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药物受体及离子通道与不良反应的关联研究

药物受体及离子通道与不良反应的关联研究

时间:2022-03-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多数药物通过膜受体发挥作用。编码药物受体的基因存在多态性,这将改变药物应答。综上所述,尽管药物不良反应与基因多态性有很大关系,但也有研究显示:依据基因多态性选择某些药物及调节剂量,不良反应未必减少。另外,对药物疗效产生影响的遗传因素往往是多基因性的,需要统一考虑所有药物相关基因的多态性对不良反应的影响。

多数药物(约50%)通过膜受体发挥作用。编码药物受体的基因存在多态性,这将改变药物应答。5-HT受体基因变异与抑郁症的发生以及镇静药和抗抑郁药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有关;理阿诺碱受体基因突变与吸入麻醉药异氟烷引起的恶性高热(malignant hyperthermia)有关。

药物诱发的QT间期延长综合征(LQTS)的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病人可能发生严重后果,有时甚至发生猝死。编码心脏离子通道蛋白的基因变异,可以导致无器质性心脏QT间期延长(long-QT syndrome),具有这些功能性遗传变异的人群,易于被某些药物(H1受体阻滞药特非那丁和阿司咪唑)引发室性心律失常而猝死。

磺胺甲基异唑(SMZ)引起的LQTS与钾离子通道KCNE2基因突变有关:KCNE2基因是膜亚单位的基因,LQTS病人具有此突变的钾通道在平时正常,而服用治疗剂量的SMZ时则被阻断。由于KCNE2突变发生率较高(1.6%),因而了解其机制有助于预防药物诱发的严重毒性反应。

综上所述,尽管药物不良反应与基因多态性有很大关系,但也有研究显示:依据基因多态性选择某些药物及调节剂量,不良反应未必减少。究其原因可能是个体对药物反应的差异受诸多因素的影响,除了遗传因素起重要作用,还与生理病理状况、年龄、饮食、性别、环境(环境污染、生活方式)等有关。另外,对药物疗效产生影响的遗传因素往往是多基因性的,需要统一考虑所有药物相关基因的多态性对不良反应的影响。为了更好地鉴定和评价这些多因素对不良反应关系的影响,需要病人特征明确并接受一致治疗,从而进行系统地评估。这就需要研究工作者要有规范的做法,这样才能对药物疗效和不良反应作出更加客观的评估。

随着人类基因不断被解密和生物学技术的发展,传统的遗传药理学研究模式将从表型-基因型向基因型-表型模式转变。研究体内参与药物代谢过程的各种物质包括药物代谢酶,药物转运体,药物受体等的遗传多态性(即药物相关基因多态性),可以解释药物效应和不良反应个体间的差异现象,使得临床医师能够更合理地选择药物种类和施用最佳剂量,减少和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同时为“用药个体化”提供了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 孙妍萍,谭 兰,宋敬卉.CYP2A6基因多态性对丙戊酸钠血药浓度的影响[J].中华神经科杂志,2006,39(11):745-747

2 姚志剑,张 志,张晓斌,等.抗精神病药物所致体重增加与多巴胺D2受体基因多态性和治疗效应的关联分析[J].江苏医药杂志,2002,28(11):801-803

3 李 宁,张建军,陈 虹.5-HT1A受体C(-1019)G基因多态性与抑郁症相关性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药学分册,2006,33(3):187-190

4 李 健,文思远,王升启.细胞色素P450基因突变及其效应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药学分册,2004,31(6):351-356

5 陈晓晖,赵树进,袁 进.CYP2C9基因多态性与药物代谢及疾病关系研究进展[J].药物流行病学杂志,2005,14(3):178-180

6 赵树进,袁 进.CYP2C9基因多态性的分子学机制、基因型检测及对药物代谢的影响[J].广东医学,2006,27(8):1268-1270

7 张舒雅.药物基因组学及生物芯片应用[J].世界临床药物,2006,27(5):314-316

8 王 泳,季曙明.免疫抑制剂的药物基因组学研究[J].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2004,13(4):382-385

9 李 军,彭向前,张 鉴,等.药物基因组学与临床合理用药[J].中国药事,2006,20(5):288-289

10 吕素华,等.药物基因组学与合理用药[J].中国药物与临床,2004,4(2):156-158

11 杨继章,杨树民.药物基因组学与临床用药决策[J].上海医药,2003,24(7):313-314

12 吴清发,纪 佳,董 伟,等.药物基因组学研究进展[J].生物技术,2002,12(2):39

13 李金恒.高血压的药物基因组学研究与个体化用药[J].中国处方药,2006,5(50):16-18

14 王瑞石,胡伟新,李 瑛.高血压病的药物基因组学研究[J].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2003,12(3):262-267

15 田丽娟,李宝双,黄泰康.加强药物警戒,促进合理用药[J].中国药房,2006,17(7):484-486

16 卢 琴,陈西敬,王广基.药物基因组学在药动学研究中的应用[J].中国药科大学学报,2005,36(5):473-476

17 张慧娟,刘晓民,苏 颖,等.磺脲类降糖药物的基因组学研究进展[J].中国临床药学杂志,2005,14(3):196-198

18 陶恩祥,刘焯霖,陈 彪,等.中国人细胞色素P4502D6基因多态性[J].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1998,15(1):34

19 徐国辰,刘文玲,梅其炳,等.药物基因组学对心血管病个体化治疗的启示[J].中国药学杂志,2005,40(3):172-175

20 李升伟.新兴的药物基因组学[J].世界科学,2005,11:24-25

21 刘永学,高沛水.药物遗传学在评价药物安全和降低药物副作用中的作用[J].国外医学药学分册,2001,28(4):197-200

22 周宏灏.遗传药理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

23 Kuivenhoven JA,Jukema JW,Zwinderman AH,et al.The role of a common variant of the cholesteryl ester transfer protein gene in the progression of coronary atherosclerosis[J].The Regression Growth Evaluation Statin Study Group.N Engl J Med,1998,338(2):86-93

24 Shon JH,Yoon YR,Kim KA,et al.Effects of CYP2C19and CYP2C19genetic polymorphisms on the disposition of and blood glucose lowering response to tolbutamide in humans[J].Pharmacogenetics,2002,12(2):111

25 Yu A,Kneller BM,Rettie AE,et al.Expression,purification,biochemical characterization,and comparative function of human cytochrome P450 2D6*1,2D6*2,2D6*10,and 2D6*17allelic isoforms[J].Pharmacol Exp Ther,2002,30(3):1291-1300

26 Alastair Sandilands,Functional responses of human beta 1adrenoceptors with defined haplotypes for the common 389R>G and 49S>G polymorphisms[J].Pharmacogenetics,2004,14(6):343-349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