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麻醉与血液保护

麻醉与血液保护

时间:2022-03-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全身麻醉期间应达到无意识,无记忆,并降低麻醉手术应激反应的要求。使用肌肉松弛药满足手术操作要求。维持麻醉较理想状况,既可维持正常生理状况,又达到减少血液制品和液体的使用。而麻醉平面超过T4和T1时出现心肌收缩力、心率受到影响。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隙麻醉。目前全身麻醉的药物日趋成熟,以硬外阻滞达到明显减少全身麻醉用药的必要性有待商榷。麻醉手术期间常遇开腹快速放腹水的病例。

一、ASA输血指南

1994年美国麻醉学会(ASA)制定血制品使用指南。

(一)有关红细胞(RBC)

1.血红蛋白超过100g/L的患者很少需要输血,当血红蛋白低于60g/L,尤其是急性贫血的患者几乎都要输血。

2.当患者Hb在60~100g/L之间,需要依据组织是否有正常氧供,以及评估患者的病情危险程度,而决定是否输血。

3.不推荐仅用血红蛋白(Hb)单一指标评估所有患者,而忽略其他临床重要的病理生理症状、体征和外科因素。

4.病情适应。可以采用术前储存自体血以及术中、术后采用急性等容血液稀释和采用各种减少失血措施,如控制性低血压,使用止血药。

5.因自体输血,相关输血的危险程度低(但仍存在危险),所以比异体血的适应证更广。

(二)有关新鲜冷冻血浆(FFP)

1.紧急逆转华法林(warfarin)治疗的作用。

2.纠正治疗那些已用特殊治疗,但无效的凝血因子缺乏病例。

3.纠正凝血酶时间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超过1.5倍微小血管出血的病例。

4.纠正因大量输血超过1倍以上的全身血容量,出现微小血管出血,而PT、PTT不能及时测定的病例。

5.FFP给予剂量,应当计算后给予。根据达到最低30%的血浆因子浓度的要求是10~15ml/kg,除非用于紧急逆转华法林抗凝治疗,通常病例是5~8ml/kg。一个单位FFP与一个单位全血提供的凝血因子数量相同。

6.FFP禁用于增加血浆容量或增加白蛋白浓度的治疗。

(三)血小板(PLT)

1.对因血小板破坏增加导致的血小板病的患者,预防性使用血小板无效或很少临床采用。

2.需手术治疗,而因血小板产生减少所导致血小板病的患者当血小板计数>100×109/L很少需要预防性使用血小板。当血小板计数<50×109/L,则需要补充血小板。血小板计数(50~100)×109/L之间的患者应视患者出血危险程度而定。

3.当外科和产妇患者的血小板计数<50×109/L,并出现微小血管出血,需要输血小板。血小板计数>100×109/L不需要补充血小板。(50~100)×109/L之间视患者出血状况。

4.阴道分娩的产妇或手术过程虽然没有明显失血,但血小板计数<50×109/L,可以考虑补充血小板。

5.血小板计数正常,但血小板功能异常和微血管出血病例,也适应于补充血小板。

(四)冷沉淀(Cryoprecipitate)

1.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于先天性凝血因子Ⅰ缺乏和vWD疾病,使用去氨加压素无反应的非出血患者(如果需要应与患者主诊的血液科医生协商)。

2.出血的von Willebrand's患者。

3.纠正大量输血、凝血因子Ⅰ减少(<0.8~1g/L)所致微小血管出血。

二、提高麻醉质量,降低应激反应

全身麻醉期间应达到无意识,无记忆,并降低麻醉手术应激反应的要求。麻醉手术期间使用足够镇静药,通过双频谱分析(BIS)或听觉诱发电位(AEP)监测,以达到术中无意识、无记忆。使用足够镇痛药物,通过心率、血压或心率变异指数(HRVI)等监测,以达到降低的手术对机体创伤,将手术的伤害性刺激降至适当范围。使用肌肉松弛药满足手术操作要求。维持麻醉较理想状况,既可维持正常生理状况,又达到减少血液制品和液体的使用。

硬膜外隙和蛛网膜下隙麻醉是根据手术范围而决定麻醉平面,椎管内阻滞麻醉阻滞节前交感纤维,而交感神经干接受T1至L2~3的节前纤维,节前交感神经阻滞的不同程度将会出现:①动脉张力降低;②心脏前负荷减少;③心率减慢;④心肌收缩力减弱。人体交感神经支配范围不同,T1~4交感神经被阻滞会导致心脏收缩力下降,心率减慢。T4以下交感神经被阻滞导致动脉张力下降以及静脉容量血管扩张。临床表现为麻醉水平在T4以下主要是静脉容积增加,血管容量扩张,中心静脉压(CVP)下降。而麻醉平面超过T4和T1时出现心肌收缩力、心率受到影响。体循环血液65%分布在静脉,5%分布毛细血管(表3-11),因此应较好控制麻醉平面,及时对症处理。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隙麻醉。由于硬外阻滞作用特点,出现一定程度的交感神经阻滞平面,从而减弱机体维持循环稳定的能力,尤其老年人或术中出血量较大的患者,将会循环变化较大。全麻复合硬膜外隙麻醉方法,因硬外阻滞可致全身麻醉用药量减少,若加上麻醉管理经验不足,易导致术中知晓率增加。术中知晓的患者,术后近78%会导致精神创伤。目前全身麻醉的药物日趋成熟,以硬外阻滞达到明显减少全身麻醉用药的必要性有待商榷。

表3-11 正常血液分布状况

影响平均动脉压(MAP)三个主要因素:①心肌收缩力;②前负荷;③后负荷。根据欧姆定律(Ohm'slaw)就可以知道平均动脉压与心肌收缩力、前负荷、后负荷关系,即MAP=CO×SVR+CVP。这公式给临床麻醉医师提供了保持循环稳定的清晰思路:维持正常范围中心静脉压的前提下,平均动脉压的稳定主要依靠心排血量和全身血管阻力。而希望短时间增加中心静脉压,达到明显增高平均动脉压是危险的处理,而且效果不确切。临床麻醉的处理是首先应维持正常范围中心静脉压(CVP)。根据Starling原理提示,正常心脏前负荷超过18mmHg,心排血量不再增加,因此CVP应维持在正常范围<18mmHg。其次通过机体或血管活性药物维持或增加CO,以代偿因麻醉等因素导致的交感神经阻滞,动脉张力下降,静脉血管扩张SVR下降。由于CO代偿范围不可以超过正常CO的3倍,因此麻醉期间可以在维持CO一定正常范围之后,酌情使用α受体激动药的血管活性药(如麻黄碱、去甲肾上腺素或去氧肾上腺素)。

减少出血量主要依靠和改进手术的操作技术。若术中采用低中心静脉压(Low CVP),以达到减少术中出血,更应重视CO和SVR的调节。从麻醉控制而言:适当的血压和采用低中心静脉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出血量。低中心静脉压的技术,在肝脏手术中应用已日趋增多。部分终末期肝病的患者合并明显的门脉高压症状,通过降低中心静脉压达到增加肝静脉回流,减轻肝脏淤血,减少术中分离肝门和曲张静脉的出血。病肝分离期中心静脉压可控制在3~4cmH2O(1cmH2O=0.098kPa)。当降低CVP却又要维持正常血压,就应在术中用血管活性药物增加CO或SVR。应提醒的点:采用低中心静脉压处理技术时一定要具备有快速扩容条件,如大口径的静脉通道和快速输液仪或输液加压袋,以便于突发大出血情况下能及时有效维持有效血容量。

麻醉期间快速扩容是常采用治疗方法。快速扩容的先决条件是开放充足的静脉通道。开放1~2条外周静脉,采用16-14G留置针,中心静脉放置7.0~8.5Fr双腔导管。麻醉前患者的外周静脉易寻找,容易预先穿刺放置大口径外周静脉留置导管。外周静脉穿刺的疼痛与穿刺针通过皮肤的时间与手法有关,而与针的粗细相关性较小。临床可预先在穿刺部位涂敷局麻药(EMLA)减轻穿刺所致的疼痛。紧急大出血的病例的静脉通道,甚至采用经皮颈内静脉穿刺放置12或14Fr导管,快速扩容的效果确切。手术结束后则拔除该导管,压迫穿刺部位15~20min,无穿刺部位血肿的并发症。

麻醉手术期间常遇开腹快速放腹水的病例。大量腹水患者开腹放腹水会出现循环不稳定状况,因此要及时有针对性处理。许多疾病导致患者合并大量腹水,由于腹腔高压导致心脏前负荷明显增高,中心静脉压升高甚至表现中度或中度以上肺动脉高压。如果尚未放腹水前的阶段和放腹水的初阶段,采用快速扩容治疗显然有可能导致心力衰竭,并且难以维持循环稳定效果。麻醉手术期间大量、快速放腹水的对症处理应分为2阶段:即放腹水期间和放腹水后期。①放腹水期间:放腹水前或初始阶段,根据众所周知:平均动脉压(MAP)=心排血量(CO)×全身血管阻力(SVR)+中心静脉压(CVP)。这期间应慎重补充血容量,初始输液速度是缓慢维持,并密切监测CVP的变化。主要处理是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如多巴胺(dopamine)2~3μg/(kg·min-1)。放腹水期间可将血管活性药物逐渐增加剂量,多巴胺5~8μg/(kg·min-1)或间断使用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16~20μg/次或(0.01~0.05)μg/(kg·min-1)。麻醉应维持原麻醉深度。经上述处理患者的循环应趋向稳定。②放腹水后期:腹压明显减轻后,严密监测中心静脉压(或肺动脉压)变化。当CVP逐步开始较明显下降,才开始逐步增加补液量和补液速度。扩容液体以胶体为主(6%羟乙基淀粉、4%明胶、5%白蛋白),补充量调节可根据有创动脉血压(ABP)和CVP监测结果,并逐步减少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剂量。处理腹水量>10000ml的患者,更要注意上述要求。由于腹水患者经术前内外科治疗,反复采用补充蛋白、胶体和利尿方法,已导致患者组织间液较明显减少,临床表现皮皱、弹性差、口渴。这类患者在放腹水后阶段要考虑:补充麻醉手术前已明显丢失的组织间液,加上扩张的腹腔静脉床,因此扩容量明显增加,补液种类要适当增加晶体溶液。扩容治疗的时间应延长,甚至延伸到术毕和返回ICU。整体要求是:①血管活性药物主要维持放腹水初始阶段的循环稳定,然后逐步减量;②扩容治疗是在放腹水后期,根据CVP监测结果,逐步增加和增快扩容量和速度,直至血管活性药物明显减量也能维持循环稳定;③中心静脉压由放腹水前和放腹水初始阶段的高水平状况逐渐下降,并能维持在正常范围;④放腹水前、后的循环应维持平稳,血压心率趋势平稳;⑤尿量能维持或恢复正常状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