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眼的感光系统的功能

眼的感光系统的功能

时间:2022-04-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③双极细胞层,双极细胞的一极与感光细胞终足联系,另一极与内侧的神经节细胞联系。④神经节细胞层,其轴突组成视神经,穿透视网膜,由眼的后极出眼球,在视网膜表面形成视神经乳头,此范围无感光细胞,不能感受光刺激产生视觉,在生理学上称为盲点。感光色素在光的作用下分解,分解时所释放的能量使感光细胞发生电变化,进而使视神经兴奋,产生神经冲动。视锥系统的功能特点之一是引起色觉。

(一)视网膜的结构特点

视网膜由外向内主要分以下四层(图9-5):①色素细胞层,由非神经组织的单层柱状色素上皮细胞构成;对感光细胞具有营养和保护作用。 ②感光细胞层,感光细胞包括视杆细胞(rod)和视锥细胞(cone)两种,它们都含有特殊的感光色素。③双极细胞层,双极细胞的一极与感光细胞终足联系,另一极与内侧的神经节细胞联系。 ④神经节细胞层,其轴突组成视神经,穿透视网膜,由眼的后极出眼球,在视网膜表面形成视神经乳头,此范围无感光细胞,不能感受光刺激产生视觉,在生理学上称为盲点。

图9-4 眼的折光异常及其矫正

(二)视网膜的两种感光换能系统

在人和大多数脊椎动物的视网膜中存在两种感光换能系统,即视杆系统和视锥系统。视杆系统又称晚光觉或暗视觉系统,它们对光的敏感度较高,能在昏暗环境中感受弱光刺激而引起暗视觉,但无色觉,对被视物细节的分辨能力较差。视锥系统又称昼光觉或明视觉系统,它们对光的敏感性较差,只有在强光条件下才能被激活,但视物时可辨别颜色,且对被视物体的细节具有较高的分辨能力。

(三)视网膜的光化学反应

感光细胞之所以能够感受光的刺激产生兴奋,是由于它们含有感光色素的缘故。感光色素在光的作用下分解,分解时所释放的能量使感光细胞发生电变化,进而使视神经兴奋,产生神经冲动。

图9-5 视网膜的结构模式图

1.视杆细胞的光化学反应 视杆细胞的感光物质是视紫红质(rhodopsin),视紫红质是由视黄醛和视蛋白组成的结合蛋白质。在暗处,视紫红质分子的视黄醛与视蛋白紧密结合在一起,光照时,视黄醛发生构象改变,与视蛋白分离。视紫红质在光的作用下分解,而在暗处又可重新合成。

视紫红质在分解和再合成的过程中,有一部分视黄醛被消耗,必须靠血液循环中的维生素A来补充,以维持足够量的视紫红质的再生。如果血液中的维生素A不足,将影响视紫红质的合成及其光化学反应的正常进行,影响对暗光的感觉,从而引起夜盲症。

2.视锥细胞与色觉 正常人视网膜有三种视锥细胞,分别含三种不同的视锥色素。视锥色素也是由视蛋白结合11-顺式视黄醛构成,但三种视蛋白各不相同,与构成视紫红质的视蛋白也不同。

视锥系统的功能特点之一是引起色觉。人眼在可见光波长范围内可分辨150种颜色。视网膜对颜色的感受机制,目前多以“三原色学说”进行解释。该学说认为,视网膜的三种视锥细胞分别含有对红(波长560nm)、绿(波长530nm)和蓝(波长430nm)三种波长的光特别敏感的感光色素,不同色光作用于视网膜时,使三种不同的视锥细胞以一定的比例产生不同程度的兴奋,经处理后转换为不同组合的神经冲动,再由视神经传到中枢,产生不同的色觉。

色觉异常有色盲(color blindness)与色弱(color weakness)。色盲是一种或以上的原色色觉缺失,最常见的是红色盲,其次是红绿色盲,全色盲少见。色盲绝大多数是先天遗传的。色弱是一种或几种原色色觉的减弱,多是后天造成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