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应用及技术原理

应用及技术原理

时间:2022-02-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维基已成为一种用户修改内容的信息交互传播模式。基于维基平台,用户可以进行开放的知识交流,由此形成社群就某一类问题展开讨论。维基创造的开放交互平台和它背后的社群组织推动了基于群体智慧的知识分享的发展。维基的概念始于1995年,创建者最初的意图是建立一个知识库工具,其目的是方便社群的交流。为了维护网站的正确性,维基在技术上和运行规则上做了一些规范,既做到了向大众公开的原则,又尽量降低众多参与者带来的风险。

6.4.2 基于社群交互的维基(Wiki)应用及技术原理

维基已成为一种用户修改内容的信息交互传播模式。基于维基平台,用户可以进行开放的知识交流,由此形成社群就某一类问题展开讨论。维基创造的开放交互平台和它背后的社群组织推动了基于群体智慧的知识分享的发展。

(1)维基的应用

维基(Wiki)按其创始人沃德·坎宁安(Ward Cunningham)的表述是一种超文本系统,这种超文本系统支持面向社群的协作式写作,同时也包括一组辅助工具。

在Wiki的页面上每个人都可以浏览、创建、更改文本,系统可以对不同版本内容进行有效控制和管理,所有的修改记录都可以保存下来,不但事后可以查验,也能追踪恢复到本来面目。这就意味着每个人都可以方便地对共同的主题进行写作、修改、扩展甚至探讨。简单地讲,以维基技术创建的网站的最大特点就是允许任何人创建新网页和编辑自己或别人已经创建的网页。同一个Wiki网站的写作者自然构成了一个社群,Wiki系统为这个社群提供了简单的交流工具。总而言之,维基就是人人都可以参与编写的百科全书。

维基的概念始于1995年,创建者最初的意图是建立一个知识库工具,其目的是方便社群的交流。从1996年至2000年,这个知识库得到不断的发展,维基的概念也得到丰富和传播,网上也相继出现了许多类似的网站和软件系统,其中最有名的就是维基百科(Wikipedia)。维基百科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Wiki系统,它是一个基于Wiki和GNU自由文档许可证(GNUFDL,GNU Free Documentation License)的百科全书网站系统,致力于创建内容开放的百科全书。该系统于2001年1月投入运行,至2005年3月,英文条目就已经超过500 000条。维基百科条目的迅速增长说明了维基百科系统功能不断增强,也说明了Wiki的概念是经得起验证的。维基最特别的就是合作及协同的精神,维基百科已打破传统编辑百科全书的旧思维,发挥众人结合起来的巨大力量。目前图书馆的维基应用包括:图书馆数据库/图书/网站的评论(Butler WikiRef)、专题资源介绍(BizWiki)、图书馆实务经验分享(LibSuccess)、图书馆利用指导(instructionwiki.org)、重要议题讨论(Library2.0 Wiki)、主题指引(SJCPL,Subject Guides)等。除此之外,更可以把维基百科的API(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应用到Web-PAC中,提供主题定义参考。

(2)维基的技术原理

Wiki的原理在于开放编辑和自由协作,用户可以修改系统中所有开放的信息文本,Wiki系统则记录下所有用户修订的版本历史,如在自由的百科全书(Wikipedia,最著名和最成功的Wiki应用范例)中,各个词条最终形成的中性客观定义就是在这样的机制中产生。[14]

维基通过文本数据库或者关系数据库实现版本控制,因此可以随时找回以前的数据并进行对比。版本控制使多人协作成为可能,既可以保护内容不会丢失,又可以让任何信息被任何人修改和删除,但是最后剩下的是最好的参与者,因为系统会清除垃圾文字,最终剩下的也是最有意义的内容。维基是任何人都可以编辑的网页,在每个正常显示的页面下方都有一个“编辑”按钮,点击这个按钮即可编辑页面。为了维护网站的正确性,维基在技术上和运行规则上做了一些规范,既做到了向大众公开的原则,又尽量降低众多参与者带来的风险。比如:维基将保留网页每一次变动的数据,即使参与者将整个页面删掉,管理者也能很方便地从记录中恢复最正确的页面,在更新一个页面的时候用户可以在描述栏中写上更新内容的依据或跟管理员的对话等,这样,管理员就能知道用户更新页面的情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