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人单核细胞埃利希体病

人单核细胞埃利希体病

时间:2022-03-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人单核细胞埃利希体病是由埃利希体感染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自然疫源性疾病。埃利希体主要引起犬类疾病,人类埃利希体病主要经携带埃利希体的蜱叮咬在人群中传播。埃利希体的宿主动物主要为哺乳动物,其中犬科动物为其自然感染宿主。蜱叮咬携带埃利希体的野生动物、家畜动物和小型啮齿动物后,再次叮咬人时可将埃利希体注入人体引起人类埃利希体病。腺热埃利希体病至今传播途径不明,可能与吃生鱼有关,怀疑由鱼类寄生虫传播。

人单核细胞埃利希体病是由埃利希体感染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自然疫源性疾病。埃利希体主要引起犬类疾病,人类埃利希体病主要经携带埃利希体的蜱叮咬在人群中传播。患者突然发热,症状酷似落矶山斑点热,少见皮疹,因此亦称无斑疹落矶山斑疹热。

【病原学】 埃利希体是一种革兰阴性、严格白细胞内寄生菌,属立克次体科、埃利希体属。埃利希体目前已发现有10余种,其中感染人的埃利希体有3种:第1种是1956年在日本发现的侵犯人单核-吞噬细胞的腺热埃利希体,主要分布在日本和东南亚,与吃生鱼有关,可能是由鱼类寄生虫传播;第2种是1987年证实的查菲埃利希体,引起人单核细胞埃利希体病(human monocytic ehrlichiosis,HME);第3种是1994年确认的粒细胞埃利希体,致人粒细胞埃利希体病(human granulocytic ehrlichiosis,HGE),可引起较高的病死率(10%左右)。HME和HGE已被证实是由蜱传播的。

【流行病学】

1.感染源及主要宿主 感染源主要是携带埃利希体的典型或非典型感染者,其中隐性感染者可能是主要感染源。埃利希体的宿主动物主要为哺乳动物,其中犬科动物为其自然感染宿主。

2.传播途径 硬蜱属中的美洲钝眼蜱、肩突硬蜱、篦子硬蜱等是人埃利希体病的主要传播媒介。蜱叮咬携带埃利希体的野生动物、家畜动物和小型啮齿动物后,再次叮咬人时可将埃利希体注入人体引起人类埃利希体病。其他传播:通过呼吸道、血液(注射、输血、输液)。腺热埃利希体病至今传播途径不明,可能与吃生鱼有关,怀疑由鱼类寄生虫传播。

3.易感人群 人对埃立克体病普遍易感,野外工作者,包括森林管理员、护林员及兽医为高危人群,也有打高尔夫球者、旅行者感染的报道。

4.分布地区 本病分布较广,目前发现主要分布于美洲、欧洲、日本、非洲及马来西亚。我国1999年报道了首例埃利希体病例。在我国,血清学和PCR检测证明,新疆、内蒙古、黑龙江、广东、广西、福建、云南、东北大兴安岭地区等地均有埃利希体感染。

【发病机制】 携带埃立克体的媒介蜱在叮咬吸血时将病原体注入皮肤的真皮层,经微血管或淋巴管伴随血行及淋巴流而扩散,并进入肝、脾、骨髓、淋巴结,有时也达到肺等器官的巨噬细胞内。随着埃立克体的不断增殖而损害受到严重感染的细胞,由于细胞质分裂或其他介质的作用而间接地损害组织。埃利希体患者由于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的功能受到抑制,其细胞免疫功能常常是降低的。HME和HE最显著的变化在骨髓,最常见的变化包括:肉芽肿形成、巨核细胞增生。亦可发生局灶性肝细胞坏死,肝肉芽肿形成,胆汁淤积,脾和淋巴结局灶坏死,脾、肝、淋巴结和骨髓广泛性单核细胞和吞噬细胞增生。

【临床表现】

1.人单核细胞埃利希体病(HMG) 人单核细胞埃利希体病潜伏期平均为7d,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从无症状(仅有血清学转换)到严重的多系统受累,在免疫缺陷患者,可引起致死性的机会感染。初起症状有全身不适、发热、肌痛、头痛,随后可出现恶心、厌食、呕吐、腹痛腹泻、淋巴结肿大及脾大,少数患者有关节痛和呼吸道症状,以及肝、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偶见皮疹(6%患者出现皮疹),但缺乏特异性,皮疹多发生在发病晚期,且表现为一过性。

2.人粒细胞埃利希体病(HGE) 症状、体征基本与HME相同,只是HGE往往没有腹痛、呼吸困难及淋巴结肿大表现。同人单核细胞埃立克体病相比(病死率2%~3%),人粒细胞埃利希体病病死率较低,为0.5%~1%。老年病例病情通常更为严重,可因继发感染而死亡

3.腺热埃立克体病 临床表现一般较轻,患者常有畏寒、发热、头痛、肌痛,可有全身淋巴结肿大和轻度肝、脾大,但皮疹少见,无死亡病例和慢性感染报道。主要特征是持续的血象异常,主要为外周血单核细胞计数和非典型性淋巴细胞计数升高。

【实验室检查】 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减少、贫血及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升高。白细胞涂片染色如见桑葚状包涵体可作出诊断。免疫荧光检查和PCR测埃利希体抗体或DNA,可以确诊。

【诊断】 对埃利希体病的诊断目前尚无统一标准,主要根据流行病学特点、临床特点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作出诊断。

【治疗】 埃利希体对四环素类抗生素药物敏感,治疗HME和HGE可首选多西环素,用药1~2d后退热,退热后应继续服用多西环素至少3d,以保证彻底清除体内的埃利希体,预后良好,全血细胞减少等症状可在抗生素治疗控制后消失。对不能使用多西环素的,可改用利福平。

【护理】

1.隔离 在标准预防基础上,还应采用生物媒介传播和接触传播的隔离预防,对患者的衣、被、污染物品及场所均需严格消毒,灭蜱处理。

2.休息 患者发热期间和出现贫血时应限制活动,症状明显者绝卧床休息,给予生活协助。

3.保证营养供给 患者由于发热,体液丢失较多,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的流质饮食,鼓励患者多饮水,进食困难者遵医嘱给予静脉营养支持。

4.病情观察

(1)体温:埃利希体病(92%)表现有发热症状。体温在38.5℃以上时,给予降温处理,观察高热的伴随症状,如是否寒战、皮疹等;观察体温异常的早期表现和体征。

(2)疼痛:肌痛(77%)、头痛(75%)、关节痛是本病临床表现,观察头痛的特点,了解患者疼痛的性质、疼痛部位是否向其他地方放射、疼痛程度、持续时间,有针对性地给予相应护理。

(3)血液系统改变:观察有无血小板减少,是否突然出现心慌、脉数、出虚汗等出血前征兆,做好救治准备;如有白细胞减少,易引发各种感染;观察有无眼睑结膜、嘴唇、甲床苍白等贫血情况。

5.对症护理

(1)降温:当体温达到38.5℃时给予温水擦浴或冰袋物理降温,同时要做好保暖工作;观察使用降温措施后的效果,并做好记录;出汗时及时更换衣裤,鼓励多饮水,大量出汗时及时补充液体,防止虚脱。

(2)减轻疼痛:较轻头痛嘱其卧床休息,减少头部活动,可适当按压印堂、合谷等穴位减轻头痛,也可运用暗示和放松技术转移患者注意力,个别疼痛剧烈者,可适量遵医嘱使用罗通定等镇痛药。

(3)保持口腔清洁:持续高热,唾液分泌减少,维生素消耗增多,易引起口腔溃疡,每日早、晚和餐后用温盐水或3%碳酸氢钠漱口液含漱。密切观察患者口腔内的情况,有无溃疡,舌苔的变化,有无真菌感染及出血点等,患者不能刷牙时给予口腔护理,口腔护理时动作要轻柔,避免损伤黏膜和牙龈引起出血。

(4)保持大便通畅:患者发热卧床休息活动减少,肠蠕动减慢,容易出现便秘,密切观察患者排便情况,嘱其日常饮食可多摄入水果、粗纤维食品,可给予口服乳果糖、必要时给予开塞露或温盐水清洁灌肠。

(5)预防出血:指导患者每日早、晚用软毛刷刷牙,减少牙龈出血;每次静脉或肌内注射后,局部按压时间5~10min;嘱患者动作轻柔,避免磕碰伤,引发皮下出血、淤血。

【预防】 预防与控制的关键是避免与蜱接触,野外工作者须注意个人防护,当被蜱叮咬,以正确的方式移开,不要挤压、碾碎或刺破蜱身,因为它的唾液、血液、体内容物可能会含有传染因子。小剂量四环素对HME、HE具有预防作用。

(刘春梓)

参考文献

[1]李梦东,王宇明.实用传染病学.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2]王宇明,胡仕琦.新发感染病.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6.

[3]张玲霞,周先志.现代传染病学.2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0.

[4]尤黎明,吴瑛.内科护理学.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5]叶文琴,王筱慧,张玲娟.现代临床内科护理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9.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