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十堰市推进科技兴工对策研究

十堰市推进科技兴工对策研究

时间:2022-08-2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十堰市推进科技兴工对策研究在当前区域集聚的宏观环境中,为实现科技兴工,把十堰市建成中部崛起的重要增长极的目标,就必须依靠创新求发展。加强十堰市地方与市内外高等院校的技术合作,采取合作竞标,合作承担科研项目等方式不断提升区域科技开发能力和企业科技开发能力。

十堰市推进科技兴工对策研究

在当前区域集聚的宏观环境中,为实现科技兴工,把十堰市建成中部崛起的重要增长极的目标,就必须依靠创新求发展。即通过制度创新、技术创新、环境创新来谋求十堰市的产业结构更加合理,微观主体竞争力更加强劲,工业经济的贡献更大。具体措施如下:

一、广泛培养吸纳人才,深化科技与企业体制改革,不断提高技术创新的能力

(一)培养打造四大人才队伍,发挥人才科技创新作用

实现科技兴工目标的关键在技术创新,而技术创新的根本在人才。在人才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对于十堰市这样一个位于中部尚未脱贫的山区,要获得人才的优势必须在教育培养,吸纳引用上下功夫。当前的重点就是打造四大人才队伍,即企业家队伍、企业技术人才队伍、企业管理人才队伍和企业技术工人队伍。

( 1)要在十堰市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打造学习型社会。人才的社会结构是金字塔式的,只有教育基础宽厚才能有人才的涌现。因此,我们应该广泛使用电化、网络等先进教育手段,实行正规教育与非正规教育相结合的方式,一手抓基础教育,一手抓职业教育,在夯实教育基础的同时,政府要通过政策鼓励在职学习,鼓励企业制定在职人员带薪学习制度,对符合条件的在职攻读研究生人员加大资助,为在职人员提供广泛的学习充电机会;大力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建立完善就业准入制度,充分利用市内的中专资源,广泛地开展各种职业培训。建立地方、企业、个人投入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机制,采取输送到高等院校进行短期培训,派往沿海开放地区学习等方法。

( 2)进一步深化人事制度改革。打破职称终身制、打破论资排辈的用人机制,牢固树立全面落实科学人才观,坚持以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为主要评价标准,做到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唯资历、不唯身份、不拘一格地选拔培养和使用人才。培养一批核心专家群体,一批重点专家,一大批县乡和企业需要的实用人才。进一步提高人才的待遇和社会地位,形成有利于有一技之长的专业人才潜心研究的良好氛围;创造一种鼓励冒险、容忍失败有利于创新的人文环境;营造一个以人为本,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社会环境。

( 3)在吸纳人才方面,要根据我们相对不发达地区引进人才难以与沿海发达地区相比的情况,重点在用才上下功夫。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则,支持企业建立“户口不转,关系不变,双向选择,进出自由”的人才柔性流动机制,鼓励省内外高级人才通过短期培训工作、项目合作、兼职、合作研究、考察讲学、担任业务顾问等柔性方式来我市工作。实行“项目+人才” 、 “项目+智力” 、技术承包、技术入股等引才方式,吸纳市外各种高级人才担纲或指导关键科技项目的研究、开发、应用工作,为我市科技研发服务。建立高层次科技人员信息库、在市外工作的高层次科技人才库,建立与各类科技人才有效联系的渠道,进一步夯实人才资源开发的工作基础。

(二)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进一步建立完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科技新体制

科技体制是影响科技创新的重要方面,我市在改革科技体制,实现科技与经济相结合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与科技兴工的要求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要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制订优惠政策,鼓励科研院所、大中型企业科技人员向民营科技企业转移,提供优惠工作条件,支持科技人员技术承包,技术入股,鼓励科技人员以兼职、离职等形式,创办科技企业,大力发展民营科技企业。支持有优势的民营科技企业,以产学研共建、跨区域共建、行业协会共建等形式组建企业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充分发挥我市商用汽车工程人才的优势,成立多种形式的由东风公司科技力量与地方科技力量组成的“技术联盟”整合区域科技资源。加强十堰市地方与市内外高等院校的技术合作,采取合作竞标,合作承担科研项目等方式不断提升区域科技开发能力和企业科技开发能力。开展市级科技项目公开招标工作,不断完善和规范招标工作程序和要求,使之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法律程序顺利进行。建立对重大科技项目和研究单位进行监督和评估的制度,保证科研项目达到预期的效果,提高科技资源的效率。

(三)突出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

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企业对技术进步的内在需求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科技创新的实现。发达地区的经验表明:产权和分配制度是影响企业技术创新的重要因素。因此,要切实解决我市在企业改革改制中存在的法人治理结构不够完备,产权流转内部封闭操作,企业经营机制不够完善、技术资本与人才资本在企业中的地位体现不突出等问题,不断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把市场压力通过利益机制的作用传导给企业家、技术人才、管理人才及其职工,激发企业依靠科技进步、占领市场获取效益的内在需求。同时,进一步完善技术和管理等智力因素获取股份、参与分配的方法,激活企业创新主体的原动力,促使企业真正成为科技创新的主体。

二、增加政府引导资金,拓宽融资渠道,不断加大科技投入

(一)不断加大政府引导资金

技术创新本来就具有风险性,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的风险承担上存在着明显的缺陷。而随着科技创新的开展和深入,对资金的需求也将逐步加大。如果政府不能逐步加大财政资金对科技创新的投入,就会减弱甚至失去对科技的引导作用。因此,我市科技三项经费有必要由2004年占财政经常性支出的1%到2009年增加至2%;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由2004年的400万元到2009年增加至3000万元,并进一步加大对企业科技开发的贴息力度。同时,出台更加优惠的资金政策支持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对带专利来十堰发展的企业,实行5年内免收所得税, 5年后减按15%征收所得税。

(二)逐步强化企业科技投资主体地位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体制的确立,政府职能转换,在政府财力的引导下,企业将成为科技创新投入的主体。我们要顺应这种趋势,改变企业作为科技投资主体地位不突出的状况。

( 1)进一步完善企业与政府投资配额机制。就是政府投入企业一定数量的科技引导资金,企业也要投入一定比例的资金相配套,否则,政府可以收回项目。企业与政府投资的比例视项目总投入需求,项目风险大小、项目完成后的效益等因素来具体确定。

( 2)加快发展企业债券市场,债券融资具有融资成本低、付息方式灵活、能满足中长期资金需求、融资功能强等优点,被看作是直接融资的重要渠道。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市场化程度的深入,利率水平的降低,解冻企业债券市场的时机已经成熟,我国“十五”计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加快发展企业债券市场。针对这些新形势、新动态,当前应积极争取银行部门的支持,选择一至两家连续3年经营业绩好、信用度高的科技型企业做试点,适时推出企业债券,拓展企业科技融资方式,促进企业成为科技投入的主体。

(三)逐步推进风险投资体制的形成

我市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一直呈强劲增长势头,余额高达100多亿元,居民已成为金融市场资金的最大供应者,成为银行信贷资金的主要来源。另据调查,我市居民股票投资规模在全国同类城市中名列前茅。这充分说明十堰市不仅拥有一个巨大的民间资金源,而且居民的投资意识强。但由于目前社会信用恶化,投融资渠道不畅,居民还普遍缺乏投资技巧与投资经验,想投资怕风险现象十分突出。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将城乡居民手中的资金引导到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企业生产经营、技改、高科技发展等急需资金的领域,关键是要学习借鉴外地经验,积极培育基金管理公司、投资公司等形式的机构投资者。由于机构投资者具有组合投资、分散风险,专家经营管理、投资收益稳定,流通性强、买卖灵活,回报率高等显著优点,一直被国际、国内公认为是一种有效吸纳社会资金、民间资本的最佳的直接融资方式。因此,要在积极吸引国外风险投资资本的同时,充分利用国内资金来源尤其是民间资金尽快成立由多元投资主体构成的风险投资公司和投资基金。在风险投资启动阶段,政府应提供一定数额的风险资本,建立以高新技术开发区财政投入为主体的种子基金和建立以企业投资为主体的风险投资基金,重点支持处于高速成长阶段的高新技术企业,探寻风险投资发展规划,为本地风险投资的发展起到引导示范作用。同时,积极引导和大力鼓励民间资本创办风险投资公司,培育风险投资群体;吸引境外资本在高新区独资、合资、合作建立风险投资公司或基金,通过引入直接投资形式的大量国际资本,带来国外先进的风险投资管理经验;建立风险投资项目推介机制,通过网上发布、本地发布及异地发布等形式,吸引国内外风险投资公司投资高科技项目。特别要注意即使在风险投资启动阶段,政府只是风险资本的提供者,而决非风险资本的经营者。要及时吸纳国内外优秀的风险投资企业家,经营风险投资公司或基金。当风险投资业转到发展阶段时,政府要及时由风险资本主导位置退居其后,风险资本主体向机构投资者和民间转移。

(四)着手推进股票上市融资

股票上市直接融资被公认为是最佳的融资渠道,争取更多的企业上市应成为我市开拓直接融资渠道的主攻点。当前,要尽全力为通达集团服务,争取通达早日挂牌上市,实现市属企业上市零的突破。并争取到2010年我市有2~3个上市企业,到2020年达到5家。同时,积极做好民营中小高科技企业到创业板上市的准备工作,抓好“二板”上市,如清大药业、先锋模具等都具备到创业板上市的主要条件,只要企业自觉按照《公司法》 、 《证券法》的要求,进一步规范自己经营行为,再创造一些条件,是完全有可能在“二板”市场实现新的突破。支持“三有一守”优秀企业利用上市公司进入外地资本市场,配股筹集资金,抓好“借壳”上市。目前全市上市公司有千余家,每年实施配股计划的就有二百余家,配股额高达四五百亿元,这是一个相当大的融资资源。上市公司要实现配股计划,一个基本前提是要选择发展项目。我市可以筛选一批好的科技项目与有配股计划的上市公司洽谈,争取以项目配股直接融资,也可以将十堰市市属优秀科技型企业以项目公司形式进行股权融资。

三、发挥科技项目作用,扶优扶强,不断增强工业经济的核心竞争力

汽车与汽车零部件、水电、生物医药、绿色食品是我市工业发展的重点,无疑也是发挥科技作用的主战场。我市科技项目要继续向这些具有资源与产业优势的企业倾斜,加强对这些产业技术难题的攻关,采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加快一批共性、关键性的技术换代升级,通过科技项目的实施,增强它们的核心竞争力。

(一)做强“龙头” ,重组“龙身” ,确保汽车与汽车零部件产业的主导地位

东风实业、东风渝安、双星东风、通达、三环等重点企业是我市汽车与汽车配件产业的“龙头” ,毫无疑问,这些企业应该是科技兴工、工业兴市的重点,要大力支持东风公司十堰基地的“双高一优”和国债项目,双星东风轮胎公司的子午胎,通达公司自主重型车净化器、消声器和燃料箱,十通公司的专用车,三环汽车玻璃升降器、通达信息化及检测中心、冠达公司轿车和客车钢化玻璃生产线、弘亚公司重型车变速箱总成、神力公司锻钢曲轴加工、戎马差速器传动装置、竹溪汽车扭振减振器、丹江压电铌酸锂人工单晶体、太平集团轿车线束等重点项目建设,大力支持通达、十通、双鸥、太平集团、湖北电器、汉江铝业等企业整合市内优良资产,逐步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企业集团。大力支持重点企业技术改造、技术升级、改进生产工艺提高关键装备水平和柔性制造能力。开发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有较广阔市场前景的新产品。同时,对那些在东风公司与日产合资后实施全球化采购配件新形势下,缺乏竞争力的中小汽配企业,不能简单地关、停、破、卖,而要尽可能地积极引导,扶持它们向“专、精、特、新”方面发展,建立大、中、小型企业合理分工合作关系,形成小企业对大中型企业,中小型企业对龙头企业的专业化配套和专业化服务的新体系,重新组合汽车配件生产的“龙身” ,切实做大做强汽车和汽车零部件产业。

(二)依靠技术创新,培养壮大新兴特色产业

水电、医药化工、绿色食品是依托我市资源优势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在这些产业实施科技创新,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增强市场竞争力,是科技兴工的主攻方向。水电产业要在加大大中型电站建设步伐的同时,运用新技术、新材料进一步完善电网结构,提高管理水平;医药化工产业要以市场为导向、科技为动力、开发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产品,要有计划、有重点的组织对黄姜等资源开发性生产项目技术难点的攻关,突破发展“瓶颈” ,提高生产规模和科技含量,创一批名优产品和知名品牌。支持以清大药业为主,发挥其品牌、规模、市场以及GMP达标等优势,进一步开发引进二类和三类新药,建成国内知名的现代中医药产业化基地;以麦克、健民康迪等医药加工企业为骨干,把中药主体企业做大做强,延伸和发展中药产业链,重点发展针剂尤其是大输液深加工,形成现代中药针剂重要生产基地。绿色食品产业要积极采用生物技术和工程化食品技术,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以果、菜、茶为原料,发展饮料食品,积极开发天然、营养、保健的新型饮料。着力扶持丹江农夫山泉果汁、纯净水和房县矿泉水以及竹溪有机茶项目;按照“优质、低度、多品种、低消耗”的发展方针,逐步实现普通酒向优质酒转变、高度酒向低度酒转变,蒸馏酒向酿造酒转变,粮食酒向水果酒转变,重点发展优质白酒和保健酒,大力支持丹江口市武当、郧县梨花村和房县庐陵王系列酒、青峰啤酒以及郧西山珍野葡萄干红、杜仲系列产品生产和开发;根据旅游产业的发展和食品消费要求快捷方便、富含营养的发展趋势,重点发展以方便面、方便菜、糕点肉制品为主的方便食品、保健食品和调味品;以魔芋、粮油、山野菜为原料,重点发展魔芋制品、淀粉制品、山野菜、精炼油等基础原料加工食品,加快农业工业化步伐。

(三)加快信息化步伐,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

目前,电子信息技术推广应用正在从单项应用向集成化、综合化、网络化应用发展,在节能降耗,提高生产效率和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以及传统产业升级等方面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今后我市信息技术的推广应用,要以制造业和企业的信息化为重点,实施信息技术推广应用“培增计划” 。支持重点企业运用信息技术促进生产过程自动化、控制智能化,建立数字化设计与制造为核心的产品研发体系、完善内部管理和营销信息系统,促进企业人、财、物和技术资源优化配置,加强与企业信息化相适应的网络基础和服务体系建设。着重支持以下五个方面的发展与建设:①以鸿鑫软件园为孵化中心,支持和协、嘉汇、顺洋、恒丰等公司为主的各种应用软件的开发;②加快东风商用车公司、湖北汽车电器厂、湖北太平集团、天龙、天运、华海达、继连发、洪涛等企业ABS、AKS、开关、橡塑产业、电线束、蓄电池、继电器、通讯光缆等项目的建设,同时进一步拓展汽车电子产品发展空间,加大智能仪表、电子视频、导向定位等产品的开发力度;③市电信信息网络和东风商用车公司、湖北双鸥、湖北太平、湖北三环、湖北通达等集团公司信息化工程,广泛应用建立产品数据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制造技术,形成网络设计平台。通过信息技术改造现有传统工业,提高制造水平,发挥信息技术强大的渗透和关联带动作用,推进传统工业的优化升级;④白浪汽配城等商业贸易市场电子商务以及银行电子网络的发展,构建网上支付和物流配送的电子商务平台,改变传统的经营模式,加快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高速运行;⑤引进国内外“三业一化”企业落户,带动全市信息产业的发展,尽快将信息产业培植成为我市重要的新型产业。

(四)发展循环经济,推进建设节约型社会

循环经济是新型工业化的重要方向,体现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既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选择,也是推进我市科技兴工的必由之路。因此,我市应制定相关政策,引导企业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围绕节能降耗、增收节支等问题,开展技术改造和科技创新,为建设节约型社会服务。同时引导和鼓励企业运用科学技术,通过工业或产业之间代谢和共生关系,在我市汽车制造及相关企业间构建资源共享、副产品共用的经济循环圈,大幅度降低输入和输出经济系统的物质流,形成相对封闭的循环产业链条,使尽可能多的物质和能源在不断进行的经济循环中得到合理和持久的利用,尽可能实现物尽其用,达到资源节约和保护环境的目的,在全国率先构建以汽车产业为核心的循环经济体系。

四、全方位扩大开放,广泛深入开展技术合作与引进,提升区域科技水平

如前所述,扩大开放、实施技术引进、加强同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技术合作是欠发达地区提升区域科技水平的最佳途径。对于我们这样一个处于我国中西结合部的欠发达地区,对外开放不仅仅是对国外境外的开放,而且更应注重的是对三大城市集聚群,本省的武汉城市圈的开放,通过全方位的开放,同这些地区建立广泛的产业与技术合作。

(一)构建共同体促引进

我们应充分运用资源优势,通过原材料供应打入发达地区的产业链;充分发挥产业优势,鼓励市属汽配企业通过参股兼并、技术合作、产权和经营权转让,参与集团化等途径,加入全球汽车产业链;实行积极鼓励企业技术引进的政策,对企业引进项目给予相应比例的资助,贴息贷款等优惠。通过这些形式与发达国家和地区形成利益共同体。

(二) “走出去”学习实现科技引进

我们应鼓励、引导、支持有条件的建筑、机电安装、规划设计、水电开发等企事业单位到国外承包工程项目;鼓励、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到海外办厂;鼓励支持有条件的企业申办对外经济技术合作经营权等方式,推进企业“走出去”学习引用各种先进技术,管理经验。

(三)充分发挥引进技术的效益

为了保证引用的技术更好的发挥效应,一方面要不断提高区域的消化、吸收能力,另一方面在引进技术时根据自身的科技实力,采用不同的策略。在产业起步初期,先引进适用技术,而后扩大到先进技术,最后再引进高精尖技术。在技术引进的同时,加强对技术的消化、吸收,并力求创新,使其更快地市场化、本土化,进而提升区域科学技术水平。

五、加强工业园区的规划和建设,打造科技兴工平台,充分发挥工业园区的科技聚集效应

科技兴工、工业兴市,工业园区是有效载体。沿海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实践充分证明,工业园区能迅速形成产业的集聚效应、辐射效应和放大效应,培育新的竞争优势。工业园区对区域经济的辐射作用越来越明显,哪里园区搞得好,哪里就有了加快发展的平台。因此,要加强工业园区的建设,充分发挥工业园区增长极的作用。

(一)按照工业园区发展的需要,以及城市发展要求,对城市功能进行分区规划和建设

城市功能分区是指城市的管理者从规划科学出发,按功能要求将城市中各种物质要素,如工厂、仓库、住宅、商业、机关、学校等进行分区布置,组成一个互相联系,布局合理的有机整体,为城市的各项活动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专家认为,目前我国许多城市制定总体规划时,跳不出行政区的局限,城市空间布局受到束缚,城市骨架拉不开,因而,城市规模、功能、发展方向、功能分区以及基础设施布局等,都无法超前、科学地规划,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城市有序发展和城乡一体化进程。十堰也存在着城市功能分区不明的典型弊端。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即将开工之际,很有必要突破原有的城市分区局限,从更大范围内确定城市功能分区,包括中心城功能分区的构成框架,单个功能分区的用地范围、基本性质、大体布局和环境保护要求等,突出城市功能分区,讲求产业发展格局合理,进一步完善十堰城市的总体功能。具体而言,就是要以现有主城区为中心,形成四大功能分区。东部,依托十堰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东城开发区和六里坪镇,重点发展国家火炬计划十堰汽车关键零部件产业基地。西部,将张湾区政府迁至柏林镇,依托柏林、黄龙两镇和西城开发区,重点建设汽车动力园区和农产品加工基地。北部,适时建设长岭科技工业园和黄姜加工生态产业园。南部,重点发展旅游、休闲等产业。现有主城区,采用市场运作方式出售市委、市政府、市政协综合办公楼及土地,将其迁至北京路,带动北京路的发展,同时扩大主城区范围,重点发展商贸、餐饮、文化等第三产业,增强城市综合服务功能。

(二)加强现有工业园区的建设,尤其是加强国家火炬计划汽车关键零部件产业园的建设

十堰高新技术开发区已于2003年顺利通过国家科技部火炬中心组织专家认定,成为全国53个产业基地中惟一的汽车关键零部件产业基地,湖北通达股份有限公司、郧阳汽车齿轮总厂、十堰泰华实业有限公司、东风公司咨询委天运电子电器厂、湖北十堰先锋模具股份有限公司、十堰路神车桥有限公司、东风客车底盘有限公司等7家企业同时被认定为产业基地首批骨干企业。目前,要切实利用好这一绝对优势和无形的“金字招牌” ,积极实施产业聚群的发展策略,按照“特色建区、项目兴区、科技强区、机制活区”的发展思路,加紧十堰汽车零部件产业园的信息化建设,打造和打响中国第一汽车零部件产业园的品牌;加快高新技术开发区创业服务中心建设和十堰民营科技产业园建设,增强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和企业家孵化功能;加快开发区内企业技术中心建设,使区内各企业成为具有自主研发能力的技术创新主体。同时要着力解决十堰高新技术开发区发展空间不足问题。十堰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原身是1991年成立的白浪经济技术开发区,规划面积为23平方千米,其中规划建成区面积10. 33平方千米,规划工业用地总面积271. 54公顷。截至2002年底,已占用工业用地160公顷。2004年年初,市政府正式决定湖北科技大学选址高新区,将征用土地180公顷,其中占用工业用地70公顷。目前高新区工业用地实际占用230公顷,可供利用的工业用地不足40公顷。而从2002年结转尚未落实工业用地的项目达14个,总投资5. 65亿元,需征用土地79公顷。另据估测,今后高新区每年需要工业用地67公顷左右。现有规划根本不能保证工业用地的需要,亟待扩大高新区行政规划,增加工业用地面积。目前唯一科学可行的途径是打破现有的行政区划,将隶属于茅箭区的东城开发区、属于武当山特区的六里坪镇一并纳入十堰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这两地不仅与高新技术开发区地域相近,而且产业相似,更为重要的是有利于三者发展壮大,特别是对国家火炬计划十堰关键零部件产业基地发展有利。对其它市级开发区,要通过“财政扶持启动、土地运作流动、内资外资联动”的方式,多渠道筹集发展资金,按照“高标准、高起点、开放型、多功能、现代化”的要求,加快建设步伐,使之成为全市科技兴工、工业兴市的重要平台。

(三)抓住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移民的机遇,适时建设长岭科技工业园

十堰市是在山沟里建设起来的城市,发展空间十分有限,随着十堰经济与社会的发展,随着东风公司进一步扩张,其发展空间不足的问题日益突出,开发新的建设领域已迫在眉睫。位于郧县城关汉江南岸的长岭地区以其得天独厚的优势成为建设科技工业园区的最佳选择。其优势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紧邻城区,交通便利。长岭地区距十堰城区仅20多公里, “汉江大道”建成后,长岭到十堰城区只需10多分钟,并且靠近汉江航道,拥有大型水运港,交通优势明显。二是可利用土地面积大,有利于发挥集聚效应。长岭地区属丘陵地貌,岩层上露较高,地质稳定,可开发一类建设用地17. 5平方公里,加上二、三类用地,面积可达30平方公里左右,可利用面积大,有利于企业相对集中,形成产业集聚,从而大大降低公共成本、原材料成本、人工成本和企业间合作成本。并有利于信息传播、技术创新。三是初步具备基础设施条件。1992年编制的郧县城总体规划(修订)已将该地区纳入规划区, 1994年,该地区已开始建设水、电、路等基础设施,为将来发展打下了一定的基础。四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移民建镇,为其提供了大量建设投资和劳动力集聚的条件。如果把十堰市的大学迁到这里,再建设一些开发高新技术企业,其作用将不亚于武汉的“东湖” 、上海的“浦东” 。

(四)建设黄姜加工生态工业园,实现黄姜加工的规模化、清洁化

我市黄姜种植较早、面积较大,但比较分散,品种质量不高,尤其是黄姜加工企业规模不大,又分散在各地。县城有、乡镇有、甚至有些村组也开有家庭式作坊,加工层次普遍较低,不利于解决污染问题,实现加工的清洁化,严重阻碍着黄姜产业的发展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保证黄姜产业健康有序的发展,在实现黄姜种植的优良化、规范化、基地规模化的同时,建议在黄姜加工业基础较好的郧西县建设加工生态工业园,可采用股份制合作或迁移的方式将分散在各地的黄姜加工企业集中到工业园区,在园区之外绝不允许开办黄姜加工企业。以此来提高黄姜加工的规模化,集中处理污染。并且引进先进技术加大黄姜加工的深度,开发以皂素为原料的终极产品,形成黄姜种植、加工、应用的产业链。

六、推进制度创新、打造科技兴工、工业兴市的良好环境

环境,对于招商者来说是“磁场” ,环境好吸引力就强,而对于投资创业者来讲,环境是成本,在硬环境日益完善,地区差异度越来越小的当今,投资创业者更关心的是区域产业配套能力,政府办事效率,社会治安状况,生产生活环境质量等因素带来的综合成本。为此,必须推进制度创新,落实优惠政策,打造科技兴工、工业兴市的良好环境。

(一)推进行政管理体制创新,营造良好的政务环境

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实行政事分开、政企分开。要把政府用于事后协调的精力放在事先宏观研究和理清职能上。凡是政府“越位” 、仍在直接承办市场可解决的事情,一定要退出,逐步扩大城市公用事业、市政建设等公共服务领域市场化范围,突出政府公共服务职能。建立应急管理机制,提高对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要按照权责一致的原则,合理划分事权,界定部门之间的职能分工。坚持一事由一个机构主管的原则,相同或相近的职能交由同一个部门承担,克服多头管理、政出多门的弊端。严厉惩处“吃、拿、卡、要” ,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等违规违纪行为,营造廉洁、公正的政务环境。

(二)推进行政审批制度创新,营造便捷高效的审批环境

要以实施《行政许可证》为契机,减少审批事项,清理审批费用。应按照国务院和省、市政府公布取消的事项,结合《行政许可法》的实施,努力把我市保留的审批事项减少到最低限度。凡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只要求加强管理,没有明确要求设立审批的行政审批事项,都应予以取消。重新核实行政审批收费项目,对没有法律法规依据的坚决予以取消;对属于国家行政机关履行管理职能所收取的各类审批环节收费,要进行清理和规范,加强检查监督,严格按“收支两条线”管理。要按照简约、透明、责任的原则建立科学合理的审批运行机制,按照方便群众、提高效率、便于操作和管理以及依法、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建立科学合理的行政审批方式,提高政府的服务职能。在保证审批质量的前提下,继续加大企业前置审批事项的改革力度,放宽企业设立的条件。推进审批的信息化、网络化、公开化。坚持实行监审分离,建立监审分离制度,明确审批责任人,责任部门,坚持“谁审批、谁负责” 。对审批的责任主体,追究内容,如何追究等应做出具体规定,建立切实可行的监管措施。

(三)健全完善法规制度,营造文明公正的法制环境

要进一步加强地方立法和政府部门规章清理工作,要把依法行政作为改善管理机制、体制的前提,使各项改革管理体制机制、优化投资环境措施的出台都有法规依据、规章依据。要坚持依法行政,进一步规范行政行为,严历惩处违规执法行为,约束部门利益,严肃查处“三乱”问题。狠抓综合治理,大力整治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着力打击假冒伪劣、欺行霸市等非法行为,严厉查处各种侵犯投资创业者的人身安全与合法权益的案件,营造文明公正的法制环境。

(四)推进信用制度创新,营造诚实信用的市场环境

信用是市场经济的基础,是社会凝聚的保障,是一个地区文明程度和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是一个城市整体形象的集中反映。要大力加强信用建设,建立健全信用制度,并建立由工商、公安、税务、环保、劳动和社会保障等相关机构组成的个人与企业信用考评机制,打造全市信用管理平台。定期对企业信用情况进行考评,并将考评情况存档并在媒体或网上公布,对守信企业建立激励机制,对警示企业建立预警机制,对失信企业建立惩戒机制,对严重失信企业建立淘汰机制,同时开展“诚信政府” 、 “诚信社区”建设,凡是政府出台的政策一定要落实到位,并且以政府的诚信带动,加快信用十堰建设步伐,构建良好的市场交易平台,营造诚实信用的市场环境。

注:本文为《推进科技兴工服务工业兴市战略研究》第四部分。

参考文献

[1]屠年芳.中国铁路跨越式发展下武汉经济圈建设[D] . 2004’湖北发展论坛论文集.

[2]十堰市汽车工业办公室.关于加快我市汽车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

[3]汪政义.推进产业强市,加快经济发展.十堰论坛, 2004(专刊) .

[3]温家宝总理十届二次全国人代会上的政府工作报告.北京:人民日报, 2005-03-5( 1) .

[4]中南大人口区域研究所网站研究资料.

[5]十堰市委党校、十堰行政学院课题研究组.稳车、活水、兴山:十堰市经济社会发展潜能释放的主渠道.十堰论坛, 2004(专刊) .

[6]十堰市统计局. 2003年十堰市统计年鉴.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2003.

[7]十堰市新型工业化道路发展纲要课题材组.十堰市新型工业化道路发展纲要.

[8]中国科学院.科学发展报告2005.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5.

[9]陈华.实施工业兴市的战略思考.中共四川省机关党校学报, 2002( 4)

[10]师学瑾.工业兴市的穿梭破口在于发展制造业.山西统计, 2003( 11)

[11]马成.科技兴市与江西崛起: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4( 4) .

[12]罗森堡,小伯泽尔.西方致富之路——工业化国家的经济演变.上海:上海三联书店, 1989.

[13]严炳洲.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努力开创工作局面——在全市科技工作暨科技进步奖励大会上的报告( 2004) .

[14]严炳洲.建立科教兴市新机制,争创十堰发展新优势.

[15]姜玉洪,陈霞.印度社会与印度型的科技发展模式.北方论从, 2002( 3) .

[16]十堰市获“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城市”称号.十堰日报, 2004-11-25( 1) .

[17]闵前发.中国十堰投资环境纵览.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004.

[18]中国市长协会.中国城市发展报告( 2002—2003) .北京:商为印书馆, 2004.

[19]中国科学院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中国现代化报告.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20]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地区经济司.中国地区经济发展年度报告.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4.

[21]韩民青.工业危机、新工业革命与中国现代化发展战略.工业经济, 2005( 3) .

[22]十堰市市科技局工业科.十堰市技创新情况回顾.

[23]杨朝中,肖三.十堰城区22家汽车及配件企业发展情况调查.十堰市人民政府公报, 2004( 7)

[24]十堰市汽车工业办公室.关于我市汽车工业发展情况的汇报.

[25]十堰市政协经济委员会.关于抢抓机遇,重组汽配工业的调查.

课题组长:严炳洲

课题组成员:汪厚发 常永清 牛健生 张汉湘 左自兰

      胡兴华

执   笔:常永清 牛健生 张汉湘 胡兴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