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常见过敏原

常见过敏原

时间:2022-04-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进入体内后能引起IgE类抗体产生并导致过敏反应的抗原性物质称为过敏原。过敏原的主要特性与它们进入机体的途径有关,有吸入性过敏原、食物、药物、生长于表面的真菌和毒液等。欧美国家以豚草花粉为强过敏原,已传入我国,我国最主要致敏花粉是蒿属花粉。某些食物抗原进入机体达到一定量时症状才能发生,一次发作后体内过敏抗体与抗原结合后暂时耗竭,症状可以消失一段时间,以后再积蓄一定量时,可再度诱发过敏反应。

进入体内后能引起IgE类抗体产生并导致过敏反应的抗原性物质称为过敏原。多数天然过敏原易溶于水,分子质量为1万~7万Da,但它们的生物学性质不同。分子量过大不能有效地穿过黏膜,而分子量过小难以将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膜上两个相邻IgE抗体及其受体桥联起来,不能触发介质的释放。过敏原的主要特性与它们进入机体的途径有关,有吸入性过敏原、食物、药物、生长于表面的真菌和毒液等。这些途径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们决定了抗原以何种方式呈递给免疫系统。

引起过敏反应的重要过敏原有吸入性、食入性、药物及接触性四大类。

1.吸入性过敏原 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完全避免接触吸入性过敏原很难。

(1)植物花粉:致敏花粉多属风媒花粉,产量大、粒小、质轻。花粉的播散具有地域性和季节性特点。欧美国家以豚草花粉为强过敏原,已传入我国,我国最主要致敏花粉是蒿属花粉。

(2)真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分布极广,其孢子和菌丝等是重要的过敏原。

(3)螨:螨属节肢动物门蜘蛛纲,屋尘螨、粉尘螨均可引起过敏反应。室内尘土的主要成分为屋尘螨。

(4)动物上皮过敏原:家养狗、猫和兔等宠物的脱落上皮、毛、唾液、尿液等已成为人类尤其是儿童的重要过敏原。也有人报道,农牧民、兽医、饲养员、屠宰人员、毛皮革制造业者和科研人员对动物皮毛和排泄物的过敏较常见。

(5)屋尘:屋尘的成分复杂,它可能含有上皮脱屑、毛发、脱落的人上皮、螨、昆虫和蟑螂的碎片及其排泄物、真菌、细菌、花粉、丝、棉、麻、尼龙、化纤等。

(6)羽毛:衣服、被褥、枕芯、垫料、地毯中的鸡鸭鹅等羽毛也是过敏原。

(7)昆虫过敏原:飘散在空气中的飞蛾、蜜蜂、甲虫、蟑螂、蚊蝇的鳞片、毫毛,脱屑和排泄物吸入后可引起致敏,养蚕工人可对蛾毛、蚕丝和蚕尿过敏。

(8)植物过敏原:除上述豚草和蒿属花粉外,植物纤维如木棉和棕榈等吸入后可引起致敏;烟草的致敏作用国内外均有报道。

常见吸入性过敏原月历见表2-1。

2.食入性过敏原 严格地讲,除了葡萄糖和氯化钠以外,任何食物都可能成为过敏原。

(1)天然食品:常见的过敏性食物有蛋白质含量较高的牛奶和鸡蛋;海产类食物,如无鳞鱼、海蟹、虾、海贝等;蛋白质含量高且不易消化的食物如蛤类、鱿鱼;真菌类食物,如蘑菇等。

(2)食品添加剂:因保鲜食品、冷藏食品及人工合成饮料日益增多,因而食物添加剂(染料、香料等)、防腐剂、保鲜剂和调味剂就成了一类新的重要过敏原。

(3)某些用于诊断和治疗的药物。

对于敏感者,即使食入量极少也会引起严重症状,但大部分病人症状与食入量存在正比关系,即食入越多,反应越重。某些食物抗原进入机体达到一定量时症状才能发生,一次发作后体内过敏抗体与抗原结合后暂时耗竭,症状可以消失一段时间,以后再积蓄一定量时,可再度诱发过敏反应。

3.药物 随着化学药物合成种类繁多和人们用药机会的增多,药物变态反应的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有些药物容易引起过敏反应,如血清制剂、青霉素、磺胺药、阿司匹林和普鲁卡因等。

一般说来,有机药物比无机药物易引起过敏,尤其蛋白类药物,但无机药物中的重金属盐、碘化物等亦较易引起过敏反应,人工合成药物也比天然药物更易引起过敏。决定药物致敏性的仅为该药中某一特定的化学结构即决定簇,具有相同决定簇的药物致敏性也相似,表现为药物的交叉过敏现象。用药方法与药物过敏的发生有很大关系,局部用药、皮下或肌内注射、静脉滴注易引起过敏反应,其中静脉给药最易引起过敏。

药物可经口服、注射、吸入及外用等途径进入体内,少数病人用药后出现局部或全身药物过敏反应,如药疹、青霉素过敏性休克等。

4.接触性过敏原 接触致敏大多引起接触性皮炎,少数可以引起皮肤以外的过敏症状。主要有动物的毒素、皮屑,如昆虫的鳞、毛、分泌物等;有些植物的根、茎、花果或其产物等,如漆树、毒常青藤等;化妆品如染发水、香水、焗油膏等;日常生活用品洗衣粉肥皂橡胶制品等;金属及其制品如镍、铬等;化工原料如油漆、染料、石油及其制品等;药物如外用磺胺药、汞制剂、抗生素等。

有些抗原成分有相似的结构或决定簇,在致敏性上有交叉。部分交叉抗原见表2-2,在治疗过程中要注意预防。

表2-2 交叉过敏原

5.自身组织抗原 精神紧张、工作压力、受微生物感染、电离辐射、烧伤等生物、理化因素影响而使结构或组成发生改变的自身组织抗原,以及由于外伤或感染而释放的自身隐蔽抗原,也可成为过敏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