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涂晋文论治经验

涂晋文论治经验

时间:2022-03-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涂师在临床常用经验方“潜降柔肝汤”治疗肝阳上亢之高血压患者,组成为天麻、钩藤、石决明、生龙骨、生牡蛎、炒酸枣仁、柏子仁、赤芍、白芍、益母草、夏枯草,将潜镇肝阳、平肝息风和滋润柔肝三者全为一体,尤其是方中益母草活血利水、畅达肝气,临床使用多获良效。6.从痰、瘀论治 形体肥胖、痰浊湿盛之高血压患者,常血脂偏高。[董梦久.涂晋文教授治疗高血压病经验.中国中医急症,2002,11:203]

血压病因其临床表现多有眩晕、头昏、头痛、目眩等症,应归入中医学“眩晕”“头痛”范畴。“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表明眩晕与肝脏关系密切。相当一部分高血压病的病理过程中,都贯串着肝的病机变化。高血压病初期,多为肝气郁结,进而肝郁化火,再而肝火上炎、肝阳上亢;中期涉及肝、肾,病机多虚实夹杂、阴虚阳亢;继续发展则肝风内动,可见阳浮风动之候。治疗应注意如下要点。

1.疏肝与平肝 高血压病初期,多因情志抑郁而致肝失疏泄,临床表现为气机失调和情志异常的改变。在治疗上应注重疏肝、平肝以及二者的配合运用。疏肝者,有四逆散、逍遥散等,其中柴胡苦辛微寒,为性升之品,用于疏肝解郁当注意与平肝之品的配伍;若为肝郁日久,或素体阳盛,应防其阳亢化火,当配以平肝之品以防其变。平肝者,可选天麻、钩藤、石决明、白芍等,一方面疏解肝郁,另一方面平肝潜降,以制其阳,两相配合,既治肝郁气滞,又防其变,较为合拍。在处方中,柴胡宜取中等量,配合理气、平肝之品。药理研究亦证实,柴胡所含皂苷有降低血压作用,故而用柴胡有利少弊。

2.清肝与泻肝 肝郁日久化火,或素体阳盛者,其为病既可见头晕且痛、烦躁易怒,又有目赤口苦、寐少梦多、便秘尿赤等症。当以泻火除热为首要,但有泻肝和清肝的区分。泻肝乃用苦寒沉降之品,如龙胆草、黄芩、栀子、木通、泽泻等。然肝郁之火,乃实逆横郁之火,实逆者宜降泻,横郁者宜辛开,所以此类郁火,当以降泻为主,配合清泄、开泄,可取辛苦轻清之品如桑叶、菊花、罗布麻叶、夏枯草、青蒿、苦丁茶等清肝泄火,清利头目。苦寒泻肝,辛寒清肝,清泻相合而其效益彰。

3.镇肝与柔肝 肝体阴而用阳,肝阳上亢在高血压病中期、急性发作者中出现率较高,且多以舒张压增高为主;既有眩晕耳鸣、头胀且痛、心烦易怒等阳亢表现,又有腰膝酸软、震颤乏力等阴虚证候。治疗上应权衡阳亢与阴虚之主次,而区分潜阳重镇与滋润柔肝的轻重。潜阳重镇药中,矿物类潜阳而镇逆,如赭石、磁石等;动物类贝壳化石者,如石决明、珍珠母、牡蛎、龙骨、龙齿等潜阳而安神,介甲者如龟甲、鳖甲、玳瑁等潜阳而滋阴;植物类潜阳而清热,如天麻、钩藤、白蒺藜等。镇肝潜降的同时,应配合以滋养柔润之品,如酸枣仁、柏子仁、白芍等。涂师在临床常用经验方“潜降柔肝汤”治疗肝阳上亢之高血压患者,组成为天麻、钩藤、石决明、生龙骨、生牡蛎、炒酸枣仁、柏子仁、赤芍、白芍、益母草、夏枯草,将潜镇肝阳、平肝息风和滋润柔肝三者全为一体,尤其是方中益母草活血利水、畅达肝气,临床使用多获良效。

4.补肾与养肝 肝肾不足在高血压患者中较为常见,在临床上需分清阴虚与阳虚、肝虚和肾虚,临证以肝肾阴虚较为多见,在年老患者和高血压病的后期,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阴虚证候。肝阴虚以清补为主,如枸杞子、杜仲、女贞子、墨旱莲等,可配以酸甘化阴之白芍、五味子、乌梅、甘草等;肾阴虚以滋补为主,如生地黄、制何首乌、黄精、黑芝麻、龟甲、鳖甲等。但“肝肾同源”,临床上滋补肝肾,很难截然分开,医者往往联用。鉴于这类患者多为虚实夹杂、阴虚阳亢,因此治疗重在调整阴阳,重建其平衡。对于高血压病缓解期的治疗也多从滋补肝肾入手,可嘱患者长期服用六味地黄丸、杞菊地黄丸等。

5.补气与养血 气血亏虚的患者,气虚多见。因此,要注重黄芪的应用。为补益脾肺之气者,黄芪用量宜重,一般在15g左右;可配当归补气生血、白术补气健脾、生地黄益气养阴、葛根益气生津,亦可酌加补益肝肾之杜仲、桑寄生、淫羊藿等,脾肾兼顾,益气养血,以图本之治。

6.从痰、瘀论治 形体肥胖、痰浊湿盛之高血压患者,常血脂偏高。“无痰不作眩”,这类患者的头痛眩晕与脾失健运、湿痰内阻有密切关系,但应审视有无木郁抑土、风痰上扰之象。高血压病证属痰浊内阻者,一方面脾运不健,化生痰湿;另一方面兼有肝阳上亢,风痰上扰,临床论治之时,宜将除湿化痰如半夏、茯苓、白术、陈皮、泽泻、车前子等与善治风痰之品如天南星、白附子、僵蚕、天麻等配伍使用,方能取得良好疗效。

此外,本病延至后期,多兼有心、脑、肾等脏器之并发症,此时,不仅阳亢、火盛、风动、痰阻等均可出现,而且还有瘀血阻滞于脉络,舌质黯红、有瘀斑块等表现,故在潜阳、清火、平肝、息风、化痰的同时,应结合辨证,选加活血化瘀药;若心脉痹阻,可选丹参、赤芍、红花;脑络不畅者,可选川芎、全蝎、地龙;肾脉阻滞,可选益母草、泽兰等。[董梦久.涂晋文教授治疗高血压病经验.中国中医急症,2002,11(2):203]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