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生活化语文作业设计的基本原则

生活化语文作业设计的基本原则

时间:2022-03-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杜威指出传统教育的特点是“消极地对待儿童,机械地使儿童集合在一起,课程和教学法的划一”,学校的重心在于教师、课堂和教材,唯独将儿童排外。语文作业设计的合作性原则更是对当今社会合作共赢的有力呼应,为学生以此为基础更好地顺应社会,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提供了有效尝试。杜威认为在儿童与社会的联系中存在着一个至关重要的连接要素,即儿童的活动,儿童的活动是儿童认识世界的最主要途径。

(一)主体性原则

杜威指出传统教育的特点是“消极地对待儿童,机械地使儿童集合在一起,课程和教学法的划一”,学校的重心在于教师、课堂和教材,唯独将儿童排外。因此,杜威强调要在教育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即将儿童放在中心位置上。学生在课堂中不是被动地接受教育,而是主动地建构,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和内因。因此一切教学活动都必须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教师在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以及个性学习的需求基础上,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考。在语文作业的设计上,首先应将学生视作作业的主体,从学生的需要和发展角度思考语文作业的设计。其次教师要思考设计的作业是针对某一学生个体,还是某一学生群体,抑或是班级全体学生,并顺势对作业进行分类,根据主体不同可分为全体作业、小组作业和个体作业三种类型。

现在许多学生和老师对作业理解仅仅停留在只是复习课堂内容、巩固所学知识、训练解题技能的手段上,而忽视了作为作业主体的学生的主动性、能动性和创造性。雅思贝尔在《什么是教育》中提道:“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识和认识的堆积。”新课程的语文作业应该达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除了注重语文知识的积累,还应重视语文实践能力的培养,在作业设计中创设生活化情趣和快乐,促进学生心智的健全和人格的完善,让作业成为学生拥有语文素养的重要载体[13]

(二)合作性原则

语文新课标中强调,不仅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作用,还要积极倡导小组合作性学习,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取长补短,提升参与团队的意识和能力。现阶段随着探究性作业的不断增多,仅凭一己之力无法高效而高质地完成这一较为繁重的作业,这就需要小组同伴之间的密切合作,以达到作业完成的有效性。因此,教师在进行作业的设计过程中就要有意识地多增加一些合作活动,注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发挥学生的协作精神,让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注意把个人的见解和知识与集体的智慧有机结合起来,从而提升自身的学习效果,并带动班级整体的学习水平。此外,有意识的有效的合作型作业也能够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习惯,并从中学会和人相处的技巧。

生活的世界是一个联系的世界,每个学生必然与周围的人、事、物统一于生活之中,语文学科的作业突出综合性和实践性,这就必然要求教师在设计语文作业时要站在普遍联系的立场上,发掘每一位学生的潜能和特长,并利用自身的优势展开合作从而达到作业效果的最优化。语文作业设计的合作性原则更是对当今社会合作共赢的有力呼应,为学生以此为基础更好地顺应社会,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提供了有效尝试。

(三)开放性原则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认为:“教育要通过生活来进行,无论教育的内容还是教育的方法,都要根据生活的需要。”[14]现在很多语文作业的设计内容只局限本学科的基本知识与技能,很少关注作业与实际生活以及与其他各学科之间的联系;即使有意识的关注,也往往浮于表面,其核心和目的仍离不开学科本位。这样的作业设计虽然能提高掌握知识的效率,却容易使学生形成封闭的知识观,在发展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素养上存在局限性,不利于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所以,语文作业的设计要对学生开放,以学生为作业的主体,设计符合学生需要和发展的作业内容,改革单板、枯燥、机械的作业形式,做到向学生开放的前提就要让语文作业的设计对生活开放,教师要充分开发生活中的语文资源来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寻找生活中与课堂所学知识联系紧密的内容,利用多种多样的作业形式调动学生对作业的积极性,达到培养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目的。

(四)实践性原则

杜威认为在儿童与社会的联系中存在着一个至关重要的连接要素,即儿童的活动,儿童的活动是儿童认识世界的最主要途径。因此,作业设计必须能促进儿童生活经验的唤起、重组与改造,而儿童的生活经验又恰恰体现出“连续性”和“交互作用”的特点。《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它倡导教学要从实际出发,从学生出发,发现问题,并引导学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感受、理解、分析和评价,从而使学生真正理解语文知识,获得广泛的语文活动经验,并最终提升语文素养。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始终是语文学习的实践主体,教师不能以自己的教来代替学生的学。马克思主义哲学观认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通过实践的验证,能使所学理论不断验证、补充和发展,也只有实践,才能获得真正理论知识,反过来,不断丰富的理论知识又能够促进高质量的实践。

语文作业的设计走向生活化强调让学生将语文课堂所学知识在生活中进行反复地实践,从而达到巩固所学语文知识与发展自身语文素养的目的,并使之转化成为一种内在、综合的能力,并使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间接生活经验在生活化作业中转化成直接生活经验,提升学生感受和体验生活的能力。语文作业的设计离开了实践就失去了真正的价值和意义,学生的学习也就陷入了机械和被动的状态,成为僵硬的书本知识的附庸。语文学习最终沦为一纸空谈。

(五)整体性原则

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小学语文课程的实施建议部分提道:“教师应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注重听说读写之间的有机联系,加强教学内容的整合,统筹安排教学活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语文作业的生活化设计应注重整体性,语文作业应兼具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和谐、健康发展。语文作业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在哲学上,系统是由互相联系、互相作用的若干要素按一定方式组合而成的统一整体。系统作为整体,是由若干部分组成的,没有部分就没有整体,离开了整体也不能成其为部分。因此,我们观察和处理问题既要着眼于每一个部分,又要看到有机的整体,并且把整体的功能和效果作为我们最终认识、解决和评价问题的最终出发点和归宿,从而达到整体之和大于部分之和的效果,语文作业的设计同样如此。

语文作业的设计虽然强调与生活进行联系,但是不应脱离与课堂所学知识的联系,不能产生“为了生活化而生活化”的错误观点,语文课堂上所学的知识以及在生活中掌握的语文知识都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都应该得到教师和学生的重视,因此只要客观理性地评判作业设计,多角度分析,多层次论证,始终坚持语文教学是“学习语言文字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这一根本性质,才能让语文作业的设计事半功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