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关节内结构位置的微小异常

关节内结构位置的微小异常

时间:2022-03-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二是,错骨缝与软组织损伤的关系。三是,错骨缝研究与临床应用。错骨缝的研究和临床应用,对发扬祖国宝贵的医学遗产,继承处于失传边缘的治疗方法,提高关节和软组织损伤的诊断和治疗的水平有着重要的现实和长远意义。在目前治疗错骨缝现状中,以下问题值得置疑。关节微小移位是在软组织微细破坏基础上发生的,理应先治疗软组织损伤再矫正关节微小移位,但临床上却本末倒置,“松解复正”的原则没有得到重视。

包括关节囊滑膜层极小部分被嵌夹在关节间隙内(如颈、胸、腰椎后关节滑膜嵌顿)、关节内软骨板的微小移位(如胫股关节半月板异位)、关节内软骨盘被挤压(颞下颌关节软骨盘被挤压)等。

生物力学实验数据,错骨缝一般只有1~2mm的错移,甚至更少,中医称为“错落”;严重者也比关节半脱位的错移要小得多,中医称为“参差”。

除比较严重或个别部位的错骨缝能在一般X线片或特殊投照位置的X线片上显示出来外,大部分病例都不能观察到改变。但通过仔细触摸、比较,能够觉查出微小的骨结构的变化,再参考症状和其他体征,不难对错骨缝做出准确的诊断。

错骨缝的相关问题可以表现为以下几点。

一是,手法复位过程中弹响声的意义。在手法复位过程中,术者常可听到“咯噔”的弹响声,以及有关节滑动复位的感觉,术后患者的症状大减或立即感觉轻松舒适,体征也随之消失,被视为复位成功;如果术中没有听到“咯噔”的弹响声,但有关节滑动复位的感觉,术后患者的症状大减或立即感觉轻松舒适,体征也随之消失,也应被视为复位成功;但只是在术中听到“咯噔”的弹响声,没有关节滑动复位的感觉,术后患者的症状和体征也没有改变,则不能被视为复位成功,响声多与气体进入或溢出有关,真正原因尚待研究。

二是,错骨缝与软组织损伤的关系。不论是运动范围大或运动范围小的关节,就连不动关节也都可以发生错骨缝。其发病率远较现在人们所认识到的为多,只不过由于病理机制、诊断依据和疗效标准至今还没有能够应用科学的方法和数据来证实,所以容易把错骨缝混淆于扭伤、劳损之中,或者由于缺乏认识而被忽略。

三是,错骨缝研究与临床应用。错骨缝是中医骨伤科传统的、特有的诊断病名,它源远流长、疗效卓著。目前虽已为多数中医、部分西医所接受并应用于临床,但在病理机制、诊断依据、治疗机制等方面的实验研究还有很大差距。错骨缝的研究和临床应用,对发扬祖国宝贵的医学遗产,继承处于失传边缘的治疗方法,提高关节和软组织损伤的诊断和治疗的水平有着重要的现实和长远意义。

四是,对错骨缝治疗现状的见解。虽然传统方法历史悠久、疗效卓著,但还是要从津津乐道中清醒,务实地思考和拨乱反正。在目前治疗错骨缝现状中,以下问题值得置疑。

(1)诊断依据不明,试验性治疗比率较高;复位标准含糊不清,有效率难以估计。

(2)既然是微小移位,方法正确就应该不难复位,而传统的反复多次整复的必要性就值得置疑。

(3)认为所有声响都是复位标准,虽已被无数事实否定,但临床上仍坚持追求,甚至不惜以过度损伤为代价。

(4)门诊上比比皆是的微小移位,是否有扩大化倾向。

(5)关节微小移位是在软组织微细破坏基础上发生的,理应先治疗软组织损伤再矫正关节微小移位,但临床上却本末倒置,“松解复正”的原则没有得到重视。

(6)扳动手法不仅仅是在矫正关节微小移位,也有牵拉或复正软组织解剖位置紊乱的作用,二者外观操作近似而细节处理不同,必须加以强调,以免误导。

五是,错骨缝研究方向应重视以下几点。

(1)要以简约、普及为研究方向,不宜以复杂、高精为研究重点。

(2)应以生物力学、信息医疗学、运动学为基础,更深化地加以研究。

(3)重视研究软组织损伤在错骨缝病因、病机、治疗中的重要作用,指导临床应用。

(4)复位手法的研究除继续强调安全、有效外,重点应放在阶段性(而不是某一个椎体)、通用性(而不是某一种移位方向)和多效性(而不是仅仅矫正关节微小移位)的手法术式研究上,以避免针对诸个椎体、不同移位方向特异复位手法的研究。

(5)以不板动的“软法复位”为研究重点,并逐渐取代板动的“硬法复位”。研究准确、简易、重复性强的诊断依据和复位标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