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吴潜论纸币国之命脉

吴潜论纸币国之命脉

时间:2022-11-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国家军事费用开支,政权运行一切开支完全依靠楮币支撑,楮币的命运自然就成为国家的命脉。既然楮币关系着国家生死存亡的大计,救楮也就等于救国,对于朝廷来讲,自然是头等大事。吴潜的救楮办法,是商人在限期内用盐钞买盐,必须搭用旧会子,以加大回收纸币的力度。

四、吴潜论纸币国之命脉

吴潜(1196—1262),字毅夫,号履斋,宣州宁国(今属安徽)人。宁宗嘉定十一年(1281)状元,历官江东安抚留守,淮东总管,兵部尚书,浙东安抚使。理宗淳祐中,两度入相。晚年被贬,循州安置。著作辑有《履斋遗集》。

宋理宗绍定六年(1233),第十四、五、六三界会子共发行三亿二千万余贯(82)。翌年端平元年,时任太府卿,总领淮西财赋的吴潜,肩负救楮之责,上《条陈国家大体治道要务凡九事》,第八事即“楮币当权新制,以解后忧”。他异常重视楮币作用,把楮币提到国家命脉的高度,一针见血地指出:“臣观今日国用殚屈,和籴以楮,饷师以楮,一切用度皆以楮。万一有水旱盗贼、师旅征行之费,又未免以楮,则楮者诚国家之命脉也。”这一年,适逢元灭金之际,在他看来,“金人之毙,虽由于鞑,亦以楮轻物贵,增创皮币,或一楮而为三缗,或一楮而为五缗,至于为十为百,然人终不以为重。其末也,百缗之楮止可以易一面,而国毙矣”。此一观点与真德秀(1178—1235)相近。这不是虚张声势,故弄玄妙,如其所说,国家“官司之所仰者在楮而民不重,官之所倚者在法禁而民不服,楮非吾楮,则国非吾国矣”。国家军事费用开支,政权运行一切开支完全依靠楮币支撑,楮币的命运自然就成为国家的命脉。吴潜继续说:“新楮甫出,其弊已尔,年岁之后,将甚于昔。官司之所仰者在楮,而民不重。官之所倚者在法禁,而民不服。楮非吾楮,则国非吾国矣”。既然楮币关系着国家生死存亡的大计,救楮也就等于救国,对于朝廷来讲,自然是头等大事。所以在《经筵奏论救楮之策所关系者莫重于公私之籴》中,提出“本源者何?救楮而已”。在《内引第三札奏论尹京三事非其所能》中,又指出:“米乃民之命脉,而苦于直之涌;楮乃民之血脉,而苦于直之低。”正所谓楮轻而物重,特别是米价腾涌,使得百姓无以为生,如此则国家还能在限期内有宁日吗?

吴潜的救楮办法,是商人在限期内用盐钞买盐,必须搭用旧会子,以加大回收纸币的力度。“若有术以驱商贾,使之急于品搭。”他估计每代盐如搭收旧会三十贯,三百万代盐就可回收九千万贯钞;再利用度牒、官银、金银和新会子回收一二千万,“不出数月,旧楮尽而新楮见行,将自流通,物价将自减落”。

对于本节前述郑清之的计亩纳会子办法,时权江西转运使兼知隆兴府的吴潜,在《再论计亩纳钱》中以为“纵使目前会价渐穷,物价渐减,而朝廷之印造不已,奸民之伪造不已,铜钱则海道之漏泄不已,器用之销不已,朝满夕除,势所必至,不过年岁,弊将如初”。故“其害有九,其利有一”。求快一时之利,而损害官户寺观利益,以至人心离异,立国在民,民心一失,民力又穷,能保祸乱之不作乎?此正“剜心肉以救眼创,拨根本以扶枝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