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口服降糖药难降糖之谜

口服降糖药难降糖之谜

时间:2022-03-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临床上有些继发性失效的患者,配合胰岛素治疗一段时间后,胰岛B细胞功能有可能明显改善,并恢复对口服降糖药的敏感性,以至重新改用口服降糖药治疗。有些患者出现口服降糖药失效后,往往情绪悲观、低落,反过来又促使血糖升高,使病情进一步恶化。

经常听到糖尿病患者抱怨,本来用着效果挺好的降糖药,到后来怎么效果越来越差?即便加大药量也无济于事,究竟是药品质量的问题,还是另有他因?

1.降糖药物为何失效 这种情况主要见于某些服用磺脲类药物(如优降糖等)的患者,医学上把这种现象称为“磺脲类药物的继发性失效”。目前认为这是由于胰岛B细胞功能进行性衰竭所致。这类患者的C﹣肽测定结果往往偏低。临床上遇到这种情况,可加用或改用胰岛素治疗。经过一段时间胰岛素治疗后,倘若胰岛B细胞功能有所恢复,也可试着停用胰岛素,恢复口服降糖药。

口服降糖药失效是2型糖尿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经常遇到的问题,主要见于磺脲类降糖药物(如优降糖、达美康、糖适平等),此类药物属于促胰岛素分泌药,其疗效如何,与患者残存的胰岛B细胞功能的状况有很大关系。目前认为:胰岛B细胞功能衰竭是导致磺脲类降糖药物失效的主要原因;其次,外周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医学上称为“胰岛素抵抗”)也是导致磺脲类药物疗效不佳的一个重要因素,这种情况在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尤其明显,因为肥胖患者的胰岛素抵抗往往较重。

需要说明的是,有些患者之所以服用足量的磺脲类药物仍控制不好血糖,原因在于饮食控制不严格、缺乏体育运动、腹泻,导致药物吸收不良或药物用法不当(比如将两种促进胰岛素分泌的药物同时使用),以及同时应用具有拮抗胰岛素作用的药物(如糖皮质激素、噻嗪类利尿药、避孕药等)。上述情况不属于真正的磺脲类药物失效,因为在消除这些因素的干扰之后,药效可以恢复。

2.用药5年,1/3的患者会出现失效 临床上根据药物失效发生的早晚,分为原发性失效和继发性失效。初治糖尿病患者,正规足量服用磺脲类药物达1个月,仍无法使血糖得到满意控制,谓之原发性失效,这种情况占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5%~10%,多见于确诊时病情已处于晚期、胰岛功能严重衰竭的糖尿病患者;另外一种情况是,患者在服药初期(数月到数年),血糖可得到满意控制,随着时间的推移,疗效越来越差,将口服药加至最大允许药量,血糖仍得不到理想控制(空腹血糖超过10毫摩/升),谓之继发性失效,这主要是随着患者病情的进展,胰岛分泌胰岛素的功能逐渐下降,使得磺脲类促胰岛素分泌药的疗效逐渐降低,以致彻底失效。继发性失效的发生率每年为5%~10%,应用磺脲类药物治疗5年,将有1/3左右的患者发生继发性失效。

出现药物失效时间的早晚,与多种因素有关。当糖尿病发现较早、血糖控制比较理想时,胰岛功能下降相对较慢,药物失效出现就晚;反之,如果延误诊断和治疗,或降糖药的使用不规范,致使血糖控制不佳,在长期高血糖的毒性作用下,胰岛功能迅速下降,药物失效往往出现较早。

3.正确对待口服降糖药失效 一旦发现磺脲类药物失效,应及早加用胰岛素联合治疗,这对于迅速控制血糖,减轻高血糖的“毒性”作用,保护残留的胰岛功能很有意义。不仅如此,两者联用还可节省外源性胰岛素用量,避免高胰岛素血症的危害,同时减轻外源性胰岛素对自身胰岛分泌功能的反馈性抑制。临床上有些继发性失效的患者,配合胰岛素治疗一段时间后,胰岛B细胞功能有可能明显改善,并恢复对口服降糖药的敏感性,以至重新改用口服降糖药治疗。当然,如果患者的胰岛严重受损,几乎没有分泌功能,则应完全换用胰岛素治疗。也有少数磺脲类药物继发性失效者,联用双胍类、胰岛素增敏药(如文迪雅等)、α-葡萄糖苷酶抑制药(如拜糖平等)一类药物后,药效又重新恢复,可能与这类药物改善胰岛素抵抗有关。

有些患者出现口服降糖药失效后,往往情绪悲观、低落,反过来又促使血糖升高,使病情进一步恶化。其实,这种担心大可不必,口服降糖药失效并不意味着无药可医,只能坐以待毙,通过加用或单用胰岛素治疗,血糖同样会得到良好控制。但是,有些糖尿病患者明知口服降糖药失效,却拒不使用胰岛素,而是盲目加大用药量或滥用偏方、秘方,使血糖长期得不到有效控制而导致严重并发症,最后落得人财两空,实不足取。

4.防止和延缓降糖药物失效 胰岛功能衰竭是造成降糖药物失效的主要原因,而长期高血糖的“毒性”作用又是导致胰岛功能衰竭的罪魁祸首。因此,延缓或避免口服降糖药物失效,最主要的办法就是早诊断、早治疗,长期把血糖控制在理想水平,以延缓胰岛功能的衰竭。此外,严格控制饮食,加强体育运动,避免肥胖,减轻胰岛素抵抗,也是必不可少的防治措施。有的糖尿病患者服药数年,其间从不监测血糖,最后并发症出来了,一查血糖很高,才知药物早已失效。因此,糖尿病患者切勿以为用了药就万事大吉,切记要定期查血糖。

5.降糖药失效后,何去何从 一旦发现磺脲类药物失效,应首先检查是否存在可以消除的诱因(如多吃少动等),如有,则予以纠正。如果经处理后患者的病情仍未得到良好控制,可考虑选用其他类型的降糖药,必要时可联合使用2~3种或者加用胰岛素直至只用胰岛素。目前,更倾向于早加用胰岛素联合治疗。临床上有些继发性失效的患者,配合胰岛素治疗一段时间后,胰岛B细胞功能有可能得到明显改善,并恢复对口服降糖药的敏感性,以至可以重新使用口服降糖药治疗。当然,如果患者胰岛功能严重受损,几乎无分泌功能,则应用胰岛素治疗。也有少数磺脲类药物继发性失效者联用双胍类、胰岛素增敏药、α-葡萄糖苷酶抑制药等药物后,药效又重新恢复,这可能与这类药物改善胰岛素抵抗有关。

注意,当临床上出现磺脲类药物失效时,切忌再联用另一种磺脲类药物,因为如果一种促进胰岛素分泌的药物没有发挥降糖作用时,说明其有功能的胰岛B细胞已不足30%,此时再增加促进胰岛素分泌的药物已没有意义。

延缓或避免口服降糖药物失效,最主要的办法就是早发现、早治疗,把血糖长期控制在理想水平,从而延缓胰岛功能的衰竭。有的患者一再延误诊断,查出来时胰岛功能已经衰竭;有的糖尿病患者自恃无症状就不治疗,最终胰岛功能衰竭而丧失使用磺脲类药物治疗的时机;有的糖尿病患者光知道服药,不注意复查,出现药物失效而不能及时发现,血糖长期控制不佳。因此,糖尿病患者切记要定期查血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