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药物不良反应与合理用药

药物不良反应与合理用药

时间:2022-01-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年老时由于机体的调节机制、内环境稳定等功能的下降,用药时较年轻人更易产生不良反应,药物有时可引起老年人的严重反应。药物相互作用不仅产生不良反应增多,同样重要的是合并用药,可严重影响药物的治疗效应。密切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注意询问病人过去的用药史,有药物过敏史者应认真查明情况,向病人和家属说明。关心和重视老年保健工作是目前重要的工作之一。

年老时由于机体的调节机制、内环境稳定等功能的下降,用药时较年轻人更易产生不良反应,药物有时可引起老年人的严重反应。

青年人用药时根本不会发生的不良反应,而老年人则可能会出现,如强心苷可致行为障碍,腹痛、疲劳、易致心律失常、久用可致厌食、失重、有时会诱发精神错乱等;丙吡胺可致尿潴留、便秘;胍乙啶(老年人应慎用),可致体位性低血压;β受体阻滞剂或奎尼丁也可诱发精神错乱;β受体阻滞剂还可诱发抑郁、体位性低血压、小便困难;利血平易致抑郁;可乐定诱发便秘;哌唑嗪诱发小便困难;某些利尿剂也可诱发体位性低血压、便秘及小便困难等。

尽管年老本身不一定是易发药物不良反应的单独危险因子,但老年人同时患其他疾病而使用其他药物,确实大大提高了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药物相互作用不仅产生不良反应增多,同样重要的是合并用药,可严重影响药物的治疗效应。如高血压或心衰病人同时用非甾抗炎药,此二种疾病的药物很难达到控制。所以对老年人用药应尽量简单,药味数尽可能的要少。

(一)用药原则

(1)查清病情,明确诊断,找出重点,注意各系统的相互关系是正确合理用药的基础。治疗的目的必须针对影响健康最关键的病因,要慎用、少用,更不可滥用。

(2)要充分的掌握患者的肝、肾心脑功能状态,了解病人现在及过去服药的情况,包括市售非处方药、烟、酒、食品(保健、营养品)。

(3)严格掌握用药适应证,了解所用药物的临床药理学知识,可能产生的相互作用,不良反应及产生的机制。在同类药品中选择适当的药物。

(4)要有以循证医学为基准,完整而精炼的治疗方案,随时根据病情及药物疗效调整治疗方案。

(5)用药尽量简单,除非必要,尽可能避免同时用多种药物,特别是要注意镇痛药、抗微生物、抗酸药、强心苷、抗关节炎药、中枢抑制剂、抗凝血药、利尿药、抗高血压药、甾体化合物等。与其他药物并用时,可能产生的不良反应。

(6)服药种类尽量减化。老年人常有多系统疾病,症状也较多,容易发生服药过多过杂的现象,应用不当即可引起药物不良反应,甚至出现中毒。

(7)用药剂量应从小剂量开始:老年人血清白蛋白较低,血流速度变慢,重要脏器血流量较少,易出现药物分布不均,转运迟缓,影响到药效和反应,肝肾对药物代谢的排泄下降,促使体内药物分解变慢,积蓄增加,排泄减少易发生中毒。

(8)尽可能少的更换药物的品种、剂量。某些安全范围很窄的药物(如洋地黄),最好能监测血药浓度的变化情况。

(9)密切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注意询问病人过去的用药史,有药物过敏史者应认真查明情况,向病人和家属说明。病人在服药后的自我感觉对指导用药十分重要,如有眩晕史或胃病史的患者,应慎用或不用氨基糖苷类抗菌药;患青光眼者忌用阿托品类抗胆碱药;有糖尿病者不用含糖量高的药品剂型:老年人心血管压力感受器反应,心脏和自主神经的反应性均有下降,调节血压的反馈机制易发生障碍等。因此,继发于氯噻嗪类利尿剂、交感神经阻滞剂、亚硝酸类抗高血压药、抗心律失常药等都可能发生反应性低血压。吗啡、哌替啶等麻醉剂对老年人特别敏感,安全范围小,一般剂量可发生共济失调、精神错乱、大小便失禁,甚至昏迷和呼吸抑制等不良后果。

(10)药物浓度监测对合理调整用药方案,达到更安全,更有效的治疗目的,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如对洋地黄类药物,有效治疗剂量和中毒剂量相近或相互交叉,个体耐受性亦各不相同,进行血浆内药物浓度监测,对正确治疗心力衰竭是不可缺少的参考参数。

(二)用药注意事项

(1)用药品种不宜过多。对患多种疾病的病人,用药时也应抓住主要矛盾,区别轻重缓急,一般用3种或4种为宜。根据临床医学专家和药物学家的研究发现,同时服1种至5种药的病人约18.6%有不良反应,服用6种以上药物的81.4%发生不良反应。因此,药源性疾病或药物不良反应(ADR)受害最大者首推老年人和妇幼婴儿,一般药物的不良反应包括:药物的不良反应,毒性反应、变态反应、成瘾性、致畸、致癌等。

(2)严格控制用药量。有些老年人治疗心切,往往随意加大用药量,而且服用时间过长,这是很危险的。国家药典规定,老年人用药剂量为成年人的3/4。

(3)不要轻信广告宣传和病友介绍的所谓新药。老年人用药一些误解或错误心理,医务人员有时缺乏了解新药药代动力学的知识,再加之舆论的影响,体制的缺陷和病人模糊认识,盲目追求多、新、贵、洋,因此,出现许多问题,所以,使用新药应严格在医师指导下进行,因新药虽有疗效,但其毒副作用,尚不十分清楚,滥用极易造成不良后果。

(4)对老年人失眠、便秘等常见病、多发病应采用中药、针灸、理疗、运动、饮食等综合疗法,安眠药、泻药只能偶尔使用。

(5)对需长期服用药的老人,要谨防成瘾,可在同类药品中交替使用几种,不能自始至终只用一种药物,疾病痊愈后应及时停药,麻醉用品连续应用不能超过五天,解热止痛剂一般在症状消退后就应停药。据国内某市一所医院对该市648名60岁以上老人调查,发现其中18.5%的老人对解热止痛药产生“药瘾”。

(6)对家庭储存药品,最好要进行分类,如内服、外用、急救及各系统用药分类存放,科学管理,减少差错。同时要经常清理更新,对过期、霉变、受潮、标签不清、用途不明的药品要及时清理掉。

(7)常规用药量,一般推荐成人半量或1/3的开始剂量,65岁以上减10%,75岁以上减20%,85岁以上减30%,尤其对毒性大而安全性小的药如茶碱、地高辛等最好个体化。

(8)注意老年病人对医嘱的依从性。除减少合并用药外,应简化治疗程序,减少用药次数,大字注明药物名称、用法用量等。

关心和重视老年保健工作是目前重要的工作之一。为了更好地开展老年药学,认真研究老年人用药和用药剂量问题,是保证老年人安全合理用药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