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敷脐疗法的治病原理

敷脐疗法的治病原理

时间:2022-02-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其中任脉为阴脉之海,与督脉相表里,总司人体诸经百脉;同时,脐又为冲脉循行之所,冲脉亦为经脉之海,所以脐与百脉相通。这说明了脐疗在治疗上的广泛性和重要性以及作用途径。通过近代研究,多数学者认为敷脐疗法的治疗原理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发挥作用。近人研究证实,药物敷脐,药物分子可以通过脐部皮肤的渗透和吸收作用而弥散入体内,通达全身。

(一)脐的生理

脐即神阙,又称脐中穴,俗称肚脐。脐是人体先天之本原,是一切血管、神经的发端。当胎儿在母体中生长、发育时,脐部是胎儿供血、供氧以及营养成分输送的唯一通路,并维持胎儿的生命活动。正如《医学原始》中所说:“人之始生,生于脐与命门,故为十二经脉始生,五脏六腑之形成也。”脐是一个退化器官,是脐带脱落后的一个根蒂组织,是“瓜熟蒂落”的必然结果。但脐不是一个孤立的蒂结,而是一个与人体十二经脉、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皮毛骨肉都有着极为密切的生理、病理联系的部位。

脐部的血管分布非常丰富,婴儿出生后脐的血液循环虽断绝,但由于经络的循环联系,从脐中心向内脏沟通联络,故有“上至泥丸、下到涌泉”的效力。中医学认为,脐是先天之本原,又为后天之根蒂,是经络系统的一个重要穴位。现代研究证明,脐是胚胎发育过程中腹壁的最终闭合处,皮肤敏感度高,有利于药物通过经络发挥作用。特别是由于血管分布的特殊性,药物经脐部吸收后极少通过肝脏而被代谢分解,有效药物成分也不经消化道而受到破坏。因此,敷脐疗法是有其独特的应用价值的。

(二)脐与经络

脐在经络系统中是一个重要穴位,属于任脉。任脉为阴脉之海,与督脉、冲脉“一源而三歧”,联系周身经脉,故中医学有“脐通百脉”之说。从以下历代医家的记述中,可以看出脐与经络有广泛的生理、病理联系。

《灵枢·经脉》说:“胃足阳明之脉……其直者,从缺盆下乳内廉,下挟脐,入气街中。”

《灵枢·经筋》说:“足太阴之筋……上腹,结于脐,循腹里……”“足太阴之筋……其病……阴器纽痛,上引脐与两胁痛……”

《灵枢·营卫篇》说:“足厥阴肝脉……其别支,循脊入骶属督脉,上过毛中上行入脐中。”

《灵枢·营卫篇》说:“足少阴肾经与冲脉夹脐上行,冲脉为十二经之海……”

《灵枢·经筋》说:“手少阴之筋……循贲下系于脐。”

《素问·骨空论》说:“督脉者……其少腹直上者,贯脐中央……”

《难经·二十七难》说:“冲脉者,起于气冲,并足阳明之经,夹脐上行,至胸中而散之。”

(三)脐疗的原理

通过对脐的生理及脐与经络关系的探讨,可以看出,脐实为经络的总枢、经气的汇海。其中任脉为阴脉之海,与督脉相表里,总司人体诸经百脉;同时,脐又为冲脉循行之所,冲脉亦为经脉之海,所以脐与百脉相通。更因为奇经八脉纵横上下,沟通内外,联系周身经络,在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上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历代医家对此都很重视。如《针灸大成》的作者,明代著名医家、针灸学家杨继洲就有“神阙主百病”之说。另有太乙真人熏脐法、彭祖小续命蒸脐法说道:“脐者,肾间之动气也,气通百脉,布五脏六腑,内走脏腑、经络,使百脉和畅,毛窍通达,上至泥丸,下到涌泉……”这说明了脐疗在治疗上的广泛性和重要性以及作用途径。通过近代研究,多数学者认为敷脐疗法的治疗原理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发挥作用。

1.经络传导作用 经脉是人体组织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沟通表里、上下的一独特系统,外与皮肤肌腠、四肢百骸相连,内与五脏六腑相接,选用相应的药物敷脐,既有穴位刺激作用,又通过经络传导,使药物充分发挥功效,疏通经络,调理气血,补虚泻实,调整脏腑阴阳,使机体失调的状态趋于平衡,达到疾病逐渐消除的目的。

2.局部皮肤透入作用 一般皮肤由表皮、真皮、皮下组织三层组成。药物若能透过表皮都容易从真皮吸收到人体里,这是因为真皮有90%是血管丰富的结缔组织,活跃的血液循环对药物转输很快。研究发现,脐在胚胎发育过程中为腹壁的最后闭合处,表皮角质层最薄,屏障功能较差,并且脐下无脂肪组织,皮肤筋膜和腹膜直接相连,故渗透性增强,药物分子较易透过脐部皮肤的角质层,进入细胞间质,迅速弥散入血达到全身。脐穴给药的最大优点是脐下腹膜布有丰富的静脉网,连接于门静脉,从而使药物得以经此捷径到达肝脏,提高药物利用度,避免胃肠道的影响。

3.神经调节作用 现代研究表明,穴位及经络都与神经末梢、神经束、神经节有着密切关系,因而通过药物对穴位的刺激,也必然作用于神经。有资料表明,不断地刺激脐中穴,会使脐部皮肤上的各种神经末梢进入活动状态,以促进人体的神经、体液调节作用,提高免疫功能,改善各组织器官的功能活动,调整自主神经功能,从而有防病治病的作用。

4.药物本身的治疗作用 中医治病分内治和外治两种,都是通过药物的相应药理作用而发挥其调整人体阴阳平衡,脏腑气血盛衰的作用。正如明代名医徐大椿在说明包括脐疗等外治方法的作用时所述:“汤药不足尽病,用膏贴之,闭塞其气,使药性从毛孔而入腠理,通经贯络,或托而出之,或攻而散之,较胚药尤为有力。”近人研究证实,药物敷脐,药物分子可以通过脐部皮肤的渗透和吸收作用而弥散入体内,通达全身。辛香药物除本身具有的治疗作用外,还可以削弱脐部表皮角质层的屏障作用,加强药物的渗透性。用水、唾液调敷可以增强药物和皮肤的水合作用;用醋、药汁调敷可以增强脂溶性成分的溶出和吸收,同时还可以起到引经作用,使药物直达病所,增强疗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