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井伊康《石榴》教学设计

井伊康《石榴》教学设计

时间:2022-03-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小组选出代表发言,在班上交流1.作者用妙笔画出了石榴的可爱。由此可见,作者如此喜欢石榴,绝不仅仅因为石榴的外在美,更是喜欢石榴的旺盛的生命力。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体会状物类文章的特点——抓住特征,形神兼备,或托物言志,或咏物抒情。

2.反复诵读体会本文优美生动的语言。

3.理解作者写作意图,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1.状物类文章的特点的把握。

2.对生动、凝练语言的赏析。

教学方法:

语境教学法、诵读法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二、介绍作者,知人论世

1.学生根据初一所学知识及自己的积累介绍作者。

2.明确:郭沫若(1892—1978年),中国现代杰出的作家、诗人、历史学家、剧作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著名的社会活动家。文章创作于1942年,同当时的许多散文一样抒发了民族美好的情操。

三、初读课文,理清思路

1.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2.理清思路

__________石榴→__________石榴→__________石榴

3.提问:课文的主体部分写了什么?

明确:枝干、枝叶、花、果(以石榴的生长过程为序)

四、以目观物,寻找画面美

石榴美吗?美在哪?快速从文章中找出它们的特点。

枝干:形(奇崛清新)

枝叶:形(精致小巧)

花:布局(匀称)色(陆离、华贵、妙幻、渐变)形(丰腴)态(咧口大笑)

果:色(透明)质(光嫩)味(酸、甜、美)

五、以心观物,品味语言美

1.文章具体描写了石榴的特征,语言生动形象,学生自由阅读自己最喜爱的句子或段落,然后在小组内探讨、交流,说出喜爱的理由。小组选出代表发言,在班上交流(教师可作巡回引导,让学生品味生动、活泼的语言以及领会拟人、比喻等修辞的作用)

教师适时对品味语句的方法进行指导。

2.就你喜欢的语句和文段有感情地朗读,注意语调和感情的把握。

(学生:朗读、评价)

六、以理观物,体会情感美

1.作者用妙笔画出了石榴的可爱。作者如此喜欢它,于是,在课文第七小节直接表达了自己的情感,用笔划出来。

2.作者为什么把石榴比喻成夏天的心脏?作者是单纯的状物吗,还是寄寓什么深层次的意思?

从物象本身看,石榴的颜色是红色的,形状是圆形的与喻体“心脏”相似;从深层含义看,“心脏”是人体重要器官,提供了全身的生命活力,所以将“石榴”比喻成“夏天的心脏”,正是说石榴为夏天提供了生命力和活力。

联系本文写作的历史背景,对“夏天”“阳光”等意象进行点拨,从石榴不惧威压,在烈日下绽放美丽,演幻出充满喜悦的变奏曲,不就象征着那种在抗日战争期间不怕威压,勇于斗争的精神吗!由此可见,作者如此喜欢石榴,绝不仅仅因为石榴的外在美,更是喜欢石榴的旺盛的生命力。

七、总结课文,指点方法

本文是一篇托物言志的优美的散文,请大家回忆我们本节课的学习过程,归纳总结学习内容和方法。

一篇优秀的状物记叙文必须具备以下特点:

1.结构上:思路清晰,层次分明。

本文开头部分概写,总领全文;中间部分围绕中心分层展开,写得细腻、传神;结尾部分简略生动,照应开头,点明文意。

2.语言上:抓住特征,细腻描绘。

本文既抓住了石榴的外在特征,运用对比、拟人、比喻等手法进行形象的描绘,还赋予石榴“内在”的特征,如质朴俊逸的风度、不畏炎阳的品格等。

3.情感上:托物言志,借物抒情。

作者赞美石榴,实际上是要赞美那种英勇无畏的品格和敢于斗争、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

说明:分析时联系单元说明,让学生把握本单元文章的学习目的,引导他们自己概括出本文的写作特点,并就此对学生如何写状物作文进行指导。

八、布置作业,小试牛刀

放眼丰富多彩的自然,山水花木,鸟兽虫鱼,有哪一样曾触发你的联想,牵动你的情思?仿照本文的写法,完成一篇300字左右的随笔。

【简评】

在该课教学设计中,井伊康抓住咏物散文的文体特征,紧扣课文,反复诵读,分层次地引导学生体会状物类文章的特点——抓住特征,形神兼备,或托物言志,或咏物抒情,并结合社会文化背景,透过石榴的外在美和旺盛的生命力,体会蕴含其中的抗战中我国军民不怕威压,勇于斗争的精神品质。在教学中突出语言赏析和课文表现手段的运用,语文味得到具体彰显。

【注释】

[1]王荣生.中小学散文教学的问题及对策[J].课程·教材·教法,2011(9).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