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急性尿道炎的临床症状

急性尿道炎的临床症状

时间:2022-03-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急性肾功能衰竭简称急性肾衰竭,是指以肾小球滤过率迅速下降及氮代谢废物潴留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狭义的急性肾功能衰竭是指急性肾小管坏死。当患者发生急性、突然的肾衰竭伴少尿,结合既往病史及肾功能正常,一般容易做出诊断。1.肾前性急性肾衰竭 又称肾前性氮质血症,往往是由于血容量丧失、心功能衰竭、肾内血管痉挛及全身性血管扩张等因素造成的肾小球灌注减少、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而肾实质本身无明显异常。

急性肾功能衰竭(acuterenalfailure,ARF)简称急性肾衰竭,是指以肾小球滤过率(GFR)迅速下降(数小时至数周内)及氮代谢废物(如BUN、肌酐)潴留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广义地讲,ARF包括了肾前性(55%~60%)、肾后性(<5%)及肾实质性(35%~40%)3种类型,后者可包括肾血管病变、肾小球病变、间质病变及小管病变。狭义的急性肾功能衰竭是指急性肾小管坏死(acute tubularnecrosis,ATN)。

【诊断要点】

当患者发生急性、突然的肾衰竭伴少尿,结合既往病史及肾功能正常,一般容易做出诊断。关于ARF的诊断和分型如下:ARF是指数日至数周内肾小球滤过功能呈进行性急剧下降,SCr可每日升高44~80μmol/L以上。临床根据尿量变化,可将ARF分为少尿型(尿量<400ml/d)及非少尿型(尿量>400ml/d)。根据临床表现,肾实质性ARF可有“高分解代谢型”和“非高分解代谢型”两类,前者的主要特征是:BUN每日上升>14.3mmol/L。

【临床特点及诊断】

1.肾前性急性肾衰竭 又称肾前性氮质血症,往往是由于血容量丧失、心功能衰竭、肾内血管痉挛及全身性血管扩张等因素造成的肾小球灌注减少、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而肾实质本身无明显异常。临床特征:

(1)大部分患者以少尿为主要症状,极少数表现为非少尿。

(2)血尿素氮升高与肌酐不成比例,尿素氮/血肌酐>20,需排除肾后性和尿素氮产生增多因素。

(3)尿浓缩功能正常,尿液镜检正常,尿钠排出减少。

2.急性肾小管坏死(ATN) 为肾实质急性肾衰竭的主要类型,可为肾毒性物质所致和肾缺血所致。临床少尿型急性肾小管坏死的典型表现是在创伤、外科手术、错误血型输血等情况后(数小时至2d后)突然发生尿量减少,血尿素氮和血肌酐等代谢产物逐渐增加,二氧化碳结合力下降。其临床过程可分为少尿期、多尿期和恢复期。

(1)少尿期:一般为7~14d(短者2d,长者可达4周)。临床特点:①尿的改变,患者尿量<400ml,尿色深而浑浊,尿蛋白+~,伴有数量不等的红细胞、白细胞、上皮细胞及其碎片、颗粒管型,偶见粗大的上皮细胞管型,尿相对密度常为1.010~1.015(早期则可达1.018)。②氮质血症:氮质血症逐日加重,一般每日血肌酐和尿素氮升高分别为44.2~88.4μmol/L和3.57~7.14mmol/L,在高分解代谢的患者中两者增长速度更快。③代谢性酸中毒,表现为疲倦、嗜睡、深而快的呼吸、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痛,甚至昏迷。④水、钠潴留,如头痛、嗜睡、共济失调、凝视、失语、意识淡漠和精神失常,重者可发生惊厥和昏迷而导致死亡,伴有稀释性低钠血症(<125mmol/L)者有时出现高血压、水肿和心力衰竭等水钠潴留表现。⑤高钾血症,当血钾≥6mmol/L时,可出现心率缓慢、心律失常、传导阻滞,甚至心搏骤停。心电图表现T波基底狭窄而高耸,P波降低,QRS波增宽,R波扁平,严重者QRS波与T波可融合成正弦波,心电图异常先于高钾血症的临床症状出现。⑥尿毒症症状,出现恶心、呕吐、腹泻、抽搐、昏睡以致昏迷,常伴有轻度高血压、左心衰竭和轻至中度贫血、出血倾向。⑦消化道出血。⑧并发感染。

(2)多尿期:当每日尿量增至1 000ml以上,有时每日尿量可达2 000ml以上,本期经过约2周。在多尿期的早期,肾单位功能仍未恢复正常,代谢废物如尿素氮、钾和磷等血浓度仍可继续上升,患者仍未脱离危险期,如处理不当,可出现水、电解质代谢紊乱。

(3)恢复期:多尿期过后,肾功能大大地改善,尿素氮、肌酐等恢复正常,但肾小管的功能尚有一些轻微障碍,需经数月方能康复,个别可有永久性的肾功能损害。

3.肾后性急性肾衰竭 主要系尿液排泄受阻,如泌尿系结石、结构畸形、恶性肿瘤压迫等病因。

【肾前性及肾后性ARF防治】

保持良好的全身有效循环血容量,维持心功能,足够的静脉血容量有益于急性肾性氮质血症的预防及改善,故在血容量相对或绝对不足或肾血管疾病的情况下,使用利尿药、NSAIDs、血管扩张药时应小心。积极治疗心力衰竭,改善心功能以维持肾灌注,一般当肾灌注恢复后,肾功能会很快逆转。解除引起尿路梗阻的各种病因,以防止过久肾实质压迫导致肾实质不可逆破坏。

【肾实质性ARF的特殊治疗】

应首先处理危及生命的并发症,注意排除任何引起肾功能恶化的因素,并积极治疗原发疾病。

1.原发病的处理 去除诱发ARF的各种病因,如停止错误血型输血、清除机体坏死组织,减少组织挤压伤的发生等。对急进性肾小球肾炎患者,往往在肾活检的同时,即开始给予甲泼尼龙冲击治疗,对某些患者还应采取血浆置换治疗。

2.急诊处理

(1)重度高钾血症:①10%葡萄糖酸钙10~30ml缓慢静脉推注,以拮抗高钾血症的心肌毒性作用。②5%NaHCO3125ml静脉滴注。③高糖加胰岛素治疗:葡萄糖(g)∶胰岛素(U)=(4~6)∶1。

(2)急性心力衰竭:应严格控制水、钠的摄入量,酌情给予呋塞米及扩血管药物(如硝普钠),强心药物。药物治疗的同时积极进行透析准备,ARF患者透析治疗的绝对指征是出现尿毒症脑病或尿毒症性心包炎;相对指征包括无尿24h或少尿48h以上、严重的高钾血症、出现水钠潴留或充血性心力衰竭症状、严重的代谢性酸中毒、血碳酸氢盐浓度持续<12mmol/L,对高分解代谢状态的患者应立即开始透析治疗,如血液透析、腹膜透析或持续性肾替代治疗。

3.并发症的治疗

(1)代谢并发症:在少尿性ARF诊断时即应关注血管内容量超负荷、高钾血症、高磷血症、代谢性酸中毒等并发症,并予预防处理。

(2)维持水、钠平衡:少尿期严格控制入水量,24h补液量=显性失水+不显性失水-内生水量,明显水肿可应用利尿药,必要时予以强效利尿药,如髓襻利尿药。

(3)高钾血症:轻度高血钾(<5.5mmol/L)者限制食物中钾的摄入,避免应用保钾利尿药;中、重度高钾血症治疗参见前述。

(4)代谢性酸中毒:轻度的代谢性酸中毒无需治疗,当血清HCO3下降至15mmol/L以下时需要治疗,严重者可口服或静脉补充NaHCO3,纠正酸中毒后应监测血钙离子浓度,若血钙降低而诱发手足搐搦,则应静脉注射10%葡萄糖酸钙。

(5)高磷血症:通过限制饮食中磷的摄入来控制高血磷;口服磷结合药(如碳酸钙、氢氧化铝)以减少胃肠道对磷的重吸收。

(6)饮食治疗:严格限制蛋白质摄入,尽可能选用鸡蛋、牛奶和瘦肉等高生物学价值的动物蛋白,应保证热量供应,以146.4~188.3kJ(35~45kcal)/(kg·d)为宜,应尽可能减少钠、钾、磷的含量,维生素含量应丰富。

(7)感染:一般不主张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出现感染时应用无肾毒性或肾毒性轻的抗生素,早期输入丙种球蛋白可减少炎症介质的病理作用。

(8)心肺合并症:ARF非透析患者出现高血压、肺水肿多与容量超负荷有关,一般采用限盐、利尿治疗,如效果不明显,则给予透析、超滤治疗有效。

(9)出血:常见胃肠道出血,可予以抑酸、止血药物防治,必要时补充凝血因子、血小板等。

4.ARF治疗进展

(1)房钠肽(ANP):主要作用于肾,利尿、利钠,抑制集合管中钠和钾交换,临床应用尚待进一步评价。

(2)钙离子通道阻滞药(CCB):ARF动物实验发现CCB如维拉帕米、硝苯地平等可改善肾血流量及GFR,因而具有肾保护作用,人类临床研究发现,在钩端螺旋体或造影剂引起的ARF中使用CCB具有肾保护作用。

(3)血管活性药物:如多巴胺,目前主张在容量过多的少尿型ARF中早期使用,重危者不宜使用。

(4)多种生长因子:目前研究较多的是表皮生长因子(EGF)、转化生长因子α(TGF-α)及胰岛素生长因子(IGF-Ⅰ)等。动物实验显示,这些生长因子在ARF中具有一定的肾组织修复、再生作用,但临床应用尚待进一步大规模临床试验。

(5)抑制白细胞、内皮细胞的黏附,如抗CD18及抗ICAM-1单抗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