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下颌骨骨折保守治疗成功案例

下颌骨骨折保守治疗成功案例

时间:2022-03-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上颌骨是面部中心骨骼,附于颅底,两侧上颌骨在中线连接,构成鼻腔基部的梨状孔,致伤后常伴发邻位结构和颅脑损伤。有3条薄弱线,是骨折易发部位,LeFort依此将上颌骨骨折分为3型。Ⅰ型骨折包括鼻中隔和上颌窦,常伴有牙槽突及牙损伤。4.出血症状 如口腔、鼻腔及上颌窦黏膜随之骨折撕裂,局部有出血症状。待全身情况稳定后,再行X线摄片和上颌骨骨折的局部处理。如伴发下颌骨骨折时,应先复位并固定下颌骨。

上颌骨是面部中心骨骼,附于颅底,两侧上颌骨在中线连接,构成鼻腔基部的梨状孔,致伤后常伴发邻位结构和颅脑损伤。典型上颌骨骨折有LeFortⅠ、Ⅱ、Ⅲ三种类型,但临床上常可见到不规则型的骨折。

【诊断提示】

1.骨折块移位 上颌骨虽然是一完整骨块,但众多的突起和骨缝,上端与颅骨相连,可因暴力大小、方向、致伤物的形状和质量不同而造成多种骨折。有3条薄弱线,是骨折易发部位,LeFort依此将上颌骨骨折分为3型。

(1)LeFortⅠ型骨折(即水平骨折):骨折线自梨状孔底部开始,平行于牙槽突底部,经上颌结节上方,向后延至蝶骨翼状突。Ⅰ型骨折包括鼻中隔和上颌窦,常伴有牙槽突及牙损伤。摇动骨折片上的牙齿,可见骨折块随之移动。

(2)LeFortⅡ型骨折(即锥形骨折):骨折线通过鼻骨、泪骨、眶底、颧骨下方至蝶骨翼状突。整个上颌骨与鼻骨可一起移位。可出现脑脊液鼻漏。

(3)LeFortⅢ型骨折(即高位横行骨折):骨折线通过鼻骨、泪骨、眶底、颧骨上方至蝶翼状突。骨折后整个上颌骨可与眼球一起移位,呈颅面分离状。常伴有颅脑损伤、眶周皮下淤血,耳鼻出血及脑脊液漏,颅底骨折或眼球创伤等。

2.咬合关系错乱 正常情况下,上下颌牙齿均以正常的咬合关系相互接触,但上颌骨骨折后常因骨折端移位,引起上下颌牙齿咬合关系错乱。如骨折段向下移位,可使其后牙与下颌后牙发生早接触,健侧牙呈开颌状。

3.功能障碍 颌骨骨折后常因咬合关系错乱、局部软组织肿胀、疼痛而张口受限,咬合无力,进食困难,涎液外流,语言不清,甚至出现呼吸困难。若上牙槽神经损伤,可出现上唇麻木。

4.出血症状 如口腔、鼻腔及上颌窦黏膜随之骨折撕裂,局部有出血症状。骨折波及眶裂时,眼睑及结膜常伴有组织内出血,出现“眼镜状”瘀血斑。

5.复视 上颌骨Ⅲ型骨折时,因上颌骨移位,致使眼球位置发生改变,易造成复视。

6.并发症

(1)脑震荡与脑挫伤:因上颌骨与颅骨为一体,故易同时受伤。表现为知觉丧失、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出冷汗、脉搏不整、血压变化、肢体松弛、呼吸缓慢等。

(2)颅底骨折:面神经、展神经、嗅神经等脑神经可能遭致损伤,有时可出现脑脊液耳漏或鼻漏。

7.X线摄片或CT扫描 摄片或CT扫描即可查明骨折线的部位、方向、数目和范围,又可明确骨折段移位的情况。

【治疗提示】

1.治疗原则 首先抢救生命,如伴有颅脑损伤,出现休克、呼吸困难者,应首先处理颅脑损伤,抗休克,防止窒息。有深部难以控制的出血,可先行气管切开,再填塞止血。待全身情况稳定后,再行X线摄片和上颌骨骨折的局部处理。如有脑脊液外溢,不可用纱布填塞,临床应密切观察。如伴发下颌骨骨折时,应先复位并固定下颌骨。

2.骨折复位

(1)清创:同时伴有软组织损伤,应尽早进行清创缝合。

(2)骨折复位:多采用手法复位、牵引复位及手术复位,以恢复原有的咬合关系为复位标准。在复位过程中,对有碍骨折复位的骨折线上的牙齿可予以拔除。

3.骨折固定

(1)单颌牙弓夹板固定:适用于一侧上颌骨部分骨折。利用健侧上颌骨的牙弓夹板固定患侧上颌骨骨折片。

(2)颌间固定:利用下牙弓固定上颌骨折段,但必须加用颅颌固定。

(3)颅颌固定:即利用头颅的固定装置对上颌骨骨折段进行固定。

(4)切开固定:对开放性移位骨折或已有致密纤维性或骨性错位愈合的骨折,或无稳固的牙齿做颌间复位固定者,需施行切开显露骨折断端,在骨折线两侧钻孔,用不锈钢丝结扎固定。常用的固定部位有眶下缘、颧额缝、颧上颌缝、腭缘等处。

因上颌骨血供丰富,骨创愈合快,故复位固定应在受伤后2周内完成,否则易发生错位愈合。骨折固定时间一般为3~4周。

4.抗感染治疗 有泥土污染,应及时使用破伤风抗毒素,用有效抗生素控制感染。

【首诊处置医嘱】

(1)按口腔颌面外科护理常规护理。

(2)二级或一级护理。

(3)流质饮食。

(4)抽血查血常规,肝功能,HBsAg,血交叉配合试验。

(5)心电图,胸部X线检查,病变区X线摄片,颅脑CT扫描。

(6)半卧位。

(7)测呼吸、脉搏、血压、瞳孔

(8)青霉素皮试。

(9)观察伤口渗血情况。

(10)地西泮5mg,1次/晚。

(11)术前备皮。

(12)备血200ml×2(必要时)。

(13)苯巴比妥0.2g,肌内注射(术前半小时)。

(14)10%葡萄糖溶液500ml+酚磺乙胺0.25g,静脉滴注,立即。

(15)青霉素80万U,肌内注射,4/d。

(16)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青霉素480万U,静脉滴注,2/d。

(17)10%葡萄糖溶液500ml+维生素C 2.0g+地塞米松10mg,静脉滴注,1/d。

(18)甲硝唑注射液200ml,静脉滴注,2/d。

(19)牙弓夹板固定,颌间牵引(如咬合错乱)。

(周剑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