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傣乡独有的井塔

傣乡独有的井塔

时间:2022-02-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有的寨大财旺,井塔建得美观豪华;有的寨小力薄,井塔建得简陋朴实。目前西双版纳井塔数量较多且耐看的是景洪市,其次是勐海县勐遮镇。橄榄坝历史上有众多美丽的水井建筑,近年由于自来水走进寻常百姓家,建造井塔的风气已不再盛行。
傣乡独有的井塔_奇趣的西双版纳

5.傣乡独有的井塔

初到傣乡的人见识过一两座缅式塔以后,往往以为自己是识塔的行家了,远远见到树丛中露出一个塔刹就会很牛地“指鹿为马”:这必是佛塔。等走到面前见到这井不井,塔不塔的建筑才傻了眼。于是一个说,这不是塔,是井;另一个说,这不是井,是塔。两种说法都对,都不对!应该叫“井塔”,傣语叫“塔南波”,“南”是水,“波”是井,意思就是“水井塔”。

傣族为什么要花这么大的工夫来装饰一口水井呢?

自古以来傣族是一个爱水、敬水的民族,对水的依恋,一往情深,周边是否有充盈的水是傣族建寨的首要条件,所以至今我们所见的傣族村寨,无一不傍水而居。水井是傣族村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活动的主要场所,尤其是早晨、中午、傍晚这三个时段,人们像成群的蝴蝶汇集在水井旁,热闹的水井旁成了傣族村寨亮丽的风景线。

把佛塔与水井连为一体与宗教信仰有关。在南传上座部佛教的偶像中,除了佛祖释迦牟尼外,往往还要会塑一位“婻妥纳妮”(土地神)的形象。这神是一位正在沐浴洗发的傣族美少女。傣家人以为圣洁的水是由大地之神“婻妥纳妮”赐给的,为了让生命的源泉永不枯竭,按照佛教的信仰修建了井塔。佛塔是仿照东南亚国家(有的作了改变)建的,但是我曾到过缅甸、老挝部分地方,却未发现带塔的古井,不知井塔是否由傣族首创,因我未能广泛深入地考察东南亚各国,所以不敢妄加判断。

img28

曼贺科井塔

傣族的井塔既实现了敬神的精神需要,又保障了水源清洁的实用目的,所以很快便在傣乡推广开了,凡有村寨必有水井,凡有水井必建井塔。有的寨大财旺,井塔建得美观豪华;有的寨小力薄,井塔建得简陋朴实。加之各地人们的审美观念不同,给予了设计者发挥想象力的广阔空间。所以今天我们走进傣乡可以大饱眼福,一个村寨与另一个村寨找不到两座完全雷同的井塔。各个井塔虽然“长相”各异,但是也有共性。井塔的结构与缅式塔相似,一般由塔座、塔身、塔刹组成。井塔较矮,一般高3米至6米,塔座底部直径在1.5米至2米多之间,也有塔座为正方形似亭阁等房屋状。塔身多为圆锥形、葫芦形或多边形等多种;多为独塔,也有群塔式。塔座和塔身多绘有彩图或浮雕。装饰内容为傣族的吉祥图案:塑巨龙,以示高贵;饰大象、孔雀以示幸福和吉祥。在雕龙画凤的空隙处,镶满许多大大小小、方方圆圆的镜子,放射出熠熠耀眼的光芒,远远看去,如同人间天堂般灿烂辉煌。走近井旁,令人产生一种神圣、纯洁的感受。

目前西双版纳井塔数量较多且耐看的是景洪市,其次是勐海县勐遮镇。景洪市的井塔又以勐龙镇最多最好,其次是嘎洒镇、勐罕镇(橄榄坝)。

橄榄坝历史上有众多美丽的水井建筑,近年由于自来水走进寻常百姓家,建造井塔的风气已不再盛行。现在留下的较有代表性的有三座。曼包宋村井塔据说已有六七百年的历史,是全镇资历最长的水井。曼法村井塔约建于清代。两口井近几十年已“退居二线”不再作饮用。曼贺科村井塔,始建于清末,现在还在“服役”。这是一个覆钵式塔座井罩,塔座上是两层圆雕仰莲台,葫芦形塔刹,金属刹杆。塔通高约6米,塔底直径约1.7米。塔座上开拱形井门。塔身饰有几何形图案,塔的色彩因多年未作塗饰已几乎褪为灰黑色,仅葫芦形塔刹仍可看出原来的金黄色,见证着它昔日金光灿灿的风釆。这座塔位于大路边,井边十分热闹,不时有穿得花花绿绿的傣族女子来挑水。

水井除供人们饮食、洗涤外,井旁也常是泼水节时的活动场所,一次我在泼水节期间,就遇上人们在井旁排着长队打水浇灌水龙的壮观场面。

为保护水源不受污染,水井位置多在村头、寨旁,与村寨保持一定距离,有的井旁还修有排水沟。许多村寨还把饮用水井和洗物水井拉开一定距离分开建造。许多井塔,在其建筑物内壁的正面,都镶着一面大镜子,如同守护神一般,看着每个汲水人的行为和动作,提醒你千万别把脏水泼进水井里。

这里的傣族老人,把自己捐钱兴建水井作为人生对社会的一大贡献,这种习俗一直沿袭至今。在西双版纳经常会碰见全村人聚集在井旁搭建临时凉棚,杀猪宰牛、喝酒吃饭,共庆水井落成,纪念老人们留给子孙后代的一份永久的礼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