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的人口正在下降,世界的生态体系正在下降

中国的人口正在下降,世界的生态体系正在下降

时间:2022-02-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生态体系人类开发环境的方式从本质上讲是不可持续的。全球的消费正在接近地球的极限。曲线的交叉正随着逐渐的生态平衡的破坏而加剧,其后果便是可以获得的供给下降。然而大气层中的氧气含量正在逐渐地减少,而二氧化碳和其他温室气体的含量正在迅速增加。计算结果表明,融化的泥炭沼泽每年向大气层释放出大约7亿吨的炭,大约等同于全世界湿地和农业每年所释放的量。这就会使大气层的甲烷含量翻番,导致全球温度上升10%~25%。
生态体系_全球脑的量子跃迁

生态体系

人类开发环境的方式从本质上讲是不可持续的。不管是地球上的物理资源还是生物资源,其需求的上升曲线都要超过供给的下降曲线。这在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在过去的大部分历史中,人类的需求与其可获取资源之间的关系一直是微不足道的。但是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的60年中,人类消耗掉的这个地球的物理、生物资源的总量,要超出其所有历史的总和。全球的消费正在接近地球的极限。石油、渔业、木材以及其他主要资源的生产已经达到顶峰,世界上一半的森林和40%的珊瑚礁消失了,每年大约有2300万英亩的森林不见了。

导致这个问题的原因并非人类的数量,而是每人的资源使用量——它超出了其数量的比例:64亿人口只占地球上生命数量的0.014%,占动物总量的0.44%。人类资源利用的定量手段已经表明了这种比例失衡,诸如“生态足迹”(ecological footprint)(需要支持一个人或一群人的土地面积)。农业生产的均衡水平——生产是可持续的——是每人4.2英亩。然而,全球的平均值是7英亩。极端情况从孟加拉国(Bangladesh)的1.23英亩到美国的25.5英亩以及石油丰富的阿拉伯国家不等。

曲线的交叉正随着逐渐的生态平衡的破坏而加剧,其后果便是可以获得的供给下降。据前联合国秘书长助理(UN Assistant Secretary-General)穆勒(Robert Muller)说,每分钟有52英亩的热带雨林消失,50吨肥沃的表土被吹走,1.2万吨的二氧化碳被排入大气。每小时1693英亩的能产粮食的陆地变成沙漠,在北半球每天有25万吨硫酸作为酸雨落到地面。大约10万种化合物被注入土地、河流和海洋,上百万吨的污水和固体废物被倾倒入海洋,上10亿吨的二氧化碳被排入大气。

之于水的情况则事关重大。过去,这个地球可获得的淡水储量可以充分满足人类的需要:1950年时,每个人拥有差不多1.7万立方米的淡水储备。自那以后,储水量下降比率两倍于人口的增产比率,而到了1999年,每人的水储量下降到7300立方米。如果目前的势头得不到遏制,那么到2025年每人就只有4800立方米的水储量。这个量与水资源分配的不均匀合在一起,将会对世界许多地方产生大的健康危害。今天大约已经有1/3的人口没有充足安全的水供应,而到2025年,2/3的人口将生活在极端水匮乏的状况之下。欧洲和美国每人的水储存量也会比他们在1950年时所拥有的下降一半,而亚洲和拉丁美洲则只有原来的1/4。最为糟糕的是非洲、中东以及中南亚,那里可以获得的水供应量可能会下降到每人1700立方米。

img17

现今树木砍伐问题日益严重,每年都有大量的森林在消失。

能够耕作的土地的势头也同样不容乐观。粮食及农业组织(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FAO)估计,全球拥有74.9亿英亩高产田,而71%在发展中世界。由于土地的侵蚀、变性、板结、贫瘠化、过度干旱、有毒盐的聚集、营养成分的损耗,以及城镇和工业废物的无机和有机物的污染等因素,这个保有量正在下降。在世界的某些地方,这预示着主食短缺。中国的人口是美国的5倍,但是却只有美国可耕地的1/10,也就是说,中国用世界7%的农业用地养活了24%的人口。这个小小的比例正在进一步下降。由于城市的延伸以及修建道路和工厂,中国的3700万英亩的可耕地被转为非农业用地。剩下的2.47亿英亩中,1%是高度污染的,1/3受到缺水和土地侵蚀的困扰,1/15是盐碱地,并且大约有4%正在沙漠化。

在世界范围内,每年要损耗掉1200万到1700万英亩的农田。如果这个过程继续下去,到这个世纪中叶,将损失7.41亿英亩的土地,剩下66.7亿英亩来维持80~90亿人口的生计,即每人不足0.74英亩,仅够维持生存的食物生产水平的面积。

大气污染是另外一个不可持续的趋势。与包围这个地球的大气层相比,人类,甚至将所有有机物算在一起,其空气需求量是非常小的。但是,此处的问题不是量而是质的问题。污染的空气和氧含量不足的空气几乎没什么用途。然而大气层中的氧气含量正在逐渐地减少,而二氧化碳和其他温室气体的含量正在迅速增加。自从19世纪中叶以来,氧主要由于烧煤而减少,现在在其所影响的区域氧气总量下降到19%,在主要的大城市则到12%~17%。在6%或7%的总量的情况下,生命就无法继续维持下去了。同时,温室气体的分布正在增加。

img18

现今中国沙漠化问题相当严峻甚至威胁到了首都北京。

200年来,燃烧化石燃料和大面积砍伐森林增加了大气层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从0.0028%增加到超过0.035%。

人类活动导致的气体大量涌入与自然界气体的大量涌入本是平行的,但现在大都由人类活动所触发。在西伯利亚(Siberia),一块约100万平方公里面积的永久性冻土——相当于法国和德国两国面积之和,它的形成是在最后一次冰河期的末尾,大约1.1万年之前——目前已经首次开始融化。俄罗斯的研究人员发现,最近一大块不毛之地的冻结泥炭正在变成烂泥和湖泊,有的跨度竟达一公里。这块世界上最大的冻结泥炭沼泽,自从在最后一次冰河期形成以来,一直在产生甲烷,但是以前这种气体大部分被压在永久性冻土层之下。

西伯利亚西部的泥炭沼泽可能包含了700亿吨的甲烷,占世界甲烷地下存储的1/4。计算结果表明,融化的泥炭沼泽每年向大气层释放出大约7亿吨的炭,大约等同于全世界湿地和农业每年所释放的量。这就会使大气层的甲烷含量翻番,导致全球温度上升10%~25%。大气层化学成分的改变使得气候发生改变。气候改变目前已经达到一个危险点了。

北极西部的温度是400年里最高的,2005年9月,卫星照片证实,北极冰盖的面积比9月长期平均水平少了20%。如果这种趋势继续下去的话,北冰洋(Arctic Ocean)在本世纪末或许更早,将会完全无冰可言。这是个现实的前景,因为变暖过程以其自身为动力:随着冰的消融,海平面变得更暗,于是吸收更多的热量。冰越少意味着海洋越暗,也就会吸收更多的热量。

不断减少的北极冰盖正在改变着世界的气候。随着大量淡水流入北大西洋(North Atlantic),有可能会最终使墨西哥暖流改变流向,那么最先受到威胁的便是欧洲。那样就会使西欧遭受冰水泛滥之苦,在英格兰和欧洲大陆则会出现像西伯利亚那样的寒冷冬天。

在欧洲受到寒冷气候威胁的同时,地球的大部分地区将遭受高温之苦。如果没有任何决定性措施来扭转这个趋势,亚马逊(Amazon)雨林的破坏(已经很明显了),将变得不可逆转。大面积的珊瑚礁将遭到破坏,欧洲和澳大利亚的高山植被将消失,中国的阔叶林也将遭受严重损失。

气候变化将对农业产生巨大的损失,因而威胁到整个人类。尽管寒冷地区的收成可能会好一点,但是它们将减少热带和亚热带的收成面积,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谷物已经接近其热度忍耐的极限。负面的效应要远大于正面的后果。据气象专家估计,随着墨西哥暖流方向的改变,北大西洋及北欧地区总的来说将越来越冷,而暴雨则集中在西伯利亚地区。南半球(Southern Hemisphere)大部分地区将变得越来越暖和、干燥,甚至季风也会在海洋而不是在陆地上降下瓢泼大雨。显而易见,这种变化对全世界的粮食供给都会造成威胁。

img19

美丽的亚马逊雨林

气候变化所导致的危险是真实的以及需要克服其恶化,这种认识正在增长。在2007年12月达成了一个新的里程碑,即“巴厘岛路线图”(Bali Roadmap)——联合国气象大会在巴厘岛达成的为期两年的全球性协商框架——承认全球变暖的证据是“清楚明白的”,而且延缓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将增加“剧烈气候变化影响”的危险。尽管美国继续表现出不愿意接受减排的经济成本及后果,但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继续争论这一点,即气候不祥的变化确实在发生,而应对这种气候变化需要紧迫的国际一致行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