张隐庵曰:此侧身之骨度,皆纵而数之也。耳上之旁为角,肩胛上之颈骨为柱骨,自角以下至柱骨,长一尺。肋下臑内为腋,自柱骨至腋中,计长四寸。胁骨之下为季胁,自腋以下至季胁,计长一尺二寸。捷骨之下为髀枢,一名髀厌,在臀之两旁,即足少阳之环跳穴处,自季胁以下至髀枢,计长六寸。髀枢以下至膝盖骨内之中分,计长一尺九寸,即上之腿数也。膝以下至外踝,长一尺六寸,即下之腿数也。京骨,足太阳膀胱经穴名,在足外侧大骨下,赤白肉际陷中。外踝骨以下至京骨,长三寸,京骨以下至地,长一寸。此侧身之骨度也。按:胁骨名扁骨,横于胁下,有渗理而无髓空。此节不度胁骨之长短,而止以腋下至季胁,长一尺二寸者,盖以形身之度量,概皮肉脉骨,而量其长短,经脉循骨度,而直行于上下也。

《灵枢·骨度》曰:耳后当完骨者广九寸。耳前当耳门者广一尺三寸。两颧之间相去七寸。

张隐庵曰:耳后高骨为完骨,入发骨四分。广者横阔也。耳后当完骨者,从耳以至于脑后也。耳前当耳门者,从耳而至于鼻准也。此头侧之横度也。两颧之间,相去七寸者,此当面之横度也。按:手足少阳阳明之脉,纵横经络于头面左右,故复度头面之广数。

《灵枢·骨度》曰:两乳之间广九寸半《图考》云:当作“八寸”。两髀之间广六寸半。足长一尺二寸,广四寸半。

张隐庵曰:此言形身前面背面之横度,及两足之纵横数也。

《灵枢·骨度》曰:肩至肘长一尺七寸。肘至腕长一尺二寸半。腕至中指本节长四寸。本节至其末长四寸半。

张隐庵曰:此两臂两手之骨度也。本节者,指掌交接之骨节。末者,指尖也。

《灵枢·骨度》曰:项发以下至背骨长二寸半。膂骨以下至尾骶二十一节长三尺。上节长一寸四分分之一,奇分在下,故上七节至于膂骨九寸八分分之七。

张隐庵曰:此脊背之骨度也。项发以下至背骨者,自项后之发际,至背骨之大椎,计长二寸五分。膂骨,脊骨也,自背骨之大椎,循膂骨以下,至于尾骶,计二十一节,共长三尺。上节每节长一寸四分一厘,其奇分之九厘,在下节计算,故膂骨以上,计有七节,每节长一寸四分一厘,则七得七寸,四七二寸八分,共九寸八分。又每节一厘,共计九寸八分七厘。故曰九寸八分分之七也。玉师问曰:脊椎二十一节,只详论上七节之度数,何也?曰:七节之旁,乃膈俞也。脏腑之气,皆从内膈而出,如逆伤脏气则死,刺伤腑气,皆为伤中,故曰七节之旁。中有小心,而本经论五脏之背俞,亦兼论七焦之膈俞,不可妄刺者也。《针灸大成》取中指同身寸法,以男左女右手中指第二节内庭两横纹头相去为一寸。取稻秆心量,或用薄篾量,皆易折而不伸缩为准,用绳则伸缩不便,多不能准矣。

《经脉图考》云:古之尺小,大约古之一尺,得今之八寸。其言七尺五寸者,得今之六尺;其言二尺六寸者,得今之二尺零八分也。其余仿此。然骨大者必有太过,骨小者必有不及。凡用折法者,须随人之大小而为盈缩,庶尽其善。汪莘白案此所言古今尺不合宜勿泥。

《灵枢·骨度》曰:此众人骨之度也,所以立经脉之长短也。是故视其经脉之在于身也,其见浮而坚,其见明而大者,多血;细而沉者,多气也。

张隐庵曰:此总结骨之度数,定经脉之长短也。经脉之浮而坚明而大者多血,细而沉者多气。此篇论骨气而结经脉之血气者,血脉资始于肾,骨之精气盛,则经脉之血气亦盛矣。

张开之曰:肾脏之精液,奉心神化赤而为血。气者精气也。故浮为阳而主血,沉为阴而主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