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锁骨下静脉穿刺点定位

锁骨下静脉穿刺点定位

时间:2022-03-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向病人或家属解释监测中心静脉压的目的和必要性,取得病人合作,签署知情同意书。校零成功后,转动三通开关使换能器与中心静脉导管相通即可持续测压,监护仪连续地显示中心静脉压的数值及波形。中心静脉导管保留的时间长短与感染的发生率有密切关系,需要长期留置导管的患者可以选用抗感染的中心静脉导管。病人烦躁、咳嗽、屏气、伤口疼痛等因素均可影响中心静脉压的数值,应等待病人平稳后再测压。

【适应证】

(1)严重创伤、各种休克及急性循环功能衰竭等危重病人。

(2)各类大、中手术,尤其是心血管、脑和腹部大手术的病人。

(3)需大量、快速输血、补液的病人。

【禁忌证】

穿刺静脉局部感染或血栓形成、凝血功能障碍等,但并非绝对禁忌证。

【用物】

清洁盘、碘伏、棉签、肝素生理盐水500ml、2%利多卡因10ml、中心静脉置管包1个、中心静脉测压装置(包括带刻度的测压标尺、三通开关等)以及输液器2个。有条件的医院采用压力传感器测压者,则需准备多功能监护仪1台、压力传感器1个、压力套装1个。

【操作程序】

1.标尺测压法

(1)向病人或家属解释监测中心静脉压的目的和必要性,取得病人合作,签署知情同意书。对于烦躁及神志不清的病人,应予严加防范,适当约束。病情许可时,适当应用镇静药。

(2)评估病人,选择插管途径及穿刺部位。常用的穿刺部位有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股静脉。穿刺部位选择:

①经锁骨下路行锁骨下静脉置管,穿刺点为锁骨与第1肋骨相交处,即锁骨中1/3与外1/3交界处,锁骨下缘1~2cm处,也可由锁骨中点附近进行穿刺;经锁骨上路行锁骨下静脉置管,穿刺点为胸锁乳头肌的锁骨头外侧缘,锁骨上缘约1cm处进针,以选择右侧穿刺为宜,以免损伤胸导管。

②颈内静脉置管穿刺点:以左手示指和中指在中线旁开3cm,于胸锁乳头肌的中点前缘相当于甲状软骨上缘水平触及颈总动脉搏动,并向内侧推开颈总动脉,在颈总动脉外缘约0.5cm处进针,针尖指向同侧乳头或锁骨的中、内1/3交界处。

③股静脉置管穿刺点为髂前上棘与耻骨结节连线的中、内交界点的下方2~3cm处,股动脉搏动处的内侧0.5~1cm。

(3)备齐用物,洗手,戴口罩,携用物至床旁。摆放病人体位:

锁骨下静脉置管病人平卧,最好取头低足高位,床脚抬高15°~25°,以提高静脉压,使静脉充盈,同时保证静脉内的压力高于大气压,从而使插管时不易发生空气栓塞,重症病人不宜勉强在两肩胛骨之间直放一小枕,使双肩下垂,锁骨中段抬高,借此使锁骨下静脉与肺尖分开,病人面部转向穿刺者对侧,借以减小锁骨下静脉与颈内静脉的夹角,使导管易于向中心方向送入,而不致误入颈内静脉。颈内静脉置管病人仰卧,头低位,右肩部垫起,头后仰使颈部充分伸展,面部略转向对侧。

股静脉置管病人取仰卧位,膝关节微曲,臀部稍垫高,髋关节伸直并稍外展外旋。

(4)备好中心静脉测压装置,固定测压标尺使零点与右心房中点在同一水平面上(相当于腋中线第4肋间的水平)。

(5)将输液器卡入测压标尺,通过三通与病人静脉输液系统连接,并将测压标尺内的测压管内充满液体,排空气泡,使液面高于预计的静脉压,关闭三通备用。

(6)术野常规消毒,操作者戴无菌手套,铺无菌巾,穿刺点用2%利多卡因溶液麻醉

(7)手持穿刺针沿穿刺点与皮肤呈30°~40°进针,穿刺成功后将导丝自穿刺针尾部插孔缓缓送入,使导管到达腔静脉,退出穿刺针,将准备好的中心静脉导管插入中心静脉后退出导丝。无论是经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还是股静脉插管,导管尖端均应达腔静脉。

(8)导管置入后再次用注射器回抽,确认导管在静脉内,通过三通连接至中心静脉测压管,再次排尽气泡,转动三通开关使输液瓶与中心静脉导管相通,用于补充液体并保持静脉管的畅通。

(9)将导管用缝线固定在皮肤上。

(10)穿刺部位用碘伏消毒待干后,贴上医用敷料。

(11)测压时令病人平躺,头部尽可能不垫枕头。

(12)再次校零,使测压标尺的零点与腋中线第4肋间相平。

(13)转动三通开关使测压管与静脉导管相通即可测压。

(14)用肉眼水平地观察测压标尺上的数值,当测压管内水柱停止下降时即为病人的中心静脉压。

(15)测完压力后转动三通开关,使输液瓶与静脉导管相通,冲洗导管。

(16)按医嘱调整输液滴数。

(17)协助病人调整好舒适的体位。

(18)整理用物,洗手,取口罩。

(19)做好记录。

2.换能器测压法

(1)对病人或家属给予解释监测中心静脉压的目的和必要性,取得病人合作,签署知情同意书。对于烦躁及神志不清的病人,应予严加防范,适当约束。病情许可时,适当应用镇静药。

(2)评估病人,选择插管途径及穿刺部位。常用的穿刺部位有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股静脉。穿刺部位选择:

①经锁骨下路行锁骨下静脉置管,穿刺点为锁骨与第1肋骨相交处,即锁骨中1/3与外1/3交界处,锁骨下缘1~2cm处,也可由锁骨中点附近进行穿刺;经锁骨上路行锁骨下静脉置管,穿刺点为胸锁乳头肌的锁骨头外侧缘,锁骨上缘约1cm处进针,以选择右侧穿刺为宜,以免损伤胸导管。

②颈内静脉置管穿刺点:以左手示指和中指在中线旁开3cm,于胸锁乳头肌的中点前缘相当于甲状软骨上缘水平触及颈总动脉搏动,并向内侧推开颈总动脉,在颈总动脉外缘约0.5cm处进针,针尖指向同侧乳头或锁骨的中、内1/3交界处。

③股静脉置管穿刺点为髂前上棘与耻骨结节连线的中、内交界点的下方2~3cm处,股动脉搏动处的内侧0.5~1cm。

(3)备齐用物,洗手,戴口罩,携用物至床旁。摆放病人体位:

①锁骨下静脉置管病人平卧,最好取头低足高位,床脚抬高15°~25°,以提高静脉压使静脉充盈,同时保证静脉内的压力高于大气压,从而使插管时不易发生空气栓塞,重症病人不宜勉强在两肩胛骨之间直放一小枕,使双肩下垂,锁骨中段抬高,借此使锁骨下静脉与肺尖分开,病人面部转向穿刺者对侧,借以减小锁骨下静脉与颈内静脉的夹角,使导管易于向中心方向送入,而不致误入颈内静脉。

②颈内静脉置管病人仰卧,头低位,右肩部垫起,头后仰使颈部充分伸展,面部略转向对侧。

③股静脉置管病人取仰卧位,膝关节微曲,臀部稍垫高,髋关节伸直并稍外展外旋。

(4)备好多功能监护仪,将压力传感器与监护仪、压力套装内肝素盐水连接并排尽空气备用,压力套装的压力调节在300mmHg。

(5)术野常规消毒,操作者戴无菌手套,铺无菌巾,穿刺点用2%利多卡因溶液麻醉。

(6)手持穿刺针沿穿刺点与皮肤呈30°~40°进针,穿刺成功后将导丝自穿刺针尾部插孔缓缓送入,使导管到达腔静脉,退出穿刺针,将准备好的中心静脉导管插入中心静脉后退出导丝。无论是经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还是股静脉插管,导管尖端均应达腔静脉。

(7)导管置入后再次用注射器回抽,确认导管在静脉内后,将中心静脉通过压力传感器与多功能监护仪连接。

(8)将导管用缝线固定在皮肤上。

(9)穿刺部位用碘伏消毒待干后,贴上医用敷料。

(10)测压时令病人平躺,头部尽可能不垫枕头。

(11)使压力传感器的换能器与病人腋中线第4肋间平齐,通过传感器上的三通关闭中心静脉端,让换能器与大气相通,再按下监护仪上的校零键进行零点校准。

(12)校零成功后,转动三通开关使换能器与中心静脉导管相通即可持续测压,监护仪连续地显示中心静脉压的数值及波形。

(13)协助病人调整好舒适体位。

(14)整理用物,洗手,取口罩。

(15)严密观察中心静脉压的变化并做好记录。

【注意事项】

(1)中心静脉压的正常值为3.7~8.9mmHg(5~12cmH2O)。

(2)操作时必须严格无菌操作技术,每日更换测压管,采用压力传感器测压者压力传感器应72h更换1次,压力套装内的压力应保持在300mmHg,以防持续测压时血液回流导致管路堵塞。保持穿刺部位清洁、干燥,穿刺点敷料可5~7d更换1次,如有渗血或污染应及时更换。

(3)导管置入后拍一张胸部X线片,检查插管位置是否正确及有无气胸发生。

(4)测压管零点必须与右心房中部在同一平面,体位变动后应重新调零点。

(5)导管应保持密闭、畅通,防止管道受压、扭曲、接头松动或脱落。

(6)中心静脉导管不作输血用,以免影响中央静脉压力监测而致导管阻塞。

(7)测压时测压管内应充满液体(生理盐水),不能有气泡。

(8)测压后及时关闭测压端,打开输液通道,避免血液回流引起导管堵塞。

(9)病人烦躁,体位改变时,不宜测压,应待稳定5~10min后测量,以免测量的结果误差太大。

(10)中心静脉导管保留的时间长短与感染的发生率有密切关系,需要长期留置导管的患者可以选用抗感染的中心静脉导管。应经常评估导管留置的必要性,一旦导管留置不再必需或导管局部皮肤出现红肿、有渗液及分泌物,应立即拔除导管。

(11)注意胸膜腔内压的影响。病人烦躁、咳嗽、屏气、伤口疼痛等因素均可影响中心静脉压的数值,应等待病人平稳后再测压。机械通气时常会使胸膜腔内平均压升高,因此测压时如病人情况许可,最好暂时断开呼吸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