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主要的理论内容

主要的理论内容

时间:2022-04-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弗洛伊德把人的心理活动分为意识、潜意识和前意识3个层次。被压抑到潜意识中的各种欲望或观念,如果不能被允许进入到意识中,就会以各种变相的方式出现,如心理、行为或躯体的各种病态都被认为与此有关。弗洛伊德认为,在每一个时期都可能发生人格3部分的冲突,解决得不好就可能产生人格障碍或成为心理疾病的原因。例如婴儿从出生到1周岁为口腔期,此期个体的快感主要来自口腔的活动如吮吸、进食。

(一)精神分析的心理结构

弗洛伊德把人的心理活动分为意识、潜意识和前意识3个层次。他把这3个层次形象地比喻为漂浮在大海上的一座冰山。

1.意识 是与语言有关的,人们当前能够注意到的那一部分心理活动,如感知觉、情绪、意志、思维等,以及可以清晰感知的外界的各种刺激等,是海平面以上的冰山之巅部分。

2.潜意识 是指无法被个体感知到的那一部分心理活动,这个部分的内容主要是不能被客观现实、道德理智所接受的各种本能的要求和欲望、已经被意识遗忘了的童年时期不愉快的经历、心理上的创伤等,是海平面以下的冰山部分。

3.前意识 介于前两者之间,主要包括目前未被注意到或不在意识之中,但通过自己集中注意或经过他人的提醒又能被带到意识区域的心理活动和过程,是介于海平面上下部分,随着波浪的起伏时隐时现。

精神分析理论认为,潜意识的欲望只有经过前意识的审查、认可,才能进入意识;人的大部分行为由潜意识的动机所左右着。被压抑到潜意识中的各种欲望或观念,如果不能被允许进入到意识中,就会以各种变相的方式出现,如心理、行为或躯体的各种病态都被认为与此有关。潜意识是精神分析理论的主要概念之一。

(二)精神分析的人格理论

精神分析学说认为,人格由本我、自我和超我3部分构成。

1.本我 存在于潜意识的深处,是人格中最原始的部分,代表人们的本能冲动,主要是性本能和破坏欲,其中性本能或称为欲力或性力对人格发展尤为重要。本我具有要求即刻被满足的倾向,遵循着所谓的“惟乐原则”。

2.自我 大部分存在于意识中,小部分是潜意识的。一方面,自我的动力来自本我,即为了满足各种本能的冲动和欲望;另一方面,它又是在超我的要求下,要顺应外在的现实环境,采取社会所允许的方式指导行为,保护个体的安全。自我遵循着“现实原则”调节和控制“本我”的活动。因此,自我可以说是人格的执行部门,它设法在外部环境许可情况下来满足本我的欲求,使两者保持平衡。

3.超我 类似于良心、良知、理性等含义,大部分属于意识的。超我是在长期社会生活过程中,社会规范、道德观念等内化而成。超我的特点是能辨明是非,分清善恶,因而能对个人的动机行为进行监督管制,使人格达到完善的程度。“超我”按“至善原则”行事。

弗洛伊德认为人格是由上述本我、自我和超我3部分交互作用构成。“自我”在“本我”和“超我”中间起协调作用,使两者之间保持平衡,如果两者之间的矛盾冲突达到“自我”无法调节时,就会产生各种精神障碍和病态行为。

(三)性心理发展理论

弗洛伊德认为一个人的人格形成要经过5个时期:从出生到1岁半左右称为口腔期,主要从口腔部位的刺激中得到快感;1岁半至2岁时称为肛门期,从自身大小便中得到快感;3~5岁称为性器期,开始注意两性之间的差别;6~12岁因为儿童的性力从自己的身体转移到外界的各种活动,因此称为潜伏期;之后到青春期时称为两性期。弗洛伊德认为,在每一个时期都可能发生人格3部分的冲突,解决得不好就可能产生人格障碍或成为心理疾病的原因。例如婴儿从出生到1周岁为口腔期,此期个体的快感主要来自口腔的活动如吮吸、进食。如果婴儿口腔的欲求因某种外部因素而遭受挫折(如断乳过早等),可能会产生滞留现象,以后虽然年龄已超过1岁,但仍可能停留在以口腔活动(如过食行为)的方式来减轻焦虑,这被称为口腔期人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