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城市形态及其度量

城市形态及其度量

时间:2022-03-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城市形态,为度量城市空间的变化提供了极佳的视角。近年来,有关城市形态的研究在美国等西方国家重新受到高度关注。在中国,虽然良好城市形态的理念已经逐渐被规划者和设计者所接受,然而尚缺乏多维度、多尺度视角对城市形态整幅图画的描绘。20世纪90年代开始,美国规划者开始转向用生活品质作为考量城市形态的指标,并认为城市形态的作用是通过间接影响社区形态改善人们的生活品质。
城市形态及其度量_城市社区形态与再生

城市形态,为度量城市空间的变化提供了极佳的视角。近年来,有关城市形态的研究在美国等西方国家重新受到高度关注。20世纪80年代中期美国城市土地利用粗放蔓延式的发展模式开始受到批判:从城市形态的视角来看,蔓延式发展模式带来了很多负面效应,包括拥堵的交通、过度的能源消耗、高额的公共服务、低水平的户外活动以及冷漠的邻里交往等。规划师和政策制定者积极寻求应对蔓延的规划策略。由此,城市形态的话题重新引起了城市规划领域的研究兴趣,并成为城市精明增长和新城市主义运动的理论基石(Talen,2003)。可以认为,对城市形态的衡量,掀起了美国规划领域的第二次浪潮(Jens and Burton,et al.,1996)。

城市形态并不是一个新的话题,西方传统上对于城市形态的研究有着多源性。按照研究侧重点的差异,可以分为以欧洲中世纪城市的基因型态(Morphogenesis)分析为基础的市镇规划研究(Conzen,1960;Whitehand,1977);以美国芝加哥学派对城市用地以及社会空间分布分析为基础的城市功能结构(Urban Structure)研究;以20世纪中后期城市设计和建筑领域对城市意向、心智地图以及文脉分析为基础的环境行为研究;以及以西方马克思学派基于资本积累与建成环境(Built Environment)联系的政治经济学研究等源流(谷凯,2001)。

相对西方而言,中国近年来出现的大量城市形态的理论和实证分析,更加侧重城市物质空间;现有的研究分别集中在地理学、城市规划以及景观和建筑设计等领域,并衍生出一系列相关的空间战略规划与城市设计的实践。城市地理学对于城市形态的研究,通常从区域和大都市区尺度入手,关注城市空间结构及其影响因素,并探讨城市增长和演变的动力机制等问题(林炳耀,1998;韦亚平,赵民,2006;姜世国,周一星2006;Feng and Chen,2010)。其中,城镇体系的空间结构和城市分形两个话题受到格外关注。城市规划领域对于城市形态的研究,通常集中在城市内部尺度,关注城市空间发展战略、土地利用格局及与交通的关系等话题(郑莘等,2002;段进,1999/2003)。建筑和景观设计领域对于城市形态的研究,通常集中在居住小区、街区和细部尺度,关注居住小区内部的功能布局和交通组织、街区的城市意向和景观品质等话题。中国的城市形态研究在借鉴西方传统理论的同时,呈现出更加侧重物质空间以及侧重应用的特征(张昌娟等,2009)。在中国,虽然良好城市形态的理念已经逐渐被规划者和设计者所接受,然而尚缺乏多维度、多尺度视角对城市形态整幅图画的描绘。

20世纪90年代开始,美国规划者开始转向用生活品质作为考量城市形态的指标,并认为城市形态的作用是通过间接影响社区形态改善人们的生活品质。本书对城市形态度量的最新进展,主要分为景观生态形态、城市土地利用形态、城市交通形态、城市社区形态以及城市设计形态等五个维度(表2-1)。其中,与社区演变话题直接关联的是城市社区形态与城市设计形态两个维度——这也是本书将重点关注的两个维度,在下文展开的分析中一些测度指标和方法将直接从城市社区形态和城市设计形态这两个维度已有的研究中借鉴。

表2-1 美国城市形态研究的五个维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