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血清补体测定

血清补体测定

时间:2022-04-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血清中补体含量以C3最高,次为C4,另外还有其他少数蛋白和因子。生理情况下,血清中大多数补体成分均以无活性的酶前体形式存在。1.血清C3含量增高 补体C3作为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在急性炎症、传染病早期、急性组织损伤、恶性肿瘤、移植物排斥反应时增高。血清补体C4的测定有助于自身免疫性疾病诊断、治疗和病因探讨。血清总补体活性或其单一补体成分的变化对某些疾病的诊断与疗效观察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补体(complement,C)是存在于正常人新鲜血清中具有酶活性的一种不耐热球蛋白,由三组球蛋白分子组成,是机体免疫防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功能是抗感染,它除了具有溶血作用和一定的杀菌作用外,还可以促进炎症反应,参与一些变态反应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病理过程。补体成分多是β球蛋白,少数为α或γ球蛋白,分子量在3.5万~39万。血清中补体含量以C3最高,次为C4,另外还有其他少数蛋白和因子。

正常情况下,补体的代谢主要在血液和肝脏中进行,其代谢率很快,血清中的补体蛋白约每天更新一半。补体蛋白常表现为热不稳定,在56℃30min即失活。因而在体外,补体的保存应放置在-20℃以下。生理情况下,血清中大多数补体成分均以无活性的酶前体形式存在。只有在某些活化物的作用下,或在特定的固相表面上,补体各成分才依次被激活。补体的激活过程依据其起始顺序的不同分为三条途径。①由抗原-抗体复合物结合C1q启动激活的途径,称为经典途径;②由MBL结合至细菌启动激活的途径,为MBL途径;③由病原微生物等提供接触表面,而从C3开始激活的途径,称为旁路途径。

血清中补体测定主要是对补体中的三个成分C3、C4、CH50进行测定。

(一)补体C3

血清补体C3(complement 3,C3)是血清中含量最高、最重要的补体成分,分子量为195 000,主要由巨噬细胞和肝合成,在C3转化酶的作用下,裂解成C3a与C3b两个片段,是补体两条主要激活途径的中心环节,在补体经典激活途径与旁路激活途径中均发挥重要作用。

【测定方法】

速率散射浊度法

原理:先沿水平轴照射,碰到抗体(抗C3血清)与待检血清中的抗原(C3)结合的免疫复合物颗粒时,可导致光散射,散射光的强度与复合物的含量和结合速度成正比。速率散射比浊是一种抗原抗体结合动态测定法。在抗原抗体反应的最高峰(约1min内)测定其复合物形成的量(速率法),具有快速准确的特性。

【参考范围】

血清:0.85~1.93g/L(85~193mg/dl)

【临床应用价值】

1.血清C3含量增高 补体C3作为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在急性炎症、传染病早期、急性组织损伤、恶性肿瘤、移植物排斥反应时增高。

2.血清C3含量降低 见于补体合成能力降低,如慢性肝病、肝硬化、肝坏死;补体合成原料不足,如营养不良(多见于儿童);补体消耗或丢失太多,如系统性红斑狼疮活动期、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基底膜增殖性肾小球肾炎、狼疮性肾炎、慢性活动性肝炎、疟疾、冷球蛋白血症、白血病化疗后、血液进行体外循环后、大失血、大面积烧伤后等;先天性补体缺乏,如遗传性C3缺乏症。

【影响因素】

1.抽取患者空腹静脉血,分离血清。补体容易失活、降解。待测血清在室温(18~25℃)不得超过6h,2~8℃不得超过24h,故应于抽血分离血清后立即测定。否则于-20℃冻存。轻度脂血、溶血、黄疸的标本不影响本法的测定。

2.本法测定的是补体成分的蛋白含量,并不是补体的活性,分析其意义时应注意两者的区别。

3.不同的方法具有不同的参考范围。不同厂家、不同批号试剂不可混用。

(二)补体C4

血清补体C4(complement 4,C4)是一种多功能的球蛋白,也是补体系统中的主要成分。能够由肝脏、吞噬细胞合成,分子量为210 000,C4作为C1酯酶的底物,在Mg2+的参与下,C4裂解围C4a与C4b两个片段,裂解后的产物在补体的活化、促进吞噬、防止免疫复合物沉着和中和病毒等方面发挥很大作用。血清补体C4的测定有助于自身免疫性疾病诊断、治疗和病因探讨。

【测定方法】

单向免疫扩散法

原理:将含有抗C4抗体的琼脂铺在玻璃板上,然后打孔,加抗原(C4)。在合适的温度、湿度环境中,经过一定时间扩散,抗原与混匀在琼脂中的抗体在比例合适处可形成清晰的沉淀环。沉淀环直径的大小与抗原的浓度在一定范围内成正比。用标准抗原制成校正曲线,可查出被测抗原的含量。

【参考范围】

血清:(0.553±0.109)g/L

【临床应用价值】

1.血清C4含量增高 见于各种传染病、急性炎症、组织损伤、多发性骨髓瘤、风湿热的急性期、结节性动脉周围炎、皮肌炎、心肌梗死、Reiter综合征等。

2.血清C4含量降低 见于多发性骨髓瘤、IgA肾病、遗传性血管性水肿、系统性红斑狼疮、病毒性感染、狼疮性症候群、肝硬化、肝炎、遗传性C4缺乏症、遗传性IgA缺乏症等。在SLE中,C4含量的降低常早于其他补体成分,且较其他成分回升缓慢。

【影响因素】

1.C4不很稳定,在4℃条件下储存2周或在-20℃条件下存储60d,均可使C4值增加36%左右,在1周内则相对稳定。

2.待测血清应新鲜,抗原、抗体比例要适宜。

(三)补体CH50

总补体溶血活性(50%hemolysis unit of complement 50%,CH50)的测定,主要是反映补体(C1~C9)经传统途径活化的活性,反映的是补体9种成分(C1~C9)的综合水平。补体并不随机体的免疫反应增加而升高,只有在疾病情况下才出现波动。血清总补体活性或其单一补体成分的变化对某些疾病的诊断与疗效观察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测定方法】

脂质体

原理:在致敏的绵羊红细胞溶液中加入新鲜的待测血清,血清中补体各种成分在其对应酶的作用下被激活,攻击致敏绵羊红细胞使之溶解,其溶血程度在一定的范围内(20%~80%溶血率)与补体的活性呈正相关,一般以50%的溶血率作为判别点即CH50。

【参考范围】

血清:75~160U/ml

【临床应用价值】

1.CH50活性增高 常见于急性炎症、急性组织损伤、恶性肿瘤及妊娠等。一些传染病,如风湿热、伤寒、结核、麻疹等也可见补体代偿性升高。

2.CH50活性降低 可能有以下几种原因。

(1)补体消耗增多:常见于血清病、急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炎、SLE活动期、恶性类风湿关节炎、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等。

(2)补体大量丧失:多见于肾病综合征及大面积烧伤等情况。

(3)补体合成不足:主要见于各种肝病患者,如肝硬化、慢性活动性肝炎及急性重症肝炎等。

【影响因素】

1.由于补体对热不稳定,在室温下很快失活,故要求必须是新鲜抽取的血清,无溶血。在离体后2h内测定,才能得到可靠的结果。缓冲盐水、致敏间红细胞均应新鲜配制,夏季宜将试剂在4℃预冷,以稳定补体活性。

2.补体的溶血活性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绵羊红细胞浓度及致敏抗体的量等。因此在进行试验时,需要对反应的各个环节做严格控制。

3.不同的方法具有不同的参考范围。

(陈 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