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选择口服降糖药要“量体裁衣”

选择口服降糖药要“量体裁衣”

时间:2022-03-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对于儿童来讲,1型糖尿病用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目前只有二甲双胍被FDA批准用于儿童。

抗糖尿病药物种类繁多、名称各异,令人眼花缭乱;抗糖尿病药物广告铺天盖地、句句动情,使人无所适从。人们不禁要问:“什么是最好的抗糖药物?”“是越贵越好”还是价廉物美为上;是进口药好,还是国产药适宜;是降糖效果越强持续时间越长越好,还是温和降糖,短效降糖为佳;是单用西药、中药还是中西药结合。

诸如此类的问题实在令糖尿病患者苦恼。咨询医生,得到的通常是“适合你自己的就是最好的”这样一句带有玄机的话,更使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那么这里的玄机是什么?

各类药物作用机制不同,最好的药只能针对具体情况而言,不能一言以蔽之。

选择口服降糖药的品种有以下几个原则。

1.按糖尿病类型选择药物 1型糖尿病患者必须终生使用胰岛素;2型糖尿病患者在饮食、运动及口服抗糖尿病药物效果不好、出现急性合并视网膜病变、尿毒症等应激状态(严重感染、急性心肌梗死、脑卒中等)、大中型围术期及围孕产期也必须使用胰岛素治疗;除上述情况外的2型糖尿病患者应考虑使用口服抗糖尿病药物。

2.依患者体型选择药物 理想体重(千克):身高(厘米)-105,如果实际体重超过理想体重10%,则认为体型偏胖,首选双胍类或葡萄糖苷酶抑制药,因为该类药物有胃肠道反应和体重下降的不良反应,对于超重或肥胖患者来说,正好化害为利;如果实际体重低于理想体重10%,则认为体型偏瘦,应该优先使用胰岛素促分泌药(包括磺脲类和苯甲酸衍生物),因为该类药物有致体重增加的不良反应,对于消瘦者很合适。

体型不同,相应的好药也不同。对于超重或肥胖的患者,双胍类或葡萄糖苷酶抑制药最合适;以餐后血糖升高为主伴有餐前血糖轻度升高,甲基甲胺苯甲酸衍生物为佳;一旦有空腹、餐前血糖高,不管是否有餐后高血糖,都应该考虑用磺脲类、双胍类或胰岛素增敏药。较胖的人首选双胍类或者拜糖平,偏瘦者首选磺脲类。

3.按高血糖类型选择药物 如果是单纯的餐后血糖高,而空腹和餐前血糖不高,则首选葡萄糖苷酶抑制药;如果以餐后血糖升高为主,伴有餐前血糖轻度升高,应首先考虑苯甲酸衍生物;如果空腹血糖、餐前2小时血糖高,不管是否有餐后血糖高,都应考虑用磺脲类、双胍类或胰岛素增敏药。

4.按年龄大小选择药物 相比较而言,年轻的糖尿病患者比老年的糖尿病患者对疾病更有耐受力,青年患者出现低血糖时,会出现乏力、出汗、头晕等症状,这有利于对其进行及时救治。而老年人出现低血糖时,因为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所以在短时间内不容易被发现。这样会延误救治,甚至会导致患者死亡。故血糖值较高的患者和年轻的糖尿病患者,适合选用降糖效果较强的药物如胰岛素、优降糖等进行治疗。而血糖值不是很高和年龄大的糖尿病患者则更适合选用较温和的降糖药如达美康、糖适平等进行治疗。

对于老年患者,因为对低血糖的耐受能力差,不宜选用长效、强力降糖药物,而应选择服用方便、降糖效果温和的降糖药物,如诺和龙。对于儿童来讲,1型糖尿病用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目前只有二甲双胍被FDA批准用于儿童。

5.按有无其他疾病选择药物 伴随疾病有异,最好的抗糖尿病药物也不尽相同,甚至大相径庭。如果患者还有血脂异常、高血压、冠心病等疾病,首先考虑使用双胍类、胰岛素增敏药和葡萄糖苷酶抑制药;如果患者有胃肠道疾病,最好不要使用双胍类和葡萄糖苷酶抑制药;如果患者有慢支、肺气肿等肺通气不良的疾病,慎用双胍类;如果患者有肝病,慎用胰岛素增敏药;如果患者有较严重的心肝肾肺等全身疾病,则最好使用胰岛素。肝肾功能不好的在用强效或长效降糖药时要留心,而且最好不要用降糖灵。

6.按口服降糖药类型选择药物 ①磺脲类口服降糖药:适用于那些非肥胖且胰岛B细胞尚有较好储备功能的2型糖尿病患者。②非磺脲类胰岛素促泌药:适用于那些进食时间不规律伴餐后高血糖的2型糖尿病。③双胍类降糖药:适用于食欲较旺盛、体型肥胖者。④α-葡萄糖苷酶抑制药:临床上常用的是阿卡波糖(拜糖平)和伏格列波糖(倍欣)。⑤胰岛素增敏药:主要应用于那些胰岛素抵抗明显的患者。

7.按血糖升高的时间选择药物 餐后血糖升高而空腹血糖正常者,适合选用拜糖平等α-葡萄糖苷酶抑制药类降糖药进行治疗;餐后血糖升高并伴有空腹血糖轻度升高者,适合选用甲基甲胺苯甲酸衍生物类降糖药进行治疗。如果患者的空腹血糖显著升高,则无论其餐后血糖是否升高,都应选用磺脲类、双胍类或胰岛素增敏药类降糖药进行治疗。

另外,还要充分考虑到患者服药的依从性,对于经常出差,进餐不规律的患者,选择每天服用一次的药物(如格列美脲)更为方便、合适,顺应性更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