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地方政府推进新闻出版产业科技创新的对策研究

地方政府推进新闻出版产业科技创新的对策研究

时间:2022-02-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地方政府推动新闻出版产业科技创新工作,实际上也存在着管理
地方政府推进新闻出版产业科技创新的对策研究_以力场分析为视角_改革、发展与创新:二十二届全国书博会征文集

地方政府推进新闻出版产业科技创新的对策研究——以力场分析为视角

张 隽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新闻出版产业是文化产业中的支柱产业,文化产业作为21世纪发展最快的朝阳产业之一,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我国尽管是文化资源大国,但并非文化产业强国,文化产业整体竞争力还很薄弱。这其中缺乏创新能力,缺少文化产品创新是重要的原因。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都明确提出创新驱动,转型发展。N市委、市政府更是提出:争创“四个第一”,实施创新驱动,打造人才和科技创新名城的战略目标。因此,如何运用高新技术创新新闻出版生产方式,培育新兴新闻出版产业和业态,提高新闻出版产业竞争力,实现由文化资源大市向文化产业强市转变,是十分迫切的现实问题。

新闻出版产业科技创新离不开政府的强力推动,在中国的现实环境下,政府的作用尤为重要。因此,本文尝试从政府工作的角度,运用力场分析的理论和方法,对地方政府推进新闻出版产业科技创新工作进行系统分析,从中找出问题和原因,并提出相应对策和建议,以期为政府推进新闻出版产业科技创新工作提供有益借鉴。

二、主要概念和理论

(一)创新和科技创新

创新的概念最早由熊彼得(Schumpeter)提出。他认为,创新是指把一种新的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新结合”引入生产体系。他把创新划分为五个不同的类型:新产品、新的生产方法、新的供应源、开辟新市场、新的企业组织方式。因此熊彼得的创新概念包括技术性变化的创新和非技术变化的组织创新。

新产品、新生产方法的创新是经济学家主要关注的两类创新,即通常意义上的科技创新。施莫克勒(Schmookler)指出了“产品技术”与“生产技术”的区别。他把“产品技术”定义为如何创造或改进产品的知识;而把“生产技术”定义为如何生产产品的知识。

(二)力场分析法

力场分析法是本文运用的重要分析方法。它引用物理学中的力场概念和物体的力学平衡原理,指出任何处于稳定状态下的事物都处在一对相反作用力平衡的力场之中,只有打破力场的平衡状态,才能改变事物的稳定状态。

库尔特·卢因(Kurt Lewin)创造了力场分析法。他认为变革不是一种静止的状态,而是一种动态平衡,是驱动力和制约力相互作用的结果,只有驱动力超过制约力并占据主导地位时,才会产生变革的行为和效果。

力场分析法的主要思路是:问题的存在大都有多方面原因,而各原因作用的强弱并不相同;问题的原因基本可以归于动力因素和阻力因素两大方面,只有找到问题存在的动力因素和阻力因素,才能设计出实现变革的方法;采取的变革措施主要是降低反对因素以减弱阻力或者增强支持因素以提高动力,而通过减少阻力进行变革往往会更容易些。

三、N市新闻出版产业科技创新的现状和存在问题

(一)现状

近年来,N市实施“文化城市战略”,以建设全省文化中心为目标,抢抓机遇,新闻出版产业在积极探索中快速发展。全市已初步形成了以新闻传媒、出版发行、印刷复制为重点,多种新闻出版业态并行发展的新格局。全市新闻出版产业科技创新也有较快的发展。

传统新闻出版产业逐步运用高新技术进行升级改造。具有代表性的有传统印刷业利用新技术实现了向现代印刷业的转变,各类传统媒体加快了对内容制作和表现方式全过程数字化的进程。如:N市爱德印刷公司、N市精艺印刷公司等传统印刷企业运用CTP直接制版技术和多色高速大幅面印制技术实现转型升级;N市日报社实施报网互动;N市晚报、N市出版社建设和完善了数字编辑出版发行平台。

数字化、网络化催生了新的新闻出版产业业态。数字视听、数字出版、数字传输、新媒体等新型新闻出版产业业态发展迅速。如:N市龙虎网络公司打造的手机报和移动新媒体,N市影岚科技公司运营的移动掌上社区,N市塔普文化公司开发出的新视觉电子新媒体等。

新闻出版产业聚集区合力打造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传统产业园区由以房租收入为主、低层次竞争,逐步向建设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为入驻新闻出版企业提供高附加值服务转变,实现了新闻出版产业园区跨越式发展。如:徐庄国家版权示范基地打造版权服务公共技术平台,江苏国家数字出版基地N市园区开发数字出版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等。

(二)存在问题

科技突飞猛进与新闻出版产业支撑技术研发、转化和应用薄弱形成了落差。进入20世纪后半期,科技增长周期不断缩短,新技术层出不穷。但由于新闻出版产业相对应的支撑技术研发薄弱,同时产学研共同体、公共技术服务体系和技术中介机构缺乏,加之对知识产权保护不力,致使新技术在新闻出版产业的转化和应用上的速度相对缓慢,进而影响到科技创新对新闻出版产业发展巨大能量的释放。

新兴产业发展迅速与传统产业科技创新缓慢形成了落差。以网络化、数字化和新媒体为代表的信息技术革命,催生了现代新闻出版产业业态,数字出版、网络游戏、数码动漫、手机音乐等新兴产业发展迅速,但产业份额和市场占有率还不高。因此,如何利用数字化等先进技术提升和拓展传统新闻出版产业的科技含量与发展空间,已成为传统新闻出版产业寻求突破、转型升级并带动产业整体健康发展的关键。

文化科技的进步与文化内容创新不足形成了落差。文化科技的进步不断拓宽新闻出版产业的边界和领域,延伸新闻出版产业的产业链和价值链。技术发展离不开新闻出版产业内容创新这个载体,内容创意仍然是新闻出版产业的核心价值,而当前内容创意的缺乏也直接影响到技术的创新。

体制内企业创新不足与体制外中小企业创新渴求形成了落差。体制内规模以上新闻出版企业集中,占据传统产业主要份额。但由于自身体制、机制以及行业垄断地位的限制,科技创新积极性并不高。而广大中小新闻出版企业因其具有“专”“精”“特”“新”的特点以及自身生存的压力,创新积极性高,发展潜力巨大。如:广大中小民营出版策划公司、发行公司和出版工作室,已成为传统出版业向数字出版产业转型的主要推动力量,而国有出版集团、出版社对发展数字出版的必要性和紧迫感认知不足,多采取怀疑观望的态度,资金投入也明显不够。

四、地方政府推进新闻出版产业科技创新的力场分析

库尔特·卢因所创造的力场分析法,主要应用于企业组织的改革,是企业管理的分析方法。地方政府推动新闻出版产业科技创新工作,实际上也存在着管理方面的问题。因此,借用力场分析法对其进行动力和阻力的分析,有其合理性和适用性。

(一)动力分析

绿色GDP。绿色GDP(可持续收入)的基本思想是由英国经济学家希克斯(John Richard Hicks)在其1946年的著作中提出的。这个概念的基础是:只有当全部的资本存量随时间保持不变或增长时,这种发展途径才是可持续的。我国于2004年由国家环保总局和国家统计局发布了第一份官方的《中国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研究报告2004》,表明中国政府越来越重视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绿色GDP和可持续发展也是领导干部科学政绩观的核心内容和对领导干部进行有效考核的新要求。新闻出版产业是21世纪的朝阳产业和绿色产业,积极推进新闻出版产业科技创新,有助于发挥新闻出版产业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和环境污染少的优点,符合环境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文化资源要素整合。文化资源有四种基本形态,分别是符号化意义的文化资源,经验型的技能文化资源,垄断性的旅游文化资源和创新型的智力文化资源。借助现代技术手段,可以将不同类型的文化资源进行整合,使得文化资源获取信息化存在形态,而信息资源数量和质量的提高,标志着文化资源开发的深度和配置的优化程度的不断增强。同时,信息技术等先进科技在新闻出版产业中的运用,将大大便捷文化资源的搜索与加工,有利于全球文化资源的有效整合。

新闻出版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技术与文化的融合,促进科技创新理念渗透到了新闻出版产业的策划、生产、营销、品牌和经营管理等各个环节,彻底改变了新闻出版产业的价值创造链条。可以使提供的产品更加富有科技含量和文化品位,新闻出版产业内部结构变得更加灵活和合理,促使新闻出版产业的结构调整和转型。

需求拉动和拉动需求。按照国际经验,当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的时候,文化消费会快速增长;接近或超过5000美元时,文化消费则会出现“井喷”。2008年,我国人均GDP已超过3000美元,根据国际经验估算,我国文化消费支出总量应该在4万亿以上,而实际上只有不到8000亿元,这意味着我国居民文化消费潜力远未得到释放。技术创新是促使精神和文化需求释放为外在需求的动力。政府大力推进新闻出版产业科技创新,既有利于释放文化消费需求,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同时也起到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

(二)阻力分析

消除或减弱阻力,是力场分析法的主要立足点。只有找出阻碍地方政府推进新闻出版产业科技创新的主客观因素,才可能提出有针对性的、切实可行的改革措施,从而摆脱新闻出版产业科技创新现有的困境,更快地达到预期的目标状态。

1.观念的障碍。长期以来,党委和政府过于强调新闻出版产业的意识形态,使得新闻出版产业发展与创新意识的内驱力不足。突出表现为:重计划轻市场、重传统轻变革、重形式轻内容。这导致新闻出版科技创新滞后,文化资源配置不合理,资源闲置浪费等问题比较突出。文化作品和文化服务也因创新思维的滞后,导致其感染力、覆盖面、影响力下降,而这又直接影响到主流意识形态的巩固与加强。

2.体制机制的障碍。管理体制不顺。主要表现为:党委部门和政府部门尚缺乏明确的权责划分和有效协调机制。党委部门往往也参与甚至主抓产业发展工作,由于其对新闻出版产业具体领域缺乏业务上的了解,对文化市场情况并不掌握,因而颁布的政策和实施的行为在效果上并不理想

管理模式僵化。当前政府管理新闻出版产业科技创新工作的模式还未真正摆脱传统计划经济模式的影响,对文化发展的决策权主要集中在政府手中,而政府又往往忽视科技创新的作用。这样就造成:一方面,新闻出版产业基础科技、支撑技术创新投入不足,政府主导作用发挥不够;另一方面,不能适应科技创新背景下的新闻出版产业发展自身规律,对作为科技创新研发、转化和应用主体的广大新闻出版企业和社会组织的激励和支持不够,市场引导作用也没有很好的发挥出来。

政策法规不完善。突出表现为:一是政策法规空白点还比较多,无章可循的现象依然存在。例如:对于科技领域的许多现行优惠政策,新闻出版企业如何才能享受?同时科技企业能否享受新闻出版产业政策?要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界定什么是文化科技企业,而目前尚未有政策予以明确规定。又如:新闻出版产业聚集区(或园区)是科技创新的重要载体,而如何支持和引导园区大力开展科技创新和建设高科技服务平台,也是无章可循。二是产业政策法规对科技创新的扶持力度偏弱。主要表现为税收扶持力度不够,政府财政补贴少,政府信贷政策扶持机制还不健全。如:由于金融体制创新不足,政府信用担保机制缺乏,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评估质押融资渠道不畅,导致中小型高科技文化企业难以获得信贷支持,直接影响到其技术创新的积极性。

3.能力的障碍。管理干部对新闻出版产业科技创新工作的知识储备不足。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新闻出版产业越来越与高新技术结合起来,形成独特的产业秉性。因此,既懂新闻出版产业又懂技术创新规律的高素质管理干部是顺利开展新闻出版产业科技创新工作的必要条件。长期以来高度重视文化的意识形态性和高度集中的文化管理体制,使得新闻出版行政管理部门不很重视管理干部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干部队伍中存在的知识老化、知识面窄、知识结构不合理等问题相当严重。

社会中介组织欠发达。包括行业协会、技术管理、咨询、转化和交易经纪机构等在内的社会中介组织在新闻出版产业科技创新中可以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成为重要的参与力量。目前,N市各类新闻出版技术中介机构、信息咨询机构、经纪公司、技术培训机构仍欠发达。这类机构在开拓新闻出版产业科技创新的人才、信息、资金、技术等要素市场方面力量薄弱,没有发挥出促进新闻出版企业技术进步的作用。

五、地方政府推进文化产业科技创新的对策建议

(一)减弱阻力

1.树立新闻出版产业与科技创新互相融合的发展观。地方政府必须转变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发展新闻出版产业的传统观念和思维定势,确立既符合科技创新主导的新闻出版产业发展自身规律和特点,又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新的新闻出版产业发展观。要认识到创新是新闻出版产业的动力和活力之源,增强创新意识,加快体制机制创新和技术创新步伐,不断增强文化的影响力、渗透力和市场竞争力。

2.重塑管理体制和管理职能。首先,应当理顺管理体制。新闻出版产业科技创新体制改革的核心是新闻出版行政管理部门的职能转变,其主要内容是实现三个转变,即从微观管理为主转变为宏观管理为主,从直接管理为主转变为间接管理为主,由“办文化”为主转变为“管文化”。其次,应当理顺党委、政府管理部门的职能关系。切实按照“党委统一领导,政府组织实施,宣传部门协调指导,新闻出版行政主管部门具体负责”的原则履行好各自职责。建议建立新的统筹管理主体“文化科技创新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借此解决新闻出版科技创新工作中的职能交叉问题。

3.完善政策法规体系。对没有上位法或上位法未予明确的,应当结合本地实际尽可能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关的实施细则,确保有法可依。应当组织对新闻出版科技市场和新闻出版企业技术创新情况进行调研,在此基础上加紧制定以《推进新闻出版科技创新的实施意见》《新闻出版产业投资指导目录》《文化企业认定办法》等为核心的政策法规,建立起本地区新闻出版产业创新发展的政策法规体系。

应当制定鼓励和扶持新闻出版企业技术创新的经济政策。主要是:运用税费手段,对实施科技创新的行业实行税收优惠政策;扶持精品创作,打造拳头文化产品,提供支持性政策措施;制定拉动文化消费的经济政策。

4.大力发展新闻出版科技中介组织。应当努力提高新闻出版领域社会中介组织的数量和质量,特别是积极发展各类新闻出版行业协会、文化技术代理机构、文化科技咨询服务机构、文化技术和产品评估检验机构、文化技术交易机构等多样化的新闻出版科技中介组织。

应当理顺政府与行业协会等社会中介组织的关系。政府应当尽快从办行业中介组织的角色转变为管理角色,为行业中介组织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引导行业中介组织加强自律。行业中介组织应当承担起某些新闻出版科技创新的管理职能,利用信息优势,组织联合攻关,推进新闻出版行业技术进步。

(二)增强动力

增强动力的措施有很多,这里重点讨论两个方面。

1.加大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和扶持力度。科技创新的动力根源是知识产权制度,因为知识产权鼓励创造和创新。新闻出版产业的核心是版权产业,其繁荣和创新依赖于知识产权的保护。因此,应当加大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建立长效管理制度,实行属地管理和层级管理,强化市区(县)各级的知识产权监督管理责任,形成市、区(县)、街道有机联动,执法指导与执法监管相结合的知识产权执法工作机制。应当充分发挥知识产权集体管理组织在保护权利人权利方面的积极作用。

同时,应当加大对知识产权的扶持力度。提高兴办高新技术型新闻出版企业以知识产权出资入股的比例。对于新闻出版企业知识产权研发费用、知识产权转化和实施费用等准予会计处理,并给予适当奖励。建立知识产权评估程序和标准,探索对新闻出版企业自主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给予质押或登记融资。

2.加快科技服务公共平台建设。指导思想是树立公共服务的理念,加快建成统一的文化科技公共服务平台。主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建立新闻出版产业科技服务中心,构建政务受理、科技服务、政务信息三大服务系统。二是成立新闻出版产业科技转化交易中心,为新闻出版产业科技项目搭建一个招商、引资、推荐等为一体的公共服务平台。三是设立新闻出版产业科技创新项目库,定期更新各类新闻出版科技招商引资项目,并为入库项目提供多种推介服务。四是由政府引导,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积极参与,搭建新闻出版产业科技创新政产学研平台。五是建设新闻出版科技创新专门网站,网站提供新闻出版产业科技发展的最新状况、新闻出版产业科技项目投融资机会、新闻出版产业科技人才双向交流信息和网上培训等。

(三)保障措施

首先是机构的保障。加快建立文化科技创新领导小组和办事机构,建立联席会议制度。

其次是人员的保障。在新闻出版行政管理部门内部设置政策法规处和产业发展处,配齐既懂文化经济领域政策法规,又有科技创新思维的专业人员。结合初任公务员、公务员晋级培训、公务员“3+X”公共管理知识培训等学习机会加强对新闻出版行政管理部门管理干部业务能力和业务水平的培养。

最后是加大财政的支持力度。要研究加大对新闻出版科技创新投入的方案,力争使本级文化建设支出占财政支出的份额有较大幅度提升。新闻出版行政管理部门应当根据具体新闻出版科技创新发展规划和科技项目实际需要,制定相关计划,拿出详细方案,造出预算,向财政申请专项拨款。要继续发挥政府专项扶持资金的引导作用,增加财政对新闻出版产业专项扶持资金的投入,加大对新闻出版产业科技创新项目的扶持力度。

参考文献

1.[挪]詹·法格博格等主编.牛津创新手册[M].知识产权出版社,2009.

2.张明.勒温的力场分析对学校管理的启示[J].教学探索,2007,(12):1.

3.王晓明.国外发展观的演变与当代中国科学发展战略[J].南方论丛,2007(2):42.

4.刘吉发,岳红记,陈怀平.文化产业学[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5.

5.胡丽芳.打造会展旅游城市的“黄金三角”[J].中国会展,2008(16):23.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