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心力衰竭定义的演变过程

心力衰竭定义的演变过程

时间:2022-04-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88年,Cohn对心力衰竭定义的演变过程进行了评论,认为到目前为止,心力衰竭定义经历了4种演变过程。4.Cohn建议的心力衰竭定义,认为心力衰竭是一种综合征,心脏功能不全伴有运动耐量降低,室性心律失常和寿命缩短。Cohn建议的心力衰竭的定义包括范围较广,已从解释心力衰竭扩展到与心力衰竭有关的一些病理生理反应,并提高到判定生活质量程度上去分析。传统的心力衰竭定义着重强调衰竭心脏不能满足机体需要时出现的临床症状和体征。

1988年,Cohn对心力衰竭定义的演变过程进行了评论,认为到目前为止,心力衰竭定义经历了4种演变过程。

1.充血性心力衰竭(congestive heart failure)一词曾在医学文献中广泛应用,是心力衰竭的同义词,是表示心力衰竭时有液体潴留和循环充血。这个诊断名词易于理解,且表明充血是心力衰竭的必备条件。但现已明确,有液体潴留和循环充血存在时并不一定就有心脏功能不全。所以,充血性心力衰竭一词并不能代表心力衰竭的确切意义。

2.传统的心力衰竭定义,是认为心力衰竭是一种综合征,心排血量不能满足身体周围组织灌注的需要。这一定义指出心排血量总是低于正常,不能反映高排出量心力衰竭,而且不能为临床心力衰竭提供有价值的诊断资料。

3.较实用的现代定义,认为心力衰竭是一种综合病征,心脏功能不全伴有运动耐量减低。这一定义为临床医师提供较有价值的诊断资料,但涉及范围较小。

4.Cohn建议的心力衰竭定义,认为心力衰竭是一种综合征,心脏功能不全伴有运动耐量降低,室性心律失常和寿命缩短。Cohn建议的心力衰竭的定义包括范围较广,已从解释心力衰竭扩展到与心力衰竭有关的一些病理生理反应,并提高到判定生活质量程度上去分析。Cohn这一定义的提出,是否被普遍认可,其实用性如何,尚有待实践去检验。

1990年,我国戴闰柱认为充血性心力衰竭以往的定义仅仅反映血流动力学异常,而血流动力异常则是肥厚和衰竭心脏细胞异常的后果,实际上充血性心力衰竭是一种超负荷性心肌病(cardiomyopathy of overload),是心肌储备力衰竭(exhaustion of the reserve force of the heart muscle),进而导致心衰患者病情恶化和死亡的主要原因。

传统的心力衰竭定义着重强调衰竭心脏不能满足机体需要时出现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尽管这些临床表现源于心脏疾病,但大部分患者主要表现为前述肺脏(气短)、肾脏(水钠潴留)和骨骼肌(乏力)的继发异常。这些器官是心力衰竭的受累者而不是原发者。因此基于临床表现对心力衰竭作出的定义往往使人们的注意力偏离患病的心脏,而心脏才是这一综合征的核心。

传统心力衰竭定义的另一个问题是强调泵功能障碍,通常很少涉及,有时甚至忽视了心力衰竭的进行性临床病程和不良预后

实际上,心力衰竭视为一种临床症候群,由心脏疾患引起的心排血量降低、静脉压增高,并伴有导致衰竭心脏进行性恶化和心肌细胞过早死亡的分子异常。这一定义尽管尚不完善,但它不仅确认了器官生理学的受损变化和细胞生化改变,而且强调了进行性改变使心脏功能的迅速恶化。该定义扩展了人们对心力衰竭的认识,它不仅重视传统定义中的泵功能受损和心肌收缩功能降低,还强调了导致心力衰竭患者生存期缩短的分子异常。将现代分子生物学模式融入传统器官生理学和细胞生化模式对于建立心力衰竭新的治疗策略十分必要。这一治疗策略不仅可以减轻由心脏泵功能受损引起的临床表现、血流动力学改变和代谢异常,而且将减缓导致心脏损害进行性加重的分子过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