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国内外国民体质研究

国内外国民体质研究

时间:2022-04-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为此,世界各国政府都非常重视本国国民的体质研究工作,以此来增强国民的体质、促进国民的身心健康。自新中国成立开始,政府部门高度重视不同民族的身心健康发展,在发展我国体育事业过程中,已经列入加强人民体质任务与提升人民健康水平目标。目前我国人民体质调查研究可分为如下四个阶段。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高度紧张的脑力劳动在迅速增加,而以肌肉紧张为主的体力劳动在逐步减少,导致人体的体能素质不断下降、心肺功能越来越差、肥胖人群逐年增多。这一体质现状严重威胁着人类的身心健康,并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因此健康越来越受到世界各个国家的关注,作为对健康进行衡量的重要内容,体质也必然受到关注和重视。很多国家都想通过关注和重视体质健康研究来更好地解决国民的健康问题。美国、日本等国家从19世纪末就率先开始以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来进行研究,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发展,各个国家的体质健康研究都呈现出相同的发展趋势和独特的特点,如何以最有效的方法和手段改善人体体质,是体质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最终目的。为此,世界各国政府都非常重视本国国民的体质研究工作,以此来增强国民的体质、促进国民的身心健康。

一、国内国民体质研究概况

中国拥有56个民族,不同民族的人民处于不一样的历史背景下,均有强身锻炼的良好传统,同样传承着许多健体养身的史料。自新中国成立开始,政府部门高度重视不同民族的身心健康发展,在发展我国体育事业过程中,已经列入加强人民体质任务与提升人民健康水平目标。党和政府部门已经颁发了关于人民体质健康的措施与规定,针对人民体质健康而言,加大了人力及物力的投入,并且取得了有效的成果,促使国民体质测定体系更完整。目前我国人民体质调查研究可分为如下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在1949年之前,属于体质调研的摸索阶段。在近代由于我国受到严重的入侵,导致我国人民的体质逐渐衰弱,开始推行“强国强民,尚武救国”,而且明确了体育教学在学校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国内一些学者针对部分青少年学生的身体发育做了相应的调查,因社会因素的局限性,取得测定样本与指标难以反馈出我国青少年学生的身体特征,是我国早期体质研究工作。

第二阶段是1949年至1979年,属于体质调研的酝酿阶段。自新中国成立之后,政府部门十分注重学校的体育教学工作,并且关注青少年儿童的身体健康。在1952年,我国教育部与体委联合颁发了《学校体育工作暂行规定》。在1956年,我国体委参考了国外体育方式,而且从国情出发,编制且颁发了《准备劳动与保卫祖国体育制度》(称为《劳卫制》),在1975年,我国又发布且执行了《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在1982年与1901年,针对《国家体育锻炼标准》作出了两次修订。在此期间内,虽然规模性的体质测定超过了l5次,总共测定了40多万名学生,同时学校体育教学树立了“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思想,但是,这个阶段尚未在体质健康方面具有明确的规定,涉及的内容不够清晰,而且受到政治环境、社会背景以及经济条件等因素的影响,也可以说是统一化的组织较少,缺乏统一化的方法及要求,或者是测试指标不多,加上年龄段混乱等一系列问题,关于体制的材料无法作出对比,难以反映出我国人民的体质特点等。然而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开展了广播体操及保健操等体育项目,而且编制了体育锻炼规范,这些体育活动的进行有利于促进我国人民的身体健康发展。

第三阶段:体质研究的发展阶段(1979~2000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的经济、社会状况发生了很大变化,与此同时,相关部门和研究机构也加强了对国民体质的研究工作。1979年,国家体委、教育部、卫生部联合进行了全国第一次统一计划、统一组织的全国青少年儿童身体形态、机能、素质的调查研究;1981年12月,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体质研究会成立;1985年开展全国学生体质调研;1994年开展全国职工体质调研。在1979年对全国16省(市)大规模体质测试的基础上,于1985年、1991年和1995年由我国国家体委、教育部和卫生部等部门联合组织,对我国7~22岁学生进行了形态、素质、机能和健康等20多项指标的大规模体质调研。1997年对我国成年人第一次进行了大规模的体质调研。在学校实施《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的基础上,分别于1990年10月颁布实施了《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于1991年5月颁布实施了《小学生体育合格标准》,1992年2月颁布实施了《中学生体育合格标准》。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政治的稳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进一步加强了国民体质与健康的建设工作。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初的中国国民体质监测工作,以儿童青少年身体形态、机能和素质调研开始,以“我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为契机,以扩展调研人群为突破口,逐步建立了国民体质监测系统,并获得了政府的支持,最终以“法律”“法规”和“规定”的形式颁布实施,成为当时国民体质研究领域中较为活跃的研究方向。

第四阶段:体质研究的完善阶段(2000~2014年)。2000年,国家体育总局会同10个部委在全国31个省市区完成了首次全年龄段国民体质监测工作,是有史以来年龄最齐(3~69岁)、项目最全的国民体质调研,并在测试中增加了问卷调查,从而加快了我国国民体质研究进入完善阶段,推动了我国学校体育改革和《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实施。2002年开始试行《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2007年4月将《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正式命名为《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08年在全国各级各类学校实施。在《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实施5年后的2013年,教育部根据我国青少年体质与健康的现实状况,再次对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进行了修订。新修订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更加符合增强青少年体质与健康促进的要求,对有效激励学生积极参加体育活动,养成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达到增强体质与健康促进的目的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国外国民体质研究概况

以增强国民体质和促进国民健康为主题,世界各个国家(地区)对国民体质的研究,大多集中在解释体质的概念、选择测试指标和制定评价标准等方面。虽然各个国家(地区)的文化背景、思想观念、生活习惯、经济基础等有一定的差异,体质研究的内容、测试指标的选择和评价标准的制定也有所不同,但研究的最终目的是一致的。

(一)日本体质评价标准的变革概况

在青少年体质调查研究方面,日本国家的资料相当全面,他们将体质称作是体力,同时积累了自1898年起,这100多年青少年身体发育的所有资料,所研究出来的成果深刻地反映出阶段的政治与经济状况。鉴于此,笔者将其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1945年以前,属于战前酝酿时期。在1879年即明治十二年就开始针对一些学生展开了人体活动功能研究,检测出八项指标,例如身高、握力、体重、肺活量、胸围、上臂围、饮食量以及下肢围,随后又增设力量(即悬垂屈臂)与疾病情况检测。在1939年的时候,为了战争的需求,实施了前所未有的人们体质测定,以备执行对外扩张策略。

第二阶段是1945年至1960年,这属于战后调整阶段。日本战败之后,为了恢复人们的体质健康水平,针对人们实行了“体力测定”,年龄段以8岁至18岁男女为主,具体时间为1949年至1959年,针对跑、跳以及投项目,还对悬垂和灵活性进行测定。

第三阶段是1960年之后,属于快速发展及健全阶段。自20世纪70年代起,在科技与经济水平迅速发展的环境下,日本社会开始朝着信息化、多样化与国际化以及老龄化的方向推进,这些科技条件与当时的社会环境,促使人们在体力评价研究与学校体育教学变革中有了强有力的支持。随后,在1963年,文部省针对6岁至9岁青少年颁发了《小学低、中年级运动能力测验实施要案》,1964年起,对于10岁至29岁的在校学生、短期性大学以及劳动青年颁发了《运动测验实施要案》。在这个《要案》中指出,在10至29岁群体中,有必要开展“体力诊断测试”与“运动能力测试”。自1967年起,针对30岁至59岁壮年实施了体力测定,同时重视人们体质测试应具有开放性,在每年的5至6月期间,以全国范围为单位,依次根据《要案》对于人们实施统一化体力测定,而且经文部省发表的年度《体力、运动能力报告书》,告示国民体力检查的状况与结果。这样持续了好多年,在1999年重新进行修订,开展了新人体测定指标。新人体测定指标和传统的检测指标比较,存在如下三方面的改变:一是检测指标的数量有所减少。比如说,在10岁至29岁年龄段,原本的检测指标有十多个项目,则新人体检测指标在不同年龄段仅仅规定了5至8项。二是设立了不同年龄段通用的检测指标,如握力与仰卧起坐以及坐位体前屈。三是年龄组得到重新的计划,分别是小学阶段年龄组、中学年龄组、20岁至64岁年龄段、65岁至79岁年龄段,这样低年龄组的跨度变大了。通过将体质称为体力,针对人们体力进行测定及研究,已经在明治维新阶段开始了,到目前为止已具有一百多年历史。日本学者将体力划分成行动体力与防御体力这两类。体力测试指标坚持随着学校体育教学的改革及进步、结合人们的体育思想变化进行修正与完善。在1996年,日本文部省设立了“关于体力调查方法研究委员会”,针对体力检测指标作出了研究,在1998年编制了新体力检测指标,在1999年正式开始实施。

日本新体力检测指标规范,使健康检评的内容丰富了,像台阶试验以及引体向上等这类指标已经删除了,这样极大地减小了开展体力检测工作的压力。在耐力检测项目方面,不仅有男子1500米、女子1000米,还能选择20米往返跑,这样更具安全性及有效性,有利于激发受试者的兴趣;同时设置了不同年龄段的通用检测指标,例如握力项目、仰卧起坐项目、坐位体前屈项目,有助于进行纵向对比,还能进行有效的评价;在新检测指标下,年龄组得到重新划分,依次是小学阶段年龄组、中学年龄组、20岁至64岁年龄段、65岁至79岁年龄段。此外,在新方法层面,健康评价内容更多。对于台阶试验去除来说,日本专家指出台阶评定指数在考察耐力时,并没有实现高效性;除此之外,由于学生腿长逐渐增加,运用相同高度台阶实施体力检测,与传统的数据缺乏可比性,这值得大家商榷。

(二)美国体质评价标准的变革概况

美国属于发达国家,无论经济还是科学技术都相当先进。美国高度重视人们的体质调查研究工作。他们的体质调研密切地联系了学校的体育教育课程,在不同州、不同的学校都执行了地方特色型的体育运动计划,进而促进人们健康。其大概可划分成三个大阶段。

第一阶段是1958年之前,属于开始关注阶段。在19世纪80年代末期,美国大量的学校实施了Fitness Test测试,特别是在1954年,Krus选用Krus-Weber测试,发表了使得艾森豪威尔总统吃惊的报告,引起了大家的高度关注。随后,美国设立了青年体质总统委员会(目前改名体质和运动委员会,即PCPFS)。在1958年,经不同组织联盟一并设置了17项指标,包含了50码跑项目、600码跑项目、立定跳远项目、垒球掷远项目、往返跑项目、引体向上项目以及仰卧起坐项目等,对于青少年体质展开了调查。与此同时,全国通用锻炼标准与测试指标加大了研究与实施力度。

第二阶段是1959年至1985年,属于争鸣阶段。1958年之后,在1965年与1975年开展了两次全国普查工作。在这个阶段,不同的机构在体质研究方面给出了不同的定义、内容以及指标等,争论性比较大,呈现出观点迥异的现象。针对前期偏重点的运动能力检查,反映出诸多问题,提出垒球掷远以考量投掷技巧为主,并不是个人力量,在1975年,美国去除了垒球掷远与穿梭跑项目,而且指出600码跑不可进行检测心肺功能。经过剧烈的争论,美国健康教学体育休闲和舞蹈学会(AAHPERD)最终深入阐述了Fitness,重新修改了检测的指标。在1985年,美国又将立定跳远项目与50码跑项目去除,最终将指标设置为1英里跑项目,或者是9分钟跑项目、仰卧起坐项目、直腿坐位体前屈项目、三头肌项目/肩胛下肌检测四项。根据1980年颁发的《有关增强体质与预防疾病的国家标准》,同时在1985年,体质和运动委员会(PCPFS)得到了联邦健康部门支持,开展了全国范围内学校人口体质考察。随后每10年针对青少年实施一次体质考察。

第三阶段是1985年之后,属于规划发展目标阶段,美国编制了发展目标,在1988年发布了新的《最佳健康计划》,计划测试项目有:1英里跑项目(心肺功能测试项目);皮脂厚度项目、身体密度指数项目、肥胖测定项目等;还有坐位体前屈项目、引体向上项目、肌肉力量与耐力检测。在1990年推行了“2000年健康人”十年规划,以促进人们参与锻炼,锻炼人们的身体素质。据了解,在体质调查研究方面,美国的发展史较久,具有先进的学术思想与科学实验方法。“体质”在美国名称为Fitness。AAHPERD针对Fitness概括为:体现个体可以有效活动程度的状态。Clarke将Fitness的定义简化成:在精神充沛下,顺利地完成平时工作,并且不会太过疲劳。在1945年,有名的生理学家Cureton指出Fitness相关要素:即体格、机能能力以及运动能力。随着时代的发展,Fitness的定义发生相应的变化。与其相关的人体素质标准,最开始只限制在运动能力上,一般用来检测跑、跳及投具有的熟练性。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体育学术界针对人体素质检测内容历经长时间的争论之后,表明身体素质划分为两层,以获得良好运动成绩为目标的运动素质,还有以增进健康为主的健康素质。而且速度的快慢、爆发力强弱与上肢力量这些对于人体健康并不会产生特殊性关联。所以,在1975年,他们在体质考察中去除了垒球掷远项目与往返跑项目,在1985年,将立定跳远项目与50码项目一并去除了,并且增设了1英里跑项目(可反映人体的心血管功能)、坐位体前屈项目(即检查腰背柔韧性),实现从检测“运动技术指标”转变成检查“健康指标”的目标。

当前美国广泛运用的体质检测方法,相关测试指标涉及1英里跑/走项目、体脂含量项目、身体质量指数(BMI)项目、坐位体前屈项目、仰卧起坐项目、引体向上项目、曲臂悬垂项目。另外还存在AAHPERD,这是在1998年颁发的检测指标Physical Test,涉及1英里跑或者走项目、皮下脂肪厚度项目、BMl项目、坐位体前屈项目、引体向上项目。由此可以看出,所选择的检测指标项目,密切联系着人体的健康,通常总结为四部分:一是心肺功能,二是肌肉力量与耐力,三是身体柔韧性,四是身体组成。这四个方面的良好状态,提供和保证了人们安全地从事肌肉活动的能力,即具备了优质的体质水平。

(三)法国体质测验的变革概况

在19世纪后期,法国开始执行体力测定方法。早期的体力检测,目标是满足战争与防御等需求,逐渐发展成为锻炼人们体质、促进身心健康、推动经济迅速发展的重要途径。在1956年,法国颁发了青少年《体育及格测验标准》,在1975年重新修改,命名为《法国青少年身体测验标准》。在20世纪50年代时,发布《体育及格测验标准》,主要的目标在于运动素质检测,大致包含了身体素质的方方面面,由形式到内容均是紧密联系了运动的成绩。至70年代时,法国的身体素质有了两个不一样的定义:首先,以获得良好运动成绩为主的身体素质称为运动素质;其次,以促进身心健康与防治疾病为主的素质称为健康素质。通过身体素质的分类,从单一身体素质检测转化为身体健康检测。这样的新观点在长时间争论之后,最后获得了普遍的认可。同时在1980年,法国在卫生事业、体育事业、娱乐事业以及舞蹈联合会上颁发了新《体质健康测试》方法。该测试方法相关推行者认为,对于运动人员来说,运动素质非常重要,对全部人来说,健康素质具有必要性。除此之外,运动素质与健康素质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具体表现在一些运动素质就像速度与爆发力,与遗传因素存在较大的关联;然而健康素质存在较强的后天可塑性。相关研究显示,大概每个人通过体育锻炼,都可以获得一定的健康水平及素质。因此说,新检测方法基于科学之上,利于鼓励人们积极地参与锻炼,锻炼人们的健康素质,促进身心健康发展。《体质健康测试》相关测试内容包括1.5英里跑项目或者12分钟跑项目、仰卧起坐项目一分钟、直腿坐位体前屈项目、三头肌项目/肩胛下肌检测项目;健康素质内容包括心肺功能项目/测定耐力、肌肉力量项目/测定耐力柔韧性、测试体脂百分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