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反馈原理及教学原则

反馈原理及教学原则

时间:2022-03-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负反馈的功能是维持稳定状态。所谓正反馈是经过反馈,使系统的输出值偏离原来的目标。反馈原理在教育管理和教学方法中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孔子教人,各因其材。”[1]这表明孔子的教学思想与今天的反馈原理相吻合。对教师来说,反馈信息可使教师掌握学情,改进教法,找出差距,提高效率。

一、反馈原理及教学原则

1.反馈原理

任何系统只有通过反馈信息,才可能实现有效的控制,从而达到目的。

(1)反馈才可能控制

一个控制系统,其信息通道必然是一个闭合回路。既有控制部分的控制信息输入到受控部分,也有受控部分的反馈信息回送到控制部分,如图所示。控制部分正是根据反馈信息的量才能比较、纠正和调整它发出的控制信息的量,从而实现控制。

img27

(2)负反馈、正反馈、前反馈

反馈可分为负反馈、正反馈和前反馈三种类型。所谓负反馈就是在一定条件下,经过反馈,使系统的输出值趋近于原来的目标。负反馈的功能是维持稳定状态。例如:人走路时,随时调整偏差,使自己沿特定的路线行走。所谓正反馈是经过反馈,使系统的输出值偏离原来的目标。正反馈的功能是导致系统不稳定。教学就整体而言,是正反馈。所谓前反馈是系统在输出前就能够理解干扰信息的影响。例如:运动员跑动投篮时,在投出篮球前就考虑到了由于人的跳动对投篮的影响。

2.反馈原理对教育教学的意义

反馈原理在教育管理和教学方法中有普遍的指导意义。教育总是要使受教育者成人成才,是否能达到这个目的,需要随时了解教育的现状,找出现状与达到目的的差距,从而改革我们的教育。这就必须应用反馈原理。就课堂教学而言,也有具体的目标。在教学和训练中,要随时通过反馈信息掌握现状与目标的差距,从而去解决难点,去调整教学的速率,去改进教学方法,做到因材施教。“孔子教人,各因其材。”[1]这表明孔子的教学思想与今天的反馈原理相吻合。在教学中应用反馈原理十分重要,作用很大。对学生来说,反馈信息可使学生强化正确,改正错误,找出差距,促进发展。对教师来说,反馈信息可使教师掌握学情,改进教法,找出差距,提高效率。

3.反馈原理的教学原则

(1)“情趣”原则“情趣”就是以情激趣。反馈原理告诉我们:“任何系统只有通过反馈信息,才可能实现有效的控制,从而达到目的。在教学系统中,活动的主体是学生,教学的主人是学生,教师的作用只是启发、引导、点拨,为学生的学习疏通“信息输出——信息反馈——信息输入”的回路。这样的教学系统只有建立在兴趣之上,才能达到目的。因此,教学中教师的一个关键任务,就是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我们在研究中发现,激发学生的兴趣,开发学生的智力,借助积极主动的思维活动进行学习,对教师而言,可能是一件较为费劲的工作。由教师的讲述、指令,向学生灌输现成知识或使之背诵的方法,乍看是效果好,效率高。但事实上,教学之后不久,测验一下所教的内容,用前一种方法与用后一种方法进行教学的学生,其测验成绩几乎没有什么差异。而以灌输知识为主的学生,其成绩甚至会更好。然而,过了相当一段时日之后再做一次测验,看看知识保持的程度及认知、熟练的程度与能力的发挥,前一种方法将具有明显的优势。这是因为,它不是单纯的知识背诵,而是有了真正的理解,获得了体验,提高了能力。“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任何一门学科的教学,要获得成功,教师必须创设情境,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发学生的潜能。因此,“情趣”便是教学活动中必须遵循的一个教学原则。

(2)“评价”原则反馈原理告诉我们:任何系统只有通过反馈信息,才可能实现有效的控制,从而达到目的。这一“反馈——控制”过程中,隐藏着一个重要的关口,那就是“评价”。教学中,只有通过对反馈信息的判断、评价,才能掌握学生的现有认识水平和目标认知水平的差距,及时调整程序,因势利导,优化教学效果,更好地发挥引导作用。教对学的反馈评价,可以使学生强化正确,改正错误,明确差距,端正航向,更好地发挥主体作用。学对教的反馈评价,可使教学反思、觉悟,“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礼记·学记》)这不正说明了对反馈的评价效应吗?因此,在教学系统中,我们要不断地收集反馈信息,及时予以评价矫正,使学生的认知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