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阅读疗法的原理及作用机制

阅读疗法的原理及作用机制

时间:2022-04-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王波等学者从多个角度对阅读活动进行了考察,认为许多心理学、生理学的原理不仅是阅读疗法的科学基础,而且是阅读疗法原理的组成部分。图书之所以能够治病,就在于它传达给读者的情感恰好减弱或抵消了郁藏于读者心中的不利身心健康的情感,从而缓解、减轻了读者的病情,这可能就是阅读疗法的作用机制。

一般认为,阅读不仅是对文字、图像、符号的理解,而且是一种心理体验的过程,能够产生感觉、知觉、记忆、思维、言语、情感、意志、兴趣等心理现象。阅读的过程就是读者与作品的感情内涵引起不同程度的共鸣的过程,从而产生美的享受,或激起某种崇高的感情,或改进处世态度等,这就是图书的魔力与魅力所在。质量上乘的书籍,其优美的描写,生动的情节,风趣的文字,会对读者的精神产生微妙的影响,从而使人荡涤心胸,消除烦闷,解开忧郁,忘却痛苦,堪称无声的“心理辅导医生”和无形的“良药”。良好的刺激可以调节人体的免疫功能,而图书就能给人的精神以良好的刺激。那么从医学的角度又怎样来解释阅读疗法的理论依据和作用机制呢?

西方研究者多从心理学的认同、净化、领悟等角度来解释阅读疗法的原理。阅读行为能有意或无意地将他人的特征归因于自己而获得感情上的支持、情感上的共鸣。净化在这里指读者在作者设定的情景中体验恐惧、紧张时,内心的焦虑就被导向外部,并通过把主人公当作自己而使情感得到升华,压力得到释放。领悟则是病人在不自觉的阅读过程中慢慢地转变为有意识的心理历程,作品的内容使人的内心冲突外向化,而人的心理活动又使作品的内容内向化,这种整合最终产生了领悟。

王波等学者从多个角度对阅读活动进行了考察,认为许多心理学、生理学的原理不仅是阅读疗法的科学基础,而且是阅读疗法原理的组成部分。阅读疗法的科学性不仅体现在阅读活动起源于人类治疗身心疾患的需要,自发生之时就具有治疗的功能,更重要的是阅读过程既能带来共鸣、净化、平衡、暗示、领悟等各种复杂的心理活动,又调动着五脏六腑做着看不见的体操,这些活动起到了调节情绪、锻炼器官功能的作用,从而收到保健祛病的效果。图书之所以能够治病,就在于它传达给读者的情感恰好减弱或抵消了郁藏于读者心中的不利身心健康的情感,从而缓解、减轻了读者的病情,这可能就是阅读疗法的作用机制。阅读是一个思考的过程,病人在书和各种读物的引导、启发下不断提高对人生、社会、生命、疾病的认识,心胸豁然开阔,加上书和各种读物中美好的欢乐情绪的感染,心态也逐渐变得乐观安详,从而收到意想不到的治疗效果。

王波还运用情志相胜理论从中医学角度对阅读疗法的原理进行了解释,人体可归纳为5个体系,即肝木、心火、脾土、肺金、肾水,它们是依次相生的关系,同时以金、木、水、土、火的顺序依次相胜,即依次制约。这5个系统也包括情志心理因素在内,悲属肺金、怒属肝木、思属脾土、恐属肾水、喜属心火,情志相胜就是根据五行制约关系,当一种情志过盛导致疾病时,用另一种对它有相克作用的情志来冲淡、抵消、纠正之,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图书之所以能治病,是因为图书根据主题内容也可分为与情志相胜论相对应的怒、喜、思、忧、恐五种类型,患者选择的图书,其传达给读者的情感如果恰好减弱或抵消了郁藏于读者心中的不利身心健康的情感,那么读者的病情就会缓解减轻直至消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