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活检化验巨细胞高倍怎么回事

活检化验巨细胞高倍怎么回事

时间:2022-04-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类风湿关节炎是以多发性和对称性增生性滑膜炎为主要表现的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病。研究表明体液免疫也参与其病变的发生。动脉可发生急性坏死性动脉炎,病变累及浆膜可导致纤维素性胸膜炎或心包炎。CD4+T细胞在免疫应答中起核心作用,故CD4+T细胞的消减会导致细胞免疫缺陷和其他免疫细胞不同程度受损,进而并发各种严重的机会性感染和肿瘤。

1 变态反应(超敏反应)(2012、2013考点)★★★

【记忆技巧】

①青霉素过敏性休克、支气管哮喘往往发病非常急→速发型变态反应(I型变态反应)。

②名称中含“血管、血型、血细胞、出血、输血”的→Ⅱ型变态反应。

③病毒性肝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超急性排斥反应、免疫复合物型肾小球肾炎→发病均与“免疫”相关→免疫复合物型变态反应(Ⅲ型变态反应)。

④迟发型变态反应→结核病、卡介苗接种、血吸虫卵结节、急性细胞型排斥反应→姐姐过节吃包子,迟到了。

2013 51A.引起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超敏反应类型是(若改成“引起SLE内脏损伤的超敏反应类型是”更恰当)

A.Ⅰ B.Ⅱ C.Ⅲ  D.Ⅳ 【答案】ABCDE

2012 51A.在肾移植排异反应中,最典型的Ⅱ型超敏反应是(本题原给出的答案为A,正确答案应为C)

A.超急性排异反应 B.急性细胞型排异反应

C.急性血管型排异反应  D.慢性排异反应 【答案】ABCDE

【注意】慢性排斥反应的发生机制复杂,变态反应类型多样。

1998 36A.下列哪种炎症属IV型免疫反应

A.风湿性心内膜炎  B.支气管哮喘  C.病毒性肝炎

D.肺出血肾炎综合征  E.肺结核 【答案】ABCDE

1996 45A.下述有关肺结核的描述,哪项是错误的

A.结核病是一种慢性传染病 B.结核病属III型变态反应

C.肺外器官结核病多由血源播散引起 D.钙化的干酪坏死灶内仍有结核杆菌

E.肺空洞性结核病属开放性结核病 【答案】ABCDE

2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2005、2008、2011、2013、2014、2016考点)★★★★

SLE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主要表现是发热及皮肤、肾、关节、心、肝及浆膜等损害。

(1)病因和发病机制 免疫耐受的终止和破坏,导致大量自身抗体产生是本病发生的根本原因。 抗核抗体是其中最主要的自身抗体。 抗核抗体包括抗DNA抗体、抗组蛋白抗体、抗RNA非组蛋白抗体、抗核仁抗原抗体。

本病发病机制不明,目前的研究发现遗传因素、免疫因素(如CD4+TH细胞可能发挥重要作用)和其他因素(如药物盐酸肼屈嗪、化学试剂雌激素紫外线等)与发病有关。

(2)组织损伤机制 SLE的组织损伤与自身抗体的存在有关,多数内脏病变为免疫复合物所介导(Ⅲ型变态反应),其中主要为DNA抗DNA复合物所致的血管和肾小球病变;其次为特异性抗红细胞、粒细胞、血小板自身抗体,经Ⅱ型变态反应导致相应血细胞的损伤和溶解,引起全血细胞减少。

【注意】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变态反应类型:内脏损伤→Ⅲ型变态反应;血细胞损伤→Ⅱ型变态反应。

抗核抗体并无细胞毒性,但能攻击变性或胞膜受损的细胞,一旦它与细胞核接触,即可导致细胞核肿胀,呈均质一片,并被挤出胞体,形成狼疮小体(苏木素小体,内科学称苏木紫小体),为诊断SLE的特征性依据。 狼疮小体对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有趋化作用,在补体存在时可促进细胞的吞噬作用。 吞噬了狼疮小体的细胞称狼疮细胞。

(3)病理变化 病变多种多样,除狼疮细胞外,其他改变均无特异性。 基本病变是急性坏死性小动脉炎、细动脉炎,几乎存在于所有患者及全身各器官。

①活动期病变 以纤维素样坏死为主。

②慢性期病变 血管壁纤维化明显,管腔狭窄,血管周围淋巴细胞浸润伴水肿及基质增加。

【注意】请注意区别狼疮小体、狼疮细胞与狼疮带。

①狼疮小体:抗核抗体攻击变性或胞膜受损的细胞,导致细胞核肿胀并被挤出胞体,形成狼疮小体(苏木素小体)。

②狼疮细胞:吞噬了狼疮小体的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

③狼疮带:免疫荧光显示真皮与表皮交界处有免疫复合物(Ig G、Ig M及补体C3)的沉积,形成的荧光带。

④对SLE诊断有意义的病变包括狼疮小体、狼疮带(并无内皮下大量免疫复合物沉积)。 注意区分:内皮下大量免疫复合物沉积是狼疮性肾炎急性期的特征性病变。 苏木素小体也是狼疮性肾炎的特征性病变。

⑤SLE心脏受累最典型的表现是非细菌性疣赘性心内膜炎,又称疣状心内膜炎(Libman-Sacks心内膜炎)。

⑥SLE脾脏病变最突出的病理变化是洋葱皮样结构,尤文肉瘤X线可见葱皮样现象。请放在一起记忆。

2016 47A.属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特征性病变是

A.血管周围大量浆细胞浸润 B.细动脉管壁玻璃样变性

C.血管纤维素样坏死 D.小动脉广泛血栓形成 【答案】ABCDE

2014 49A.对红斑狼疮性肾炎最具有诊断意义的病变是

A.免疫复合物沉积 B.苏木素小体

C.基底膜增厚 D.系膜增生 【答案】ABCDE

【注意】苏木素小体为狼疮性肾炎具有诊断意义的病变。 本题极易误选A,因为8版病理学P246强调“内皮下大量免疫复合物沉积是弥漫增生型狼疮性肾炎急性期的特征性病变”,注意区别。

2011 49A.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狼疮带是指带状免疫荧光出现于

A.关节滑膜内 B.血管壁

C.肾小球基膜  D.真皮与表皮交界处 【答案】ABCDE

2004 46A.皮肤活检时,SLE最典型的发现是

A.真皮浅表部出血  B.真皮深部出血  C.真皮内色血素沉积

D.真皮深部免疫复合物沉积  E.真皮浅表部免疫复合物沉积 【答案】ABCDE

2005 50A.狼疮性肾炎的特征性病变是

A.内皮细胞增生  B.苏木素小体  C.上皮细胞增生

D.中性粒细胞浸润  E.巨噬细胞浸润 【答案】ABCDE

2008 47A.Libman-Sacks血栓性心内膜炎常发生于

A.休克 B.败血症  C.癌症晚期  D.系统性红斑狼疮 【答案】ABCDE

2000 150X.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病理特点有

A.抗核抗体阳性 B.脾小动脉洋葱皮样改变

C.心瓣膜细菌性心内膜炎 D.肾小球内出现苏木素小体 【答案】ABCDE

【注意】

①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和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心瓣膜细菌性心内膜炎→为细菌直接侵犯所致。

②风湿性心内膜炎和系统性红斑狼疮→心瓣膜非细菌性疣状心内膜炎→非细菌直接侵犯,为变态反应所致。

3 类风湿关节炎(RA)(2006、2011、2015、2017考点)★★★★

类风湿关节炎是以多发性和对称性增生性滑膜炎为主要表现的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病。 炎症加剧和缓解反复交替进行引起关节软骨和关节囊的破坏,最终导致关节强直畸形。 绝大多数患者血浆中有类风湿因子(RF)及其免疫复合物存在。

(1)病因和发病机制 病因不明,可能与遗传因素、免疫因素及感染因素有关。 细胞免疫在发病中发挥主要作用,活化的CD4+TH细胞(属于T淋巴细胞,在本病的发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是滑膜病变中浸润的主要淋巴细胞,可分泌多种细胞因子和生长因子,激活其他免疫细胞(B细胞,其他T细胞)和巨噬细胞分泌一些炎症介质、组织降解因子,最终导致滑膜和关节软骨破坏。

研究表明体液免疫也参与其病变的发生。 约80%患者存在针对Ig G分子Fc片段的自身抗体,即类风湿因子(RF)。 血清中RF最主要的成分是Ig M,亦有Ig G、Ig A、和Ig E等。 存在于关节的RF被认为是导致炎症反应的原因;滑膜液中Ig G型RF可形成免疫复合物(Ig G抗Ig G),固定并激活补体,吸引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游出,通过Ⅲ型变态反应引起组织损伤。

(2)病理变化

①关节病变 手足小关节为最常见部位,也可累及肘、腕、膝、踝、髋及脊椎等。 多为多发性、对称性。 受累关节组织学表现为慢性滑膜炎:滑膜细胞肥大增生,可形成绒毛状突起;滑膜下结缔组织多量淋巴细胞、巨噬细胞和浆细胞浸润,可见淋巴滤泡形成;大量新生血管形成,其内皮细胞可表达高水平黏附分子;处于高度血管化、炎细胞浸润、增生状态的滑膜覆盖于关节软骨表面形成血管翳。 血管翳逐渐侵犯整个软骨表面,关节软骨严重破坏,最终血管翳充满关节腔,发生纤维化和钙化,引起永久性关节强直。

【注意】慢性增生性滑膜炎→血管翳→侵犯关节软骨和关节腔→永久性关节强直→手的“天鹅颈”畸形。

②关节外病变 全身多种器官组织可被累及。 动脉可发生急性坏死性动脉炎,病变累及浆膜可导致纤维素性胸膜炎或心包炎。

类风湿小结 对本病具有一定特征性,主要发生于皮肤,也可发生于肺、脾、心包、大动脉和心瓣膜。 皮下类风湿小结可见于25%的患者。 镜下,类风湿小结中央为大片纤维素样坏死,周围有呈栅状或放射状排列的上皮样细胞,外周为肉芽组织(不是肉芽肿)。

2017 152X.类风湿关节炎的滑膜改变有

A.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 B.多量淋巴细胞浸润

C.滑膜细胞增生 D.血管增生明显 【答案】ABCDE

2015 49A.类风湿关节炎滑膜内浸润的特征性细胞是

A.嗜酸性粒细胞 B.巨噬细胞

C.浆细胞和淋巴细胞  D.中性粒细胞 【答案】ABCDE

2010 46A.类风湿关节炎的滑膜病变特点是

A.浆液性炎 B.肉芽肿性炎

C.化脓性炎  D.慢性增生性炎 【答案】ABCDE

2006 49A.类风湿性关节炎较具特异性的自身抗体是

A.抗Ig GFc片段抗体 B.抗双股DNA和Sm抗原抗体

C.抗SS A和SS B抗体 D.抗DNA拓扑异构酶抗体

E.抗t RNA合成酶抗体 【答案】ABCDE

2003 73A.在类风湿关节炎发病中起主要作用的细胞是

A.CD3+细胞  B.CD4+细胞  C.CD8+细胞

D.B淋巴细胞  E.巨噬细胞 【答案】ABCDE

4 艾滋病(2006、2007、2008、2010、2013、2016考点)★★★★

艾滋病,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引起,其特征为免疫功能缺陷伴机会性感染和(或)继发性肿瘤。

(1)病因 本病由HIV感染引起。 HIV属反转录病毒科,为单链RNA病毒。

(2)传播途径 包括性接触传播(>60%)、血道传播、母婴传播、医务人员职业性传播。

(3)发病机制 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HIV感染CD4+T细胞 CD4分子是HIV的主要受体(CD4是HIV的入侵门户)。 当HIV进入人体后,嵌于病毒包膜上的gp120与CD4+T细胞膜上CD4受体结合,同时,HIV又以趋化因子受体CX-CR4和CCR5作为共受体进行识别,即HIV必须同时与CD4受体和共受体结合后才能进入细胞内。 最终,CD4+T细胞在HIV直接和间接作用下,大量破坏、功能受损。 CD4+T细胞在免疫应答中起核心作用,故CD4+T细胞的消减会导致细胞免疫缺陷和其他免疫细胞不同程度受损,进而并发各种严重的机会性感染和肿瘤。

②HIV感染组织中单核巨噬细胞 存在于脑、淋巴结和肺等器官组织中的单核巨噬细胞可有10%~50%被感染。 单核巨噬细胞可成为HIV的储存场所,并在病毒扩散中起重要作用。 其可携带病毒通过血脑屏障,引起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③HIV感染树突状细胞 HIV也可感染淋巴结生发中心的滤泡树突状细胞,并成为HIV的储备池。

(4)正常淋巴结的组织学结构 淋巴结表面有薄层纤维被膜。 淋巴结分为皮质和髓质两部分,皮质与髓质的交界区域称为淋巴结的副皮质区。 皮质位于被膜下方,由淋巴滤泡和薄层的弥散淋巴组织组成,主要是B淋巴细胞。 发育良好的淋巴滤泡正中切面可见生发中心。 生发中心的顶部及周围是着色深的套区,主要是由密集的小淋巴细胞组成。 位于皮质深层的副皮质区,是一片弥散的淋巴组织,主要为T淋巴细胞。

(5)淋巴组织的变化 艾滋病主要累及淋巴结,导致淋巴细胞进行性减少。 脾脏、胸腺也表现为淋巴细胞减少。

【注意】主要掌握上表淋巴结早期和晚期的病理改变,晚期淋巴结可见大量分枝杆菌、真菌等病原微生物,由于细胞免疫缺陷,肉芽肿形成等细胞免疫反应性病变很少见。

(6)继发性感染 最常见的继发性感染是肺孢子虫感染。 多发性机会感染范围广泛,可累及各器官,以中枢神经系统、肺、消化道受累最为常见。 由于细胞免疫缺陷,如肺部结核菌感染也很少形成典型的肉芽肿性病变。

(7)恶性肿瘤 最常见继发性肿瘤为Kaposi肉瘤(卡波西肉瘤)。 其他常见的伴发肿瘤为淋巴瘤。

(8)常考的CD4+T细胞和CD8+T细胞归纳总结

2016 167X.2006 140X.HIV病毒可以感染的人体细胞有

A.T淋巴细胞 B.B淋巴细胞 C.巨噬细胞 D.树突状细胞 【答案】ABCDE

2007 47A.HIV感染细胞时,主要的入侵门户是

A.CD3 B.CD4 C.CD8 D.CD20 【答案】ABCDE

2002 35A.AIDS病人晚期外周血细胞减少最显著的是

A.CD4+细胞  B.CD8+细胞  C.CD16+细胞

D.CD14+细胞  E.CD56+细胞 【答案】ABCDE

2013 165X.下列关于艾滋病的描述,正确的有

A.艾滋病病毒是RNA病毒 B.艾滋病病毒的入侵门户是CD8分子

C.早期病变时淋巴滤泡萎缩 D.继发性恶性肿瘤中最常见的为卡波西肉瘤 【答案】ABCDE

2010 167X.晚期艾滋病的淋巴结特征病变有

A.副皮质区仍存在 B.淋巴细胞大量减少

C.血管及纤维组织增生 D.淋巴滤泡消失 【答案】ABCDE

2001 35A.AIDS患者晚期淋巴结的病理变化特点是

A.淋巴滤泡增生  B.副皮质区增生  C.窦组织细胞增生

D.淋巴细胞消失殆尽  E.副皮质区变窄 【答案】ABCDE

2008 167X.完全型艾滋病的诊断标准有

A.抗HIV抗体阳性 B.CD8+细胞显著减少

C.肺孢子虫性肺炎 D.Kaposi肉瘤 【答案】ABCDE

5 移植排斥反应和移植物抗宿主反应(2008、2010、2011、2014、2016考点)★★★★

(1)移植排斥反应 即宿主抗移植物反应(HVGR),分为超急性排斥反应、急性排斥反应和慢性排斥反应3类。

【注意】

①超急性、急性、慢性排斥反应的血管病理特征分别记忆为“坏死→增厚→纤维化”。

②良性高血压的基本病变为细小动脉玻璃样变,恶性高血压基本病变为细动脉纤维素样坏死。

③SLE脾脏病变小动脉周围纤维化最突出的病理变化是洋葱皮样结构。 注意区分。

(2)移植物抗宿主反应(GVHR) 在免疫功能缺陷的个体,若移植物含有大量的免疫活性细胞,如骨髓和胸腺移植(分别富含B、T细胞),宿主无力排斥植入的组织器官,而移植物中的供体免疫活性细胞可被宿主的组织相容性抗原所活化,从而产生针对宿主组织细胞的免疫应答,最终导致宿主全身性组织损伤,称为GVHR。

2011 54A.超急性特异反应的主要病因是

A.受者存在抗移植物循环抗体  B.受者与供者HLA配型不理想

C.受者存在严重的免疫缺陷  D.受者存在抗移植物T淋巴细胞 【答案】ABCDE

2014 54A.符合超急性排斥反应的病理变化是

A.血管内膜增厚 B.大量淋巴细胞浸润

C.血管周围洋葱皮样改变 D.急性小动脉炎 【答案】ABCDE

A.小动脉纤维化 B.假膜性炎症 C.纤维蛋白样变性 D.细动脉玻璃样变性

2016 133B.纤维蛋白渗出后可形成的病变是 【答案】ABCDE

2016 134B.血管壁受到体液免疫攻击的急性期病变是 【答案】ABCDE

【注意】纤维素样坏死旧称纤维素或纤维蛋白样变性(C项)。 变性为细胞可逆性损伤,而细胞坏死为不可逆性损伤,因此,纤维素或纤维蛋白样变性这个名称并不恰当,现已弃用。

A.细动脉壁玻璃样变性 B.细动脉壁纤维素样坏死

C.小动脉内膜纤维化 D.小血管内纤维素样血栓形成

2010 137B.良性高血压的基本病变是 【答案】ABCDE

2010 138B.慢性排斥反应的基本病变是 【答案】ABCDE

A.细动脉玻璃样变 B.细动脉纤维化

C.细动脉淀粉样变性 D.细动脉纤维素样坏死

2009 135B.良性高血压的基本病变是 【答案】ABCDE

2009 136B.恶性高血压的基本病变是 【答案】ABCDE

2008 46A.超急性排斥反应时,血管病变的特点是

A.血管壁纤维素样坏死  B.血管周围纤维组织增生

C.血管壁玻璃样变性 D.血管内膜纤维化 【答案】ABCDE

2003 42A.慢性排斥反应中,移植物的血管病变特点是

A.血管内膜纤维化  B.血管肌层肥厚  C.血管外膜纤维组织增生

D.血管壁纤维素样坏死  E.血管壁玻璃样变性 【答案】ABCDE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