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论新闻实践教学体系的建构

论新闻实践教学体系的建构

时间:2022-03-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加之新闻专业成为各地招生的热门专业,各地高校也纷纷创办新闻专业,在校人数大增,实习机会却越来越少,很多学校出现了新闻专业学生实习难的现象,而很多学校采取了放任学生自己实习的做法,结果很多学生甚至放弃了新闻教育中这唯一的实践机会。其次,实践教学能够实现对学生全程化的管理和指导,避免了学生自己实习缺乏全面指导,也避免了单一依赖实习而导致的专业能力单一、指导不到位、实习管理的“放任”等等弊端。

单晓红

我国新闻传播业近年来发生了若干重大的变化,如产业化改革如火如荼、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日益融合、外国资本对这个行业的逐步渗透等等,新形势和变化对新闻传播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进而促进了新闻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创新,并提出了改革的方向和要求。基于社会对新闻传播人才需求的变化,根据高等教育发展的一般规律,本着新闻教育的属性和特色,加强实践教学在新闻人才培养中的分量,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逐步完善新闻实践教学的体系和管理,成为新时期新闻教育部门的重要任务和努力方向。

一、实践教学之于新闻教育的意义

端正认识,厘清新闻教育实践教学的内容、结构以及相互间的教育任务与关系,是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的基础和前提,也是使人才培养模式适应社会和行业要求的基本保证。

现代社会形态中的人文社会科学不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伴随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交叉发展、边缘学科的兴起等,人文社会科学的传统研究方式、教育方法,尤其是与社会发展密切关联的应用型学科领域,强调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能力、适应新技术发展变化的能力、适应复杂社会变革的能力的实践教学在人才培养体系中的作用,成为高等教育的必然趋势。

相比其他的文科专业,新闻专业历来都比较重视实践教学,各个学校的新闻专业基本都在学生毕业前,安排或长或短的时间,安排或多或少的学分,让学生到新闻媒体进行专业实习。长期以来,这样的教学方式似乎成为新闻教育实践教学的全部内容,新闻实践教学就等于实习。加之新闻专业成为各地招生的热门专业,各地高校也纷纷创办新闻专业,在校人数大增,实习机会却越来越少,很多学校出现了新闻专业学生实习难的现象,而很多学校采取了放任学生自己实习的做法,结果很多学生甚至放弃了新闻教育中这唯一的实践机会。这些现象和做法,与各个学校新闻专业的办学条件有关,当然也与人们对新闻教育中实践教学的内涵认识不到位有关。同时,对新闻教育实践教学体系的认识过于偏狭,明显落后于社会的变革、媒介发展的现实需要,也与新闻教育的基本规律不相适应。这种情况亟须改变。

粗放式的新闻教育中,认为在校期间学习一些新闻理论、史论和实务的相关课程和知识,然后把学生放到新闻媒体中去,参加一段时间的新闻采编工作,学生自然能够适应工作的需要,新闻教育人才培养的目的就达到了,过程就已经完成。然而在多年的工作中我们发现,培养出来的学生到了新闻岗位之后,基本都需要重新学习,学生反映在学校学习到的东西与实际新闻工作的需要严重脱节,而新闻媒体的工作人员则反映学生“不好用”“上手慢”,适应工作时间过长,进而影响学生后劲的发挥等。这些矛盾的出现都对革新新闻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实践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应该认识到,学生是否能适应媒介的需要、是否具有专业的实践能力是衡量新闻传播学科培养的人才是否合格的重要标准,也是衡量新闻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

现代实践教学则要求具备相应的实验室、实训实习基地等教学条件,拥有适应现实需要的教学内容与实践方法体系,拥有一批既有丰富媒介操作经验和能力,又有精深专业知识,并具备高尚师德敬业精神教师队伍,同时还必须具备对实践教学进行有效管理的方法和制度等,这样新闻学专业学生的新闻职业技能、新闻传播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才能真正提高。

在新闻教育领域开展实践教学,首先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促使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运用于实务之中,使学生在学校就具备适应未来工作所必需的心理素质、知识结构和操作能力,通过实践教学体系有步骤、分梯次地使学生掌握职业环境的专业要求,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动手操作机会,使学生在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社会事实、收集信息、与他人更好地进行人际沟通、掌握新闻业务中具体的采写编评摄等技能方面得到强化训练,实现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的结合。

其次,实践教学能够实现对学生全程化的管理和指导,避免了学生自己实习缺乏全面指导,也避免了单一依赖实习而导致的专业能力单一、指导不到位、实习管理的“放任”等等弊端。

再次,实践教学体系能够打造师生互动平台,变“填鸭式”教学为学生主动学习,设置规章制度和相关教学内容,促使学生主动学习,赋予学生专业责任感,在实践过程中,学生可以与指导教师就实践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密切而有效的沟通。

最后,实践教学可以促进师资队伍水平的提高,促进教师与实践紧密联系,实现学校与媒体密切合作。要进行新闻实践教学,教师不仅要拥有对新闻传播业理论层面、业务层面的丰富知识,对行业宏观的把握能力,相应的教学能力,还必须深入媒体业务部门,参与当下的新闻传播实践,这样才能更好地胜任实践教学的任务,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也才能更好地实现高校为社会服务的目的。

二、新闻实践教学体系的内涵

实践教学的内涵非常丰富,层次也很分明。我们认为,与理工科的实验课程相比较,传统文科教育局限于理论学习的做法导致的结果必将是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差,不能适应社会需要。但是,文科实践教学也不能像某些理工科的实验课那样仅仅局限在实验室里,而是取之于社会,更要用之于社会。因此新闻教育的实践教学需要寻找自己的教学模式,在实验教学、模拟实训和实战实习三个相互既有密切的内在联系又各自独立的环节中,拥有自己的教学内容和手段。

实验教学是指在特定的实验室条件下进行的教学形式,其教学特点在于教学内容和进程的人为性、可控性与重复性,由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人为地设置实验内容,设定实验目的,并对实验环节、步骤等教学进程进行可控制性的掌握,学生可进行适当的重复操作,直至其能够掌握相关实验内容,达到实验目的为止。新闻的实验课程目的在于在特定实验室条件下,就新闻业务领域的一些具体操作方法、软件运用、设备掌握等教学内容,由教师根据教学进度设置实验项目,由学生反复操作直至熟练操作与运用。实验教学帮助新闻专业的学生能够熟练掌握相关业务技能和操作方法,是新闻实践能力培养的第一步。

实训环节是指学生在拟态环境中、教师指导下进行的综合性训练,一般由教师规定相应的训练目的、训练要求,由学生综合性地运用之前掌握的知识和能力,完成任务。新闻的实训环节则指在校内模拟媒体职业环境,由教师具体指导,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赋予学生相关的职业责任,从而使学生运用已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在模拟媒体中承担各种专业角色,通力合作,完成设定的综合性媒体任务,如出一份报纸、杂志,或是办一个电台、电视台等。这一环节通过在可控制的条件下(校内完成、教师指导)模拟完成真实媒介任务的手段,帮助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动手技能,演练现实环境中的相关工作,提前熟悉和适应媒体的需要,这是新闻实践能力培养的第二步,是中介环节,也是实现从学校到社会的过渡环节。

实习环节是传统的新闻专业学生都要完成的教学环节之一,是学生到新闻媒体,参与到实际的新闻业务各个环节中,由媒体的编辑记者担任指导老师,负责工作安排、业务指导。学生在真实环境中,全面接触新闻业务,熟悉实际的工作程序,完成真实的采编任务,提高适应社会需要的能力。这一环节是学校教育与社会需要对接的环节,也是体现教育目的和教学水平的关键环节。

实验、实训和实习三个环节相互联系。实验课是对学生基本技能的培养和训练,让学生掌握新闻业务的具体操作流程;实训环节则是训练学生在模拟环境中的综合能力运用;实习环节则是把学生放到实战环境中,把在学校学习的知识与社会的特殊语境相结合,不断调适和提高自己的操作能力和适应能力。

同时,实验、实训和实习又是互补的三个教学环节。实验环节是实训和实习的基础,目的在于将新闻业务能力拆分为递进式的各个实验项目,逐一重复、逐一掌握、逐一验证,完善知识和能力结构,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而且还是学生实践应变能力的前提和准备。以往的实习因为媒体的岗位流程管理,使实习学生往往被限制在一个岗位上,很难从整体上把握每项工作,同时实习场地分散,每个学生独立行动,远离老师和学校,遇到疑难问题也很难在短时间内得到解决,不利于教师指导释疑。借助仿真模拟手段,在模拟媒体环境中,训练学生的综合性专业能力,检验课堂知识,学生一方面可以适时得到教师的指导,另一方面则在模拟环境中熟悉媒体运作的各个程序,切实理解各项技能和知识的实际意义,是迈向实战型实习的预备。实习环节则是对以上两个环节的综合运用和检验调适。

三、云南大学新闻专业“拓展式实践教学体系”的框架设计

在认识到新闻教育的实践教学内涵应该层级性地包含实验教学体系、模拟实训教学环节和实战性专业实习等几个有机部分之后,我们将自己的培养模式和实践教学体系总结为“拓展式实践教学体系”,通过教学目的设定、教学环节的安排和教学任务的管理,打通实践教学体系中的各个环节,使不同的教学环节相互配合、交叉,进而融为一体,共同为培养适应现实需要的新闻人才服务。“拓展式实践教学体系”是以课堂实验教学为基础、以课内课外相结合的模拟实训为辅助(包括学生校内模拟平台活动、特色主题型教学活动等)、以校外专业实战型实习为拓展的能力培养实践教学体系,各部分既分工明确,又在教学任务的统领下实现相互配合。

我们在人才培养计划中分别设置了技术性实验、模拟性实训和实战性实习的课程内容,并按照新闻传播教育的不同方向,以不同的实验课程为主导,设计不同的模拟性实训和实战性实习基地,分模块、成系统地进行各自的相互衔接和梯次递进,实现最终的综合性大实验。这样的教学安排适宜学生自主选择感兴趣的模块进行深入学习,有利于增强学生的知识结构,拓宽就业的适应面。

这是我们根据新闻传播教育的特殊性和现实性,对新闻教育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索,其关键点在于打通新闻传播教学的各个环节,使课外的模拟实训、校外的实战实习都成为课堂实验课程的拓展,以“拓展式实践教学体系”为龙头,制订复合型教学方案,构建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课内课外相衔接、实验实践相贯通、校内校外相促进。

在对课程实验项目进行详尽剖析和设计的基础上,为厘清各实验项目的层次,我们初步构建了一个以新闻传播技术性实验、模拟媒体实训和实战性实习为实践教学梯次的教学体系。新闻传播技术性实验主要针对培养学生设备操作能力,模拟媒体实训主要针对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而实战性实习则是在真实的新闻媒体业内,以实际新闻业务工作来提高学生综合运用实验技能和创新思维能力。

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我们认为这样的层次层级体系对构建拓展型实验教学体系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四、“拓展式实践教学体系”的内容建设

在搭建起教学体系的框架(见图1)之后,需要逐一针对实验课程、实训环节和实习环节等内容进行建设和完善。

图1 拓展式实践教学体系

(一)建设实验课程,夯实“拓展式实践教学”的基础

传统的文科教学不重视实验课程的建设,在“拓展式实验教学体系”中,实验课程既是体系的基础和出发点,也是学生学习新闻传播知识、培养专业能力的起点。为此,我们着力建设了一批独立和非独立的实验课程,以技术实验为主体,系统强化学生基本技能的训练,通过这一层次的实验教学,学生能较系统地掌握摄影、电视摄像非线性编辑与制作、广播节目制作、报刊编辑排版、新媒体等实验课程的基本技术和应用,熟悉相关设备和软件的使用方法,具备独立操作能力,产生自主学习积极性。同时,我们又根据文科教学的特点,在技术实验的基础上,将新闻传播的理念、采访编辑需掌握的各种知识要求等,通过教师的引导,融合在对实验成果的赏析和讨论中,通过重复实验,逐步提高学生对操作技术的专业性把握。

课程建设还必须从机制上保证教学质量,因此,我们制定了实验教师工作流程,实现实验课程中从实验选题设计到实验过程、实验报告、实验作品的全方位、规范管理,并通过建立健全教学档案等手段,保证实验课程的规范建设。

在课程建设过程中,我们还根据现代新闻传播教育的特点和发展趋势,组织教师积极开展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的研究和探索,尝试案例教学、双师教学、互动教学、双语教学等方法在教学中的运用,实现全面多媒体辅助教学,并建立教学案例库,建设教学互动网站,实现网络自主学习等。

(二)创建多维实训平台,实现“拓展式实践教学”的延伸

为实现“拓展式实验教学体系”的延伸,我们建设了专属的校内模拟媒体。这是一种模拟性的实训活动,即通过搭建校内实践平台,使相关课程模拟媒体环境,系统地强化学生综合运用技能的训练。通过这一层次的教学活动,学生不仅在技术上熟练掌握基础性实验中的技能,而且能够融会贯通地掌握相关课程的知识,将其运用到具体的媒体模拟运作过程中,获得全面的训练和锻炼。

我们在课程中设置了相应的环节和内容,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校内模拟实训活动。为此,我们创办了学生平面媒体《新闻周刊》,并与云南大学校园广播电台、云南大学新闻中心、云南大学校报和云南大学网站等校内媒体充分合作,在传统新闻业务课程、广播电视业务课程和新媒体等课程中设置实训任务,组织学生按照《新闻周刊》和其他媒体的出版、播出要求进行业务的拓展训练,将课堂中的实验课程拓展至整个校园。现在《新闻周刊》不仅在云南大学校内被称为“云大的《焦点访谈》”,在业内也具备了一定影响力,一些媒体经常采用我们的稿件,或是以我们的报道为新闻由头。

目前这些模拟媒体由专门的任课教师负责指导,由学生成立各个工作小组担任从主编到记者的所有工作,定期出版播出,再由教师对报纸和广播电视节目进行点评和评分,其成绩计入相关课程的学业成绩,实现了课内课外的联通和贯穿。

(三)建设实习基地,完善“拓展式实验教学”渠道

以提高学生综合运用实验技能和创新思维能力为目标,组织学生在校外实习基地中参与媒介运作各个环节的实践,在真实的媒介运作环境中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综合性地培养学生科学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在实际工作中的专业创新意识和创新执行能力,以适应现代媒体对复合型人才的要求。

为达到这个目标,我们在各地主流新闻媒体中建立了14个实习基地,覆盖报纸、广播、电视、广告公司和网站,并定期与实习基地进行沟通和协商,在指导教师的遴选、实习岗位的确定和安排等方面共同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加强学校与基地的协作;同时在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设立了大、小两次专业实习时段,分别设置2、4个实习学分,保证和支持学生从实验走向实践,从课堂走向社会,实现校内校外联动,为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创造条件。

(四)组织开放性创新主题活动,实现服务地方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办学特色

为帮助学生把握云南少数民族地区新闻传播业发展变化的特点和趋势,为少数民族地区培养本土化高质量传媒人才,我们在新闻学专业国家二类特色专业建设的基础上,为实验教学注入了“服务地方,凸显民族特色”的教学内涵。为此,我们不仅在少数民族地区设立了5个新闻实习基地,并先后设计了多次开放性创新主题活动,组织学生利用实训时间、专业实习时段等机会到少数民族地区进行新闻实习,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状况。另外,根据不同的课题或选题,组织不同的研究型活动和特色主题型活动,组织学生独立或协助相关教师,进行民族新闻传播调查研究,到少数民族地区进行采风报道、拍摄影片、制作专题节目等活动。

在厘清新闻教育“实践教学”的意义和内涵之后,我们将人才培养方式与实践教学紧密结合,打造“拓展式实践教学体系”,以此为龙头,逐步完善课程体系,构建打通理论课程与实验课程、实训实习环节的通道,加强实验课程模拟媒体和实习基地的建设和管理,不仅使我们的课程体系更臻合理,而且带动实验中心的软件建设,促进实验中心的制度化管理,使我们得以发挥自身的学科特长,努力在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和实践中,凸显专业特色,服务地方,造福社会。

这一系列的努力获得了相应的肯定,继2007年新闻学专业获评国家级二类特色专业之后,2009年,我们的新闻传播实验教学中心又获评国家级实验教学中心建设单位。这些成果的取得表明我们对实践教学的理解和探索的路子是正确的,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取得的经验也是有意义的。取得各种称号并非教育的目的,我们的真正目的是继续探索改革新闻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总结出适合自己发展的路子,为培养适应当下媒体发展、社会需要和适应地方特有文化环境需要的复合型人才而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担当我们应有的责任。

(作者系云南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教授、硕士生导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