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结巴”的成因与防治

“结巴”的成因与防治

时间:2022-03-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如果听到一些人作报告或讲话,语调不顺畅,在讲话过程中出现字音重复,结结巴巴,你便会很着急,希望他快些把所要讲的话讲出来。而那个讲话的人更是着急,一句话拖得很长才讲完,这种情况习惯上叫做“结巴”或“结舌”,学名称为口吃。孩子如此不断的受到打击,便很容易形成口吃的毛病。由此可见,树立信心是治愈口吃的重要保证。

可能你会说,讲话有什么困难?当然,讲话对大多数人都不是什么难事,但却并不是每个人都能讲的很好。如果听到一些人作报告或讲话,语调不顺畅,在讲话过程中出现字音重复,结结巴巴,你便会很着急,希望他快些把所要讲的话讲出来。而那个讲话的人更是着急,一句话拖得很长才讲完,这种情况习惯上叫做“结巴”或“结舌”,学名称为口吃。

口吃的人常因说话不流畅而少言寡语,即便开口,也由于心里紧张,越急越说不出话来,最终还是“自甘沉默”,这种情况严重时会影响到口吃患者正常的学习和社交活动。

口吃常常是由一个人学习说话时方法不当而造成的。很多有口吃毛病的幼儿,她们与父母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说话很快。当孩子学说话时,急着传达某些意思而紧张不已,此时做父母的不是叫他慢慢讲,而是催促着说:“怎么啦!你到底要说什么?”结果,孩子好不容易才说出来的话便又咽了回去。孩子如此不断的受到打击,便很容易形成口吃的毛病。

口吃的毛病多出现在2~5岁。孩子出生后10个月左右,婴儿开始学习一些儿语,满周岁时,加入一些“爸爸”、“妈妈”等用语,词汇量一点一点地增加。这个时期,妈妈应该任由孩子学儿语,这个阶段的孩子只要学会儿语就已足够了,父母不要着急去纠正婴幼儿发音的“错误”,如果妈妈要求幼儿正确发音,或者要他们再来一次,孩子就会感觉受到母亲的逼迫,这种痛苦的经验若是不断持续下去,便可能在2~3岁时形成口吃的毛病。

正因为家长同婴幼儿的语言学习有密切联系,因此,当孩子开始学讲话的时候,父母同孩子说话时要采用比平常慢的节奏,慢慢地、清楚地把要讲的内容讲出来,孩子也会静下心来模仿妈妈的说话方式。语言是模仿出来的,不是有“十聋九哑”之说吗?,就是因为婴幼儿学讲话时,因为某些原因,如注射了引起听神经破坏的药物,造成耳聋,听不到别人说的话,不能模仿语言,结果不会说话,成了哑巴。口吃发生的另一原因,与周围环境也有一定的关系,如果孩子的朋友有口吃,当他说话时模仿他,久而久之形成了习惯,也可能他在说话时也会口吃。

但是只要树立信心,持之以恒,口吃是可以矫正的。有口吃的人,说话速度要放慢一些,不要着急,把语言清楚地表示出来,要有节奏,有感情。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当时英国首相丘吉尔,他就是一位口吃患者,但他凭着顽强的毅力以及坚持不懈的练习,不仅矫正了口吃,而且成为著名的演说家。由此可见,树立信心是治愈口吃的重要保证。

矫正口吃有许多方法,一是拖音法,即每个字都用拖音的方法练习,如“我们上学去”,练习时读成“我—们—上—学—去”,每一个字要拖长,而且拖音时间基本相等,开始时拖一个字,以后两个、三个地增加。可跟电视上的主持人模仿学习,或通过读儿歌、朗读课文、朗诵诗歌等学习,对矫正口吃会产生良好的作用。另外练习绕口令也是一种好方法,为了达到准确拖音,可采用打拍子的方法来协助。

另一种方法是诱导法,由于说话时常常是第一个字发音重,因此,口吃的人多是第一个字难发音,通过诱导将第一个字读音轻些,以诱导出以后的词音,而以后的字与平常说的声音大小一样;练习此种方法也可从一个字、两个字逐渐增加。现在社会上有口吃矫正学习班,也可到那里训练,效果比自学会更好。

父母或学校、幼儿园、托儿所教师,对口吃的儿童要给予多方面的温暖和帮助,其他一切周围的人,不要戏弄、嘲笑或故意模仿儿童的口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