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政府在科技转化过程中地位的演变

政府在科技转化过程中地位的演变

时间:2022-02-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〇如果说在前三个阶段,政府在产学研合作促进科技转化中的作用是从构建、主导再到倡导的过程,那么,在第四阶段中政府选择了引导这一角色。

政府在科技转化过程中地位的演变

〇从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来看,科学—技术—经济是一个链条,而技术是整个链条的中心环节。工业革命之后,科学与技术的联系越发紧密,科学逐渐成为三者间的第一位因素。从科学向技术转化的周期愈来愈短,曾经电磁波理论走进实际应用用了长达37年的时间,而原子弹理论从预言到实际应用却只用了6年,从发现激光原理到激光器的应用只用了2年的时间。技术开发是把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成果转化为实用技术的必要环节,对于开拓新技术、发展新产业和革新现有生产技术具有重要意义,进入生产领域的技术直接改变了人类的生存状况。如今,一方面,科学技术趋向一体化,新的技术也成为科学探索的新手段;另一方面,科学技术进步和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相互渗透,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成果迅速转向生产应用,有时在高新、尖端技术领域,已经很难分清哪些成果是科学成就,哪些是技术应用。科学—技术—经济的一体化,是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

●科学技术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是如此重要!

〇不错。我国主要通过推动“产学研”相结合的方式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进而带动社会经济发展。

●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政府将许多机构都推向了市场,以市场机制取得调节作用,科技成果转化的一头直接联系着市场,产学研合作也随改革开放走入了市场。

〇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的产学研合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先从第一个说起吧。80年代初,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科技服务经济发展,并对高校拨款体制进行了改革。

●面对科研经费减少的情况,高校是如何反应的呢?

〇当时国家政策的转变并没有引起高校的集体惊慌,相反他们从中嗅到了机遇,在改革中扮演了“主动”而又“积极”的角色。一方面,高校主动通过为企业服务来多渠道筹措科研经费,以弥补科技经费投入的不足;另一方面在市场经济环境下,技术作为商品的价值得到承认,企业透过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经济价值,加速自身发展。高校和企业之间通过有价值的技术成果达成了市场互动。当时高校主要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技术转让、技术咨询和技术委托的“四技”服务。“四技”服务,成为当时产学研合作的主要形式。

1985年3月,国家对科学体制改革做了进一步深化,提出了科学技术人员在完成本职工作和不侵犯本单位技术权益、经济利益的前提下,可以业余从事技术工作和咨询服务,收入归己,这进一步激发了高校教师从事科技服务的积极性。

●对,我记得在那个年代,很多人都有“第二职业”、“业余工作”等,很多技术性、知识性人才受到社会的格外重视。

〇当时在上海就出现了“星期日工程师”这样一个特殊职业,是说高校教师利用周末的时间到位于长江三角洲的一些乡镇企业进行科技服务,通过企业实现自己的知识、研究、设想的转化,同时为企业提供市场空间。可以说,80年代中国乡镇企业的崛起,“星期日工程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我看来,这第一个阶段除了国家在政策上鼓励引导外,带有很大的自发性,高校和企业的自主选择、联合为我国产学研合作推动科学技术成果转化开好了头。

〇第二个阶段是80年代末90年代初,政府在高校与企业的合作中加强了主导作用。这一时期政府通过开展重大项目,带动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开展联合科技攻关,促进科技成果集群式转化,政府在推动产学研合作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1988年的上海,是工业大会战的一年。由上海市政府牵头率先组织了14项重点工业项目,联合了上海有关高校、国有大中型企业和科研院所等单位参加,联合开展了针对重点产业的技术攻关。这次攻关计划由政府出面组织,以招标、投标和合同制来确立参与者,力图通过重点攻关项目推进高校与企业的联合,以实现技术成果商品化、技术经营产业化的最终目标。

●这个重点攻关项目的开展,对上海科技与经济的融合一定起到了巨大的加速作用。

〇是的。据上海市人大作的《关于上海科技工作的汇报》中介绍:

在上海的重点攻关计划中高校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共承担了全部项目的36.8%,在一些高新技术领域内比例高达70%。[9]该模式迅即成为了全国产学研联合的雏形。

●不能不说这次重点攻关项目的成功,为全国产学研工作作出了表率作用。

〇上海市也因此设立了上海市产学研联合工作协调办公室,从1989年始共组织了11次重点产品和技术难题攻关招标活动。项目规定必须由企业提出申请,立项成员中必须有高校或科研机构参与,项目需具有一定的市场效益。以企业作为科技成果产业化的责任人,自然改变了以往科技立项与经济发展脱节的现象,加大了企业产品的科技价值含量,使得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经济形势一片大好。

●可是,在这其中似乎国家的作用发挥得太大,没有体现出市场对科技资源的调节和配置功能,政府是不是在下一个阶段对产学研合作又做出了调整呢?

〇不错!第三个阶段就是政府放手由市场调节的时期。这一时期,我国通过将“科教兴国”作为基本国策和出台一系列法律、法规和政策,鼓励和支持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的产学研联合,逐渐在科技成果转化法制化的基础上形成有利于产学研相结合的运行“机制”。

1993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第二章第十八条规定:

国家鼓励企业与研究开发机构、高等院校联合和协作,增强研究开发、中间试验和工业性试验能力。

相应地,1998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第一章第十二条规定:

国家鼓励高等学校之间、高等学校与科学研究机构以及企业事业组织之间开展协作,实行优势互补,提高教育资源的使用效益。《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第二章第十二条规定:

国家鼓励研究开发机构、高等院校等事业单位与生产企业相结合,联合实施科技成果转化。

要形成“机制”,还需各级政府与国家法律法规相配合,各地相继在设立产学研领导小组和联合办公室等政府行政部门,从事产学研协调、管理事务,政府财政、税务、金融等部门也制定各种措施办法,积极为产学研联合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我们现在经常听到的技术转移中心、大学科技园、联合研究基地和冠以大学名目的高科技企业,就是新产学研联合模式的探索成果。

〇让我们来看看上海市在第三阶段,通过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与企业强强联合、联合攻关取得的成就吧。到90年代末期,上海已实施了171个高科技产业化的产学研合作工程项目,建立了47个产学研共建的技术开发机构,成立了36个产学研共建的经济实体,树立了一批产学研示范点。[10]在这一联合过程中,无论是高校、科研机构,还是企业,都大大提高了自身的综合能力。

●那么,在第四阶段中政府又做出了哪些努力呢?

〇如果说在前三个阶段,政府在产学研合作促进科技转化中的作用是从构建、主导再到倡导的过程,那么,在第四阶段中政府选择了引导这一角色。

21世纪,产学研合作力图在政府引导下形成的产学研形成战略联盟。上海市人大将产学研战略联盟定义为:“指企业与具备科研能力的院校或科研单位联合致力于较为长期而稳定的研究开发(R&D)目的而结成的战略同盟。”[11]

积极建设创新型国家,逐步提升国家的自主创新能力,成为新世纪我国国家科技政策制定和科技战略部署的基本出发点。2006年公布的《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将自主创新作为最为重要的主题。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产学研合作呈现出集团性质的大型企业与名校、名院、名所的合作趋势,以资产为纽带的长期性、紧密型、市场化的合作特征。

●上海是我国的经济重镇,不乏大集团、大企业,高等教育水平也居全国榜首,在这次的“战略联盟”中一定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〇上海在产学研战略联盟中的优势可谓是得天独厚。以上海电气集团为例,该集团在积累和总结之前近20年产学研的合作经验后,于2002年同中科院结成产学研合作战略联盟。通过与中科院广泛深入的合作,不仅在产学研合作模式上有所创新,建立起了高层互访机制、科技论坛机制和项目合作机制三个运作机制,并在集团的经济效益上也实现了飞跃。到2004年,上海电气集团已经与中科院签订了三批合作项目,并且前期合作已经取得了明显进展:首批合作项目已成功地实现了产业化,新增销售收入约2亿元,取得自主知识产权4项;第二批合作项目合同额近5亿元,预计新增销售收入8亿元,取得自主知识产权10项。[12]

●产学研战略联盟拉近了企业与科研机构的距离,实现了企业与机构的互动发展,既有利于企业的成长与发展,更推动了科学技术的进步,何乐而不为呢!

〇在产学研合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工作中,我国政府确实做到了有张有放,逐步为产学研合作确立了制度、法律上保障,不断优化其成长环境。可以说,政府在产学研合作自身机制的形成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