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生动活泼,全面发展”办学理念的实践研究

“生动活泼,全面发展”办学理念的实践研究

时间:2022-03-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生动活泼全面发展”既体现一种教育思想,又表现为一种实践模式。形成由浅入深、由低到高、逐步拓展,基于学生生活,着眼学生全面发展的德育内容体系。创设了愉快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构建“生动活泼全面发展教育新体系”。

长春市第二实验小学

一、课题的提出与界定

(一)研究背景

人类跨入21世纪,基础教育的任务将更为重要和艰巨,如何构筑面向21世纪的教育,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国家正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在实现现代化这一宏伟实践当中,在完成新的社会转型的过程当中,国家虽然面临着资金、技术和物质资源不足的问题,但最大的问题是素质和人才问题。

长春市第二实验小学是一所具有80年历史的实验小学,进行教育科学实验是其优良传统。多年来,我校以革新教学为原则,以改进教学方法、全面发挥课堂教学的功能为目标,进行多学科的教学实验与研究,取得了一些较为显著的成效,有很丰厚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基础。

在总结多年教育教学科研经验和成果的基础上,我校提出了“生动活泼全面发展”这一教育理念,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生动活泼全面发展”办学理念的实践研究》的课题研究,希望通过构建“生动活泼全面发展”目标体系,探索“生动活泼全面发展”教育途径,完善“生动活泼全面发展”的教学方法,以促进学生个性和谐发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实现全体学生的主动、生动发展。

(二)概念界定

生动活泼:不拘泥于一种形式,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不断增加活动的文化内涵,以情激情,让学生在活动的创新里走进自然赏风景,走进社会见世面。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让校园文化对学生道德素质、心理素质的形成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营造良好的氛围,开展多种有益于学生身心发展的学术的、文娱的、体育的活动,使学生受到良好的校园文化的熏陶,培养他们健康的心理。在教学中,注重创设一种愉悦、宽松、平等的课堂氛围,创造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扬民主,引进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求知兴趣,运用多种艺术化的手段,从而引发思维,将掌握知识、发展技能、陶冶情操的教育目标落到实处,力求使学生情智和谐发展。

全面发展:就是使全体学生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全面、主动发展,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形成合理的包含思想道德、知识技能、身体心理诸方面要求的素质结构。以学生为核心,促进每个个体与社会发展目标和谐一致,主动开发个人潜能,争取个性的最佳发展。

二者关系:“生动活泼”轻负担,“全面发展”育人才。“生动活泼全面发展”既体现一种教育思想,又表现为一种实践模式。让学生在愉悦和谐的环境中,积极主动、全面发展(“愉悦和谐”是基础;“积极主动”是核心;“全面发展”是目的)。使学生不仅长知识,而且长智慧,不仅学文化,而且会做人。从学生身心发展的不同特点出发,着眼于教育教学全过程的各个环节,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全面发展,使学生真正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高素质的、能适应21世纪需要的合格人才。

(三)研究的目的

面对当前世界经济、科技等的激烈竞争,我们必须注重提高全民族的素质,通过全面的文化建设以及与此相适应的教育改革,培养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使他们学会生存、学会关心、学会学习、学会创造。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我们必须消除现行教育中存在的弊端,通过实施“生动活泼全面发展”这一教育教学的核心理念,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基础教育阶段具有特殊的意义,基础教育的根本任务是提高全民族的素质,通过“生动活泼全面发展”的教育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在终身教育观、大教育观下,成为21世纪有用的合格接班人。

二、课题研究的过程与实施策略

(一)着力转变教师教育教学思想

从领导和教师教育教学思想的转变入手,树立起适应学生个性全面和谐发展、主动发展的教育思想,使全校上下从根本上认识教育的实质是培养人的,改变人的现状,发展人的素质,开发人的潜能,焕发人生的积极价值。转变教学观、人才观、学生观、质量观。以“生动活泼”为桥梁,树立起每一个学生都在愉悦、和谐的情境中学习的观点;以“全面发展”为目标,树立起对每一个学生都寄予希望,让每一个学生都成功的信念。学校请专家进行了有关的理论培训,大家思想达成共识,认识一致,树立起适应学生全面、和谐、主动发展的教育教学思想:以学生为中心,教师的一切工作都为了学生;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以兴趣为桥梁,让每一个学生都在愉悦、和谐的情境中学习;以鼓励为方法,坚持正面教育,增强学生自信心,使之天天向上;以成功为目的,对每个学生都寄予希望,使人人成材。

(二)大力加强德育工作校本化研究进程

形成由浅入深、由低到高、逐步拓展,基于学生生活,着眼学生全面发展的德育内容体系。以“明于礼”教育为主线,给学生创设“自主实践、自主管理、自我监督”开放式的教育平台,通过生动活泼的社团形式,让学生在体验中感悟、在快乐中成长、在潜移默化中全面发展。将丰富多彩、寓教于乐的活动作为学校实施德育教育重要载体之一。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结合时代的发展,本着全员参与、促进全面发展的原则,将活动融入了教育的全过程,同学们在活动中受到了教育,润物无声。

(三)重点转变课堂教育模式

1.开发校本课程。在学校现有校本课程的基础上,大力研发了学科课程、实践课程、环境课程,三种课程要有机结合、相互沟通、相辅相成,形成学校独特的课程思维,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重建课堂模式。教学的载体是课堂,基点在课堂。引导教师改革课堂模式,要赋予课堂以生机、生气和生命。建立由教学到学习,由制度化课堂到文化课堂,由秩序课堂到情感课堂的课堂文化模式。着力于教学模式的转变:即独白式教学文化→对话式教学文化(师生问答未必是对话),记忆式教学文化→思维式教学文化(即由复制、记忆→生产、建构),接受式教学文化→感受式教学文化(即由知道、了解、掌握→感悟、体验、体悟)。教会学生怎样学习,尊重学生思维的发展性,构建生本课堂,促进学生主动、全面发展。

创设了愉快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构建“生动活泼全面发展教育新体系”。让每一个孩子乐起来,乐中学,学中乐,学习为乐;让每一堂课活起来,我要学,我会学,以发展为乐。以育人为中心,把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学生的内在需要,放在第一位,在愉快、主动上花大力气,研究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全面发展的相关因素,努力形成课堂教学“三乐”:其一,师生关系和谐之乐。强调在课堂上教师要用对学生、对所教学科的爱,唤起学生对老师、对同学、对学习的爱,使师生在情感交流中心心相通,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学习的长足进步。其二,教师的善教之乐。教师把微笑带进课堂,把情趣传递给学生,把成功的喜悦让每一位学生体验。让学生在兴趣中想学、爱学,在参与中学会、会学,在成功中享受快乐、建立自信,激励学生主动地学、创造性地学。其三,学生的学习之乐。建立正确的快乐观,突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每个学生要做学习的主人,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要努力做到“七个一”。即:提出一个不懂的问题、争取一次发言的机会、参加一次讨论、发表一个不同见解、做好一次实验、获得一次愉快的合作、得到一次成功的体验。

3.结合“生动活泼全面发展”这一教育理念,学校对重点学科教学提出了明确要求:数学教学联系生活,学以致用。基础与提升结合,拓展与发展为方向的数学教学,使学生在数学教学中的受益不仅体现在数学成绩上,更体现在思维方式上,带给学生的是终生发展的优势。语文教学注重积累,读写结合。语文教学以读为本,以读促写,做到阅读到位,练笔有效,凭借教材,读写迁移。低、中年级要做到“读、背、议、写”,高年级要做到“读、背、议、辩、写”。英语教学韵律动感,趣味盎然。从上世纪90年代初,二实验小学就开始了外语教学的实验,学校采用韵律英语教学方法,把学生从繁重的学习负担中解放出来,大大提高了英语教学效率。使学生不再为记忆单词而烦恼,不再被题海而困扰,他们在英语学习过程中体验着轻松与快乐。体育艺术全员参与,整体提升。体育教育以学习“新课程标准”为基础,全面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心理健康教学紧随时代,触摸心灵。创建了从学校教育到家庭教育,从心理健康教育课到多角度、全方位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一条龙体系,建立融课程、活动、咨询、讲座、热线、家长学校为一体的全方位心理健康教育网络。科普育人,和谐发展。学校以科技教育为龙头,全面培养学生个性特长,开设了科技、发明、四驱车、电子、红领巾气象站、航模小组、科技阅览室、天文小组等20多个活动组,组织学生参加了国家发明创造展、全国教育工作者发明创造与科技创新大赛等活动。

4.完善学生评价。以往的教育评价注重选拔与甄别的功能,评价的主要内容常常侧重学生的认知能力或水平,评价的主体是教师,评价的方式单一。通过课题研究的实践,我们发挥了评价的激励引导作用,评价方式多种多样,更加重视过程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研究。在课题实践中,学校摸索出了学生主体道德行为评价的基本流程:个体自我评价→伙伴团体评价→家庭、邻里成员评价→教师评价→个体第二次评价。学校制定了“学生素质发展评估表”,用学生们喜闻乐见的笑脸等卡通形象对学生在学校、家庭、社区38项评估内容进行综合评价。在评估表中,除综合评价内容外,还包括学生成绩、身体素质、校长寄语、教师的话、学生的话、家长的话。

5.培养学习习惯。专家研究表明,3-12岁是人形成良好行为的关键期。12岁以后,孩子已逐渐形成许多习惯,新习惯要想扎下根来就难多了。孩子要学会学习,就必须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每学科、每节课教师都着力培养学生听、想、说、做、写的能力。要求学生“听”要聚精会神,不要心不在焉;“想”要积极思考,不要不动脑筋;“说”要畅所欲言,不要沉默寡言;“做”要主动合作,不要袖手旁观;“写”要专心细致,不要应付了事。

(四)塑造校园文化氛围

1.环境文化

这不仅仅是一种空间结构,更是一种文化概念,使学校文化体现出学习化、活动化、审美化、实用化的文化特性。由外部的显性的整体设计到内部的隐性的文化渗透,初步形成传统风格。从环境建设到教育教学和内部管理需要在前期进行整体的规划设计,以保证全面的统一和风格的鲜明。从蓝、灰、黄基本色调的确定到石、木的材料质地,以及“生动活泼”的学科课堂和“体验式”的德育,都紧紧围绕“生动活泼,全面发展”的办学理念做了整体搭建,之后着手各个部分的建设,所以,尽管很多方面是从无到有或是不断完善,但是,保证了总体风格不变,特色更加凸显,能够这样,源于之前的整体的设计和规划。

2.德育文化

(1)“小脚丫”解决德育大难题。面对思维活跃、个性突出的在新时期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学生,如何与时俱进,高质、高效地开展德育教育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急需解决的难题。学校以科学发展观的思想为指导,创造性地开展了具有本校特色的德育教育活动,改变了以往的“说服、批评”等教育方式,变命令为熏陶,变单一为多元,变无形为有形,变封闭为开放。走进学生心灵,真正触动学生的动情点、激发学生内在“需要”,通过民主的班级管理、丰富的社会实践、良好的教育氛围、多元的自主评价等系统的教育,使学生真正意义上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成为学生终身享用的良好品质,成为学生全面发展的催化剂。如:学校将无形的“说教”变成了有形的“引领”,解决了一直困扰德育工作多年的问题。学校在操场上喷绘了学生们喜闻乐见的卡通小脚丫,因为孩子们喜欢这种图案,就愿意在上面行走,不知不觉中就形成了整齐有序的队伍。

(2)常规工作有的放矢。每个班都张贴了新颁布实施的《中小学生守则》,各班利用班会、晨检时间逐条逐款认真学习,学校掀起了遵守则、用规范的新高潮;值周教师坚持“日查、周评、期结”,将常规检查落实到位,进行科学规范的评定,奖惩公正及时。学校设立了常规检查评比栏,公布每周各班“学习、纪律、卫生”得分情况,评出行为规范示范班。校园广播站吹响了学校文明新风的号角,坚持培育树立典型,用身边的人教育身边人的原则,实现了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榜样的力量带动人,以优秀的事迹感染人的目标,对全面育人的德育工作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3)明礼教育品味人生的开端。把“小事”作为“明礼”教育的突破囗。

(4)把实践体验作为“明礼”教育的主阵地。体验教育突出主体性,注重感悟性,强调心理内化,能使学生在体验中把教育要求内化为品质,外显为行为。结合环保日开展了“我与小草的对话”、环保手抄报比赛和“公园是咱家,美丽你我他”义务捡垃圾活动;结合国庆节举办了“美丽的祖国摄影图片展”等。另外,组织学生实践活动、爱心捐款、手拉手夏令营、冬令营活动等等。举行“让每一滴水都闪烁着光芒”“奋飞的雏鹰”“诚实—守信”“红领巾伴我成长”等主题鲜明、时代感强的活动,使“明礼”成为学生们心目中的一盏明灯。通过一系列活动,使广大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到了“明礼”的内涵,从而增强了礼仪、礼节、礼貌意识。

3.教师文化

做学生喜欢的教师。要求教师做到“让学生喜欢你的学科”“让学生喜欢你的课堂”“让学生喜欢你的为人”,每天上好一节课,每天与一个学生交流,每天观察并调查一个教学现象,每天寻找一道错题的根源,每天阅读半小时。在“十二五”期间,学校开展了面向新教师的“适应性”教研活动,面向全体教师的“发展性”教研活动,面向“骨干教师”的主体性教研活动。建设了一支主动发展的快乐教师队伍。“教师是一个学校的灵魂”,是学校的生命和活力所在,精神和力量所依。教师首先应该成为生动活泼、全面发展的榜样,从而引领学生,提高素质。

4.班级文化

研究中,我们发现学生在什么样的人际关系和环境中进行学习,就会有什么样的学习效果。同学关系甚至比师生关系更能促进学生的成长。同学之间既是学习共同体,也是情感共同体,学生要从竞争性学习方式,过渡到合作性学习方式。所以,学校把班级色彩鲜明的展板作为体现班级文化的有效平台,也是学生张扬个性、彰显特长的主阵地。

三、课题研究成果与成效

(一)课题研究获得的理论认识

1.对办学理念这一概念的再认识

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我们对办学理念这一概念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办学理念不等同于教育理念,是教育理念的下位概念。既有对教育本质的追溯和教育历史的传承,也有伴随时代发展的实践探索。

2.对我校办学理念的再认识

我校“生动活泼,全面发展”的办学理念是我们执行国家教育方针、遵循教育规律,针对自身实际的清晰定位

早在20世纪60年代,辅导员杂志就以“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得到发展”为题对我校进行了宣传。1994年,时任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来校视察亲笔题字:生动活泼 全面发展。2010年这一办学理念明确写进学校发展五年规划。适逢2010年出台《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在工作方针中,即写道“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在我校走进内涵发展,构建学校文化的新时期,再次回顾历史,让我们深感这八个字的办学理念与我们这所学校的深厚渊源以及与中国教育发展的密切关联。

如果说,“生动活泼”代表的是途径、方法、过程,那么,“全面发展”就是目标和追求。课题研究应该是从过程实施到目标实现的策略。

(二)课题研究获得的经验

1.学校文化的前期风格设定

2.文化建设的深化探索

3.在学习中发现和提炼学校文化

4.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诠释学校文化

5.在活动中养育学校文化

6.在言行中呈现学校文化

(三)课题研究的实践成果

学校文化是学校办学理念的载体。围绕此课题的研究,我们取得的最重要的研究成果就是以办学理念为核心的学校文化的建设。围绕着学校“生动活泼,全面发展”的办学理念,近几年,学校着手在办学理念、课堂教学、教育活动、育人环境、人文管理等五个方面进行文化层面上的认知和构建,支撑主课题研究的实践层面的框架。并以此逐步形成二实验小学整体办学风格。

1.构建了遵循教育规律的理念文化

(1)在延承历史中丰富和发展内涵

我们在传承理念的基础上,确定了“乐学、明礼”的校训(培养目标)。“乐学”为乐于学习、乐于读书、乐于思考、乐于实践。“明礼”为:孝亲敬长、团结仁爱、文明礼貌、诚实守信。给理念以德育和智育两个方面的支撑。

(2)坚持了办学实践与理念研究并重

为使理念植根于师生及家长的思想观念中,体现在具体的行为上,我们不仅在各项活动中反复宣讲,且历经两年的谋划设计,数易其稿,制作出一系列具有鲜明我校风格的学校文化用品、逐步将理念物化成校园中的各种景观、实物,形成标志。印在我校个性化的校本教材、学生用本、各种奖状、毕业生纪念册、信封、请柬、纸杯、记事本等各种办公用品上,制作成我校专用的幻灯片模板,体现在更新后的学校网站上,无处不在地进行理念文化的渗透。新生在家长的带领下报到,第一次走进校园,听到的音乐和欢迎词、看到的校园景观,所到之处,耳之所闻,目之所及,都有办学理念的元素,以至于摆在每个孩子课桌上的便笺纸(新一年家长会),在给家长提供记录便利的同时,也是在强化家长对我校办学理念、培养目标的了解,促其在对学校初步感官认识的基础上,在思想上逐步认同和配合学校的教育。我们还将《“生动活泼,全面发展”办学理念的实践研究》申报为省市科研课题,上升为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整改专委员会的课题进行研究。坚持学校内的小课题研究全部以此为核心展开,形成了论文集等课题成果。学校被评为市首批科研基地示范校。

目前,稳定的理念文化已成为学校持久发展的精神与灵魂。逐渐化作学校、师生的思想行为方式。

2.打造了生动快乐的课堂文化

课堂是学校文化建设的核心。我们把课程和课堂教学归结为课堂文化加以构建。

(1)构建了知识和能力并重的课程文化

按国家课程计划不断调整我校的课程安排,使之合理规范,力求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用好国家教材的同时,积极建设基于我校教育哲学、学生需求、地方期待的校本课程,与国家课程协调互补。我校的校本课程指向乐学明礼的培养目标,将德育、学科教学、体育锻炼、师生社团等统一纳入课程管理范畴,构建以课程为中心,以特色活动为载体,适合学生发展的课程体系。编著并不断修订《国学经典》教材,语文、数学、外语应用能力教材,课间的音乐熏陶教育教材,科技活动教材,书法教材等十余种,特别是数学课程的建设,形成了特色和品牌,使学校成为市民培养孩子数学特长的首选学校。课程文化的全面构建为办学理念的深入实施提供了资源基础和更广大的实施空间。

(2)构建了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模式

课堂构建分教师和学生两个层面。教师层面的标准是乐教、会教、教好,学生层面的标准是乐学、会学、学好。运用启发式、探究式、体验式等方法,让课堂生动起来,学生生长起来。

主校区的青年教师教学比赛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课前师徒的反复磨课,其间深入地说课、讲课、反思、评课。在形式的不断改进中,教师有了更多的真情投入。创新中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净月校区的高效课堂研究,通达校区的基础研究成果明显。我们同步推进备课、作业及辅导等项工作的开展,每学期的能力测试、百词、百题验收、期末考试等评价方式,共同构建了课堂和课程文化。

(3)开展了课堂教学开放活动和常规课观摩活动

我们精心设计了一二年级的教学开放活动。每天一个班级,用半天的时间,家长全程参与和观摩课堂教学活动。在三四年级开展精彩的诗文诵读展示活动、在高年级深入进行了作文课的观摩研究。开展“乐学杯”作文竞赛,并由获奖学生做活动总结的主角,配合课堂教学,促进学生读写和表达能力的提高。多层次、多内容的深度开放,使教育模式研究更深入,孩子们的知识能力进一步提升,家长对教育的理解加深。家校形成了教育的合力。学校还进行了所有一线教师参加的常规课观摩活动,促进了各年龄段各学科教师之间的学习和交流。2013年,教师参加的国家、省、市和学校的各类教学开放及比赛近百节。

课堂文化的外延还有清晨的国学诵读、英语诵读、AB班的辅导、高年级的作文竞赛。每天清晨的朗朗书声,让我们深入地体会到我们校园生活的文化品位。

(4)学科教学小课题研究成果

在《“生动活泼全面发展”办学理念的实践研究》这个主课题的框架下,结合“十二五”科研课题,我们学校及学校的全体老师结合教育教学实际,学校和学生的实际,开展了一些小课题研究。

在语文教学方面,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以我校科研教师团队为主进行了《小学文言文课堂教学策略与教学模式研究与实验》《小学语文教材中历史题材内容的教学策略与研究》的课题研究。

数学学科是我校的特色学科。经多年打造,在教学模式以及教学策略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近几年,数学学科进行了数学日记和数学评价方面的课题研究。“小学数学教学多元评价的实践研究”课题开展以来,使教师们更加明确了评价的目的,有意识进行评价方式的思考和探索。

英语学科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学科特点,进行了《利用命题评价的导向性促进有效教学行动研究》的小课题研究。在课堂实践中,充分体现人文性、过程性、开放性、激励性和多元性。努力为学生营造生动活泼的英语课堂。

音乐教学积极探索使每一个学生都能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学习和享受音乐乐趣的教学方式。开展了《课堂中激发学生学习音乐兴趣的研究》课题。

体育教师新结合课标的要求不断转变教育观念,开展了《寓教于乐——在游戏中巩固、提高体育技能的研究》,经过实践探索,学生不仅乐于参加体育锻炼,而且形成了一定的体育技能。

美术学科加强美术学习活动的综合性,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关联,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我校的美术教师开展了《借助绘本优化小学低年级美术教育教学的研究》的研究,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无论是在理论还是实践方面,都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果。

3.创新了丰富精致的活动文化

活动是综合提升学生能力和素质的重要载体,也是内涵和特色的具体体现。我们坚持知识与素质结合,课上与课下一体,学校与社会互动,创造性地构建整体活动文化。

(1)构建了庄重多样的仪式文化

仪式能提升师生尊敬、热爱及认同之心。我校对开学式、升旗式、颁奖式、传统节日及五一、六一、国庆节等重要活动仪式等逐一精心设计。追求精致、独特和丰富。重视师生的全员参与。如每周进行的升旗仪式,次次都有新意,教育意义极强,触动着师生的内心,产生对下一周升旗的期待。学校承办全市的“向国旗敬礼,做一个有道理的人”启动仪式,仪式有了吸引力和教育力,成为重要的教育资源。

(2)扎实了日常“明礼”的品行文化

在日常教育管理、班队会、八字道德教育、公民意识教育、感动校园故事比赛、六年级青春期教育、中队活动、团员教育中,我们不断地倡导和训练品行习惯。七彩虹广播站每周都向师生传递着正能量。把“明礼”校训变成学生的日常行为。来过我校的领导、同行和外宾,无不体会到孩子们的自然快乐和彬彬有礼。这是我校德育的一张实景名片。

(3)推进了丰富多彩的社团文化

学校精心开设了培养学生特长爱好的乐队、合唱、科技、书法、美术、跆拳道、篮球、田径等十余个社团。提出了体育加艺术加科技的“2+1+1”特长教育,让学生们掌握2项体育技能、1项艺术技能和科技创新能力。体育节、科技艺术节上孩子们的精彩表现展示了社团活动的魅力。张扬了个性,培养了特长,促进了孩子们自主发展,全面发展。

(4)实现了学校与社会文化的有效对接

学校活动延伸至祖国的自然山川及历史文化中,延伸到与国际教育的交流中。西安的修学励志夏令营,到北京与美国学校的联谊活动,韩国友谊校以及瑞典教育团体的来访等。让孩子们与社会和自然对接,与民族传统文化血脉对接,与国际文化对接。培养了公民意识、民族意识和面向世界的发展意识。潜移默化地受到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教育。

(5)丰硕了活动育人成果

结合学校办学理念的主课题研究,我们有计划地开展了一系列活动。面向家长的教学开放日活动,古诗经典诵读活动,中高年级的作文竞赛活动,英语好声音活动,以普通话推广周为契机的手抄报、书法表演,还有快板、诗朗诵等文艺表演活动、世界读书日等主题活动,让一个个文化符号在师生心中跃动。

在南关区运动会上我校多次夺得第一,代表吉林省参加国家教育部体质监测的效果良好。红旗接力赛、大小绳比赛生动开展,军乐队和小杜鹃合唱队再获全市特等奖,学生在全市学校文艺汇演和综合学科质量汇报中表现出色,充分展示了学校活动的文化品质。

4.建设了典雅厚重的环境文化

环境是育人场所和载体。三个校区的环境文化主题各有不同。主校区以“经典”文化为主题,净月校区以“现代”文化为主题,通达校区以“开放”文化为主题。打造各自的风格和色彩。

主校区的文化建设,在内容上,以传统文化和学校办学理念为主体,巧妙地建构在校园的不同位置;在材料上,以能够久远传承的钢、木、石制成,古朴、厚重、贴近自然;在色彩上,以黄、蓝、灰为主色调,高雅、宁静,富有童趣。

教学楼内,一楼国学走廊、二楼数学走廊、三楼艺术走廊、四楼和小楼的学生作品体现了以生为本。走廊里巨大的算盘屏风,有趣的数学谜题,墙上砚台、竹简等形状的《弟子规》石刻,古意盎然的国画、传统文化为背景的班级展板……大气低调,文化气息浓厚。

校园里,黄灰蓝色的教学楼厚重典雅。巨幅的石刻《千字文》,“仁、义、礼、智、信、孝”为主题的文化墙,实木长凳两边各类石制棋盘,操场上彩色的传统游戏格子,环抱校园的桃李冬青……耳濡目染,内化成孩子们心灵的真善美和言行的明礼诚信。

净月校区和通达校区的文化建设分别以现代和开放为主题特色。

5.形成了制度和人文并重的治校文化

(1)学校整体运行和谐向上

我们崇尚“制度宜严、管理宜简、风气宜厚、奖罚宜宽”的治校思路。在这个思路的指导下,一线与后勤,各部门各项工作都有序而高效地运行,形成了简洁、高效、和谐、凝心聚力的治校文化。

(2)党务和工会工作推动发展

按教育局党委要求,我们认真做好组织发展、党员教育、党带团、民主党派等工作,深入开展群众路线活动,五四青年节党带团活动,党政相互促进,共促发展。

工会工作在教职工的工作与健康,医疗保险,离退休职工等方面细致工作,对聘任教师相关保险及工资待遇方面高度重视,及时进行各种慰问。维护了教工利益,推进了民主管理。

(3)形成了高素质的治校团队

领导班子团结、务实、创新。中层干部和组长队伍团结协作、勇于担当、承上启下,善于服务。班主任和值周队伍胸怀学校、情系学生、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各学科教师队伍乐于研究,精心育人,恪尽职守。后勤服务队伍兢兢业业、默默服务,维护学校的整洁、有序和安全。队伍整体在精神上和行动上具有积极的进取精神和极强的凝聚力。每天都用服务师生的扎实行动诠释着我校的治校文化。

开展主题为“我和学校的故事”“我的专业成长故事”的教师讲演活动,不同年龄段教师的回顾与表达,更让学校的历史文化和教师的专业发展紧密相连,让学校的治校文化具有了情感的浓度和温度。

这一课题研究,不仅提高了广大教师对素质教育和学校办学理念的深入认识和理解,且有效调动了教师主动参与教学研究的积极性,为教师的专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为学校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我校会扎实走好深入开展课题研究的每一步。

(执笔人:李海英)

课题负责人:李亚君

课题组成员:丛 枫 谷小颖 刘丽萍 李海英

      陈 丽 陈 洋 吕大光 刘伟东

      段志杰 张淑丽 马晓慧 王东枚

      赵淑荣 王 罡 孙 颖 王 爽

      刘秀梅 田 媛 杨春红 刘书宾

      李丽影 钱井伟 赵 辉 李劲草

      孙月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