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生命体征检查

生命体征检查

时间:2022-03-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机械通气时生命体征的变化常表明患者心肺状况的变化。有充血性心力衰竭、心脏血管疾病或红细胞增多症病史者也易发生高血压,成为机械通气时的并发因素。机械通气期间发生低血压还常与过高气道压或过大潮气量有关。呼吸急促可发生于呼吸衰竭和应用机械通气之前。高体温使氧合血红蛋白解离曲线右移,使在任何PaO2时的相应SaO2降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也引起低体温。

对患者生命体征(心率血压、呼吸频率和体温)的观察可提供有关病情的非常有用的信息。机械通气时生命体征的变化常表明患者心肺状况的变化。

(一)心率

心率的测定可利用心电监护仪或脉氧计来进行。脉氧计显示的脉搏数是否与心电示波上的心率一致,可粗略估计脉氧计是否准确。高限和低限报警可设置在监护仪上,以便及时发现心动过速和心动过缓。

1.心动过速 机械通气时可引起患者心率增加的情况有:低氧血症、疼痛、焦虑、紧张、发热、药物反应和心肌梗死。心动过速也可能是患者的血容量或心输出量不足,或心力衰竭的前兆。应将心率增快作为整个病情的一部分来看待,仔细分析原因。

2.心动过缓 较长时间的气道持续吸引(吸痰)常可引起心动过缓和心律失常。每次吸痰前先吸入高浓度氧可预防吸引时PaO2和SaO2的过度下降,降低心律失常发生率。有研究显示,吸引时间≥5s即可能发生PaO2的显著降低,很快发生缺氧和心脏并发症。当发生心律失常或心动过缓时,必须马上停止气道吸引,给予吸入100%氧。

如果心动过缓和低心输出量一起发生,可能提示冠状动脉血流的减少,是不祥预兆。可引起心率改变的各种临床情况总结见表49-1。

表49-1 影响心率改变的临床情况

(二)血压
危重患者的血压监测可通过置有压力传感器的动脉导管或袖带的间歇充气来自动进行,也可手工定时测量。

1.高血压 引起血压升高的情况可分为急性和慢性,急性情况包括液体过度负荷、血管收缩、紧张、焦虑、疼痛等,均可引起高血压。有充血性心力衰竭、心脏血管疾病或红细胞增多症病史者也易发生高血压,成为机械通气时的并发因素。

2.低血压 成人血压<90/60mmHg为低血压,血容量的绝对减少(失血)或相对不足(休克)均可导致低血压。机械通气期间发生低血压还常与过高气道压(主要是平均气道压过高)或过大潮气量有关。过高的PEEP(无论是内源性PEEP还是外源性PEEP)将增加平均气道压,易使血压下降。影响血压的常见临床情况见表49-2。

表49-2 影响血压的情况

(三)呼吸频率

成人正常的自主呼吸频率为10~16/min,呼吸频率增加(呼吸急促)可能是低通气或低氧血症的早期征象。如呼吸频率>20/min并继续增加,应密切观察。呼吸频率突然增加表明发生突然的情况,例如肺栓塞、张力性气胸、寒战、高热、痰液气道阻塞等。呼吸频率>30/min,通常表明呼吸窘迫的发生,可能导致严重缺氧。呼吸急促可发生于呼吸衰竭和应用机械通气之前。机械通气期间发生呼吸急促的原因很多,可从患者和呼吸机这两方面来查找。

常规监测患者的自主呼吸频率是评价机械通气患者的肺功能状态的非常简单而有效的方法,是预测撤机能否成功的重要指标,在撤机过程中,若患者自主呼吸频率突然增加,常表明中度或重度呼吸功能不全或缺氧,往往预示着撤机困难。

(四)体温

危重患者的体温可用体温表从口腔、腋下、耳道来间歇测定,或经直肠、食管或肺动脉导管探针来连续监测。后者测出的温度常称为核心体温。

1.高体温 感染、组织坏死、白血病或增加患者代谢率和氧耗的其他情况均可导致体温升高。高体温使氧合血红蛋白解离曲线右移,使在任何PaO2时的相应SaO2降低。

2.低体温 在危重患者中,虽然低体温相对较少见,但可由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代谢功能紊乱、某些药物或毒素所引起。为降低头颅创伤患者的基础代谢率而使用的治疗有时也诱发低体温。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也引起低体温。在这种非常低的温度时,呼吸机治疗参数和患者的化验结果必须考虑低体温的情况,例如,低体温情况下取动脉血样本,而在正常温度条件下进行血气分析时,测出的PaO2和PaCO2值高于实际值。为了使血气值能准确反映患者真实的通气和氧合情况,在进行血气分析时,必须将温度修正到患者的核心温度。而在体温不是非常低时(+/-2℃),只要未修正的PaO2>60mmHg,即无需修正。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期间,膈神经可因低温麻醉而受损伤,导致半侧膈肌麻痹,致使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马上发生低通气,这种情况虽然是暂时的,但可持续数月才完全恢复。影响体温的临床情况见表49-3。

表49-3 影响体温的临床情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