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青岛市推进海洋产业技术创新的对策研究

青岛市推进海洋产业技术创新的对策研究

时间:2022-11-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青岛在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建设中占据龙头地位。“十一五”期间,青岛市海洋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5%以上。而实现这个目标的关键是有效推进海洋产业的技术创新。蓝色经济区的建设为青岛海洋产业的技术创新带来重要的发展机遇和挑战,特别是以海洋装备制造业为代表的高端制造业,更需要走以自主创新带动产业发展的道路。在调研中,驻青涉海企业对创新需求最多的是创新服务平台和创新支持政策。

青岛市推进海洋产业技术创新的对策研究

中国海洋大学课题组

我国高度重视发展海洋经济,“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海洋经济。2011年9月,国家海洋局、科技部、教育部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等联合发布的《国家“十二五”海洋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在“十二五”期间,海洋科技对海洋经济的贡献率要由“十一五”时期的54.5%上升到60%;海洋开发技术自主化实现大发展,专利授权增长35%以上。

青岛在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建设中占据龙头地位。“十一五”期间,青岛市海洋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5%以上。青岛市委、市政府适时提出打造“海洋硅谷”,目标是把青岛建设成“我国海洋经济科学发展的先行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核心区、海洋自主研发和高端产业的聚集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的示范区”。而实现这个目标的关键是有效推进海洋产业的技术创新。

一、青岛市推进海洋产业技术创新的背景

(一)推进海洋产业技术创新是产业结构调整与增长方式转型的需要

提升产业结构调整与增长方式转型是我国“十二五”期间经济工作的主旋律。2011年6月,国家发改委颁布实施了《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版)》,鼓励类中新增了新能源、城市轨道交通装备、综合交通运输公共安全与应急产品等14个门类,淘汰类新增了船舶和民爆产品门类。为了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新目录增加了海洋工程专用作业船和海洋工程装备的条目。2010年,青岛海洋产业总产值占青岛GDP的比重达25%,在青岛的第二、三产业当中,港口运输与物流、海洋船舶制造、海洋油气勘探与开采等产业占有较大比重。因此,以海洋产业为切入点,通过提升海洋产业技术创新效率,大力发展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改造和提升传统海洋产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是推动青岛市产业结构和增长方式转型的重要步骤。

(二)推进海洋产业技术创新是蓝色经济区建设的需要

2011年1月,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这是我国第一个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青岛作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龙头,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具备发展海洋经济的优势基础。蓝色经济区的建设为青岛海洋产业的技术创新带来重要的发展机遇和挑战,特别是以海洋装备制造业为代表的高端制造业,更需要走以自主创新带动产业发展的道路。

(三)推进海洋产业技术创新是对外开放和应对经济全球化的需要

青岛建置以来经历了121年的发展历程,目前已经成为我国东部沿海地区重要的经济中心城市,成为具有一定吸引辐射能力和作用的区域发展中心。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青岛在中日韩自由贸易区建设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由于其历史的原因,青岛与德国等欧洲国家的技术经济合作也比较频繁。日本和北欧各国都是在全球海洋技术和海洋经济发展走在前沿的国家,青岛的对外经济交往离不开港口航运与物流服务的发展,而青岛海洋新兴产业的发展也需要与国外经济进行技术创新的交流和合作。

二、青岛市海洋产业技术创新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一)青岛市涉海企业技术创新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青岛80多家涉海企业技术创新环节的调研,发现以下问题:

(1)青岛虽然海洋科研基础雄厚,但是技术创新的承担主体基本都是大的科研机构和大企业。涉海企业当中,海洋科研和技术转化的能力也呈现大小不均匀的特点。比如,我们调研的明月集团已成为世界最大的海藻加工生产基地,主导产品海藻酸钠年产量达1万吨,位居世界同行业首位,被国家五部委认定为全国同行业唯一一家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国家“863”计划成果产业化基地。而很多中小型涉海企业根本没有研发机构和技术转化机构,或者直接将技术研发任务委托给独立科研机构去做。

(2)驻青涉海企业的技术来源主要为合作开发,购买、引进现有技术以及通过仪器设备购买实现技术升级。调研中发现,真正能够做到自主研发基本都是国有研发机构下属企业和受到市政府重点支持的大企业。大部分中小型涉海企业仍旧把引进现有技术和购买先进仪器设备作为技术改进升级的主要方式。

(3)政府在对企业海洋科研项目的扶持上呈现“抓大放小,抓新放旧”特点,海洋新兴产业大项目受到的扶持力度大,而传统海洋产业技术创新项目支持力度不够。在调研中,我们发现在海洋技术创新项目的支持上,新兴海洋产业的大项目更受青睐,如黄岛电厂、隆海集团与天津海水淡化所分别合作承担的“3万吨/日低温多效蒸馏海水淡化”等3个国家科技计划;中科院海洋所承担的国家支撑计划“海洋工程结构浪花飞溅区腐蚀控制技术及应用”,资助额度4564万元。而中小型涉海企业受到政府直接技术创新经费支持的比例非常低,特别是规模不够大的传统海洋产业的技术改造升级项目得到政府扶持的难度更大。

(4)青岛涉海企业在国内的竞争力较大,而国际竞争力不足。调研中发现除了几家像明月集团这样的大企业和挂靠在国家科研院所下的内部企业外,青岛的大部分涉海企业在核心技术上几乎是空白,只是处于简单的生产制造阶段,产品也主要面向国内市场。

(5)驻青涉海企业的创新服务平台建设落后。在调研中,驻青涉海企业对创新需求最多的是创新服务平台和创新支持政策。而创新服务平台中,以共性技术研发、技术产权交易平台的需求最多。在对技术中介的各种服务的需求中,以技术产权交易、技术标准、技术产权和融资服务的需求最为迫切。而青岛目前还没有形成为产业发展提供服务的配套服务群,涉海中介机构数量较少,涉海技术专业服务不到位,尤其缺少知识密集型的科技经济中介;缺乏专业的中介经纪人才,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陆海各类资源的优势互补和产业的联动发展。

(6)企业技术创新融资困难,部分驻青涉海企业技术投入资本短缺。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难度比陆上资源的开发利用要大很多,因此,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和海洋产业的发展需要充足的、持续的资金投入为支撑,通过建立高效的投融资平台,以资本运作为纽带,使海洋科研成果转化链条上的科研机构、中试机构、创投机构、生产企业、服务机构等以技术关联、产业配套、利益共享等方式,建立起利益共同体。但目前青岛尚未建立起完善的投融资机制,资本平台的构建相对滞后,虽然投资主体日趋多元化,但政府主导投资的格局尚未真正改变,由此引起融资形式单一、融资渠道狭窄、资金利用效率低、责任权利界定不清、风险控制不当等问题,导致难以有效地吸引社会资本进入这一领域,也无法发挥财政资金的政策引导和带动作用。与此同时,外商投资多集中于房地产及传统工业产业,对海洋高新技术研发、转化及产业化项目的投资较少,使得海洋科技产业难以借力发展。此外,由于缺乏投资的风险约束机制和资本退出机制,极大限制了金融资本投向海洋高新技术产业的积极性。

(二)青岛市海洋科研机构技术研发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青岛科研机构科研人员的问卷调查,发现青岛的涉海科研机构和科研人员在技术创新方面呈现以下特点:

(1)青岛的海洋科技人才在全国来说规模最大,但多集中在海洋基础科研领域。从全国来看,青岛的海洋科技基础性研究有相当规模,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等近50%国家级的海洋教育、科研机构,近50%的海洋科技人员、2/3以上的海洋方面的两院院士集聚于此。青岛市海洋科技应用技术开发人才与基础研究人才的比例仅为1∶3,这也导致了不少海洋科技成果的流失。除海洋生物技术领域人才优势较为明显外,海洋工程装备、海洋生物医药、海洋矿产与新能源利用、海洋仪器仪表等领域的科研人才都很缺乏。

(2)就科研工作条件来说,青岛海洋科技人员对实验基地和实验设施较为不满意。通过资料检索和调研发现,全国大约50%的海洋科研成果诞生在青岛,海洋科研和技术转化的承担主体基本上是大的科研机构和大企业,特别是国家级涉海科研机构起了“挑大梁”的作用,已启动的17个海洋领域国家重大基础性研究项目(“973”计划),以及国家“863”计划、自然科学基金计划、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项目等各类国家级项目几乎都由国家级涉海科研机构承担。科研人员对实验基地和实验设施不满意,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海洋科技成果转化率不高的原因。

(3)据调研,对于所在科研机构的科研环境,青岛涉海科技人员不满意程度比较高的几个方面是学术民主气氛、机构科研成果转化率、机构未来的科研发展规划以及科研资源分配的公平性。调查发现,某些驻青海洋科研机构在学术氛围和科研资源分配中的行政力量较为强大,年轻科研人员的科研压力很大,未来的学术空间不明朗。

(4)据调研,青岛科研人员对激励体制中的“股权、知识产权”的不满意程度最高,其次是薪酬奖励和职业发展空间。调查发现,几乎所有驻青涉海科研机构都是国有事业单位,而非股份制企业,年轻科研人员普遍对现有的薪酬奖励机制表示不满。

(5)据调研,影响青岛科研人员科技产出的各类因素当中,占第一位的是科研经费的制约,其次是仪器设备制约和制度安排制约,表现为部分驻青科研机构的实验设备、实验器材不够先进和完善,有的科研机构缺乏针对年轻科研人员的经费支持、科研培训以及合作交流平台。在制约驻青科研人员科研成果转化的各类因素中,表现最为突出的是中介平台,在科技成果和消费市场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平台和交易机制;其次是制度安排和实验基地,表现为科研机构对科技成果的产业化不重视,没有针对本机构成果产业化的专项经费和制度激励,没有向市场宣传和出售科研成果的意识。在调研的某些科研机构中,科研的过程仅限于争取国家纵向科研经费,通过研究过程发表论文或申请专利,然后通过项目结题就终止了。很多的科研成果和专利成了书柜里的装饰品,而不为企业所知。研究机构既无对横向科研项目的鼓励,也没有对科研成果市场化的任何安排,而作为主角的科研人员,也因为单位不鼓励、无相关政策支持而放弃对科研成果的市场推广和应用研究。

三、青岛市推进海洋产业技术创新的政策建议

根据前面对现状的调研结果,以下从人力资源、公共政策、创新资源配置、市场培植等几方面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政策建议。

(一)人力资源方面

(1)建立海洋人才交流服务中心,定期举办海洋专场人才招聘会,打造海洋人才招聘交流的国家级品牌及东北亚海洋人才聚集中心。目前,国内针对海洋人才的招聘平台是由浙江舟山负责维护的中国海洋人才网(http://rencai.cseac.com/)和天津国家海洋信息中心维护的国家海洋人才网(http://www.ohrc.org.cn/),前者偏向普通涉海企业和涉海毕业生,而后者偏重于海洋高科技人员和国际人才交流。目前舟山以中国海洋科技创新引智园区、海洋科学城、海洋经济创业创新领军人才示范园区、创意软件园和留学生创业园等各级各类创业创新载体为依托,以“人才+项目+团队”为主要模式,积极引进培养一批具有海洋经济特色的海内外创业创新领军人才及团队。宁波也在实施海洋人才先行的一号强市工程。在对海洋人才的争夺中,青岛因为汇聚了众多国家级海洋科研机构而具有天然优势,青岛市也在蓝色经济区的建设积极酝酿各种人才工程。但是问卷调查也显示出在人才培育、科研发展环境中尚存在不足之处。建议青岛市政府定期举办各类面向大中小型企业的海洋专场人才招聘会,同时要改善薪酬设计,不仅筑巢引人,还要以环境待遇等优势留人。

(2)以人为本,环境留人,福利留人,完善中青年海洋科技人员的工作条件和生活福利。人是创新的核心,是创新的灵魂,创新效率的提高归根结底要落实到人力资本水平的提高上,最终要落实到提高人的智力资源成果化上。制定和实施对各类特别是海洋高新技术领域人才的优惠政策,用良好的机制、政策留住和凝聚创新型人才,为最终利用好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必须打破单位部门壁垒,鼓励人才合理流动以形成开放灵活的人才市场配置机制;要大力提倡合作精神和团队精神,使创新型人才更好地发挥作用。在调研中发现,驻青科研机构中广大中青年科研人员对工作条件,生活福利,科研支持等方面有较大不满,这也是造成部分海洋人才向海外流失的一个重要原因。有科研单位的科研经费只偏重教授和行政级别较高的人员,很多年轻学者有很好的研究创意,但是因为得不到资助,不得不放弃自己的科研思路而加入别人的研究团队,承担部分研究工作。也有单位把研究助理、副研究员、研究员之间的待遇和福利的差别拉得过大,而造成年轻员工对工作待遇和福利的不满。以上两种现象在调研的中青年海洋科技人员中表现得非常突出。因此,需要政府介入进行积极引导,在科研资源的分配中适当向中青年倾斜,以人为本,完善中青年的工作条件,提高其生活福利,使这个研究群体能够愉快地在青岛从事海洋科研工作。

(3)设立青岛市海洋成果转化基金和海洋技术推广奖励制度。青岛市不缺优秀的海洋科研成果,但大部分成果以专利、论文等形式束之高阁,青岛市的科学技术奖励办法也基本上是围绕着大的自然科学项目和成果展开的。建议单列海洋科研技术推广奖,把经济效益纳入考核体系,对于积极推广扩散海洋技术成果,将海洋专利技术积极向产业化引导的组织和个人加大奖励力度,以起到示范和带动作用,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本地成果异地转化”现象。

(二)公共服务方面

(1)组建青岛市海洋经济信息服务中心,为青岛的海洋科研技术和海洋产品市场提供供需信息。目前,国家海洋局下属的海洋信息中心位于天津市,位于青岛的是北海分局海洋信息中心,这些国家级海洋信息中心提供的信息偏重于海洋环境监测与评价、海洋遥感、海洋石油资源勘探与开发、海洋权益的维护与执法等方面。在信息的覆盖上,有两个方面相对薄弱,一是青岛本地大量科研技术产品的市场需求信息,二是青岛本地大批涉海企业的技术创新导向和资源获取信息。另外,虽然青岛也建有技术产权交易所,但其是纯粹以技术产品出售和购买为目的交易平台,并不提供相关技术信息服务。因此,建议组建以服务青岛地方,以海洋技术信息服务为导向的海洋经济信息服务中心,从而盘活青岛市现有的大量海洋技术专利和科研成果,并为涉海企业提供国际海洋科研技术和海洋产品市场前沿动态信息。

(2)组建海洋技术前瞻研究中心或将该海洋技术的前瞻研究下放至驻青海洋科研院所中。强调对国际海洋技术领域技术前沿的把握和未来新技术市场前景的评估,提前部署,重视技术标准制定。

(3)建立健全针对青岛海洋产业发展特别是科技投入与产出方面的数据统计和景气监测监管工作。我们在调研中发现,我国主要涉海城市都没有针对本地的完善的海洋产业发展数据统计。这给本地海洋产业发展研究和海洋技术创新效率的测算造成了很大困难,同时也不能有效服务和支撑海洋科技政策的制订和实施。2010年,青岛市统计局制订了《青岛市海洋产业统计实施方案》,计划通过统计数据客观反映海洋渔业、海洋船舶、海洋交通运输和滨海旅游业等主要海洋产业行业在各区市的分布情况。建议青岛在海洋经济统计中细化统计口径,拓展相关指标,特别是增加本地海洋科技投入与科技产出、海洋产品增加值等统计指标,为青岛本地海洋技术创新效率的测算研究和决策制定提供服务。建议定期发布关于本地海洋产业发展和技术进步的统计公报和评估报告,为青岛本地企业的技术革新提供借鉴。

(4)制定针对本地海洋成果转化的税收优惠或税收减免政策。一方面,促进本地海洋科研成果的就地转化;另一方面,吸引外地海洋科技成果来青岛转化。

(三)市场培育方面

(1)积极申办、承办大规模的海洋产品市场博览会和交易会。近些年,我国涉海城市积极借助会展平台拓展海洋产品市场。比如,2010年10月,大连承办第七届国际海事展览会;2011年10月,海南举办国际海洋产业博览会;2011年11月,上海承办2011年中国国际海事会展;2011年11月,北京承办国际海洋渔业与水产食品展览会;2012年1月,广州举办澳大利亚太平洋国际海事博览会;2012年3月,北京举办国际海洋石油天然气展览会;2012年5月,南京举办国际海洋工程技术设备博览会,等等。而查阅青岛的国际会展中心,发现过去的一年,仅有2011年11月举办的国际渔业博览会,其他会展多涉及机械制造,服装,医疗等领域,而无其他海洋领域内的任何展会。建议青岛积极利用好会展这一平台,为青岛本地海洋技术产品与国内外市场的对接提供平台和服务。

(2)探索部分海洋科研机构的市场化改制,将市场指标和效益指标纳入考核体系。目前,大部分驻青海洋科研单位的考核指标都是论文、科研项目和专利。大部分科研成果走到论文、专利这一步就终结了,机构和个人都没有将科研成果向市场和效益延伸的动力。因此,建议进行将部分海洋科研机构由事业单位向企业性质的改制,将科研产品向真正的商品转化。

(四)创新资源的培植和扶持政策方面

(1)打造涉海中小企业技术服务联盟,重视涉海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引导和扶持。通过调研,发现目前青岛市的科技扶持政策大多偏向大企业,而忽略广大中小企业。比如,青岛明月海藻集团有限公司先后被认定为国家“863”计划成果产业化基地、国家海洋科学研究中心产业化示范基地、全国大型农产品流通加工企业、全国农产品加工业示范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公司研发中心被科技部认定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农产品加工企业技术创新机构”、“青岛市海藻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再如,青岛市2011年夏季打造的海洋防腐蚀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将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725所青岛分部、青岛港等13家重点单位联合起来,开展船舶平台防腐蚀技术研发、开发船舶防腐涂料产品生产等产业建设,打造了一条海洋科研、工程示范、产业化基地为主线的海洋防腐科技创新产业链。这些举措涉及的基本上都是大企业。通过调研得知,很多规模较小的涉海企业都表示希望青岛市能为中小型涉海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提供服务平台和政策扶持。

(2)设立海洋传统产业技术改造扶持基金,为海洋传统产业技术创新提供保障。青岛在2011年10月发布了蓝色硅谷的发展规划,规划的重点是海洋生物、海洋资源综合利用与新材料、海洋可再生能源与环保、海洋电子仪器仪表及深海勘探设备产业的发展,这与我国目前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指导方针是非常吻合的。但是,这些规划和设计中都没有提到如何对待海洋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活动。在青岛的产业结构当中,以青岛海晶集团、青岛碱业集团为代表的海洋化工业与海水养殖业、滨海旅游业都占有较大的比重,建议政府在大力发展海洋战略新兴产业的同时,也要设立专项资金积极引导和扶持本地海洋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和技术升级活动。

(3)启动“海洋科技金融支持示范工程”,建立全方位、多渠道的海洋科研投融资制度,探索海洋大金融体系。建议选择海洋渔业养殖业为海洋传统产业代表,海洋生物制药业为海洋新兴产业代表,由政府设立“蓝色经济基金”,引导投资基金、大型企业、风险投资、股权抵押、技术入股等多种投资运作方式,建立青岛的“海洋科技金融支持示范工程”。并与金融机构和保险机构联合,为海洋科技创新提供综合全面的金融保险服务保障。

(4)重点打造青岛有代表性的海洋产业集群,建立蓝色高端制造业发展示范区,推动优势海洋产业规模化发展。结合蓝色经济区建设,建议以游艇制造业、生物制药业、海洋科技服务业等海洋战略新兴产业为重点项目,培育和打造代表青岛海洋特色和形象的蓝色高端产业示范区。

课题组组长

丁 娟 中国海洋大学

课题组成员

张晖明 复旦大学

王 璇 中国海洋大学

张小凡 中国海洋大学

孔令英 中国海洋大学

吴晓璇 中国海洋大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